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不同桑品种与现行原蚕品种饲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原蚕饲养的营养条件,提高蚕种繁育质量,对几个实用桑品种饲养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用几个实用桑品种分别饲养原蚕,其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明显差异;但死笼率有育151号较高,新一之较低的倾向。综合原蚕饲养的茧质和卵质成绩初步认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湖桑32号、育151号、新一之濑;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新一之、育71-1、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2.
杈桑的培育     
<正> 杈子是农村打场、堆草用的小农具,有桑杈、腊杈、铁杈三种。利用桑树培育而成的杈子叫桑杈,利用白腊条培育而成的杈子叫腊杈,用铁制的杈头,配以木柄的杈子叫铁杈。桑杈结实轻便,韧性适中,不易变形;腊杈较重,易变形;铁杈比较笨重,杈草时易杈到泥土;所以桑杈历来受到农民的欢迎。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桑杈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徐淮地区素有培育桑杈的习惯,形成了一套栽植、培育、加工桑杈的经验。我们在铜山、丰县、沛县等地进行了生产桑杈经验的调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野生桑二倍体、六倍体的杂交结实性及种子成苗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生桑 12份、栽培桑品种 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 32个 ,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野生桑二倍体×栽培种二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倍体×栽培种二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栽培种二倍体×野生桑二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二倍体×野生桑六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4.
用四倍体、三倍体和二倍体(对照)桑品种对原种苏5和苏6进行试验,其结果经多元方差分析可知:①不同桑品种与原种间无交互作用;②苏5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苏6;③三倍体、四倍体桑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5.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152%,与农桑12号相仿;用条桑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桑叶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387%,比农桑12号增产391%。条桑1号条桑育养蚕万蚕产茧层量比湖桑32号增加63%,与农桑12号相仿;养蚕公斤茧用桑量比湖桑32号低70%,与农桑12号相仿。条桑1号表现出耐剪伐性能强的生理学特性,同时具有生长旺盛、发条力强、枝条细长、直立整齐、节间较密、叶片大小适中、秋叶硬化迟等农艺性状,表现出良好的条桑收获特性。条桑1号还具有较好的抗病、抗虫能力,但对桑黑枯型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弱。该品种2018年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适于在浙江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RAD-seq对中国桑属15个种进行了高通量测序,总共得到36.72Gb clean data,总Tags数2 788 927(reads),平均每个种原始数据都在10M以上,Tags都在20万条以上,质量值Q30都在90%以上。用Stacks软件对15个种进行比对,获得68904个SNPs位点。用最大似然法建树,分支图首先将白桑、广东桑分出,接着是山桑、鲁桑、瑞穗桑,再次分出的是鸡桑、细齿桑、蒙桑和鬼桑,最后分出的是黑桑、川桑、华桑、滇桑、长穗桑、奶桑。分支图能将栽培种和野生种完全分开;可以将蒙桑和鬼桑、鸡桑、华桑、川桑、奶桑分开。认为白桑、广东桑属原始类型,长穗桑、奶桑属进化类型;山桑、鲁桑、瑞穗桑这三个种被分在一个分支,自检支持率99%,黑桑、川桑这两个种被分在一个分支,自检支持率56%,长穗桑、奶桑这两个种被分在一个分支,自检支持率100%,说明这些种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桑属RAD-seq测序能大规模筛查SNPs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的准确性就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7.
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方法对四川省的7个特色桑树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圌桑10号、盘桑2号与浙江裂叶火桑、四川鬼桑、剑持亲缘关系近;圌桑6号、圌桑12号、圌桑11号、圌桑14号与斯里兰卡桑、保康蒙桑、广西鸡桑亲缘关系近;圌桑2号与广东荆桑亲缘关系近。RAPD资料能将种以下的品种细分。但RAPD聚类图将广东荆桑、圌桑2号首先分出,将钦州长果、重庆构树、云南长穗、荥经川桑、金佛山华聚在第一大类,结果难以解释,与中国植物志桑属的分类相矛盾。建议在分析桑属的系统学时,先用ITS资料进行初步分类,确定亲缘关系大致框架,再用RAPD资料对种下不同品种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9.
对用镰刀、枝剪收获枝桑的工效及留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的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用镰刀割枝桑比用枝剪剪枝桑有利提高收获工效;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比留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有利提高收获工效。采用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用镰刀割枝桑有利节省收获劳动力。留干全年枝桑收获法与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枝桑鲜量虽然不同,但桑叶干物量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 准确预报桑瘿蚊幼虫发生期,是提高桑瘿蚊防治效果的前提。为调查我县桑瘿蚊各代幼虫的发生期,特于1990~1991年在威坪桑树病虫测报点进行了采用套袋法预测预报桑瘿蚊幼虫发生期的试验。一、试验方法1、套袋用纱布袋的制作用普通纱布(孔径0.1mm)制成20cm×12cm 的纱布袋,袋口系有收口线绳,用以扎紧袋口。要求口袋有透气性,又能阻止桑瘿蚊成虫进出口袋。2、套袋方法与虫芽率调查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桑属植物种质资源分类及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云南省 12个地区 (州 )的 4 5个县 (市 )进行了桑属植物种质资源考察研究 ,收集桑树种质资源 2 0 8份。经多年种植、观察、鉴定和分类 ,确定其分属白桑 (M .albaLinn )、鲁桑 (M .multicaulisPerr.)、长穗桑 (M .wittiorumHand Mazz)、长果桑 (M .laevigataWall.)、华桑 (M .cathayanaHemsl.)、广东桑 (M .atropurpureaRoxb .)、鸡桑 (M .aus tralisPoir )、山桑 (M .bombycisKoidz.)、瑞穗桑 (M .mizuhoHotta .)、滇桑 (M .yunnanensisKoidz.)、蒙桑 (M .mongolicaSchneid .)、鬼桑 (M .mongolicavar .diabolicaKoidz .)共 11个桑种和 1个变种 ,其中鲁桑、瑞穗桑属于引进桑种。云南省特有桑种滇桑相对集中分布在哀牢山山脉的贡山、新平和屏边 3个区域 ,形成在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的 3个分布群体。对 4 1份桑属植物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数性进行了研究鉴定。  相似文献   

12.
果用桑品种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收集保存了果桑资源200多份(包括人工创制的四倍体资源),绝大部分属广东桑和白桑.对果桑资源进行了有关经济性状和理化性状调查及营养成分分析.选育出了大10、穗果2号、红果1号、秦椹1号、DL-1等果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13.
桑树栽培种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冯丽春  杨光伟 《蚕业科学》1996,22(3):135-139
通过20个随机引物的扩增结果,显示出分属于4个栽培种的20个材料的RAPD多态性,表明各种、品种间遗传分化上的差异:计算了20个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了它们的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小官桑与鲁桑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广东桑有较复杂的遗传背景。进一步探讨了桑树栽培种及种内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东桑种与其它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高效开发桑叶多糖药食功能的目的,对广东桑种、鲁桑种、白桑种的近100份具有代表性的桑树品种进行了桑叶多糖含量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较鲁桑种、白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高,不同品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多倍体桑树品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总体上高于二倍体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59份野生桑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以及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液-质联用(LC-MS)仪分离纯化桑叶粗提物中的DNJ,并对其抑制蔗糖酶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期望筛选出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物开发的药用桑资源,以及为解析桑叶粗提物和纯化的桑叶DNJ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机制提供线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中的DNJ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自开远地区的岩桑桑叶中DNJ的质量分数高达0.791 1%,是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野生桑资源;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的体外抑制率差异显著,但抑制活性的大小与样品中的DNJ含量不成正比,推测桑叶中除含有DNJ外还含有具有明显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多种DNJ类似物;从野生桑桑叶粗提物中分离纯化的DNJ对淀粉酶无明显抑制活性,但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对蔗糖酶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适合开发桑叶药用及保健产品的桑树品种,以山东蚕区栽培的具有代表性的59个桑树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品种春季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间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和含量最低的桑树品种之间相差3.2倍,鲁桑品种沂源黄鲁和白桑品种红玛瑙桑叶中的DNJ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409 7%和0.382 8%。综合考虑各品种的桑叶DNJ含量以及单位面积桑园桑叶年产量和抗逆性等因素,认为青黄桑和选792两个桑品种的实用价值比较高,适合直接作为桑叶DNJ开发专用桑品种或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区桑属(Morus L.)植物的分布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贵州省植物标本馆(HGAS)桑属植物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贵州地区桑属(MorusL.)植物分布及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该地区桑属植物的9个桑种主要分布在海拔240~2 400 m的黔东北、黔东南、黔西南,其中:白桑(M.albaL.)分布广,分布地区海拔在1 000 m以下;长穗桑(M.wittiorum Hand-Mazz.)属孑遗分布,分布于沟谷且冬无严寒处;长果桑(M.laevigata Wall.)与长穗桑为同一种系,分布同域,数量少,且有分化;鸡桑(M.australisPoir.)在高海拔寒湿区域形成群落,类型丰富,且仍在分化;蒙桑(M.mongolicaSchneid.)及变种鬼桑(M.mongolica Schneid.var.diabolica Koidz.)抗旱耐寒,分布少,被滇桑[M.yunnanensis(Koidz.)C.Y.Wu et Cao.]替代;华桑(M.cathayana Hemsl.)和山桑(M.bombycis Koidz.)的分布也少,山桑可分布于较高海拔;裂叶桑[M.trilobata(S.S.Chang)Cao.]新拟,仅在低海拔的凯里地区有分布。该地区桑属植物分布的区系特点是:种类丰富,多型性突出,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与邻近省份桑属植物分布区系联系密切。认为该地区是研究桑属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英 《四川草原》2010,(4):18-19,38
对马蔺种子的发芽率及休眠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发芽,存在休眠现象,属综合性休眠;磨破种皮、赤霉素浸种、浓硫酸浸种均能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用浓度为75×10-6的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率。用浓硫酸浸泡马蔺种子,最适处理时间为1h,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桑树品种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膜伤害和保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北方蚕区现行主要桑树品种选792、沙2、新一之舽、陕305、湖桑32号、农桑14号的1年生绿枝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不同桑树品种的膜伤害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在水分胁迫下,细胞膜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加,电导率随之增强,作为膜脂过氧化产物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各品种细胞膜受到的伤害度有差异。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变化规律又有所不同。推测各品种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6个供试桑品种抗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选792>陕305>农桑14号>湖桑32号>新一之舽>沙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