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鱼塘自动增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健 《渔业现代化》1994,21(5):33-34
1 概述 鱼类的生长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鱼类生长有关的环境条件很多,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较大的为水温、溶氧等。本文着重从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出发,提出一种适合养殖鱼塘中使用的自动增氧装置。 凡空气中的气体一般都能溶于水中,但主要是氧、氮气和二氧化碳,而氧气是直接影响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物质。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溶解于水中的氧,当水面静止时,其数量是很少的,并且只限于水表层,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水中含氧的主要来源,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而使水中的含氧量也随昼夜变化。由此可知,水中含氧量在清晨日出之前最低,所以水中缺氧往往都是发生在后半夜或黎明之前。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质分析与控制(一)溶解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志欣 《齐鲁渔业》1999,16(5):41-41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物理、生物、化学三种因素有关:①从物理方面,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了决定其本身特性外,还与温度、盐度、压力和大气交换有关。温度升高,氧的溶解度降低。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溶解氧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因此,氧在淡水和海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海水中氧的溶解度约为淡水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水产养殖系统中,鱼类的养殖密度指标不断增加,而为了节约水资源,其换水率却在不断下降,造成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对鱼是有害的,因为它降低了鱼体血液的输氧能力,严重时会造成窒息死亡。当养殖密度小于30~60kg/m3时,常规的鼓风曝气增氧通常可以通过气泡石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水中溶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饲料和氧气缺一不可。对于鲤科鱼类来说,水体适宜含氧量为5.5mg/L。若含氧量低于2mg/L,呼吸频率就会加快,能量消耗加大,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增高。当含氧量低于1mg/L时,鱼即“浮头”,停止摄食,甚至窒息而死。可见,含氧量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能否高产稳产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的体温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鱼类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性和生物性两方面,主要因素有:水温,水中溶解气体及盐度.  相似文献   

6.
千年笛鲷幼鱼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年笛鲷幼鱼的耗氧量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756 0.513X。千年笛鲷幼鱼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耗氧率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1246.430X~(-0.036)。幼鱼在遮光条件下的耗氧率比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要低15.362%~31.675%。在低盐度水环境下幼鱼的耗氧率较高,随着盐度的增加,其耗氧率降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千年笛鲷幼鱼的代谢水平呈梯度下降。在盐度20和28时,千年笛鲷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93和1.17 mg·L~(-1)。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水温、盐度条件下检测了不同规格鱼尾楔蚌的耗氧率,研究发现当水温在20-25℃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超过25℃,耗氧率则随之下降;在盐度(0~32‰)范围内,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本文从耗氧率的角度探讨温度和盐度对鱼尾楔蚌呼吸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其生存生长都需要氧气,且不同种类、不同鱼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鱼生活在水中,水体中含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生长。当水中含氧量低于其最低限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就上人们常说的“泛塘”。青、草、鲢、统通常在水中含氧1mg/L时开始浮头,低至0.4-0.6mg/L时就窒息死亡;鲤、鲫鱼的窒息范围在0.1-0.4mg/L,比四大家鱼要稍低一些。缺氧泛塘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静止的水体中,尤以池塘见多。1泛塘原因造成鱼类泛塘的原因错综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5个方面。11密集的鱼群及…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和盐度对两种规格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规格均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为12-24℃时,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温度为24℃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各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在温度为12-28℃条件下,大规格组(A组)甲虫螺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小于小规格组(B组)。当温度为12-28℃时,甲虫螺的氧氮比值O/N比值范围在8.17-17.31之间。温度为20℃和24℃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O/N比值。温度升至28℃时,O/N比值明显下降。(2)盐度、规格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盐度为20-30时,两种规格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盐度的继续升高,各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在盐度为20-40条件下,大规格组(A组)甲虫螺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小于小规格组(B组)。当盐度为20-40时,甲虫螺的O/N比值范围在10.80-22.71之间。盐度为30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氧氮比值,盐度升至35和40时,氧氮比值明显下降。研究表明,甲虫螺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盐度为30。以期为甲虫螺的人工繁殖以及贝螺混养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和盐度对两种规格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规格均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为12-24℃时,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温度为24℃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各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在温度为12-28℃条件下,大规格组(A组)甲虫螺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小于小规格组(B组).当温度为12-28℃时,甲虫螺的氧氮比值O/N比值范围在8.17-17.31之间.温度为20℃和24℃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O/N比值.温度升至28℃时,O/N比值明显下降.(2)盐度、规格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盐度为20-30时,两种规格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盐度的继续升高,各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在盐度为20-40条件下,大规格组(A组)甲虫螺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小于小规格组(B组).当盐度为20-40时,甲虫螺的O/N比值范围在10.80-22.71之间.盐度为30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氧氮比值,盐度升至35和40时,氧氮比值明显下降.研究表明,甲虫螺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盐度为30.以期为甲虫螺的人工繁殖以及贝螺混养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规格及不同盐度下毛蚶稚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毛蚶稚贝不同规格及不同盐度下的呼吸和排氨率。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达到30后开始下降。排氨率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在盐度27后开始下降。同时,O∶N值也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盐度30后开始下降。而中等规格(2·41±0·20mm)稚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要高于其余两种规格稚贝,使得规格和耗氧率及排氨率并不形成完全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无锡市郊区红旗电器五金厂,设计制造了PQ50-10型高效增氧喷水电泵,具有加速鱼类生长,改善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酸化生物,促进水源上下对流,防止冻结,喷水观赏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高密度养鱼生产中,鱼塘里水的含氧量是提高鱼产量的决定性因素。鱼类的健康受水中稳定的、最佳的含氧量的影响。要确保水中含有足够的氧气,可以定时地输入含饱和氧的水,或采用各式各样的增氧装置。有些地方采用空气压缩机,有的则在高密度养鱼池里采用水车式和叶轮式的组合装置,增氧效果都不错。但这些设备一般都是体积大、重量重,不适宜在小规模生产中和小型池塘里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青岛菊海鞘(Botryllus tsingtaoensis)耗氧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13~19℃之间,青岛菊海鞘的单位湿重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9℃时其耗氧率急剧降低(P0.01);(2)盐度与青岛菊海鞘耗氧率的关系呈"倒钟"型曲线,在不同温度下盐度在20‰~30‰之间,变化的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盐度的升高,青岛菊海鞘的耗氧率明显增大,在30‰时达到最大值;(3)在pH为8时,青岛菊海鞘表现出较高的耗氧率,而pH低于6和高于8时则明显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5.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在杰 《科学养鱼》1996,(11):26-26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养殖鱼类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时都要求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又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中溶氧比较充分时,鱼类的摄食强度大,饵料系数较低,生长速度快。相反,水中...  相似文献   

16.
温度、盐度和pH值对疣荔枝螺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材料,用碘量法测定温度、盐度及pH变化对疣荔枝螺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及pH值对疣荔枝螺的耗氧率有明显影响。在13~28℃范围内,疣荔枝螺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当温度达到32℃时,耗氧率反而下降。疣荔枝螺的耗氧率在自然盐度和pH值时均最大,随着偏离自然盐度(28℃)和自然pH值(7.5)的逐渐增大,其耗氧率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产科技》1979,(4):27-28
1、水和溶解氧:流动的水溶氧量多于静水,水温低时的溶氧量高于水温高时的溶氧量。但在一个大气压下,纯氧在水中的饱和溶解量约比空气多溶解4:8倍。溶解在水中的饱和含氧量可用下式换算:毫克/立升=PPm×22.4/1000,00×0.7,下面是不同温度下(一个大气压)溶于水中的饱和含氧量:  相似文献   

18.
养鱼池的水质好坏,不仅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作为鱼类食物的饵料生物的组成和丰歉,所以,要获得池塘养鱼高产,调节好池塘水质是很重要的。养鱼池水质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本文介绍养鱼池的几种主要水化学因子。1.溶氧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氧。池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一部分是空气中的氧溶解而入。池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19.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耗氧率的影响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为12~24℃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4℃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盐度为20‰~35‰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高于35‰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pH为4~8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pH的升高而增大,pH 8~10时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随pH的升高而减小,pH对多棘麦秆虫的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静水系统中,以大竹蛏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泄率和同化率等为指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的能量收支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盐度及饵料浓度下大竹蛏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耗氧率也随之而升高;在试验所设定的盐度范围内,在盐度28时,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大,生长能高;在所设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