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和斯格配套系各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计算出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选用5个与繁殖性状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测定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计算出繁殖性状各位点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斯格祖代猪与父母代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父母代猪与祖代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斯格父母代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与长大母猪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斯格父母代猪与长大母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初生重、断奶重杂优率低,其余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性效应在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的杂种优势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加性效应是初生重和断奶重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的杂种优势的产生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2.
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和斯格配套系各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计算出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选用5个与生长性状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测定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计算出生长性状各位点的基因效应。结果显示:斯格配套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的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的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斯格配套系父母代和商品代与杜长大杂交体系的父母代和商品代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前期的的杂优率处于较高水平,后期及全程的杂优率不高。基因效应分析显示早期日增重的基因效应既有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后期日增重和全程日增重的加性效应明显,因而加性效应是日增重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杜长大、长长大、大长大、大大长、长大、大长 6个杂交组合中 2 46窝仔猪的窝产仔猪、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 5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探索商品瘦肉型猪不同杂交组合方式主要繁殖性能的表现规律 ,从而选择最佳瘦肉型猪杂交组合 ,用以指导我县规模猪场的生猪生产。1 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沭阳县沂北良种猪繁育场的仔猪数据资料。选取 1998~ 2 0 0 1年 2 46窝第 3~ 8胎仔猪数据资料 ,其中杜长大43窝 ,长长大 45窝 ,大长大 3 9窝 ,大大长 3 7窝 ,长大 42窝 ,大长 40窝。根据产仔记录 ,计算各杂交组合总产仔数、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出能够提高黔南黑猪繁殖、生长和胴体性能的途径,筛选出优质黔南黑猪杂交组合配套系,以黔南黑猪和二元杂交猪为母本,杜洛克为终端父本,开展杜黔(杜♂×黔♀)、杜大黔(杜♂×大黔♀)、杜长黔(杜♂×长黔♀)和杜长大(杜♂×长大♀)杂交试验,在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水平相同条件下,对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组合的后代的杂交性能。结果显示:杜黔组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每窝断奶仔猪数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断奶仔猪死亡率均低于其他杂交组,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出生重较其他杂交组低,且与杜长黔组和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而出生窝重与杜长大组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重,杜黔组较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大黔和杜长黔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30日龄断奶窝重,杜黔组与杜长黔和杜大黔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与其他3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杜长大组最高,杜黔组最低;平均料重比杜黔组最大,杜长大组最小,且差异显著(P0.05);平均始重、平均末重、饲料总消耗量、平均日采食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杜黔组猪的胴体重、瘦肉率、脂率、眼肌面积和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杂交改良可显著提高黔南黑猪生产性能,其中以杜长黔和杜大黔杂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养猪》2021,(4)
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严重不足,现存能繁母猪中三元母猪占了相当比例。文章以广西某公司下属猪场2020年共计35 925窝分娩数据为材料,统计9种杂交组合仔猪初生窝重、窝均总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健仔数、窝均死胎及木乃伊数,分析各组合母猪繁殖性能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YX106(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终端父本)公猪配YX233(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父母代)母猪繁殖性能最佳,初生窝重为20.86 kg,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窝均总产仔数达16.53头,显著高于除了YX116(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第一父本)公猪配YX126(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第一母本)母猪组合之外的其他组合,窝均活仔数达15.81头,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商品肉猪母猪各方面指标均显著低于别的组合,但窝均活仔数也在11头左右。  相似文献   

6.
对会泽县某种猪场的568头新加系后备母猪2014年2—9月的配种、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9月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活仔窝均重最高,分别为(12.68±2.01)头、(11.88±2.04)头、(16.75±3.52)kg,与6、7、8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6、7、8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大大、长大、长长、大长、杜杜5个组合中,以长大组合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活仔窝均重最高,分别为(12.4±2.35)头、(11.05±2.75)头、(15.45±4.15)kg,但大大、长大、长长、大长组合之间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活仔窝均重差异不显著(P0.05);大大、长大、长长、大长4个组合与杜杜组合之间的窝均产仔数、窝均活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长大、大长组合与杜杜组合之间活仔窝均重差异显著(P0.05);大大、长长、杜杜组合之间的活仔窝均重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整体评定,在484头初产母猪中,窝产仔数≥10头的母猪占87.6%,窝产活仔数≥10头的母猪占72.52%,21日龄断奶仔猪存活4 691头,哺育率90.55%,说明新加系猪种适宜在滇东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8):55-57
通过对长大、杜长大商品仔猪和本地仔猪的生长情况,长大、杜长大良种母猪和本地黑猪母猪的繁殖性能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长大商品仔猪体长、体高、胸围均显著高于杜长大商品仔猪和本地仔猪(P0.05),杜长大商品仔猪体长、体高、胸围均显著高于本地仔猪(P0.05);长大良种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与本地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本地母猪;长大商品仔猪与杜长大商品仔猪的初生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本地仔猪(P0.05);杜长大商品仔猪与本地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长大商品仔猪(P0.05)。  相似文献   

8.
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等模块分析了年份、季节、胎次、性别和杂交方式等因素对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总产仔数无显著影响(P>0.05)。季节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断奶仔猪数和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猪的初生重显著大于母猪的初生重(P<0.05)。杂交方式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出生窝重和初生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配种季节与胎次对法系纯种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配种季节与胎次对法系纯种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对福建某种猪场法系纯种大白母猪繁殖记录进行了整理,从不同胎次、配种季节2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胎次的母猪在仔猪初生均重、断奶重、日增重等方面差异极显著,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配种季节不同,母猪在产仔数、活仔数、断奶数、断奶窝重等方面差异显著,在出生窝重方面差异极显著,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苏钟猪纯系及其杂交系母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整齐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母猪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重的平均数逐渐降低,标准差逐渐升高,整齐度不断降低。纯系苏钟猪窝产活仔数与标准差存在正相关,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与平均数存在负相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杂交系苏钟猪窝产活仔数与标准差存在正相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平均数存在负相关,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不同产仔区间母猪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的标准差和平均数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母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的整齐度间存在一个较优的经济区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中梅山猪保种场中梅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以保种有限公司中梅山猪场3年所测的7个繁殖性状为依据,分析不同年份、利用方式、分娩季节和胎次对中梅山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梅山猪1~8胎平均窝产仔数13.61头,产活仔数12.92头,变异系数分别达25.44%和24.08%;中梅山猪4~8胎平均窝产仔数14.76头,产活仔数13.74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5.80%和23.93%,变异程度均较大。纯繁时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杂交,而杂交后20日龄和45日龄窝重极显著地高于纯繁(P0.01)。不同季节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20日龄和45日龄窝重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P0.05)。中梅山猪4胎时窝产仔数显著高于1~3胎(P0.05),而与4胎后的其他胎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梅山猪繁殖性能好,杂交会降低窝产仔数,4胎时窝产仔数最高,4胎后窝产仔数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7,(1)
试验分析了大约克、长白、皮特兰及杜洛克母猪7 508窝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及皮特兰母猪群之间的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和哺乳成活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大约克母猪群的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和21日龄断奶窝重最高,长白猪除分娩胎次和妊娠天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约克、死仔数和总产仔数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大约克外,其他指标与大约克没有显著差异;杜洛克和皮特兰繁殖性能显著低于大约克和长白猪;杜洛克繁殖性能显著低于皮特兰。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大约克与长白猪的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皮特兰、杜洛克,皮特兰的总产仔数和21日龄断奶仔猪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杜洛克。  相似文献   

13.
皖南花猪按头型可分为狮子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为研究皖南花猪母猪不同头型母猪间的繁殖性能差异,研究通过整理安徽省皖南花猪保种场以往数据,现场记录等方法,统计皖南花猪不同头型经产母猪(370窝)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和35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35日龄断奶仔猪数、35日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狮子头型及桩头型母猪(P0.05);皖南花猪桩头型母猪在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能上优于狮子头型母猪,但在35日龄断奶窝重这一指标中低于狮子头型母猪。研究表明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繁殖性能与狮子头型、桩头型母猪相比更为优异,为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产仔季节、胎次和产仔年份对深县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2013—2016年间的深县母猪繁殖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仔季节对深县猪的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但对其他性状都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窝重的影响显著(P0.05),总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等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产仔年份对总产仔数、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大河乌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80头大河乌猪种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饲料饲喂量、饲养程序调控等方面对母猪、仔猪进行饲养技术集成,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初生均重、断奶窝重、70日龄窝重等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断奶均重、70日龄均重极显著提高(P0.01);初生仔猪的弱仔数、每周死亡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70日龄断奶头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通过饲养技术的集成能有效提高大河乌猪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市引进的伊拉曾祖代4个系和祖代2个系开展连续3个胎次的繁殖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伊拉曾祖代C系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B、D系(P<0.05),伊拉曾祖代D系21日龄平均窝重和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A、B、C系;伊拉祖代D系平均窝产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泌乳力(21日龄平均窝重)、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均显著高于B系(P<0.05)。结果表明从法国引进的伊拉兔已基本适应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初生窝重、初生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等繁殖性能各项指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根据新疆某猪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约克夏、大长、长大、杜长大共8 461窝繁殖记录,统计分析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畸形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均随着胎次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7胎繁殖性能较好,均在5胎达到高峰,5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死胎数10胎最高,畸形数1胎最高;春季母猪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夏季的初生窝重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母猪的产死胎数最多;4~6胎杜长大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最高,总产仔数高于大长母猪(P<0.05),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高于大约克夏(P<0.05)。综上所述,母猪的繁殖性状受到胎次、分娩季节和品种杂交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8胎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并可提高母猪3~7胎龄在猪群中的占比,调整配种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分析了长白×撒坝、长白×大约克、长白×汉普夏、皮特兰×杜洛克4个二元杂交287头经产母猪共604胎的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断奶窝重、断奶头重及断奶时仔猪成活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长撒杂交组合较长大、长汉、皮杜杂交组合在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抗病性能上有较大的优势,仔猪成活率差异不明显,而洋洋组合较洋本组合有较大的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经济效益则以长撒杂交组合最好  相似文献   

19.
青海八眉猪及其杂交组合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青海八眉猪(本)以及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组合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八眉猪纯繁时,它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断奶仔数,断奶重,断奶窝重七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3-6胎较高,长×本组合的7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3-6胎较高。约×本组合的7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4-6胎较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长白与杜洛克母猪3 137窝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长白猪的分娩胎次、妊娠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数、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比杜洛克高32.84%、0.32%、12.80%、72%、12.80%、63.16%、15.59%、83.33%、91.67%、7.66%、16.08%、11.82%和10.07%,差异极显著,出生窝重长白比杜洛克高16.46%,差异显著。哺乳成活率杜洛克比长白高0.9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