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瓜疫病,又称疫霉病,是打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掌握疫病的防治对于增产、增收尤为重要。 一、发病症状 打瓜疫病是由辣椒疫霉和德氏疫霉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在打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打瓜的根、根颈部、蔓、叶、嫩茎节部和果实。一般在7~8月高温多雨期或者灌水后发生严重。土表下根茎部发病后产生弥散性病斑,皮层开始呈现暗绿色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并逐渐腐烂或缢缩成细腰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2.
打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瓜是裕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0%以上。近年来,通过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打瓜增产增收显著。2010年裕民县打瓜种植面积9353.33hm^2,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面积3420hm^2,占打瓜总播面积的36.56%。打瓜平均产量79.51kg/667m^2,滴灌打瓜平均产量114.2kg/667m^2,其中吉也克乡牧业开发村示范户杨宏耀,  相似文献   

3.
打瓜属于喜温耐旱作物,生育期110天左右,需≥10℃有效积温2400℃左右,5-9月降水量达到100mm以上,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左右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旱地种植打瓜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曹桂玲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48-148,151
病害是影响打瓜生产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总结了打瓜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为打瓜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打瓜疫病,又称疫霉病,是打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掌握疫病的防治对于增产、增收尤为重要。一、疫病症状打瓜疫病是由辣椒疫霉和德氏疫霉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在打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打瓜的根、根颈部、蔓、叶、嫩茎节部和果实。一般在7~8月份高温多雨期或者灌水后发生严重。土表下根茎部发病后产生弥散性病斑,皮层开始呈现暗绿色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并逐渐腐烂或缢缩成  相似文献   

7.
打瓜是西瓜的一个品种,果实个头较小,食用时用手就可以打开,因此被称为打瓜。打瓜瓜子个头较大,是制作瓜子的主要原料。最近几年,随着额敏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民群众种植打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打瓜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农民群众科学种植意识不足,连续多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打瓜导致了打瓜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因此,切实做好打瓜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我县打瓜种植实际情况,就常见病虫害的是发病症状和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打瓜枯萎病是打瓜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在我镇分布广,危害重,是打瓜生长中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属土传根部病害,生长期发病后,防治也比较麻烦。这两年,我站技术员根据该病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可行的防治方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1症状苗期发病,幼茎  相似文献   

9.
打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瓜是布尔津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3年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上,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年限短等因素,使我县打瓜白粉病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发病地块轻者可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特别是多雨年份发生更加严重。为减少农民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索归纳出了打瓜白粉病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林地巧养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通榆县种植打瓜已有20多年的历史。打瓜是西瓜的一个品种,种子多而大,种这种瓜主要是为了收瓜籽。除了当地农民,很少有人把打瓜当水果吃。2004年打瓜籽价格从每千克10元降到了4元,让通榆县的打瓜种植户一度陷入困境。该县做蔬菜生意的李战秋经过调查发现,西瓜甜,糖尿病人不敢吃,而打瓜没有西瓜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11.
葵花打瓜间作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榆县是葵花和打瓜种植大县,每年葵花种植面积在85万亩左右,打瓜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为了提高葵花、打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几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葵花、打瓜间作栽培技术,通过推广此项技术,每亩可增加收入200元。  相似文献   

12.
新疆打瓜白粉病菌寄主范围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打瓜白粉病菌进行了寄主范围测定及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除可侵染打瓜、西瓜、冬瓜外,还可侵染绿豆、豌豆、番茄、茄子,但不侵染丝瓜、苦瓜、辣椒、豇豆、莴笋、小麦等作物;供试的8种药剂均对打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50%醚菌酯干悬浮剂、4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打瓜是西瓜的一个品种,种子多而大,种这种瓜的主要目的是为收瓜子儿。在吉林省通榆县,每年9月都是打瓜成熟的时候,也是打瓜种植户们最牛的时候。虽然打瓜在当地有3.5万多公顷的种植面积,但通榆农民一点都不愁卖,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打瓜栽培技术刘继君(塔城地区额敏县种子站,额敏,834600)打瓜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带,喜温耐旱,喜水怕涝。病害较多,种植时忌重茬,前茬以小麦、大麦或油菜为宜,不能与葫芦科作物如西甜瓜、南瓜等连作,切忌以甜菜为前茬。选择土壤时以有机质含量在0.8%以上...  相似文献   

15.
打瓜是我市的重要经济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人力投入、生产成本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打瓜生产过程的全程机械化问题亟需解决. 近几年,在打瓜生产过程中,耕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和取籽等机械化已逐渐解决,但这些工作量仅占全部作业量的60%,其余部分主要为人工作业,特别是打瓜收获阶段,采摘、集条和输送全部过程为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加之打瓜成熟后不宜在田间放置过久,如逢秋雨霜冻,经常腐烂;同时,打瓜成熟时正是玉米等大宗作物收获农忙之际,劳动力奇缺,给打瓜人工收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加快打瓜收获机和相关配套机械的研制对促进打瓜机械化收获的实现,降低打瓜收获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农村科技》2011,(6):33-33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打瓜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打瓜疫病危害也逐年加重。 一、发病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危害叶、茎及果实。子叶染病先呈水浸状暗绿色圆形斑,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近地面处缢缩或枯死。真叶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迅速扩大,湿度大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阿勒泰市和吉木乃县打瓜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前茬作物种植双子叶植物大豆,不但产量上不去,而且病菌残留在土中,到了打瓜膨大中期细菌性病害蔓延发生,成片死亡。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选择了药肥两用的多喜打瓜营养调理剂进行叶面喷施试验.其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打瓜是塔城市常年主栽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膜下加压滴灌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打瓜单产总体上有大幅度提高。但在打瓜种植中也出现了病害严重、品种单一、退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突出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0引言 黑大片打瓜是木垒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降低打瓜的种植成本,增加效益,根据本地干旱少雨、土质沙壤的特点,我们从2004年开始试验平播畦灌打瓜栽培,2005年大面积推广2万(667m^2),产量180-200kg/667m^2。由于平播畦灌省去了顺蔓这道工序,降低成本100元/667m^2左右,比小麦纯收入翻了一番。2007-2008年.有些重茬打瓜产量也达到150kg/667m^2。现将该项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塔额垦区打瓜的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水平较低,种植模式多样化,管理水平差,不投入或少投入,造成病害严重,产量低下。近几年来,由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膜上点播技术、开沟灌水技术和播前土壤封闭技术,打瓜产量才有所提高,但与打瓜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差距还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