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下列产品适用于猪、牛、羊、兔及家禽和鱼类的催情、催蛋和催产。兽用绒促性素(HCG)10×500国际单位、10×1000国际单位、10×2000国际单位兽用促排卵素2号(LRH—A2)10×25微克、10×20微克兽用促排卵素3号(LRH—A3)10×25微克、10×20微克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1000单位猪垂体促黄体素(LH)10×200单位猪垂体促卵泡素(FSH)10×100单位缩宫素注射液(催产素)10×10单位、10×20单位黄体酮注射液10×50毫克×1毫升丙酸睾丸素注射液10×25毫克×1毫升LRH—A3(家禽催蛋素)10×200单位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10×4毫克×2毫升三合激…  相似文献   

2.
《畜牧市场》2007,(6):45-46
、.........,,产品名称(商品名)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注射用复方盘尼西林(万达先锋粉针)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强效氟呱酸)复方氨节青霉素可溶性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炎消病散)复方三氮眯注射液(三氮六甲)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强效氟呱酸可溶性粉恩诺沙星(长效混悬型注射液)止痢散山大黄末催奶灵散银翘散复方千里光散催情散消疮散扶正解毒散五荃散驱虫散复方黄蔑多糖(圆环多抗)维生素BI注射液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恩诺沙星可溶性粉通便利胆宁注射液(复方安胆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阿莫西氟苯尼考粉胃肠活(胃舒)标称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随着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在成年母牛中的不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除与人为因素造成少数生殖系统炎症外,主要还与生殖激素失调所引起的不孕奶牛日益增多,导致情期受胎率偏低有关.本文旨在对卵泡发育不良,排卵迟滞的健康母牛,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排卵素A进行促排卵和促受胎的效果试验,以期为发展奶牛生产提供技术条件。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兽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A(LRH-A)均系国内激素制品厂生产。1.2 供试母牛均系荷邓各代杂交的适龄母牛,其  相似文献   

4.
产品介绍     
《中国牧业通讯》2005,(10):88-89
注射用促排卵素3号(高纯度),孕马血清(高纯度),注射用绒促性素(高纯度)。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青海省共和县某奶牛养殖小区的136头奶牛进行了胎衣不下和卵巢功能不全的调查并运用"催情灵"、促卵泡素(FSH)、排卵素2号(LRH-A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氯前列稀醇、"祛衣灵"、亚硒酸纳维生素E等药物进行了奶牛卵巢功能不全和胎衣不下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 宁波市激素制品厂是一个生产各类兽(鱼)用促性激素的生化专业工厂。59年以来,在中科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北京动物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帮助下,陆续投产了绒膜激素(HCG)、垂体前叶激素(GTH)、促黄体素(LH)、促滤泡素(FS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即促排卵素2号)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场奶牛单产直逼9000kg大关,奶牛繁殖上的疾病逐渐增多,产后60 ̄100d发生卵巢静止的现象尤为突出。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觉得有一些收获,现呈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三合激素注射液1mL/支,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31022434。注射用绒促性素(HCG)100  相似文献   

8.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ss]又名榄核莲,系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其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等,为中草药中较好的抗菌消炎药物。近年来兽因临床广泛用于防治畜禽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及某些发热性疾患。由本所兽药实验厂生产的复方穿心莲(利禽素)、胆酸穿心莲以及复方禽菌灵(原名为禽菌灵)都是  相似文献   

9.
生殖激素在母猪繁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殖激素在猪繁殖障碍上的应用1.1持久黄体或黄体囊肿引起的不发情1.1.1氯前列烯醇0.1~0.2mg肌注或0.1mg宫腔给药1次。治愈率高,2~4d发情配种,效果良好,为首选方案。1.1.2促排2号或3号20μg肌注。3~4d发情,治愈率不如方法1,一般不建议使用。1.2卵巢机能静止引起的不发情1.2.1促卵泡素(FSH)100~200单位加促黄体素50~100单位肌注1次。为加强发情效果,可在给药后36~48h再肌注HCG1000单位;为提高情期受胎率,配种时肌注促排2号或3号20μg。1.2.2孕马血清(PMSG)1000单位,肌注1次,为加强效果务必在36~48h肌注绒促性素(HCG)500~1000…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氟苯尼考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多西环素高效液相检查方法,研究使用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醋酸盐缓冲液[0.25 mol/L醋酸铵溶液-0.1 mol/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三乙胺(100∶10∶1),调节p H值至8.8]-乙腈(85∶15)为流动相,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采集范围为200~400 nm,记录色谱图波长为269 nm,流速为1 m 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多西环素进样浓度在0.015~0.96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4%(n=9),RSD为0.3%。本方法简便、准确、可行,适用于氟苯尼考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多西环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鸡肠毒综合症以多种病原侵害造成肠道组织破坏及机体综合免疫力损害为特征。为了探讨中、西药对该病的综合治疗效果,现用三种治疗方法:第(1)组用10%硫酸粘菌素,10%氟苯尼考,0.5%的地克珠利溶液,治愈率94.6%、疗效较好但存在易感杂病风险,料比会增高(1.76:1);第(2)组用中药煎剂治疗,绿色疗效好、治愈率99.1%料比低(1.68:1),免疫力高不易感;第(3)组用(2)组中药加10%硫酸粘菌素,治愈率高99.2%料比低(1.67:1)愈后免疫力高不易感。  相似文献   

12.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非菌毛黏附素、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溶血素、抗血清存活因子、毒素、侵袭素等。为了解不同毒力基因在菌株间分布规律,选定7个主要毒力因子的编码基因:fimC(Ⅰ型菌毛)、kpsM(荚膜多糖)、cvaC(大肠杆菌素)、sodA(超氧化物歧化酶)、csgA(curli菌毛)、tsh(温度敏感性血凝素)和marA(多重耐药调控基因),通过对本实验室保存的34株不同禽源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fimC(94.1%)、cvaC(82.4%)、sodA(97.1%)、csgA(97.1%)、tsh(76.5%)和marA(100%)这6个毒力基因的分布率均较高,但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异。kpsM基因的分布率较低,只有0.09%,并且仅在鸡源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方法]我们选择康美公司饲养的122头经产母牛和康乐县德隆公司饲养的100头青年母牛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用"喜得孕"产品(苏州市苏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出品)处理,进行母牛同期发情和受孕情况的效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用"喜得孕"(注射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产品处理牛群,牛群同期发情率达到100%,受胎率达到76.1%,[结论]说明"喜得孕"产品做了母牛同期发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8):77-81
采用HPLC法,建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十八烷基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冰醋酸(25∶7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4 nm,流速1.0 m L/min,进样量为20μL的色谱条件,进行了回收率试验、精密度试验、线性回归试验、干扰试验、耐用性试验。3个浓度氟苯尼考(0.04、0.05、0.06 mg/m L)和甲氧苄啶(0.008、0.01、0.012 mg/m L)的回收率均在98.0%~102.0%,相对偏差RSD值(%)均小于1.50。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以峰面积计算,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RSD值(%)分别为0.72和0.44,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氟苯尼考在0.02~0.08 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Y=347 555X+698 784(r2=0.999 7);甲氧苄啶在0.008~0.03 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472 586X+478 231(r2=1.000 0)。通过改变流动相比例、色谱柱、柱温等色谱条件进行的干扰性和耐用性试验,显示出含量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系统适应性均符合要求。结果表明:用HPLC方法测定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含量,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回收率高、结果准确等,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兽用中药制剂双黄连注射液中非法添加1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方法。样品经0.2%甲酸溶液溶解后稀释,以0.2%甲酸溶液与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13种喹诺酮类药物检测限(LOD)为0.1~0.5 mg/m L,定量限(LOQ)为1~5 mg/m L,在5.0~2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5、10、20 mg/m L三个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为90.9%~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0.6%~3.8%。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兽用中药制剂双黄连注射液中非法添加1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方法。样品经0.2%甲酸溶液溶解后稀释,以0.2%甲酸溶液与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13种喹诺酮类药物检测限(LOD)为0.1~0.5 mg/m L,定量限(LOQ)为1~5 mg/m L,在5.0~2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5、10、20 mg/m L三个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为90.9%~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0.6%~3.8%。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四川地区规模化养猪群的沙门菌的带菌情况,采用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和PCR鉴定方法对采自四川10个规模化猪场的600份健康猪粪便进行了沙门菌分离鉴定,并对鉴定出27株沙门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四川地区的10个健康猪群的沙门菌总检出率为4.5%(27/600);各个市县的沙门菌的分离率介于1.7%~6.7%之间;分离到沙门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以及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分别为96.3%、96.3%和92.6%,耐药率大于85%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奥格门丁、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庆大霉素(74.1%)和大观霉素(77.8%)的耐药率也比较严重,头孢噻呋、头孢唑啉、达氟沙星和多黏菌素E是较为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促卵泡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膜激素(HCG)、雌二醇(E_2)三种激素和丙酮酸钠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的最佳添加浓度,深入研究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规律,进而完善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试验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中单独或组合添加FSH、HCG、E_2三种激素,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丙酮酸钠,分别测定第一极体(PB1)排出率和自然裸卵细胞(NO)死亡率。结果表明:小鼠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14 h后,在完全培养基中只添加FSH,1 IU/mL FSH试验组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最高,PB1排出率为52.50%, NO死亡率为15.00%;在只添加HCG以及1 IU/mL FSH和HCG组合添加试验中, 1 IU/mL HCG试验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最高,PB1排出率分别为35.70%和53.83%,NO死亡率分别为67.50%和25.00%;在只添加E_2试验中,1μg/mL E_2试验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最高,PB1排出率为47.00%,NO死亡率为0;在添加1 IU/mL FSH、1 IU/mL HCG和1μg/mL E_2的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丙酮酸钠,0.04 mg/mL丙酮酸钠试验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最高,PB1排出率为75.80%,NO死亡率为11.37%。说明在完全培养基中添加1 IU/mL FSH、1 IU/mL HCG、1μg/mL E_2和0.04 mg/mL丙酮酸钠,对小鼠卵母细胞PB1排出的促进作用最好,对NO体外成熟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是一种能引起鸡、火鸡和其他鸟类肠外感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导致肉鸡气囊炎、败血型全身感染、蜂窝织炎和蛋鸡输卵管炎、腹膜炎。为了了解广西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以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实验室对2019年从广西分离到的69株APEC采取K-B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显示,69株APEC对氧氟沙星(56.5%)、恩诺沙星(69.6%)、氟苯尼考(79.7%)、氨苄西林(91.3%)、四环素(98.6%)耐药率较高,而对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均不耐药;其中,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10种抗菌药物以耐4种、5种、6种的情况居多。同时用PCR扩增的方法对其耐药基因,包括碳青霉稀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黏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在内的6大类共计17种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发现了7株携带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APEC。药敏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存在一定关联度。本研究可为养禽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为减缓耐药菌传播、降低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8年7月20日,山东省泰安市某猪场新购仔猪发生以腹泻、消瘦、贫血、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6.80%(67/250)和19.20%(48/250),病死率达71.64%(48/67)。剖检发现,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外膜、胸膜、肠系膜、脑膜以及肝、脾表面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脾肿大。取病猪肝脏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PCR检测,发现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NCTC4557株同源性为99.00%;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随采用饲料内拌入5.00%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病猪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进行治疗,同时对猪舍内外进行喷洒消毒,疫情因此得到有效控制。由此提示,猪场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合理实施疫苗免疫等措施预防该病发生;一旦确诊疫情,要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