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参多糖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抗氧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STZ 100mg/kg腹腔注射一次,1周后按血糖值随机分组,分别以盐酸二甲双胍(160mg·kg-1·day-1)、人参多糖低剂量(100mg·kg-1·day-1)、中剂量(200mg·kg-1·day-1)、高剂量(300mg·kg-1·day-1)及纯净水灌胃给药21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超氧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因子-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人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TC、TG、LDL-C含量、显著增加HDL-C含量、显著增高胰岛素水平(P<0.01,P<0.05)...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实质细胞发生脂肪堆积和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并伴随机体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获得性代谢疾病。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以低、中、高剂量(10、50、100 mg·kg-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分别灌胃模型大鼠,探讨茶叶中EGCG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调脂保肝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EGCG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改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此外,肝脏病理切片显示,EGCG能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同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EGCG能调理肝脏的脂质代谢。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EGCG能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探讨六堡茶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以低剂量50 mg·kg-1·d-1、中剂量100 mg·kg-1·d-1和高剂量200 mg·kg-1·d-1六堡茶水提物对高脂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粪便;将六堡茶醇提物与高脂模型空白组大鼠粪便进行体外发酵培养,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粪便和发酵液短链脂肪酸含量。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六堡茶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肠道的乙酸含量,显著增加高脂大鼠肠道的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与绿茶水提物相比,六堡茶对高脂大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更强。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六堡茶醇提物对乙酸的抑制率为16.92%,对丙酸和丁酸的促进率分别为24.81%和23.03%;4种茶叶中,六堡茶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最大,普洱熟茶次之,六堡原料毛茶和绿茶的影响最小;六堡茶醇提物不同极性段组分均能抑制乙酸分泌、促进丙酸和丁酸的分泌,其中,六堡茶醇提物通过60%的乙醇洗脱组分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安化黑茶水提物对高脂高糖(HFHS)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调控自噬改善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10 mg·kg-1)、黑茶低剂量组(0.75 g·kg-1)、中剂量组(1.5 g·kg-1)、高剂量组(3.0 g·kg-1)。采用HFHS饮食诱导小鼠NAFLD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给药10周;试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的肝指数、血脂、肝功能、肝脏病理指标、自噬指标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指数和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降低;小鼠肝脏出现了脂肪变性的迹象,伴有大量大小不一的脂滴;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cl-2相互作用蛋白1(Beclin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隔离体蛋白1(p...  相似文献   

5.
刘振云  左高隆  林勇 《茶叶通讯》2021,48(3):529-535
为探究EGCG对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肥胖组、EGCG低剂量及高剂量干预组,每组8只.通过分析大鼠的体重、血清指标、脏器指数及脂肪组织病理切片评估肥胖大鼠脂质聚集与炎症状况及EGCG的干预作用.通过分析肠道病理切片、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值(V/C值)以及血清中脂多糖(LPS)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力评估肠道的通透性和完整性;通过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力及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JIL)数量评估肠道的炎症状况.实验结果表明,EGCG能有效降低肥胖大鼠体重,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质代谢紊乱,并降低大鼠体脂率和脂肪细胞大小,改善脂肪聚集及炎症现象.同时,EGCG可降低血清LPS、DAO、TNF-α水平和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空肠绒毛的稀疏与断裂,增加空肠绒毛V/C值,抑制空肠绒毛中的炎细胞浸润,缓解结肠水肿现象,减少肠道通透性及炎症状况.表明EGCG能有效修复肥胖大鼠的肠黏膜屏障损伤,调节"肠-脂肪"信号轴,这可能也是其改善肥胖大鼠脂肪聚集及相关炎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金花白茶对高脂饮食小鼠的减肥作用,选用金花白茶为材料,以未发花白茶为对照,进行茶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检测,并建立小鼠肥胖模型,给予400 mg·kg-1金花白茶及白茶水提取物灌胃干预,定期记录小鼠体重,进行肥胖相关指标的测定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白茶发花后黄酮和茶褐素含量明显上升,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显著下降,儿茶素组分中仅表儿茶素含量出现显著的上升。金花白茶能有效抑制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增长,降低其肝脏和白色脂肪指数,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保护肝脏及肠道的结构完整性及功能。与未发花白茶相比,金花白茶在降低小鼠血脂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上效果更佳,推测是由于冠突散囊菌的大量繁殖及黄酮、表儿茶素、茶褐素等物质含量上升所致;而在缓解肝脏氧化应激方面效果不如白茶,推测是发花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大量减少所致。试验结果表明,金花白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小鼠有明显的减肥效果,发花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白茶的降脂减肥功效。  相似文献   

7.
邓志慧  曾洁  付红娟  常徽 《茶叶科学》2021,41(6):823-830
探讨茶黄素-3,3'-O-双没食子酸酯(TFDG)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以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注射制造糖尿病大鼠,将其分为模型组(CON)、5 mg·kg-1和10 mg·kg-1 TFDG干预组(TFDG5和TFDG10),另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NC),分组处理8周,监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变化,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血浆IL-6、IL-1β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TFDG干预对体重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病理切片观察显示TFDG干预组大鼠腹主动脉组织损伤较CON组有所改善,同时TFDG干预组大鼠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腹主动脉组织MDA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显示,TFDG下调了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抑制NLRP3炎症通路激活。TFDG能够有效保护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LRP3炎症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茯砖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抗炎作用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6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 mg·kg-1 EGCG对照组、高剂量茯砖茶(300 mg·kg-1)对照组、DSS模型组、DSS+10 mg·kg-1 EGCG处理组、DSS+低剂量茯砖茶(100 mg·kg-1)处理组、DSS+中剂量茯砖茶(150 mg·kg-1)处理组、DSS+高剂量茯砖茶(300 mg·kg-1)处理组,对照组n=5,处理组n=9。DSS造模1周后,灌喂处理4周,试验5周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小鼠结肠炎疾病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8、IL-1β、TNF-α、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及小鼠结肠组织中JAK2STAT3基因表达水平,利用PCR-DGGE、克隆测序等技术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与DSS模型组相比,灌喂EGCG和不同剂量茯砖茶后,小鼠生存质量、结肠组织形态明显改善,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IL-6、IL-8、IL-1β、TNF-α、IFN-γ水平(P<0.05);显著降低JAK2STAT3基因表达(P<0.05),抑制了JAK2/STAT3炎性信号通路;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丰富度提高,不同处理组优势菌群发生变化。综上所述,茯砖茶可通过抑制JAK2/STAT3炎性信号通路以及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来改善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9.
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剂,茶鲜叶样品经高速破壁均质后加入NaCl盐析,离心取上清液经无水硫酸镁、C18、PSA和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上机,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段时间窗口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79种目标化合物在0.001~0.4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0 6~0.999 9,在0.01、0.03、0.05、0.10 mg·kg-1和0.20 mg·kg-1等5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7%~11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19.8%,方法定量限为0.01~0.05 mg·kg-1。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分析速度快,适用于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糖基化终末端产物(AGEs)和4-羟基任烯醛(4-HNE)等活性羰基化合物(Reactive carbonyl compounds,RCCs)激活的RCCs-RAGE(Receptor for AGEs,RAGE)信号轴在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衰退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阻抑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RCCs-RAGE轴表达的活性。糖尿病小鼠按其体质量与血糖值随机均匀分为模型组、EGCG低剂量组(10 mg·kg-1·d-1)、EGCG中剂量组(20 mg·kg-1·d-1)和EGCG高剂量组(30 mg·kg-1·d-1)。小鼠连续灌胃EGCG 12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糖值、胰岛素和水溶性RAGE(sRAGE)浓度、羰基蛋白含量、AGEs荧光值,QPCR检测肾脏RAGE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脏RAGE蛋白和4-HNE含量。结果显示,与糖尿病造模组相比,EGCG通过抑制4-HNE、AGEs等RCCs毒性活性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增加sRAGE血清浓度,抑制AGEs-RAGE信号轴介导的炎症瀑布反应,有效缓解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压力,表现出很好的保护糖尿病小鼠的活性。本研究从一个新角度揭示了EGCG抑制RCCs-RAGE信号轴是其防治衰退性相关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UPLC-MS/MS)测定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分析方法。用水-二氯甲烷体系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初步除杂,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中通过聚苯乙烯键合苯磺酸混合型阳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净化样品溶液基质,利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的衍生条件为5%硼酸钠缓冲溶液和10 mg·m L-1的9-芴基甲基三氯甲烷(FMOC-Cl)衍生剂在室温下衍生2 h,衍生后的样品溶液在HSS T3色谱柱和5 mmol·L-1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乙腈流动相体系下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经UPLC-MS/MS进行内标法定量分析。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0.2~50 ng·m 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μg·kg-1,定量限为5μg·kg-1。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5、50μg·kg-1和250μg·kg-1)的回收率为94...  相似文献   

12.
以朱顶红(白肋×花孔雀)杂交F1代鳞茎为外植体,开展鳞茎消毒处理、诱导、增殖、生根等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以期筛选出最优组织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朱顶红(白肋×花孔雀)杂交F1代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NAA0.2 mg·L-1+6-BA1.5 mg·L-1+活性炭0.5 g·L-1+蔗糖30 g·L-1+卡拉胶6 g·L-1,诱导率为79.24%;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NAA1.0 mg·L-1+6-BA2.0 mg·L-1+蔗糖35 g·L-1+卡拉胶6 g·L-1,增殖系数为4.6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2 mg·L-1,生根率94.05%。  相似文献   

13.
EGCG是一种抗氧化、抗炎症的天然活性成分,目前关于EGCG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较少。采用不同剂量的EGCG干预非肥胖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以探究EGCG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和机制。试验周期为4周,监测试验期内大鼠的平均体质量和日平均摄食量,并在试验结束后取血清和肾脏组织,检测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指标、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以及Nrf2-Keap1/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试验表明,EGCG能够有效改善GK大鼠肾脏形态损伤,显著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肾脏丙二醛含量,提高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促炎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介素-1β的释放水平,调节与抗氧化应激相关的Nrf2-Keap1/MAPK信号通路的Nrf2、Keap1、JNK、NF-κB、P38基因表达水平,且在试验范围内,高剂量的改善效果优于低剂量。以上结果表明,EGCG对大鼠糖尿病导致的肾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Nrf2-Keap1/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雌马酚对慢性睡眠干扰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根据体重将6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睡眠干扰模型组、雌马酚低剂量组(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20 mg·kg-1)和雌马酚高剂量组(40 mg·kg-1)。睡眠干扰造模15 d后,依次进行空场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3种动物行为学实验,对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和小鼠血清中的皮质酮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雌马酚给药组小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减少,海马组织中的SOD、CAT水平提高,海马组织中的IL-1β、TNF-α和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降低。该结果表明雌马酚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睡眠干扰所致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且该改善作用可能与雌马酚可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下调脑内促炎因子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21份来自全国各地种质资源的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用大豆相关品质及炭疽病抗性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种质资源差异显著;生育期为80~128 d,鲜籽单株产量为14.973~148.791 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037~136.68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4.310~31.130 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560 7~37.972 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832~15.460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通化平顶香、豫豆19、中黄58、冀豆21、菏豆13、六月黄为适于浙江地区菜用大豆品种选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河北地区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冀豆17为供试材料,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大河试验站设置不同的氮磷钾用量水平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收获期土壤养分含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0~20 cm土层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7.55~9.62 mg·kg-1、14.0~27.2 mg·kg-1、139~218 mg·kg-1;与缺素处理相比,施氮、磷、钾使0~2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6.8%~25.2%、34.3%~93.6%、18.7%~62.6%。土壤速效氮含量较低时,施氮使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5.6%~43.8%、13.7%~42.8%和12.2%~29.4%,且大豆产量与施氮量(0~195 kg·hm-2)显著正相关;施氮使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1.31%~3.39%、脂肪含量降低2.55%~3.40%,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处...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毒死蜱在防治大豆食心虫过程中的残留消解特性,评估其使用安全风险,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分析了毒死蜱在大豆植株、全豆或大豆籽粒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2 250 g·hm-2×1次和1 500 g·hm-2×2次的试验剂量条件下,毒死蜱在大豆植株中的原始沉积量达17.24~19.69 mg·kg-1,残留消解曲线分别为Ct=17.403 0e-0.165t和Ct=12.039 0e-0.122 t,半衰期分别为3.5和2.7 d。毒死蜱在全豆中原始沉积量较低,为1.78~2.98 mg·kg-1,药后1~3 d消解平缓,5~10 d消解较快,10 d后又趋于平缓,2 250 g·hm-2×1次、1 500 g·hm-2×2次试验剂量条件下的残留消解曲线分别为Ct=2.136 3e...  相似文献   

18.
观察普洱茶水提物对硝苯地平降压效果的影响。采用雄性SHR大鼠50只,按照平均尾动脉压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硝苯地平3.1βmg·kg-1组(1/2临床剂量)(N.L组)、硝苯地平6.2βmg·kg-1组(临床剂量)(N.H组)、硝苯地平3.1βmg·kg-1+普洱茶水提物0.5βg·kg-1组(N.L+D.L组)、硝苯地平3.1βmg/kg+普洱茶水提物1.0βg·kg-1组(N.L+D.H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组次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2次,上午给予硝苯地平,下午给予普洱茶水提物,灌胃间隔3~4βh,每周对各组动物血压进行检测,持续4周。结果表明,大鼠给药4周后,硝苯地平6.2βmg·kg-1组大鼠尾动脉平均血压为(139±6)βmmHg(1βmmHg=0.133βkPa),与M组的(157±13)βmmHg比较显著降低(P<0.05);N.L+D.H组大鼠尾动脉平均血压为(136±11)βmmHg,与M组的(157±13)βmmHg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硝苯地平6.2βmg·kg-1组的(139±6)βmmHg相比,降压效果相当(P>0.05)。研究表明,普洱茶水提物配合硝苯地平使用,可增强硝苯地平对SHR大鼠的降压功效,其降压效果与临床剂量硝苯地平单独使用相当,且对心脏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园用农药制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的检测方法。APEOs经Waters-BEH 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源(ESI+)条件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APEOs(n=3~20)在水剂、水乳剂、悬浮剂、乳油、颗粒剂和可湿性粉剂中的基质标准曲线在0.047~1503.6 m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6 1~0.999 9;在0.5~1 503.6 mg·kg-1添加范围内,添加回收率为83.8%~12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3.7%,LOQ为0.5~150.4 mg·kg-1。测定的51种茶园农药制剂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s)百分数含量均低于0.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质量分数为ND~32.1%,检出率90.2%,NPEOs在茶园用农药中应用普遍。  相似文献   

20.
茯砖茶减肥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探讨了茯砖茶和绿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茶叶水提物的低、中、高灌胃剂量分别为:75、150、300mg/kg。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相比,茯砖茶和绿茶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降低食物利用率、脂肪系数以及Lee氏指数。脂肪细胞观察表明,喂饲茯砖茶和绿茶组大鼠的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变小。茯砖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效果优于绿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