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携带无形体与疏螺旋体的种类和感染情况。采集牦牛体表寄生蜱,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蜱种类。再采用巢式PCR分别扩增无形体科16S rRNA基因和疏螺旋体属的16S rRNA与flaB基因片段,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从而确定无形体和疏螺旋体的种类。结果显示,共采集到818只蜱,其中西藏革蜱占78.97%(646/818)、青海血蜱占21.03%(172/818)。所有蜱中有132只检出无形体,阳性率为16.14%;8只检出疏螺旋体,阳性率为0.98%;3只蜱混合感染牛无形体和疏螺旋体。经进一步分析,仅在青海血蜱中检测到牛无形体(Anaplasma bovis)、埃立克体(Ehrlichia)和疏螺旋体(Borrelia),其阳性率分别为6.98%(12/172),2.33%(4/172)和4.65%(8/172);仅在西藏革蜱中检测到绵羊无形体(Anaplasma ovis),其阳性率为17.96%(116/646)。此外,获得的疏螺旋体16S rRNA和flaB基因序列均与分离自日本大刺血蜱中的Borrelia sp.HM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结果提示,四川石渠县存在牛无形体、绵羊无形体、埃立克体未定种以及疏螺旋体未定种,存在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中的立克次体属、埃立克体属和无形体属细菌分别能引起立克次体病、埃立克体病和无形体病,硬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在石河子市部分宠物医院及周边地区采集犬血及犬体表寄生蜱,通过PCR技术扩增蜱传立克次体目细菌16S rRNA基因,对所得结果进行测序并做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立克次体345bp特异片段,无形体及犬埃立克体452bp特异片段,测序结果证实这些片段分别为立克次体、无形体和犬埃立克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犬源立克次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石河子流行株分别与Rickettsiales bacterium(EF687768)、Ehrlichia sp.Yonaguni206(HQ697589.1)、Anaplasma(KJ410247.1、KJ410248.1、KJ410249.1)处于同一分支,分别属于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的保守分支,提示与这些国内外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基本理清了石河子地区犬中蜱传立克次体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立克次体的防治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陕西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羊源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本试验采集了288份羊源蜱样本,采用形态学观察鉴定蜱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巴贝斯虫18S rRNA、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和无形体16S rRNA的基因序列,并结合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所收集蜱样本中各类病原体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经鉴定288份羊源蜱样本均为长角血蜱。陕西省144份长角血蜱中携带巴贝斯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0.69%、21.53%和77.78%,且巴贝斯虫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均与无形体复合感染;其中长角血蜱中携带Babesia microti、Candidatus Rickettsia longicornis、Uncultured Rickettsia sp. QH-122、Rickettsia endosymbiont of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Uncultured Anaplasma sp. ZJ06/2009、Anaplasma marginale、Anaplasma capra共7种病原体。辽宁省144份长角...  相似文献   

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携带无形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携带无形体的状况,在该地域3个不同生境区域11个地点采集家畜寄生蜱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运用套式PCR筛选无形体阳性蜱样本,并用半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科16SrRNA基因5′端高变区,进行克隆测序;将所获得的DNA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序列作比对,并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蜱携带无形体的种类。结果共采集708只蜱,鉴定为4个属8个种。在分类后的236份蜱样本中,检测出无形体阳性25份,阳性率为10.59%。序列比较发现,在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残缘璃眼蜱、长角血蜱中分别存在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边缘无形体(Anaplasma marginale)和绵羊无形体(Anaplasma ovis)的16SrRNA基因片段。研究结果证实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家畜寄生蜱中携带无形体,提示该地域可能是无形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黑龙江省尚志市某林区革蜱携带微生物种类的特点,试验采集游离蜱,随机取雌雄革蜱各96只,提取蜱足和其他部位的DNA样品分成雌蜱、雄蜱和蜱足3组,分别扩增16S r DNA基因V3~V4区,应用Illumina Hi 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深度测序,并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蜱足组代表外环境微生物群,在去除蜱足组所携带微生物的有效序列后,对雌蜱和雄蜱两组革蜱体内的微生物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雌蜱和雄蜱两组样品共获得60 954条有效序列,平均序列长度为423 bp,包括651个分类操作单元(OTU),共192个科,309个属;其中检测到25类致病微生物,分别包括布鲁氏菌科、巴斯德氏菌科和分支杆菌属等常见人兽共患病菌,以及考克斯氏体属、立克次氏体属、无形体属、疏螺旋体属和埃立克体属5类蜱传病原;分析发现雌蜱和雄蜱携带的病原种类和丰度均不同,其中雌蜱中蜱传病原的种类多于雄蜱。说明采自尚志市某林区森林革蜱体内的微生物群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雌蜱和雄蜱微生物群的多态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评估蜱媒病在广东省的传播风险,对该地区3个生境点(湛江、汕头、清远)的牛体寄生蜱进行了调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体表检视法和布旗法分别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牛体表寄生蜱和牛舍环境周围游离蜱样本共109只,并进行实验室鉴定、检测。通过特异PCR方法分别检测无形体、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5种主要病原携带情况。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09只蜱虫样本均为微小牛蜱,其中湛江样品中检出6份无形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5%(6/109);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均检测阴性。研究表明,广东省牛体寄生蜱种类相对单一为微小牛蜱,携带有阳性蜱传病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提示:广东省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更深入的生态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攀西地区蜱种类及蜱源立克次体的种类和感染状况,采用形态学和PCR方法,对随机采集自攀枝花和凉山州部分地区牛羊体表的252只蜱进行种类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立克次体ompA、glt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随机选择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经种类鉴定,攀西地区存在微小扇头蜱和褐黄血蜱2种蜱种;蜱携带立克次体平均阳性率为29.37%(74/252),存在敬信立克次体暂定种(Candidatus Rickettsia jingxinensis)、立克次体共生菌(Rickettsia endosymbiont of Rhipilephalus microplus)、马赛立克次体(Rickettsia massiliae)共3种立克次体,其中敬信立克次体暂定种为优势种,共检出31份。不同县市的蜱携带立克次体阳性率不同,其中盐源县和昭觉县未检测到立克次体,而布拖县(57.14%)、西昌市(55.26%)阳性率较高;牛、羊体表蜱携带的立克次体阳性率分别为29.55%(26/88)和29.27%(48/164),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存在多种蜱传立克次体,其...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检测微小牛蜱体内携带立克次氏体的种类,无菌条件下提取微小牛蜱总DNA,以设计的引物RPCS.569P/RPCS.1262n和通用引物RPCS.877P/RPCS.1258GCn扩增立克次氏体gltA基因,DGGE电泳分离,选取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微小牛蜱之卵、饱血雌成蜱、半饱血雌成蜱、雄成蜱内均只含2种立克次氏体;测序、分析显示分离菌为立克次氏体属斑点热群。说明微小牛蜱具有潜在斑点热病源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硬蜱携带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的流行现状,选择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设计嵌套式引物,建立了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伯氏疏螺旋体套式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2018—2019年在新疆北疆6个地区采集的硬蜱进行伯氏疏螺旋体带菌率检测。结果显示:伯氏疏螺旋体总阳性率为15.17%(81/534),其中青河县阳性率最高,达23.64%(26/110)。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及重视北疆地区莱姆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犬埃立克体的流行状况,本研究从石河子市宠物医院及周边地区采集犬血液和体表寄生蜱,利用间接ELISA对采集的血清样品进行血清学调查,并通过PCR扩增犬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和及系统进化分析进行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犬埃立克体抗体阳性率为22.40%,表明石河子地区犬中存在埃立克体的感染。从犬体表蜱样本中扩增出埃立克体452 bp特异片段,测序和比对结果证实这些片段为犬埃立克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犬源埃立克体石河子流行株,与Fujian、Yonaguni206、Yunnan、Ehrlichia muris(AY587608.2)、Ehrlichia chaffeensis(NR_074500.1)等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首次证实石河子地区存在犬埃立克体的感染和流行,为埃立克体病的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新疆优势分布的2种硬蜱所携带马泰勒虫、马驽巴贝斯虫和饶氏立克次体病原的情况。对采集于昭苏、和静2个采样点的硬蜱样品(n=188)经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属鉴定的同时,以马泰勒虫18S rRNA、马驽巴贝斯虫Bc48和饶氏立克次体16S rRNA为靶标,应用PCR进行检测,并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在188只蜱虫中,93只(昭苏县)为边缘革蜱,95只(和静县)为森林革蜱;在2种硬蜱中,马驽巴贝斯虫的PCR阳性率分别为昭苏县30.1%(28/93)、和静县6.3%(6/95);饶氏立克次体的检出率分别为昭苏县6.5%(6/93)、和静县36.8%(35/95)。试验鉴定归类了昭苏县与和静县采样点的优势种硬蜱,并发现两地的2种硬蜱均可携带马驽巴贝斯虫和饶氏立克次体,本试验为革蜱携带病原相关研究以及蜱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青海海北地区患病藏羊携带蜱虫种类及蜱传病原的情况,采用PCR方法对蜱虫种类进行鉴定,并利用16S rR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也利用PCR方法检测了携带的病原,对鉴定的病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海北地区主要流行西藏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和草原革蜱,鉴定的蜱虫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基因的同源性均在97.00%~100.00%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鉴定的蜱虫均与相应的蜱种聚类,且均与西北地区的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上,呈现区域聚集性;蜱传病原种类丰富,包括尤氏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巴尔通体、绵羊无浆体、立克次体、贝纳特氏立克次体,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绵羊无浆体和巴尔通体。通过本次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有助于研究我省蜱的生物学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丰富蜱种分子标记相关基因序列信息;同时对蜱传病原进行了分子鉴定,有助于查清蜱携带的病原谱,可为我省蜱传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明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菌群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宁夏固原绵羊体表分别采集半饱血、饱血草原革蜱和半饱血、饱血森林革蜱,无菌条件下收集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 V3-V4区,IonS5TMXL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各样本菌群结构的特征。结果显示,森林革蜱半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最高,草原革蜱饱血和半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次之,森林革蜱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最低;变形菌门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门;无形体属、立克次体属、寡养单胞菌属和柯克斯体属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属,其中无形体属在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饱血中肠内的含量高于2种蜱半饱血中肠,立克次体属和柯克斯体属在2种蜱半饱血中肠内的含量明显大于饱血中肠;边缘无形体、弯曲假单胞菌和柯克斯体科RFE02菌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种,其中边缘无形体的分布特点与无形体属在2种蜱中肠内的分布特点相一致。结果表明,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菌群结构易受到吸血行为的影响,共有菌属和菌种在不同蜱种和不同饱血状态下的相对丰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闵行区宠物犬体表蜱及蜱传病原体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宠物犬媒介蜱及蜱传病原体情况,闵行区宠物医院就诊犬2763只,其中57只犬体表检获183只,根据形态学鉴定蜱种类;采用PCR方法筛查采集的蜱类样本和保留的392份犬血液样本,以发现可能的蜱传病原体。研究结果表明,宠物犬带蜱率为2.06%,带蜱指数为0.066,犬体表寄生的蜱宠物种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R.sanguineus);病原学检测发现宠物犬携带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E.canis),其在蜱和血液样品检出率分别为0.5%和2.29%,其他病原体如螺旋体(Borrelia.spp)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hagocytophilum)均未有检出。调查结果提示我们闵行区部分宠物犬体表存在血红扇头蜱和蜱传病原体感染,应加强媒介蜱及蜱传病原体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蜱及牛羊蜱传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蜱及家畜血液样品中潜在蜱传病原的流行情况,采集了新源县、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巩留县和昭苏县的蜱(600只,150只/县)及血液样品(牛血1200份,150份/县/月;羊血1200份,150份/县/月)。根据形态学标准,共鉴定出边缘革蜱、刻点血蜱、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及嗜群血蜱5个蜱种。运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采集的蜱、羊血和牛血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了泰勒虫、巴贝斯虫、牛无浆体、噬吞噬细胞无浆体、边缘无浆体、羊无浆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等多种病原。结果表明,伊犁州人和动物蜱传病原在蜱及动物体内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原体的阳性率较高,流行普遍,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蜱及蜱传病的防控新策略,了解病原与媒介硬蜱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后对长角血蜱4个功能基因的转录影响进行了研究。将不同浓度梯度的伯氏疏螺旋体显微注射到长角血蜱体内,分不同的时间段提取蜱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对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HLcyst-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3(HLcyst-3)、卵泡抑素(FRP)、凝血酶抑制剂(Hemalin)4个功能基因的转录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存在时间和剂量相关性,感染后第4天显著诱导了长角血蜱HLcyst-1基因的表达,抑制了Hemalin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银盾革蜱的分布及其携带马泰勒虫病原情况,通过对银盾革蜱形态学及革蜱属特异性基因(ITS-2)和其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PCR扩增及其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等,鉴定和检测了采自昭苏种马场马体表银盾革蜱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采回的蜱经形态学鉴定均为银盾革蜱,PCR扩增银盾革蜱ITS-2基因和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825 bp和789 bp。本试验蜱获得的ITS-2序列与已发表的伊朗株(GQ144706.1)同源性为99%,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故鉴定为银盾革蜱。在181只银盾革蜱中携带马泰勒虫的有13只,阳性率为7.1%(13/181),且其携带病原目的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已发表的马泰勒虫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研究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银盾革蜱鉴定具有简易、准确度高等特点,且分离银盾革蜱源性病原更有实际意义,为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巴里坤县双峰驼体表蜱的种类及其携带病原,采集了巴里坤县双峰驼体表寄生蜱样本104只,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基于蜱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梨形虫18S r DNA基因和立克次体16S rDNA基因,对48只蜱的DNA样本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经形态学鉴定,104只蜱均为亚洲璃眼蜱;48个蜱DNA样本经PCR扩增和测序,均鉴定为亚洲璃眼蜱,存在9个基因型,以基因型1(n=24)、基因型2(n=4)和基因型3(n=12)为主要感染基因型,基因型4有2个样本,基因型5~9均有1个样本。48个蜱DNA样本检测出犬埃里克体1份,未发现梨形虫感染。结果表明,巴里坤县双峰驼体表蜱以亚洲璃眼蜱为优势种,存在遗传多样性,并发现亚洲璃眼蜱可携带犬埃里克体。  相似文献   

19.
用实验动物接种法,分离保存我国某养犬基地犬埃立克体病病原。以此病原对易感犬接毒,接毒犬发病后采集急性期全血提取基因组,对病原 16 Sr R N A 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结果,病原被保存在病犬血细胞内,并能成功地使健康犬感染发病;检测到的 2 种致犬埃立克体病病原 16 S r R N A 基因序列与国外已发现的相应病原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显示其为不同菌株,分别命名为埃立克体 Gzh 981 株和 Gzh982 株。进一步分析表明,导致我国某养犬基地犬埃立克体病的病原为扁平埃立克体和犬埃立克体。  相似文献   

20.
旨在了解四川省松潘县牦牛体表蜱、高原鼠兔巴尔通体和无形体感染情况。采集牦牛体表的蜱和捕获高原鼠兔,对蜱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和高原鼠兔脾总DNA,PCR扩增蜱16S rRNA、巴尔通体rpoB和无形体16S rRNA基因,对PCR产物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及构建系统进化树,从而确定蜱种类及蜱和高原鼠兔感染巴尔通体和无形体的种类及感染率。结果显示:在松潘县进安乡、山巴乡、下八寨乡各采集到蜱102、97和131只,共计330只,经鉴定均为青海血蜱。蜱巴尔通体仅检出1种巴尔通体,与B.melophagi亲缘关系最近,进安乡、山巴乡和下八寨乡检出率分别为16.7%、8.2%和18.3%,其中下八寨乡检出率显著高于进安乡(P<0.05);蜱源无形体进安乡、山巴乡和下八寨乡检出率分别为9.8%、12.4%和26.7%,下八寨乡检出率显著高于进安乡(P<0.01),检出的无形体均为1种,与牛无形体(A.bovis)亲缘关系最近;下八寨乡检出的鼠兔源巴尔通体与B.queenslandens亲缘关系最近,感染率为6.7%;进安乡、山巴乡和下八寨乡检出的鼠兔源巴尔通体与B.grahamii亲缘关系最近,感染率分别为8.7%、17.9%和13.3%,3个点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未定种Bartonella sp.(MN296294)和Bartonella sp.(MN296293)仅分别在进安乡和下巴乡检出;与蜱均检出无形体不同,高原鼠兔均未检出无形体。此外,蜱和高原鼠兔均未发现2种及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松潘县青海血蜱携带巴尔通体和无形体,高原鼠兔感染巴尔通体,且首次在高原鼠兔体内检测到疑似B.queenslandens的病原体,提示当地居民有感染这两类病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