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疆棉区钾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棉田,速效钾(K2O)含量为220mg·kg-1,施氮肥增产30.1%,氮钾配合中,钾增产2.6%,差异不显著,钾肥效果不明显。速效钾含量为190mg·kg-1的各供试棉田,有部分试验,施氮肥增产37.3%,氮钾配合后,钾肥增产5.6%,差异显著,钾肥有效果。速效钾含量为190mg·kg-1的施钾有效果的供试棉田,K2O用量为75kg·hm-2。结合黄河流域棉区多年试验结果,新疆生态区,施钾有效棉田,速效钾(K2O)含量的动态范围是150~190mg·kg-1。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在褐土、潮土棉区施用钾肥均能取得显著增产效果。棉花施钾肥具有抗旱、抗病、抗早衰、减少蕾铃脱落和提高品质、产量的作用。在中等肥力潮土棉田施钾肥75~300kg·hm(-2),其增产率为6.9%~18.7%,褐土棉田增产率为13.7%~28.7%,增产幅度最大的为施钾肥300kg·hm(-2)的小区。  相似文献   

3.
棉花蕾期喷施烯效唑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蕾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结果表明:初蕾期喷施15~75mg·kg-1烯效唑,能降低棉株高度、主茎节间长度,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提高棉花产量。其中以喷施60mg·kg-1烯效唑处理增产效果最好,较喷施清水增产皮棉161.5kg·hm-2,提高12.6%;较喷施200mg·kg-1缩节安增产皮棉40kg·hm-2,提高2.8%。  相似文献   

4.
棉花高产规范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单产在1650kg·hm-2以上的高产棉花研究结果,单位面积结铃数是制约棉花高产的主要因素,单株结铃数对单位面积结铃数的影响最大。实现单产1650kg·hm-2以上目标的规范技术是:密度458~525万株·hm-2,施有机肥30~375t·hm-2,纯氮150~225kg·hm-2、P2O5120~147kg·hm-2、K2O114~150kg·hm-2,应用生长促进剂化促4~5次、应用缩节胺30~45g·hm-2化控2~3次。  相似文献   

5.
杨光  梅世金 《江西棉花》1999,21(4):29-31
在句容市丘陵蛙地缺钾明显地区,进行增施钾肥,对棉花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不施钾增产288kg.hm^-2,增幅44.3%,用量以施K2O150kg.hm^-2为最佳,对棉花总果节,脱落率,单株结铃以及百铃重等经济性状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豫北地区棉花最高产量和最佳产量的施钾量分别为153kg·hm - 2和134kg·hm - 2。不同施钾水平时棉花的经济效益不同,当施钾量为135kg·hm - 2时,产值和利润均为最大,分别为240 万元·hm - 2和225 万元·hm - 2。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区棉花氮肥适宜用量和施用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棉区不同地力棉田,用氮量不同,皮棉产量在1500~2250kg·hm-2时,纯N用量一般为280~330kg·hm-2,折尿素609~717kg·hm-2。轻壤质以上棉田,适宜的施用时期和比例为,基肥占总量的60%~75%,其余的在头水前追施;部分壤质或粘土棉田,氮肥可以全部做基肥。  相似文献   

8.
李艳  辛宏宇 《杂粮作物》1999,19(5):40-41
为确定生化有机肥对玉米增产的适宜用量,试验设3个基施用量,以常规施肥方法)基施磷酸二铵150gk/hm^2)为对照。结果表明,基施生化有机肥375~600kg/hm^2,产值可增加7.0%~17.4%。从产量结果看,基施生化有机肥75kg/hm^2,可以替代基施磷酸二铵150kg/hm^2。使用生化有机肥不仅可以部分代替化肥,具有改良土土壤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浙西红黄壤地区特定的光温条件下,采用马铃薯、春玉米、棉花三熟制,春夏茬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效潜力,棉花产量1350~1500kg·hm-2与对照(麦-棉两熟)能持平。该熟制1997~1998年两年在全市龙游、江山等县(市)示范种植600hm2。1998年龙游县杨家村连片种植10hm2,经省市有关专家考查验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达到1503kg·hm-2,鲜玉米产量达到14360kg·hm-2,春马铃薯产量达到1.35万kg·hm-2,年产值达到5.25万元·hm-2,比对照麦棉两熟制年产值1.95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钾配比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区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植株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重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16.627x1+13.527x2-0.55766x21-0.8209x22+0.1042x1x2;氮钾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hm2,最佳配比为1.69∶1,联应系数为1.07,施肥利润为3123.75元/hm2,每公斤N可增产小麦6.5~5.8kg,每公斤K2O可增产小麦1.6~11.1kg,每公斤养分增产小麦8.58kg。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施氮3375~4875kg·hm-2,为江苏里下河棉区麦套移栽地膜棉花的适宜密肥组合,在使棉花群体质量得到优化的同时,能有效地获得优质与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2.
湘杂棉2号系湖南省棉科所选配的棉花高优势杂交组合。1997年钟祥市引进试种10hm2,表现抗病性强,前期早发,长势旺,结铃性强,座桃集中,后劲足,增产潜力大,纤维品质好。1产量表现湘杂棉2号子棉产量3985.5kg·hm-2,比当地推广品种鄂抗棉4号...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29二次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1998年对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表明,比常规良种施药次数减少60%~80%,0.33hm2高产试验田单产高达2246kg·hm-2,2133hm2开发区棉田平均单产1909kg·hm-2;其单产最高、品质最好、效益最佳的栽培...  相似文献   

14.
地膜棉高产栽培群体结构特征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棉是我场棉花生产上近几年推广的一项高产新技术。较露地直播棉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1996~1997年6.67hm2(百亩)丰产方最高皮棉产量达2156.25kg·hm-2,高产田块最高皮棉产量达2208kg·hm-2。因此,地膜棉是实现棉花高产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和推广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6年在定西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小麦比露地栽培每公顷增产966kg,增产38.2%。插穴密度每平方米28穴以上,雨水入渗率达97.2%。栽培上每公顷施N,P2O5养分总量135kg,播种450万至600万粒,每穴株数15~18,选择矮秆、增产潜力大、抗病、后期落黄好的中晚熟品种。采用集雨补灌,每公顷增产382kg,水分生产效率为9.6kg/hm2·mm。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钾在棉花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最优设计方法,对腐植酸钾(HA-K)在棉花上叶面喷施、灌根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钾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皮棉增产2.44%~39.02%,投入产出效率为0.41~15.49元。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叶面喷施>灌根效应,≥1800kg·hm-2皮棉产量的腐植酸钾使用浓度是:叶面喷施415.3~1084.7mg·kg-1,灌根747.0~1253.0mg·kg-1。  相似文献   

17.
据在江苏垦区不同土壤类型的6个农场4a试验,棉花施用生物钾肥平均增产皮棉61.5kg·hm ̄(-2),增产幅度为8.21%。生物钾肥施用后,棉田土壤中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增加,棉株的营养条件改善,生长健壮,结铃增加,铃重提高,增加收益594~822元·hm ̄(-2)。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西丘陵红壤棉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改春棉为夏棉、改麦棉套作为连作、改预留棉行的小麦条播为满幅撒播,经5年单因子、多因子试验和3年的小面积示范,证实小麦———高密度夏棉双熟连作切实可行。皮棉产量:可灌棉地1200kg·hm-2、旱地900kg·hm-2,增产30%以上。小麦41175kg·hm-2,增产122%。纯收益增加795576元·hm-2。能获麦棉双丰收,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有利我省棉花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鄂棉22油后移栽棉花产量形成的密度、施纯氮量、化控量(喷DPC)及打顶时期等四项关键性的栽培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棉22油后移栽高产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2.7万~3.75万株·hm-2,施纯氮225~300kg·hm-2,喷DPC不超过90g·hm-2,8月7日至8月15日打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锌对茶树的生长和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适宜的施锌量能促进茶树生长、早发芽、多发芽。增加叶片叶绿素和新梢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尤其是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使碳氮代谢朝着有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方向发展,而过量施锌,其效果则相反。碳代谢所要求的锌浓度比氮代谢低。茶园土壤施锌和叶面喷锌均有良好效果,但叶面喷施对茶叶品质的作用优于土施。叶面喷锌(ZnSO4·7H2O,下同)浓度以0.2%-0.5%,土施锌量以100kg/hm2左右为宜。文中还对碳氮代谢对外源施锌的敏感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