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爱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192-9193
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胡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3):619-621,641
将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上的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量,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关键。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为框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4个城市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现状、开发程度及潜力、支撑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区域经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农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面板数据,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从该区域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粮经比、农产品产出、人均农产品占有量4个方面对该区域存在的非均衡发展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基于经济、产业、条件等基础层面分析非均衡发展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强化北部湾农业产业分工与协同、强化北部湾农村改革试验的集成研究、强化北部湾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云凤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9):1272-1274
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现状,指出北部湾经济区在人才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力,但局部人才发展极不平衡,人才开发投入、平台、环境、制度等因素制约了人才的发展;提出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开发平台、建立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开发考核监督机制等对策,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覃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6-14088,14102
广西红树林湿地对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当前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和发展广西红树林湿地意义重大。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以及红树林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红树林湿地保护现状,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并提出相应保护与发展红树林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演变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效率的演变及区域差异,对于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2004—2014年广西北部湾24个县(区)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北部湾区域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和局部的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的区域有青秀区、兴宁区、港口区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从整体上显示各县(区、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从局部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高"和"低-低"区域增加,各县(区、市)的空间联系增强。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影响的日益扩大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提速,北部湾经济区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经济区分为五大组团,其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49-151
从经济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地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提倡科技减污和转型产业发展等相关发展对策,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博文  王景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733-17735
通过分析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模式,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际,选取基于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物流中心等3种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模式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以期为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蔡旺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23-225
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现状,发现其存在未能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用人机制和体制不完善,科技人才区域分布不合理、各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配比不科学,缺少高层次、创新性科技领军人物及其团队等问题。提出了应采取以产业集聚吸引科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做好科技人才引进的规划、储备和开发工作,做好现有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调整工作,重点做好高层次、创新性科技领军人物及其团队的引进、开发工作等措施,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出发点,研究其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系统科学地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从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标准化、人才战略等方面发展提升农产品物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云a  何龙飞a    洁a  b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122-2125
【目的】提出适合广西北部湾海洋渔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科技组织与服务有效模式,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分析广西北部湾海洋渔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广西北部湾海洋渔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的发展策略。【结果】广西北部湾海洋渔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存在主要职责划分不清、组织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渔业科技服务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渔业科技组织与服务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滞后、渔业推广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等问题。【建议】应构建适应广西北部湾海洋渔业发展的科技组织与服务体系新模式、设置科学的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拓宽渔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投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发达的渔业资讯网络,以促进广西北部湾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海洋文献库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第一个以收集北部湾海洋信息资源的特色文献库,阐述了该文献库的基础与意义、海洋文献的类别与收集、海洋文献库的开发与利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效应、现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存能力和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业政策和农村制度的良性变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高,性别、城乡和区域差距较大,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距离。由此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选择: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合理引导农村智力回流;积极培育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稳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创建学习型农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规律,提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对策,为广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单元,构建农田化肥和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清单,采用单元调查法测算2008—2019年广西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农业面源污染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资料搜集和对广西北部湾沿岸进行渔访的方式,统计了广西北部湾海域的珍稀动物及主要分布区域,并从分布区、资源量变化、环境压力等方面对中华白海豚等珍稀动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海洋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捕捞对珍稀动物危害最大,须进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本文从自然、经济、社会特征方面,介绍了山西贫困地区分布状况。从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城乡经济发展,分析了山西贫困地区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统筹推进"三化"的途径选择是: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着力县域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以特色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挥贫困区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提出了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对策: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用政策导向加快贫困区整体脱贫致富;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析城乡一体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基于观念引领、政府推动、技术诱致、层次递进等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为例,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探讨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表现出农业GDP占比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趋于稳定、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经营在生产要素演变中实现规模化、农业流动要素投入在科技进步中出现新趋向、农业增长方式在效率提升中逐渐转变、农民收入在城乡差距缩小中快速增长等六个方面特征。其实践路径是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引领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和支持保护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动,导致生产要素的资本技术诱致,从而实现了农业基本现代化。继续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资本再深化,是苏州农业现代化层次递进路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