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新疆小尾寒羊副结核病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某小尾寒羊场副结核病进行病理学观察。病羊消瘦、拉软屎、贫血;小肠后段至结肠粘膜增生形成皱褶,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肠腺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和上皮样细胞等增生。病变肠粘膜和肠淋巴结抹片,抗酸染色可见细胞内外有副结核菌。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某小尾寒羊场副结核病进行病理学观察。病羊消瘦、拉软屎、贫血;小肠后段至结肠粘膜增生形成皱褶,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肠腺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和上皮样细胞等增生。病变肠粘膜和肠淋巴结抹片,抗酸染色可见细胞内外有副结核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1年2月病死的2例马鹿的送检病料进行涂片检查,发现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阳性杆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肺、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均见典型结核结节。对连续切片抗酸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见干酪样坏死灶内及与之临界的上皮样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内有大量抗酸阳性杆菌,结合当地兽医尸体剖检所述,诊断为马鹿结核病。  相似文献   

4.
1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本病无明显症状,多呈急性死亡经过。少数鸡病程稍长,表现为羽毛蓬松、精神沉郁、饮水增多、食欲下降,排出黑色或带血粪便,或便中带有肠黏膜脱落组织。剖解病变主要集中于小肠,以空肠和回肠多见。肠腔内有黄褐色的伪膜,剥去伪膜后可见肠黏膜有卡性炎症,肠壁增厚、肠管变粗,外观呈香肠状。肠黏膜有不同形状的坏死。肠壁上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坏死灶,病程稍长的肠黏膜脱落,肠壁变薄,个别鸡十二指肠肿胀充血,肝脏肿大,肝表面有不规则的坏死斑。2实验室诊断2.1采取粪便及肠内容物涂片,瑞氏染色,可见中等长度的杆菌;革兰氏…  相似文献   

5.
采集具有典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变特征的心、肝、脾、肺、肾、小肠和淋巴结等制作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减少、肾脏局部出血、肾小球见有萎缩;肺的病例变化差异较大,可见到肺气肿、出血、肺泡壁增厚、单核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渗出和肺泡内充满纤维素样蛋白渗出物等;肝脏见液化性坏死灶、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脾脏的动脉鞘部位淋巴细胞减少,噬酸性粒细胞浸润,脾小体周围出血;淋巴结中见有合胞体等。  相似文献   

6.
1副结核病 牛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奶牛较多见,属慢性间隙性腹泻,但持续时间较长,有些呈现顽固性腹泻,时间一长,动物出现消瘦。本病在反刍动物中都可以流行,最明显的特点是呈现长期、慢性、间歇性腹泻,泌乳量减少,颌下及肉垂水肿,但体温不高。剖检可见病牛空肠、回肠肠黏膜增厚数倍,形成脑回状皱褶,虽坏死但无干酪样物质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临床病史、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血液涂片以及肺脏触片方法综合诊断了1例病死奶牛曲霉菌病。病牛表现为喜卧、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尸体剖检可见下颌淋巴结肿大,心外膜、心内膜出血,肺脏尖叶实变、肺脏表面可见大小不等脓肿结节,真胃胃壁可见出血性坏死灶、真胃黏膜弥散分布小溃疡灶。组织病理学可见肺组织内大小不等霉菌性结节,结节内分布大量曲霉菌菌丝,真胃肌层以及黏膜下层表现为坏死性变化、坏死灶内可见曲霉菌丝。血涂片以及肺脏触片可见血液和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判断本病例为饲喂发霉玉米引起奶牛的曲霉菌病,因此应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减少曲霉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选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结核菌素变态反应呈阳性的病鹿,处死剖检,采集有结节病变的肺、肠系膜、胸膜及肿胀的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将病料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PCR检测分支杆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细菌菌落呈圆形、表面粗糙的颗粒状。经抗酸染色,见两端钝圆、平直或稍弯曲的红色杆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牛分支杆菌的生化特性;病理组织学分析,可见典型的增生性结核结节病变,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外周为上皮样细胞和朗罕氏细胞,最外层为淋巴样细胞浸润;经PCR检测,4份病料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441 bp核酸条带,证明分离的细菌为牛分支杆菌。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4,(8):1314-1318
经PCR检测南京某养殖场送检的表现为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家养野猪病原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病仔猪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及PCV2抗原在淋巴结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剖检病死仔猪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和间质性肺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及多核巨细胞;非淋巴组织病变主要为肺脏呈典型的间质性肺炎,肝脏局灶性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肺脏和肝脏病灶内也可见少量多核巨细胞。PCV2主要分布于淋巴组织内单核巨噬细胞、支气管黏膜上皮、肺泡壁Ⅱ型上皮细胞内,肾小球内也可见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脱落,而在完整的黏膜上皮处,其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以及肠腺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头节寄生处部分肠腺坏死;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显著增生,部分增生凸入固有层形成新的圆顶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以及黏膜肌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感染组肠黏膜上皮脱落;贝氏莫尼茨绦虫头节呈椭球状,有4个吸盘,无顶突,小沟,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微绒毛.研究结果表明,肠黏膜增厚,主要是局部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虫体表面覆盖的微绒毛的不断刺激下,机体抗感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绵羊对抗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可能是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组织增生来加强局部免疫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 ,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黏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1〕。  相似文献   

12.
<正>猪增生性肠病(pro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ies,PPE)又称增生性回肠炎,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群,在尸体剖检时均可发现相同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即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增厚。在病理组织学上,被侵袭的组织表现为明显的肠隐窝未成熟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种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93-1396
对5例麦哲伦企鹅和某鸡场送检的曲霉菌病料进行剖检,并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HE染色、革兰染色、抗酸染色、PAS染色技术,结合显微镜图像处理系统,对送检病料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鸡和企鹅肺脏、气囊和腺胃黏膜散布大量黄白色粟粒大至花生大结节;病理组织学变化呈现2种不同类型的肉芽肿性结节:以渗出性变化为主的结节和以增生性变化为主的结节。以渗出性为主的肉芽肿结节主要变化是渗出以异嗜性白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成分,少量的纤维素和细胞崩解成分,周围肉芽组织增生,伴有明显的炎性充血出血。以增生性为主的肉芽肿结节主要变化是形成典型的特殊肉芽肿结节;肉芽肿结节中心为细胞坏死区,周围为朗汉斯巨细胞、异物巨细胞和少量上皮样细胞,外围有一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包囊。企鹅和鸡的霉菌性增生性肉芽肿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肉眼可见的企鹅霉菌性增生性结节多由1个独立的特殊肉芽肿构成;而鸡的1个增生性结节是由大量微小特殊肉芽肿结节聚合组成。企鹅和鸡病变组织经革兰染色未发现细菌,抗酸染色未发现阳性菌,PAS染色可见紫红色的曲霉菌菌丝。企鹅和鸡曲霉菌性肉芽肿病理学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4.
<正>猪增生性肠病(pro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ies,PPE)又称增生性回肠炎,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群,在尸体剖检时均可发现相同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即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增厚。在病理组织学上,被侵袭的组织表现为明显的肠隐窝未成熟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种增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某养殖场送检的3只病死腹泻仔猪进行临床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患猪腹泻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剖检病死仔猪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胃内有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充血,小肠臌气,肠壁变薄。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12指肠卡他性炎症,空肠肠绒毛显著萎缩,肠绒毛上皮变为扁平上皮且发生空泡变性,肠黏膜层局部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白细胞浸润;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充血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局部胃黏膜层完全坏死,甚至形成溃疡;用针对K88、K99、987P、F41的单抗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通过玻板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PCR检测结果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16.
本观察对北京某鸡场6 例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病鸡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并对其中2 例的腺胃及心肌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如下:6 只鸡剖检均见有腺胃肿大,外观呈球状,腺胃壁明显增厚;心肌极度柔软,横经变宽;胸腺、脾脏、腔上囊发育不良或不发育。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各个病例的器官组织病变基本一致,主要特征是腺胃发生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变化,同时腺上皮增生或肥大、腺管扩张,有的呈现明显的非化 脓性坏死性炎症变化。肠道也具有非化脓性坏死性炎的变化,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密集分布。心肌实质变性,节段性溶解坏死,间质水肿;全身淋巴器官发育不良,普遍呈“星空样变”。肝脏主要变化是肝细胞脂肪变性。个别见有溶解性坏死灶。气管粘膜上皮及杯状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局部性浸润。透射镜观察发现在腺上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核内很易找见病毒样粒子,其直径为50~70 nm 。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与正常成年绵羊(对照组)的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9.11%、230.38%和233.42%(P〈0.01);嗜酸粒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6.78%、123.87%和164.51%(P〈0.01);浆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34%、72.97%和328.26%(P〈0.01);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3.40%、41.42%和133.17%。对照组和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减少,相反,对照组和感染组嗜酸粒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空肠增加,空肠到回肠减少,感染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空肠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但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绵羊后,成年绵羊通过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加强细胞免疫水平,浆细胞增生加强体液免疫水平,同时还通过非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进一步加强黏膜免疫水平以抵抗贝氏莫尼茨绦虫对绵羊的感染。可见绵羊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以监视虫体免疫逃逸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牛出现顽固性下痢并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脑回样皱襞。副结核分枝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本菌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将具有典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症状猪的组织器官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制作成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理组织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诊断依据.结果表明: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猪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肺脏表面和心包的壁层、脏层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表面、脾脏和肺泡腔有数量不等的炎性渗出物.肺泡间隔增宽,显微镜观察发现心肌纤维断裂,肺小叶间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有局灶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凭借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尸体剖检综合诊断了1例黄牛狂犬病.发病牛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涎,头颈后仰,四肢僵直,顶撞其他牛.尸体剖检可见大网膜、心内外均散在或密布出血点,左右心室腔积有大量血凝块.脑充血和水肿,脑膜静脉扩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脑血管严重充血,脑神经细胞多数自溶,在小脑的浦肯野细胞浆、海马多形细胞浆和脑干多极运动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狂犬病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在部分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形成淋巴细胞性"管套".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