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查明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现状,本试验选择石河子地区148团某牛场(A牛场)、150团某牛场(B场)、133团某牛场(C牛场)、121团某牛场(D牛场)、石河子周边某牛场(E牛场)及136团某牛场(F牛场)六个规模化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CMT法对试验区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经过对480头奶牛、1 868个乳区的测定,共检出196头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乳区数为671,病牛阳性率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40.8%和35.9%。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5岁以上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49.61%),3岁奶牛阳性率最低;5胎以上的阳性率最高(45.45%),阳性率最低的为2胎奶牛(31.25%);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产奶量在15kg/d以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89.13%),15~20kg/d的次之(58.33%),35kg/d以上的最低(14.8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枣庄地区5个牛舍内的100头奶牛进行实地调查,进而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33%;6岁以上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2~5岁奶牛;前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最高;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日泌乳量〈20kg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日泌乳量〉20kg组。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分析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现状及病因,本研究调查收集了来自北京大兴、房山、昌平、顺义、密云、延庆6个区县及天津、河北部分地区共计41家中小规模奶牛场、1.8万余头荷斯坦牛的乳房炎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全群500头以下的中小型牛场是京津冀地区主要奶牛养殖群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大肠杆菌是导致牛群发生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被调查牛场群体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说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与风险评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在京津冀中小规模牛场改进隐性乳房炎判定标准(SCC由20万~50万/m L改进为10万~50万/m L),开展奶牛隐性乳房炎风险评估,并早期普查金葡菌乳房炎感染牛,从而提高奶牛群的乳房健康度和乳品质量;同时应尽早开展隐性乳房炎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今后组建抗隐性乳房炎基础奶牛群体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隐性乳房炎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控制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首先必须掌握可靠的诊断方法。由于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很难分辨,因此目前都采用乳汁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体细胞计数法、改进CMT法及乳汁电导值测定等三种方法对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牛在东北农学院畜牧系试验站牛场、生物工程系牛场选25头黑白花奶牛做为试验牛,采集奶样。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既影响奶牛健康.也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用于测定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方法较多,在测定规模大小、操作过程繁易、结果准确程度等方面各有特点。本文利用从美国引进的博达(PoaaSCC)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在太原某优种奶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朔州塞外某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现将测定方法与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海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青海乳房炎快速诊断液Ⅱ,对青海某奶牛场的152 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患病率为70-39% (107/152) ,乳区患病率为38-49 % (229/595) 。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奶牛业的大难题,而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因素。目前世界上有奶牛2.2亿多头,其中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国际奶牛联合会资料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达20%~75%,有的地方高达80%以上。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所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中南、西南地区22个城市的32个奶牛场,共计10 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调查显示,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并对其中5个地区20个牛场的3 384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头平均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平均阳性检出率为44.74%。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长期以来困扰奶牛养殖业的主要常见疾病,就目前而言,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仍然很高,一般在20-40%,有些牛场因由手工挤奶改为机器挤奶,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高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9.
我场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广州香满楼牛场(510642)朱华新,庞木福,刘灿华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防治奶牛乳房炎是牛场兽医工作的重点。在国内外有很多报道,经验是非常可贵的,我们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运用。我们牛场的饲养方式是散栏放养,自由采食,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和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对陕西省某规模化牛场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奶牛群改良(DHI)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该牛场自2016年10月使用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前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305 d产奶量、日产奶量、泌乳持续力、泌乳高峰日、产犊间隔等的变化情况.结...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危害远远高于临床型乳房炎,为了解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因素和发病规律,本研究以陕西省某牛场2014—2018年的奶牛群体改良(DHI)数据为主,对该奶牛场各年不同月份的奶牛体细胞评分、不同月份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不同胎次的奶牛、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奶牛和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奶牛发病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是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高发季节;不同胎次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胎次和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泌乳天数在1~44,45~99 d的发病率最高,305 d以上的发病率较高;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种,每年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  相似文献   

13.
亚硒酸钠维生素E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的危害是较严重的,据作者统计,有25%~30%的隐性乳房炎可转为临床型乳房炎,且隐性乳房炎对牛奶品质亦有较大影响。目前报道防治隐性乳房炎的方法较多或由于有抗生素残留而影响经济效益,或因方法问题而不适于大群防治。据报道,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隐性乳房炎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殷国荣等,1992),但将其用于大群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则少见报道,为此,作者于1998年2~7月,探索性的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对大群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防治,既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而不影响经济效益,又适于大群应用,取…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规模化奶牛场危害最大,药费投入最多。防治最难的4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数约占泌乳期奶牛总数的1/3,该病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策略,一旦发生只能进行药物治疗。且事倍功半,为此笔者结合从事牛场管理工作,认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不同牧场中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以100~200g/(头·d)的剂量添加干酪乳杆菌HM-09和植物乳杆菌HM-10及其代谢产物的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1.5×109 cfu/g),应用牛场DHI数据中的乳体细胞数(SCC)数据对试验牛只进行隐性乳房炎分析,研究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饲喂5~10d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后,奶牛平均体细胞数显著降低23.8%~62.8%。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北省昌黎县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随机无菌采集29头奶牛乳样,做细菌分离培养,37℃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生长状况,对细菌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确定引起该牛场引发隐性乳房炎的致病菌。结果表明,葡萄球菌为50.54%,链球菌为20.87%,杆菌为28.57%,认为葡萄球菌是引发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浙江地区11家规模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饲养管理方式进行调研,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随着胎次和泌乳天数增加,牛群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增加;在一年中,夏季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冬季发病率最低。对牛场调研分析发现,挤奶设备(P0.01)、清粪方式(P0.01)、戴手套与否(P0.01)、饲养方式(P0.01)、产犊前与泌乳牛共处时间(P0.01)和产犊位置(P0.01)与隐性乳房炎发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影响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延庆县存栏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普查,找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分析致病因素。结果表明:在季节、饲养管理以及环境条件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他影响因素,①三种养殖模式(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户)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③不同卫生状况造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搞好环境卫生对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辽宁阜新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场中94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对检测后的阳性乳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所得的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8.94%;对34株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菌株对头孢氨苄、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100%);对苯唑西林、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2.4%以上;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4.1%、50.0%及52.9%。结果表明:该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源链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0.
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MT)对来自西安市某个牛场的76份奶样作隐性乳房炎检验,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33%,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93.4%。阴性乳样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8%,在检出的94株细菌中,共有5种菌22株是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0%以上。是引起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