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化干涉SAR综合了雷达极化和干涉技术,可以分别提取出森林地区的地表和冠层相位中心,实现植被高度反演。文章采用TanDEM-X星座X波段全极化数据,基于随机散射体—地表二层散射模型(RVoG),结合三阶段算法反演云南省勐腊县研究区的橡胶林高度。结果表明,采用RVoG模型结合三阶段算法的反演策略可行,与野外实测橡胶林树高的相关系数R为0.449**,均方根误差R_(MSE)为6.92 m,平均误差M_E为-0.02 m。  相似文献   

2.
多基线干涉层析SAR提取森林树高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瑞典Raminstorp研究区Bio SAR 2007 P-波段多基线In SAR数据,研究了基于多基线干涉SAR数据的层析方法,成功提取了可代表森林垂直结构信息的雷达后向散射功率垂直分布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提取了树高。应用地面实测样地对树高提取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HH极化树高提取精度最高(R2为0.65,RMSE为2.35 m,相关系数为0.80),HV其次,VV最差。  相似文献   

3.
随着In SAR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内在的局限性,如时空去相干、大气相位延迟等缺陷逐渐显现。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学者们相继提出了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 SAR)、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SBAS)、相干目标(CT)等时序In SAR新技术。地表沉降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标高缓慢降低的地质灾害,是永久性不可补偿的环境和资源损失,其破坏性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发生缓慢,难以明显察觉;二是一旦发生沉降,即使消除了发生沉降的因素,沉降地面也不可能完全复原。由此可见,加强城市地表沉降监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极化干涉SAR数据在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的应用是SAR领域的研究热点。经典的三阶段冠层高度反演算法对体相干系数的解算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为提高冠层高度反演的精度,在经典三阶段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相位不变原则的三阶段改进算法,并结合相干优化来提高冠层高度反演精度。通过采用星载TanDEM-X全极化干涉数据实现普洱地区思茅松林冠层高度的反演,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三阶段算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6,(6):100-105
树高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参数,因此对于树高反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欧空局提供的Pol SARPro软件生成L波段和X波段的全极化雷达数据,对2个波段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选择DEM差值法、RVOG地相位法和复相干幅度法对树高进行反演,并对L波段和X波段反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L波段,DEM差值法低估了树高,RVOG地相位法高估了树高,复相干幅度法反演的树高精度比DEM差值法和RVOG地相位法要高;X波段严重低估了树高,已经不适用这3种树高反演算法,反演的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森林获取能量的重要体现,准确掌握其动态变化对了解森林生长过程、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在森林地上生物量(AGB)反演中极具潜力。星载SAR技术的发展,使得SAR数据源日益丰富,利用极化SAR技术、干涉SAR技术、极化干涉SAR技术、层析SAR技术、多频SAR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不同维度的观测,从而提供森林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而提高采用SAR技术进行森林AGB反演的能力。文中介绍星载SAR传感器及可获取SAR数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基于后向散射信息、极化信息、干涉信息、极化干涉信息、层析信息、多频SAR信息在森林AGB反演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了SAR技术在森林AGB反演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备微波极化和干涉特性,相比光学影像,对目标结构特征更为敏感,在监测地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文章根据后向散射系数和干涉相干系数两个指标,对SAR影像拍摄的耕地、水体、森林、建筑物等常见地物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以TanDEM-X在云南省勐腊县的一景数据为例,说明其在疑似建设用地图斑提取和地类图斑勾绘工作中的应用,证明SAR在国土监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分类决策树法森林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RS-1和ERS-2 SAR串行轨道数据经干涉测量处理生成的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对森林识别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目标识别选择合成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处理方法、应用斜分类器(OCI)生成分类决策树以及在自主开发的软件中调整分类决策树、对分类结果进行像元级别上的精度检验和误差分析等。结果表明:ERS-1和ERS-2 SAR串行轨道数据经干涉测量处理,利用其强度影像和相干影像可以合成多种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其中最小值影像和 标准差影像较之于其它强度影像和变化影像更有利于区分水体和森林;由于OCI生成决策树的算法决定了在分类处理中没有不可分类别的存在,所以在初期选择分类类别时,要尽可能多的覆盖原始影像的数值区间;选择的各类别样本数据要尽可能的“纯”,以减少类别间数值区间的重叠,从而减少误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多极化星载SAR数据,分析后向散射强度比值影像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融合后向散射强度信息和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检测正确率及较低虚警率和漏警率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为多极化SAR卫星数据的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2期分别分类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法"(CBFC)与"贝叶斯最大期望-马尔科夫随机场(EM-MRF)变化检测法"相结合,首先采用阈值分割法分别对2期多极化SAR影像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得到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然后以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作为训练数据对多极化比值影像进行Fisher特征变换和EM-MRF分类处理,2个时相的HH、HV极化比值影像经Fisher特征变换转化为一个综合差异影像,输入EM-MRF进行迭代分类得到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结果。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试验区,以2期ALOSPALSAR双极化数据为SAR遥感数据,以对2期Landsat-5影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为参考,对本研究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CBFC方法及直接用CBFC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图掩膜EM-MRF地表覆盖变化检测图方法(CBFC-EM-MRF)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通过Fisher特征变换得到的差异影像可有效增强森林覆盖变化、未变化类别的对比度;CBFC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中出现很多面积很小的虚警检测,漏警率也很高,而本研究提出方法通过MRF加入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空间连贯性,森林覆盖变化检测虚警率为1.58%,漏警率为11.87%,正确率为98.36%,检测效果和精度明显优于CBFC和CBFC-EM-MRF。【结论】多极化星载SAR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具有收敛性好、检测结果可信度高、需要用户交互较少等特点,对我国高分三号及未来其他多极化SAR卫星的森林资源监测业务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疏伐促进结实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樟子松母树林结实量,我们于1985年秋,在红花尔基林场已划定的优良林分内设置试验区,进行了系统地疏伐促进结实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水平、3次重复,每区组要求林分状况相同,整个试验区3.2ha,每个区组0.8ha,试验区编组如表1。在每个试验区组小区内进行立木编号,每木检尺,测量树高及有关遗传品质的表型选择的形质因子(冠幅、冠长、侧枝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