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畜禽粪便的除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畜禽粪便产生的恶臭可影响人畜健康.如何去除恶臭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去除畜禽粪便产生的恶臭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可分为物理法(掩蔽和稀释扩散等)、化学法(氧化、吸收和吸附)和生物法(过滤、堆肥和土壤)等类型的技术.发展植物型除臭剂和除臭型饲粮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好氧发酵过程产生大量无机和有机挥发性物质,其中无机物NH3、H2S和部分挥发性有机物是主要恶臭物质,不仅污染环境且危害人体健康。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总结好氧发酵过程臭气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不同或相同原料产生臭气种类,同时结合VOCs排放标准及部分恶臭嗅阈值,提出好氧发酵应重点关注苯系类和含硫化合物这两类物质;比较分析了优化工艺参数和原位除臭添加剂对臭气产排控制效果和机制,今后应重点关注VOCs原位控制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及高效复合除臭剂研发,为好氧发酵臭气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机物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除臭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2种除臭方法对畜禽粪便处理进行了研究:方法1采用物理-化学除臭方法,有机物料经JH1000型鸡粪烘干机处理后,再依次降温、降尘、沸石吸附、水吸收,然后加入亚硫酸氢钠和甘油水溶液除臭;方法2采用生物-物理-化学除臭方法,在工厂化高温快速连续发酵有机物料中预先混入10%~15%的风化煤,再加入1%马粪和5%5406菌剂,充分搅拌后用抽风机将臭气抽出,在臭气进入烟囱前喷洒亚硫酸氢纳-甘油混合液,同时在发酵过程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温度、水分、化学、生物等指标变化。经气相色谱检测分析表明,2种方法综合除臭效率分别为64%,89%,均达到国家恶臭污染排放标准要求。生物-物理-化学方法除臭效果优于物理-化学方法,适合在我国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减排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场恶臭来源多样,成分复杂,随着畜禽养殖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粪便污染日益严重。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畜禽养殖行业应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为了降低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畜的危害,对畜禽粪污进行适当的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及减排调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气体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以及恶臭气体的危害和消减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恶臭异位控制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认为微生物除臭技术在畜禽生产中优势明显,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并且除臭效果持久,微生物可以大大降解粪便中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消除养殖场内的臭味。虽然生物除臭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对某些高浓度恶臭物质的处理有一定局限性。为了促进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恶臭问题不能单靠某一种除臭技术,只有综合利用多种除臭技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畜禽粪便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高浓度的有机质、致病菌以及各种恶臭物质,对周边环境、水源及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简述物理、化学、生物等畜禽粪便除臭的常用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微生物除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畜禽养殖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NH3、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恶臭气体对环境、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概述了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主要成分及来源、微生物除臭剂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微生物法降解恶臭气体机理。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菌群和畜禽粪尿中土著微生物的厌氧发酵,成分复杂,恶臭气体减排调控成为当前畜禽养殖场的重要任务。生物法除臭因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作用时间长、去除效果好而成为当前应用于畜禽养殖场去除恶臭气体的主要手段。微生物除臭剂是将除臭微生物进行组合,利用其生理代谢活动将恶臭气体作为营养物质分解并氧化成CO2、H2O、S O 4 2 -和N O 3 -等无臭、无害的终产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标志性海岛城市舟山市的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抑制剂对海岛城市黑臭河水的黑臭进行治理试验,探索适合于海岛城市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化学抑制剂。[方法]通过自配河道水体模拟水体黑臭变化,并对黑臭后的水体使用环保的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作为化学抑制剂来进行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结果]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时,双氧水与漂白粉使用量分别为5 mL/m~3、10 g/m~3,二者使用间隔时间为45 min。[结论]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作为化学抑制剂可为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臭牡丹提取物对病原真菌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娜  魏琴  尹礼国  李华兰  张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05-10306,10326
[目的]研究臭牡丹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茵饼法研究臭牡丹的抑菌能力。[结果]臭牡丹提取物对小麦赤霉、杨树溃疡、棉花枯萎、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茎的蒸馏水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茵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茵浓度(MIC)为15mg/ml;茎的80%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MIC为30mg/ml。臭牡丹提取物在pH4-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茵作用。[结论]臭牡丹提取物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具有低分子量和高蒸气压的亲脂性液体。按来源划分,VOCs可分为人为源和植物源,而植物源是全球大气中VOCs的最大来源。植物VOCs释放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它们在大气化学反应、人体健康和植物生理生态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植物VOCs释放受复合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在生理生态方面的作用尚缺乏全面了解。本研究概述了植物VOCs的合成途径,重点阐述了单一及复合环境因素对VOCs种类及释放量的影响,同时归纳了VOCs在生理生态方面的作用。发现:植物VOCs合成途径已经明确,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昆虫啃食、高温、干旱、高二氧化碳浓度可降低组成型VOCs (如异戊二烯)释放,增加储存型VOCs (如蒎烯、柠檬烯)释放,同时诱导新的化合物(如绿叶挥发物, GLVs)合成并释放;复合环境对VOCs释放影响是复杂的,有待进一步探索。VOCs在植物防御食草动物或吸引食草动物天敌、介导植物间信号转导、抗氧化、抗旱和增强植物耐热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未来将探究植物VOCs在生态系统中的更多作用。参96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烟草甲生态防治新方法.[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香茅精油、甘菊精油、大蒜精油、α-蒎烯4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4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均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且其作用效果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强.[结论]香茅精油、甘菊精油、大蒜精油、α-蒎烯4种植物源物质均具有作为驱避剂防治烟草甲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疏果灵在柠檬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梅  马艳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92+3895-3892,3895
[目的]研究疏果灵对柠檬的疏果效应,为其在柠檬疏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疏果灵处理柠檬幼果,调查不同时期不同处理的疏果效应。[结果]柠檬于4月中旬出现了生理落果高峰期。在此期间对照组的落果量大大低于喷施疏果灵的3个处理;而在这3个喷施不同浓度的疏果灵处理中,200倍液处理的落果数最多,持续落果时间最短,疏果效应最好。[结论]疏果灵对柠檬有较好的疏果效应,以200倍稀释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炭对退化蔬菜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改良退化蔬菜地土壤性状的效果,为消除退化蔬菜地障碍因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退化蔬菜地土壤养分、酸碱度和微生物组成等的影响,设不施化肥或生物质炭作对照、仅施用化肥的常规施肥、仅施用生物质炭和混施化肥与生物质炭等4个处理.[结果]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质炭的两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强了土壤通气性,且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钼、有效硅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施用生物质炭还可增加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增加土壤B/F(细菌+放线菌/真菌)值.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全磷、全氮和水溶性盐分等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生物质炭能够明显提升蔬菜连作地土壤质量和改善其生物学环境,适用于改良退化蔬菜地.  相似文献   

13.
范自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03-16805,16808
[目的]比较不同香型烤烟CO2膨胀前后品质变化。[方法]开展了3种主要香型烟叶CO2膨胀试验,对各样品烟丝膨胀前后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烟气指标和内在质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清香型烟叶经过CO2膨胀,还原糖、挥发酸、焦油和烟碱含量平均降幅最大,香气质、香气量和柔细度改善或保持最佳;浓香型烟叶的平均膨胀效果最明显,总糖、总氮含量平均变化最大,杂气、刺激性、透发性和浓度改善或保持最佳;中间香型烟叶CO2膨胀后总植物碱、氯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变化明显,重量、口数、总粒相物以及CO 4项指标降幅最大,甜度、余味指标有更好提升。[结论]不同香型烤烟各项理化、感官指标受膨胀影响程度有所差别,烤烟香型与CO2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沼气发酵液对番茄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蔬菜废弃物(甘蓝叶)为材料制作沼气发酵液,通过对番茄喷施沼气发酵液,设置不同的梯度,对喷施沼气发酵液后的番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对番茄喷施沼气发酵液可以增加单株开花数,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论]为探索蔬菜废弃物养分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佟雪  郭太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4-3996
[目的]研究油松针叶浸提液对‘抢手股’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油松林下草坪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抢手股’播种1个月后,每隔5d喷施各浓度的水提液和醇提液50ml,以清水为对照,每隔10d取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在油松针叶水提液和醇提液处理后的初期(10d)和后期(30d)的抑制作用仅在高浓度处理;低浓度醇提液对草坪草‘抢手股’SOD活性可能有促进作用;水提液对根系活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较高浓度的醇提液对根系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油松树冠的淋溶物多年累积后将对其林下配植的‘抢手股’生理代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秋菊姹紫嫣红品种的营养生长期,以氨卞西林钠(AMP,1 000mg/L)和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 100mg/L、200mg/L和300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AMP和MH对菊花绿蕾期叶片光合速率、叶绿体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MP处理使菊花绿蕾期叶片上述生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叶绿体片层结构数量和密集程度明显增加,嗜锇颗粒减少。MH处理叶绿体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比对照明显降低,且随处理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100~200mg/L MH浓度范围内,光合速率和叶绿体片层结构数量和密集程度均高于对照,嗜锇颗粒减少,且处理效应随处理浓度升高而有所减弱,在300mg/L处理下,光合速率低于对照且叶绿体片层结构趋于解体,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脱硫细菌的培养驯化、影响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生物滤塔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方法]采用生物滤塔处理恶臭气体H2S。[结果]在进气流量为5 L/min,停留时间为60 s,H2S进气浓度不高于130 mg/m3,生物滤塔最高容积负荷低于188.2 g/(m3.d)时,H2S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生物滤塔对H2S进气容积负荷变化的缓冲能力较强,在偶尔超负荷条件下运行,短时间内并不能使系统崩溃,pH值的降低并没有影响H2S的去除效率。[结论]生物滤塔对恶臭气体H2S的处理是完全可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湖龙井茶香气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探明茶叶香气的化学组成可进一步丰富茶叶香气化学理论,为改善和提高茶叶香气品质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比较两种分析技术在分离性能上的差异性;结合质谱数据库匹配、化合物保留时间、结构谱图及峰面积等对通过GC×GC-TOFMS分离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进而结合相对高含量化合物(≥0.5%)的气味特征分析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通过与GC-MS的总离子流图及色谱峰对比,GC×GC-TOFMS在分离性能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采用GC×GC-TOFMS技术鉴定出西湖龙井茶样品中存在的522种共性香气成分,归为烯醇、烯、胺、烷烃、醛、烯醛、醚、醇、酯、内酯、烯酯、烯酮、酮、酚、酸、含硫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氧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及炔等20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的数量最多(77个),烷烃(50个)、烯(43个)、酯(43个)、酮(41个)次之,炔类最少(3个);戊烯-3-醇、顺-3-己烯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丁烷、甲基环戊烷、2,2,4,6,6-五甲基庚烷、十二烷、二十一烷、二十四烷、三十一烷、乙醛、戊醛、己醛、糠醛、庚醛、苯乙醛、壬醛、乙丙醚、2-乙氧基丁烷、乙基丁基醚、1,2-二乙氧基乙烷、戊基乙基醚、正戊醇、叔丁醇、苄醇、苯乙醇、植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酞酸二丁酯、乙基-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烯)丙基-2-烯碳酸酯、顺-己酸-3-己烯酯、棕榈酸甲酯、乙偶姻、2,4-二叔丁基苯酚、异戊酸、壬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二甲基亚砜、苯并噻唑、吲哚、咖啡碱、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2,3-二氢苯并呋喃、乙苯、丙苯及1-甲基萘这50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较高(≥0.5%),对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具有愉悦气味特征的烯醇、醛、醇、酯及芳香烃等化合物是西湖龙井茶优异香气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而无特殊气味或散发难闻气息的烷烃、醚类、酸类、硫化物以及部分低阈值的香气化合物对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该技术在茶叶香气成分分析上的成功应用,可以弥补一维气相色谱分析上的缺陷,使可分析的香气化合物数量提高5倍以上,为后续深入研究茶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以及揭示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生物醋液对桉树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生物醋液,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同时以0.5%尿素+0.3%磷酸二氢钠溶液和清水CK作为对照,分析喷施生物醋液后对桉树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索并研究生物醋液作为叶面肥在桉树苗木施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施用不同浓度生物醋液对桉树苗木生长和叶片养分吸收有显著影响,其中生物醋液喷施浓度在100~200 ml/L时,对苗木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低浓度的生物醋液喷施桉树幼苗能够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当浓度高于400 ml/L时,由于浓度过高,叶片造成"烧"伤,叶绿素含量降低;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醋液浓度在50~400 ml/L范围时,均能提高叶片N、P、K、Cu、Zn、B、Fe和Mg元素的含量,但对Ca和Mn元素影响不大。[结论]生物醋液作为叶面肥在桉树中应用时的最佳浓度范围为100~200 ml/L。  相似文献   

20.
我国热带海岛地区油菜有机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明  姜立纲  刘明池  孟淑春  许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94-11095,11098
[目的]探索适宜于热带海岛地区的油菜栽培技术。[方法]通过油菜有机栽培试验探索了适宜于热带海岛地区的蔬菜生产技术。[结果]椰糠基质栽培系统由环境调控系统、蔬菜栽植系统和肥水供给系统组成。智能系统自动感应温度和辐照度对遮阳网实现展开和收拢控制。智能系统自动感应降雨和风速对天窗实现开闭控制。苗期防苗徒长;3~4叶期定植;每隔5d滴灌1次天方黑宝200倍液,0.2L/株,或叶面喷施天方黑宝200~300倍液或亿安神力500倍液作为营养补充;苗期主要防治猝倒病,成熟采收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防治虫害主要有小菜蛾、斜纹夜蛾、菜粉蝶、潜叶蝇、萝卜蚜等;35~50d后可收获无病、虫斑植株。[结论]该试验为热带海岛地区的蔬菜生产及解决驻岛官兵的"吃菜难"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