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介绍皖油21的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基地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制种技术、收获等内容,以期指导皖油21制种生产。  相似文献   

2.
陶侠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88-2688
根据多年油菜制种经验和皖油27号父母本生育特点,科学总结了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皖油27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的行比试验结果表明:父本:母本为1:5最佳高产制种行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皖油 18制种工作实践 ,总结了在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及从育苗到收获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近两年在巢湖市居巢区种植的油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皖油29号、华皖油5号、皖油24号、皖油19号、核杂7号、沪油杂1号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3号的选育经过,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较强,比当地主栽品种产量一般提高10%,适合在江淮地区种植,并提出了皖芝3号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皖芝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皖油 17号 (原代号 960 5 )是由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三系双低杂交油菜 ,2 0 0 1年 9月 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介绍了皖油 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皖油21丰产性、稳产性好,生长整齐,抗逆性强,熟期适中,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或三熟制地区推广种植。为了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我们在品种育成后,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择黄河以北主栽的中林系列、江淮之间培育的皖林系列和南林系列3个代表性品种,如中林46、中涡1号、南林351,在江淮地区进行试栽,优选出了江淮地区适生的最佳杨树品种为中涡1号等皖林系列品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择黄河以北主栽的中林系列、江淮之间培育的皖林系列和南林系列3个代表性品种,如中林46、中涡1号、南林351,在江淮地区进行试栽,优选出了江淮地区适生的最佳杨树品种为中涡1号等皖林系列品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采取随机大区排列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浩麦1号、苏麦188、徽麦202、皖西麦0638、皖麦32、宁麦24等新品种高产、多抗、优质,适合在六安市裕安区乃至江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Ⅱ优 0 84父母本特征特性 ,总结了其在江淮地区相关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稻谷-小麦-油菜产区,以稻谷、小麦和菜籽饼粕为主要饲料原料,在我国苏、豫、皖江淮地区养猪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为设计适合该类型饲粮的预混料,改善其营养组成,笔根据江淮地区的舒城、寿县、霍邱、颖上四县(以下简称四县)的主要饲料原料调查情况,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协优084在江淮地区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树维  易保兵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23-123,122
本文通过实践,总结了协优084父母本在江淮地区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关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制种时易受夏季异常低温危害,降低制种纯度问题,利用2002年夏季制种受到低温危害的两优培九材料,通过在分蘖期、穗分化期、齐穗期对杂种株和不育株的株高、分蘖数、最上位展开叶的长度和宽度动态测定,提出了在分蘖期和穗分化期区别杂种株和不育株的形态指标。其结果可以作为制种、种子经营单位和农户进行种子纯度早期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淮地区"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以皖油18为对照,采用Delphi法研究比较了16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营养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天禾油6号、中乐油2号、中乐油1号等8个品种的菜薹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皖油18;绵油12号、秦优七号、润油188的菜籽产量比对照增产10.40%~21.48%;秦优七号、天禾油6号、华油1087、润油188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25.17%~44.67%;品种间菜薹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中双8号、秦优七号、沪油16、润油188、天禾油6号的品质相对最佳;品种间总产值差异极显著.Delphi法综合评价结果:润油188、天禾油6号、绵油12号、秦优七号、华油1087适宜作为"油蔬两用"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皖油21丰产性、稳产性好,生长整齐,抗逆性强,熟期适中,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或三熟制地区推广种植.为了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我们在品种育成后,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很多人士认为不可行,所以至今仍是个空白,究其原因,主要认为是气候条件不适宜,授粉结实率很低,产量低而不稳,成本高.这就行成了长期以来江淮地区乃至整个安徽省玉米生产用种90%以上依靠东北及西北地区供应.为此,我们近两年来在杂交玉米制种技术上,如何取得高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并有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皖麦26号(皖88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6000kg/ha,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cm,长芒、白壳、红粒、半用质,千粒重45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3%,抗三锈和白粉病,赤霉病较轻。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300万/ha左右。  相似文献   

20.
张亚兵  孔令传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18-118,178
提取甘蓝型杂交油菜秦油2号和皖油9号及其亲本幼苗植株体内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酶谱组成。发现:秦油2号与其亲本间酯酶酶谱表现为互补型;皖油9号与其亲本间过氧化物酶酶谱表现为父本显性。因而可用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分别鉴定杂交油菜秦油2号和皖油9号种子中母本不育系含量。该方法在杂交油菜种子恢复度鉴定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