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秀卿 《科学种养》2012,(11):46-46
猪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主要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不同猪群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不同品种、年龄的猪群都可感染,以妊娠母猪和幼龄仔猪最易感。妊娠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新生仔猪出现关节肿大、肺炎、肠炎、脑炎和结膜炎;种公猪出现睾丸炎、附睾炎、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免疫原性,建立快速有效的流产衣原体抗体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流产衣原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编码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流产衣原体标准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809 bp目的基因片段;对获得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预测分析;再将该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经双酶切、测序鉴定;构建成功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IPTG对目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对诱导条件的优化,确定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的编码基因,该编码产物可能是定位于宿主细胞质中的一种衣原体分泌性蛋白酶,分子内具有多个可能的抗原表位;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表达分子质量为67.6 ku的CPAF蛋白,该重组蛋白能与抗His-tag单克隆抗体以及流产衣原体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重组表达的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动物流产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亚单位疫苗研究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3.
正一、0~2日龄犊牛产出后,在距离腹部6~8厘米处断脐,并用5%碘酊溶液消毒断端,以防发生脐带炎症。犊牛产出2小时内应尽早并总量喂给初乳,间隔4~6小时再饲喂1次。母乳中有母源抗体,能提高犊牛免疫力。初生犊牛可肌内或皮下注射维生素AD、维生素E注射液,以增强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减少肠炎、肺炎、关节炎(俗称犊牛"三炎")  相似文献   

4.
一、根据流产胎儿发育情况,判断母猪流产病因除了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鞭打或惊吓可引起母猪流产外,根据流产时间和胎儿发育情况,可初步判断不同传染病原引起的母猪流产。如果母猪配种1个月左右流产,可能是感染附红细胞体、衣原体所致;如果母猪怀孕80~90天流产,可能是感染伪狂犬病毒所致;如果母猪怀孕90~110天流产(早产),仔猪个体均匀,可能是感染蓝耳病病毒所致;如果母猪怀孕超过114天,死胎、木乃伊大小不一,可能是感染细小病毒所致;如果母猪怀孕超过114天,死胎、木乃伊大小不一,脑组织液化,水脑症(豆浆状),  相似文献   

5.
2010年5~8月,相继接到石河子地区3处规模奶牛场工作人员报告,称怀孕7~8月龄的奶牛发生流产,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腹泻下痢、出血性肠炎等症状。通过对其流行病学的调查、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有时呈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  相似文献   

7.
正兔梭菌性肠炎,又称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常以急剧腹泻、排出大量的水样和血样粪便、盲肠浆膜和胃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溃疡等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危害1~3月龄的幼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为散发。由于养殖户受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只重视兔病毒性出血病、野兔热河和兔黏液瘤病等传染病的防控,而忽视了对该病的防控,近年来,驻马店市的兔梭菌性肠炎有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是在肠道出现单纯增生性变化的基础上引发坏死性、局部性及出血性肠炎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该病以回肠和结肠段的黏膜呈腺瘤增生发炎为主要特征,主要类型有慢性型、亚临床型和急性型。现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山西各鹿场采集鹿出血性肠炎急性病死鹿病料39例,通过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血清型鉴定,初步表明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A型,对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经过PCR得到了特异性的α毒素基因片段,因而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山西鹿场发生鹿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该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 0 0 1年8月以来,石河子垦区的一些个体养猪户和少数集约化猪场陆续发生以怀孕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和仔猪发生肺炎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猪病,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猪蓝耳病) ,随后采取了相应的防制措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和漫延,现报  相似文献   

11.
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感染该病后,母羊发生流产,公羊发生睾丸炎。羊布鲁氏菌有3个生物型,本文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羊布鲁氏菌病,希望能够给科研工作者和养殖户防控该病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接触性传染病,多在4~5月和9~11月发生。急性型病死率很高,慢性型常能耐过。猪伪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春季,发病猪主要是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85%,常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门诊中遇到一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劳森氏菌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弯曲状杆菌,主要在肠黏膜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寄生与繁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从而引起节段性回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道等病变。  相似文献   

14.
仔猪红、黄、白痢是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又称为仔猪坏死性肠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肠坏死;而仔猪黄、白痢则是由寄居在猪肠道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常发生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这3种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温差较大的秋冬季节多发。笔者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养猪户常常把仔猪的红、黄、白痢病混淆  相似文献   

15.
牲畜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属于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来,牲畜布病和牛结核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危害比较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布病在临床上呈慢性经过,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关节炎及肝脾肿  相似文献   

16.
<正>山羊支原体肺炎,又称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胸与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为特征。3岁以下的山羊易感,冬季、早春季节营养缺乏时易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黄淮白山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安徽省黄淮白山羊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主要养殖区的11个县(市)621份山羊血清进行了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1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6.7%(104/621);对不同送检地区、不同年龄的山羊和不同状况母山羊的衣原体抗体阳性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养殖区的黄淮白山羊普遍存在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8.
仔猪副伤寒也叫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和肺炎。主要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体重10~15千克的多发。由于猪体内带有病原菌,当猪受到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9.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妊娠母猪感染后易发生流产。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因多发于夏秋季节,此期正是各种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高峰时期,蚊、蝇、虱等可能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  相似文献   

20.
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基本任务①保证受精卵、胚胎及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死亡,防止化胎、死胎与流产的发生,从而获得数量多、初生重、大而健壮的仔猪;②保证母猪在妊娠后期有良好的膘情;③保证妊娠母猪的乳房发育,为哺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