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菌在我市肉类产品中的带菌情况,笔者于2007年2009年,采用荧光PCR方法对采自东莞市32个镇(区)屠宰场和1个冻肉库的肉类进行增菌后沙门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检测,其中检测沙门菌样品1 669份,阳性样品169份,阳性检出率为10.13%。冻肉库鸡肉检出率为25.93%,猪肉为11.76%,鸭肉为30.95%,羊肉为15.38%,牛肉为12.5%;1 405份采自屠宰场的猪肝样品共检测到沙门菌阳性114份,阳性检出率为8.11%。在2 132份大肠杆菌O157:H7样品中,阳性数472份,阳性检出率为22.14%。其中冻肉储存库鸡肉为10.09%,猪肉为16.47%,鸭肉为7.14%,羊肉为14.29%,牛肉为7.14%;采自屠宰场的1 868份猪肝中,大肠杆菌O157:H7阳性441份,阳性检出率为23.61%。结果表明屠宰场和冻肉库的肉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到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本地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猪肉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对10个场(点)出场的猪肉进行抽样,采用沙门氏菌测试片、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及李斯特菌检测板进行快速检测,再用国标法对快速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复检鉴定。结果显示:50份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阳性7份,阳性检出率为14%;20份样本中,检出大肠杆菌O157:H7阳性1份,阳性检出率为5%,检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5份,阳性检出率为25%。此外,还发现样本中存在细菌的混合污染,其中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双阳性2份,3种菌全阳性1份。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屠宰场出场猪肉中,这3种主要食源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严重,特别是小型屠宰点,应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加快推进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快速测试片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偏低,特异性差,需要尽快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屠宰场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应用荧光PCR方法,对东莞市12个屠宰场份的120猪内脏和11个冻肉库的110份冻肉进行了猪链球2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随机从样品中选出22份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均未分离出猪链球菌2型。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荧光PCR检测方法与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一致,猪链球菌2型荧光PCR检测方法适合大规模动物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07—2011年新疆生猪的猪瘟疫病进行摸底调查,选择规模养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随机采样,采集规模场猪群的组织、血清样品2847份;采集散养户猪群的组织、血清样品3187份;采集屠宰场组织样品5643份.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规模场猪瘟阳性检出率为4.19%;散养户猪瘟阳性检出率为6.29%;屠宰场猪瘟阳性检出率为2.82%.分析表明,散养户发病率高于规模场,屠宰场存在隐性感染猪瘟的隐患,新疆猪瘟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肉与肉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市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加工产品的卫生质量以及肉与肉制品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2003-2006年,应用国标法对2个定点生猪屠宰场300份生猪胴体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验;采用随机采样法对兰州市不同酒店和超市的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肉100份,熟肉制品1 200份进行了常见致病菌的检验。结果:生猪胴体体表和肉样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7.5%和14%;生肉检出致病菌阳性20份,总检出率为20%;熟肉制品检出致病菌阳性39份,阳性率为3.25%。生肉中以猪肉致病菌阳性率最高,为20%。结论:兰州市生猪胴体的卫生质量急需提高,屠宰生产加工水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屠宰场三种食源性细菌的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冬季不同畜禽屠宰场屠宰加工环节中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采集羊、牛、猪、鸡屠宰场的肉、环境拭子样本100份,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相关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11株,检出率为11%;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株,检出率为2%;没有检测出大肠杆菌O157:H7。调查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冬季屠宰中场沙门氏菌的污染主要存在于猪、鸡屠宰场的屠宰工具、传送带等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存在于羊屠宰场的羊肉和环境中。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屠宰场监管力度,以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等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生猪屠宰场的污染情况。采集广东惠州和清远两地共10家生猪屠宰场498头猪肉样品,分别经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和Bolton肉汤增菌,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检测,阳性菌液再分别涂抹于山梨醇麦康凯平板、DHL(胆硫乳琼脂)和Skirrow血琼脂,挑取疑似菌落再次PCR验证,计算检出率。结果显示,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阳性样本2份,检出率0.4%,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本70份,检出率14.06%,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果表明,惠州和清远两地屠宰场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其中沙门氏菌污染较为严重,惠州地区检出率高于清远地区。提示屠宰场应加强屠宰过程中环境和加工用具的消毒,以保证屠宰环节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应用Dot—ELISA法检测鱼粉中的沙门氏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风 《饲料工业》2004,25(8):56-57
应用Dot—ELISA法检测鱼粉85份,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检出量为400个/m1,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75.29%(64/85),常规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为62.35%(53/85),两者符合率为78.13%,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旨在监测湖北省生猪屠宰场中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的流行情况。采集2020—2022年湖北省4个区域(鄂东、鄂北、鄂西、鄂中)共9个县市不同规模屠宰场的1 795份血液样品和2 081份肺样品(肺、肺门淋巴结),分别使用靶向PRV gE基因的ELISA和PCR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肺样品中的病原,同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04份样品为阳性,平均阳性检出率为5.79%。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2份样品为阳性,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94%。按不同因素对检出率进行分析,显示抗体和病原都在春季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8.57%和9.74%;湖北省东部的抗体检出率最高(10.77%),中部的病原检出率最高(4.93%);A类小型屠宰场的病原和抗体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类型,分别为16.28%和6.01%。从病原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到PRV 17株,经全基因组和gB、gC、g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均属于基因Ⅱ型变异株,与Bartha、NIA-3、Becker等早期国外分离株处于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其中H...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东省广州市屠宰环节环境中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性,对广州市大型生猪、家禽屠宰企业环境进行监控,对比分析猪禽屠宰场污染的沙门氏菌主要血清型和耐药谱。采集屠宰场的空气、土壤、污泥样品,以及运输车辆、待宰圈/舍、屠宰车间等环境拭子样品,利用沙门氏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通过玻片凝集法,对PCR鉴定阳性菌落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同时,对鉴定出的沙门氏菌进行12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55个样品池中,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为18.18%;猪禽屠宰场之间沙门氏菌污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排污池污泥(75.00%)、土壤(33.33%)和屠宰车间(23.53%)污染率较高;猪屠宰场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而禽屠宰场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s);所有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2种抗生素完全抗药,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吩、氨曲南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结果表明:猪禽屠宰场环境中,沙门氏菌污染较为严重,污泥、土壤和屠宰车间是沙门氏菌污染扩散的主要环节;猪禽屠宰场污染的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并不同,且环境中污染的沙门氏菌都对部分常用抗生素产生了完全抗药。结果提示:应加强猪禽屠宰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控制,将污泥、土壤、屠宰车间作为日常消毒的重点;基层应针对猪禽各自的优势血清型菌株,选用高度敏感抗生素进行沙门氏菌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对2008~2009年我国五省区发病猪场235份、屠宰场的218份样品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RT-PCR检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HP-PRRSV阳性样品进行HP-PRRSVORF5基因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这五个省区发病场蓝耳病的检出率平均74.6%。屠宰场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榆中县物流集散领域肉品微生物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物流集散领域肉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建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试片快速检测法,对县内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三种肉品流通领域的猪、牛、羊、鸡肉采样进行大肠杆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监测。结果检测4类肉品共120份,其中79份检出指定的微生物,总检出率为65.83%。牛肉的大肠杆菌检出率为55.00%,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0.00%,污染较其他肉品严重;农贸市场经营肉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2.08%、20.83%、18.75%;污染较为较严重。结论农贸市售肉品严重受到微生物污染,存在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因素。应改善农贸市场肉品存放条件,强化物流环节管理,建立微生物预警报告与致病菌污染肉品追溯体系,将肉品微生物检测纳入肉品质量检验项目,加大对物流肉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选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作固相载体,建立检测沙门氏菌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检测蛋白料精50份,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检出量为400个/mL,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66%(33/50),常规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为60%(30/50),两者阳性符合率为84.85%,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该方法简便、特异、快速、结果直观,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东莞市凤岗镇的屠宰场的猪360份血清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为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数162份,总阳性检出率为45%,其中2013年抗体阳性份数为62份,阳性率为51.67%;2014年抗体阳性份数为68份,阳性率为56.67%;2015年抗体阳性份数为32份,阳性率为26.67%,结果表明东莞市凤岗镇的外来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比较低不足抵抗野读的侵袭。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21,(4)
沙门氏菌为重要的人畜共患性病原菌,消费者感染该病原后可出现严重的败血症,严重时导致死亡,且消费者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是感染该病原的主要原因。为初步调查屠宰场来源猪肉及环境样品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笔者于2020年5—8月从湘潭县3个生猪屠宰场采集猪肉及环境样品共90份,细菌分离及PCR鉴定结果表明,共9份样品被沙门氏菌污染,检出率为10.0%,其中猪肉样品和环境样品检出率分别为6.9%和15.6%;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株沙门氏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存在差异,对多环西素、头孢唑林、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00.0%、88.89%和88.89%;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其耐药率分别为22.22%、11.11%和0。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存在于湘潭县部分屠宰场猪肉或环境中,且不同菌株耐药谱存在差异,这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200份经粪检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血检的血清样品进行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检测,同时在屠宰场现场对50份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剖检相比较。结果显示Dot-ELISA与IHA法相比,阳性符合率较低(84.21%),阴性符合率高(95.58%),总符合率94.50%;Dot-ELISA与粪检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94.74%)明显高于IHA法;与剖检法比较,Dot-ELISA对屠宰场现场样品的检出率和阳性符合率均为100%。结论:Dot-ELISA较IHA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宜用作牛、羊肝片形吸虫感染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国标法对某定点生猪屠宰场20份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及20份胴体肉样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显示,生猪胴体体表菌落总数和大肠菌样的超标率分别为20%和5%,生猪胴体肉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超标率分别为5%和0;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和肉样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5%和0;胴体体表及肉样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该屠宰场生猪的卫生质量达标率相对较高,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屠宰生产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植物性饲料产品、微生态制剂以及酶制剂等共计207批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8株,其中动物源性饲料检出率为11.4%,微生态制剂原料检出率为11.1%,微生态制剂检出率为10%,酶制剂检出率为8.3%,配合饲料检出率为1.25%,植物源性饲料和饲料粉尘检出率为0。结论:沙门氏菌在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中的污染情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夏冰芝  王志龙 《养猪》2022,(4):103-105
为了解酒泉市肃州区生猪屠宰场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情况,2021年4—9月从肃州区2个生猪屠宰场采集210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发现,共18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8.57%),其中猪肉组织样品、器具样品和环境样品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6.67%(7/105)、4.76%(2/42)和14.28%(9/63);18株沙门氏菌中共检出5种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6株)、罗森沙门氏菌(4株)、伦敦型沙门氏菌(4株)、肠炎沙门氏菌(3株)和德比型沙门氏菌(1株)。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谱存在差异,但这些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磺胺甲氧嘧啶等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相对敏感。以上结果表明,屠宰场不同样品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且菌株血清型相对复杂,不同菌株耐药谱存在差异,这可能对猪肉售卖人员和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科技进展     
瑞士屠宰场健康猪戊型肝炎和沙门氏菌抗体的血清阳性率调查戊型肝炎病毒(HEV)和沙门氏菌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染给人,猪是它们的储存器。本研究的目标是检测瑞士屠宰场健康猪抗HEVIgG和抗沙门氏菌的抗体血清阳性率(瑞士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猪群健康情况要好的多,已经根除了地方性肺炎,而且瑞士的活猪进口率很低——低于1%)。基于对200个肉汁样品(每个生产商饲养的3~5个动物的膈肌肌肉制作一个肉汁样品)的检测,抗HEVIgG和抗沙门氏菌抗体阳性样品分别为120个(60%)和8个(4%)。从结果可以看出HEV在瑞士的育肥猪群中高度流行,而沙门氏菌的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