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桑树枝干乳汁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等桑科植物的乳汁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等化学物质。为筛选乳汁中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药用桑树材料,采用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不同桑树品种及桑树不同部位、不同季节采集乳汁中的DNJ含量。不同桑树品种枝条中部乳汁中的DNJ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华桑种的金寨华桑的DNJ含量高于鲁桑种的黄鲁选品种3倍之多。同一桑树品种(农桑14号)的桑树不同部位及不同收获季节采集乳汁中的DNJ含量也有差异:夏季采集的枝条中部乳汁中的DNJ质量比为6.338 mg/g,枝条顶部乳汁中的质量比为5.813 mg/g,主干基部乳汁中的质量比仅为1.638 mg/g;夏季枝干乳汁中的DNJ含量极显著高于冬季枝干乳汁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桑叶保健食品生产对优质桑叶原料的需求,以15个桑品种在5月份、10月份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15个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5月份采摘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桑品种间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干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950 mg/g)最高,以澧24×苗33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8.837 mg/g)最高;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520 mg/g)最高,以伦教40号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2.011 mg/g)最高。对2个季节采摘供试桑品种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可以反映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86.140%信息的4个主成分,用以综合评价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较优的是伦教40号和农桑14号,这2个品种可以作为桑叶药食产品生产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合药食用途开发的桑树品种,以广东桑、鲁桑、白桑和鸡桑4个桑种的98份桑树品种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雷氏盐比色法和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品种资源的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进行测定。98份桑树品种资源桑叶中的总生物碱和DNJ含量从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4个桑种间以及多倍体和二倍体桑树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资源间差异明显,其中白桑种的育7803的桑叶中的总生物碱和DNJ含量最高,分别为3.74、1.54mg/g,桑叶中的总生物碱质量比>3.00 mg/g的还有广东桑种的抗锈3,DNJ质量比>1.00 mg/g的还有广东桑种的黑皮桑、抗锈2和白桑种的阿2。这些桑树品种资源适合用于桑叶的药食用途专用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华东蚕区5个栽培桑品种叶片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叶原料,对华东地区的5个主栽桑品种不同采摘季节、不同叶位桑叶中的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这些活性物质含量在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供试桑品种桑叶样品中的总黄酮质量比在1.94~3.34 mg/g之间;总生物碱质量比在4.23~6.85 mg/g之间,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质量比在1.89~3.06 mg/g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中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存在明显梯度,即上位叶中的含量中位叶中的含量下位叶中的含量。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采摘桑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春季上、中位桑叶中的DNJ和总黄酮含量略高于秋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则是秋季桑叶高于春季桑叶。综合评价不同采样方式桑叶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认为,春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湖桑32号的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秋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新一之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桑树品种的桑椹制酒效果,通过试验测定分析比较了粤椹大10、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3个品种桑椹发酵酒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桑椹酒的理化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理化指标中以粤椹大10桑椹酒的总酸含量最高;桑特优2号桑椹酒在口感上较优,且氨基酸总量最高;3种桑椹酒的蛋白质含量均在0.1 g/100mL以上;桑特优2号桑椹酒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桂桑优12桑椹酒钾元素含量最高,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不同桑树品种制成的桑椹酒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制酒原料。  相似文献   

6.
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开发我国桑树资源的药用保健功能的目的,采用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不同种的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DNJ含量有差异,其中开远蒙桑桑叶中的1-DNJ的质量比为4.070 mg/kg,其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水桑、开远鬼桑、河口长穗桑桑叶中的1-DNJ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其余8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合桑品种、桑树生长季节、桑树不同药用部位以及桑叶的不同发育阶段等因素探讨桑树(Morus L.)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的积累规律,期望发掘富含1-DNJ的生物资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8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摘芯芽和2个桑品种全年不同季节、不同发育时期的桑叶以及不同季节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并测定了与桑树亲缘关系相近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等7种植物中的1-DNJ含量。在18个供试桑品种的摘芯芽中,1-DNJ含量以秋雨和沙2×伦教109最高,质量分数均达0.328 0%左右,黄鲁的1-DNJ含量最低。农桑14号和陕桑305两个桑品种冬、春季不同发育时期桑叶中的1-DNJ含量以冬芽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345 3%、0.255 7%,在开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较高,在缓慢生长期较低;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均是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其中嫩芽和嫩叶中1-DNJ含量以晚秋最高,成熟叶中以夏季最高,而老叶中的1-DNJ含量以春季最高;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以中秋和晚秋期较高,夏季最低。测定的7种非桑属植物均不含1-DNJ。结果说明桑树是富含1-DNJ的主要植物资源,其中在桑园管理过程可以大量获得的桑树摘芯芽以及桑树伐条剪下的桑枝(桑皮)中均富含1-DNJ,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桑树各部位中白藜芦醇的提取与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对桑树各部位白藜芦醇含量进行研究,确定桑的符部位含有不同程度的白藜芦醇.实验结果显示,当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按照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4 h的方法时,提取效果最好.用此方法测得桑各部位中自藜芦醇含量为(ug/g):桑果皮7.9;桑根皮5.3;桑枝皮3.2;桑叶1.6;桑果汁1.0.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陕西省地理环境对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陕西省主栽的5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5种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通过DPPH、FRAP法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法测试其抗氧化性能和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均有显著差异。育711号中的荞麦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84和0.78 mg/g;桐乡青桑叶中的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强桑1号桑叶中的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为6.08、1.78和1.46 mg/g。桐乡青桑叶提取物的FRAP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荷叶白桑叶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经主成分分析发现这2个桑品种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品种。农桑14号桑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到了95.90%。桑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普遍较高,质量分数达到0.39%~0.61%,表明桑叶可以作为一种富含绿原酸的潜在植物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7个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成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桑树资源在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产业中的开发价值,本文对广西7个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富集规律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桑枝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和叶酸,其含量的富集规律均呈现出上部位中部位下部位的趋势。可以根据桑树品种桑枝不同部位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区别,选择适合加工的部位,以获得较高营养成分的食品或是饲料产品,为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择适合开发桑叶药用及保健产品的桑树品种,以山东蚕区栽培的具有代表性的59个桑树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品种春季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间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和含量最低的桑树品种之间相差3.2倍,鲁桑品种沂源黄鲁和白桑品种红玛瑙桑叶中的DNJ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409 7%和0.382 8%。综合考虑各品种的桑叶DNJ含量以及单位面积桑园桑叶年产量和抗逆性等因素,认为青黄桑和选792两个桑品种的实用价值比较高,适合直接作为桑叶DNJ开发专用桑品种或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检测与光谱特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且准确的桑树叶片叶绿素值(SPAD)检测方法,对6个桑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值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反射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同一叶片因测量部位不同,SPAD值也不同;同一植株自上而下的叶片SPAD值呈上升趋势。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6个桑品种叶片的SPAD与叶片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定量分析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均达到0.80以上,预测相关系数均达到0.79以上,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能较好地检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  相似文献   

13.
桑树不同部位DNJ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SIGMA公司提供的DNJ样品为标样,用HPLC-PDA法对桑叶、桑枝皮层和桑枝木质部进行DNJ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测得DNJ的含量分别是桑枝皮层为4.956mg/g;桑叶为1.622mg/g;桑枝木质部为0.409mg/g。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6个对黄化型菱缩病不同抗性的桑品种为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的枝、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与桑菱纹叶蝉虫口密度的相关性以及接种菱纹叶蝉后的发病率,以探讨不同抗病性桑品种对菱纹叶蝉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育2号、湘456枝条木栓化程度高,叶背沿叶脉表皮毛密厚、叶片总糖含量低、虫口密度小,媒介昆虫接种发病率低;感病品种湖桑32号、湘7920枝条木质疏松,叶背沿叶脉表皮毛稀疏,叶片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产叶量影响的初步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 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可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和春叶产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同时影响桑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含量与降血糖效果的关系以及蚕体内1-DNJ的来源,测定了7个家蚕品种或杂交组合以及用5个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5龄蚕制备的全蚕粉中1-DNJ含量,同时测定了由相应的全蚕粉配制的蚕粉复合物对小鼠食后1.5 h血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以及用不同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家蚕制备的全蚕粉复合物的降血糖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凡是降血糖效果显著的全蚕粉,1-DNJ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1-DNJ含量低的全蚕粉其降血糖效果均较差,但降血糖活性与1-DNJ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全蚕粉中还存在其它降血糖活性成分。养蚕用桑中的1-DNJ含量与蚕体内1-DNJ含量存在高度正相关性,而且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幼虫不含1-DNJ,因此证实了蚕体内的1-DNJ来源于桑叶,家蚕本身不能产生1-DNJ。  相似文献   

17.
对3个桑品种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湖桑32号、农桑14号和丰田2号等3个桑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及叶绿素的部分参数。3个品种的光补偿点为3.58~50.1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22~0.051,湖桑32号>农桑14号>丰田2号;光饱和点为1 436.78~1 571.43μmol/(m2.s),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CO2补偿点为62.87~103.40μmol/mol,CO2饱和点为921.88~1 055.56μmol/mol,其中,湖桑32号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羧化效率及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最大再生速率(Pmax)均较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表明丰田2号单位叶面叶绿体数量较多,具有相对较大的光合潜力;光化学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分别为0.746 2~0.801 8、1.58~3.43,其中丰田2号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具有一定光适应和抗逆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桑树幼苗生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70%~80%、90%~100%的干旱(DH)、正常水分(CK)、渍水(WH)3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桑树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桑树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桑树幼苗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30 d后,幼苗叶水势、根冠比、根表面积、侧根数量、根系活力、受害指数均出现差异:干旱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低18.0%,渍水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高54.0%;干旱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高24.9%,渍水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低17.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表面积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45.9%和25.4%;干旱组和渍水组的侧根数量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85.8%和43.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系活力分别比正常水分组低13.9%和78.9%;干旱组和渍水组的受害指数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50%和100%。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桑树幼苗叶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呈增加趋势,证实桑树具有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全年干旱和水淹交替的土壤水分变化的能力,尤其具有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