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TRIZ创新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现状。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利用TRIZ创新理论的关键方法和具体流程,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农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有初步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能动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梦勤  黎丹 《南方农机》2023,(13):189-191
【目的】“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加强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探索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育人路径与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法】课题组以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融合路径与融合机制,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等方法,基于企业精益管理的车间教学方式,构建“双融双创”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结果与结论】该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结合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职业院校机电专业课程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应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重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应确保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课程相统一,最大化地发挥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优势。文章以产教融合为背景,就机电专业课程创新模式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许孔联  姚钢 《南方农机》2023,(6):154-156+170
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使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迅速增长。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方式,是解决智能制造类高端技能人才储备不足问题的关键。基于此,课题组重点探讨了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学校五方联动的“五位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并对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政、行、园、企、校“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整合与发挥各类社会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合力,为提高育人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提倡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校企深度融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虽然当前实施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院校越来越多,初步显现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但是还存在各个地方发展不均衡、特点不突出、实施层次浅以及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内涵建设和系统规划,加强制度和质量保障。文章对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文章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机电类专业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效,对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精准育人、提升高职院校对地方产业的服务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霞  廖春秀 《南方农机》2017,(22):13-14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石,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衔接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融合商业项目开发,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入合作,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产教融合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高寒地区戈壁农业温室大棚智能卷帘系统,是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瑞福电气咨询服务工作室为满足酒泉市大力发展的戈壁农业日光温室大棚卷帘机的智能控制需求,带领学生自主研发的具有手机移动平台远程控制和遥控控制等功能的保温棉帘智能控制系统。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具有专业特色的"产教融合"途径,在解决高寒地区传统的戈壁农业温室大棚卷帘控制系统行业痛点的同时,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立颖 《南方农机》2019,(12):99-99
为了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深度融合的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少年工匠”,文章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少年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导师制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模式,积极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管理素养。挖掘和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笔者重点描述了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导师制下协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组通过开展机器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结合新工科的要求和机器人专业的特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于打通主渠道,推进育人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协同,在实践中倾力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金课",挖掘创新创业实践中的育人元素,推动课程育人措施落实落地,强化专任教师的育人职责,确保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孔令蕾  张锁荣  陈国炎  曹健  唐明 《南方农机》2023,(20):183-185+189
【目的】针对“数控技术”课程偏重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方法】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以“数控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理清设计教学改革思路与内容,合理分配校企教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作为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的培养。【结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应用型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显著。【结论】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企业岗位入职率,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促进社会就业稳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是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需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机构高效协同发展的重要服务组织。文章以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内涵为出发点,对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建设的动因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探讨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建设的可行性对策,突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中的现实困境。为此,应通过完善产教融合组织的法规体系、健全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相似文献   

14.
吴敏  李栋  刘嫣红  郑志安  魏青 《农业工程》2023,(12):113-118
以新农科+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的大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应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干燥技术实践课程为例,立足于学科基础,分析了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鲜明工程应用和技术实践特点,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案例设计,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突出强化课程思政引力。解决了实践教育培养弱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培养目标与培养机制不匹配等问题,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在分析了试点专业基本情况和联合培养单位基本情况的条件下,论述了高职农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学徒制的运行提出了几点思考,重点保障校企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国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变压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主要结合变压器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及各岗位任务,分析了变压器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思路、方法、过程,从而让学生系统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高职专业改革的方向。本课题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从协同双师同堂、开发立体化教材、开展项目化教学三个方面构建融合课堂,以培养出既具有职业素养又具备职业能力的企业适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涵义及作用,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开展学术讲座、学院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完善科研保障机制、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培养科研团队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科研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响初  李依宸 《南方农机》2023,(22):169-172+195
【目的】在“双高计划”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路径研究,对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课题组利用CNKI数据库平台资源及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建设高职院校近3年的质量年度报告,分析“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存在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从顶层设计、强师“组合拳”、评价体系3个维度有的放矢提出基于“双高计划”视域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结果】产教融合既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和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有效路径,本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详细阐述了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要求,给出了专业能力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途径,搭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机器人工程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