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缺素叶片图像颜色和纹型特征参数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作物缺素判别,从颜色和纹理两个方面提取番茄缺氮、缺钾、缺铁和正常4种情况下叶片图像的特征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差分百分率直方图法提取缺素叶片纹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无土栽培番茄缺乏营养元素智能识别研究中,如何提取缺素叶片纹理特征问题,提出了差分百分率直方图法。特征有效性不受叶片大小、形状差异和叶片图像中叶片周边白色背景的影响,实验验证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出缺素叶片纹理特征,最后利用K-的邻模式识别法进行模式识别,识别的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番茄营养元素亏缺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陆 《农机化研究》2019,(3):232-235
针对番茄种植中营养元素的亏缺,肉眼不易进行识别判断的问题,以番茄亏缺氮、镁营养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CDD摄像机采集研究图像,将图像进行处理后,提取分割出可以表现亏缺氮、镁的特征图像,提取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并通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同时,将优化的特征进行组合分析,以此建立特征模型,并确定特征向量用于分析提取出来的特征参数,建立的特征模型,并采用二叉树形式对番茄缺素识别进行研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种植中,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亏缺氮、镁营养元素,识别准确率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种植户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番茄进行区别施肥,既能满足番茄生长的需要,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计算机视觉系统分析研究缺素番茄叶片的色彩图像,可以准确提取出缺素番茄叶片色彩图像的特征。对当前缺素番茄叶片色彩图像特征提取中,可以运用计算机视觉,优化设计图像处理软件,依据番茄叶片颜色特征来完成缺素番茄叶片的识别。实验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系统,优化设计缺素番茄叶片色彩图像特征提取软件,可提升缺素番茄叶片色彩图像分析精度(提升32.0%),准确判断提取缺素番茄叶片图像的特征。基于计算机视觉系统,进行缺素番茄叶片的色彩图像特征提取,有效提高了缺素番茄叶片色彩图像分析精度,可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视觉描述缺素番茄叶片颜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代替人眼对番茄缺素进行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对缺素番茄叶片彩色图像的分析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中的颜色分析方法,分析缺N和正常叶片的特征量随着缺素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用G体均值、H色调均值来定量描述缺N叶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视觉能定量描述缺N叶片颜色随缺素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谱和形状特征的水稻扫描叶片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扫描仪获取水稻叶片图像,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参数优选和分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水稻叶片的光谱和形状特征,并进行了氮营养的诊断与识别。研究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叶尖部位的黄化面积比例,指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此参数与叶片氮含量具有很高的相关性(R2=0.863)。提取整叶和叶尖的颜色参数并分别与叶片氮含量进行指数回归分析,发现叶尖部位的颜色特征能更好地反映叶片的氮素营养状况。采用CfsSubsetEval和Scatter search相结合方法对特征进行约简与优化,根据选择结果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精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缺氮和正常叶片的正确识别率较高,随氮素水平的升高,正确识别率降低,对过量水平的正确识别率较低,叶面积在缺氮和正常模式下能对识别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豆生长期叶片缺素症状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检测作物叶片缺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豆叶片缺素视觉检测方法。在对大豆缺素叶片进行特征分析后,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利用Mask R-CNN模型对固定摄像头采集的叶片图像进行分割,以去除背景特征,并利用VGG16模型进行缺素分类。首先通过摄像头采集水培大豆叶片图像,对大豆叶片图像进行人工标记,建立大豆叶片图像分割任务的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预训练确定模型的初始参数,并使用较低的学习率训练Mask RCNN模型,训练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上对背景遮挡的大豆单叶片和多叶片分割的马修斯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47和0.788。通过预训练确定模型的初始参数,使用训练全连接层的方法训练VGG16模型,训练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准确率为89.42%。通过将特征明显的叶片归类为两类缺氮特征和4类缺磷特征,分析讨论了模型的不足之处。本文算法检测一幅100万像素的图像平均运行时间为0.8 s,且对复杂背景下大豆叶片缺素分类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为农业自动化生产中植株缺素情况估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冬小麦的高效生产,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滴灌水肥耦合和漫灌条件下5个施肥处理(空白对照(CK);配方无N施肥(PK);配方无P施肥(NK);配方无K施肥(NP);配方施肥(NPK))对冬小麦生长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配施相比,缺氮、缺磷和缺钾的冬小麦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不施肥处理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滴灌下不施肥、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的冬小麦产量较NPK配施分别降低了30.71%、3.75%、16.74%和10.66%,漫灌下不施肥、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冬小麦产量较NPK配施分别降低了35.20%、4.99%、10.28%和8.28%;滴灌条件下,相比于NPK配施,缺氮、缺磷、缺钾和不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7.67%、13.44%、21.54%和36.67%,漫灌条件下缺氮、缺磷、缺钾和不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NPK配施分别降低了9.59%、12.02%、12.98%和39.97%;氮、磷、钾肥其中一种的缺施都会降低其他两种肥料的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研究结果为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作物病害识别系统功能单一,缺乏系统升级机制,人工升级系统成本较大的问题,以番茄病害为例,提出了基于OpenCV的番茄叶片图像自动标注算法和改进YOLO v5的番茄病害识别模型;结合数据集自动划分、模型自动训练与评估、手机APP自动创建与更新理念,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升级的番茄病害识别系统;引入专家审查校正机制,提高了系统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番茄的健康叶片与9类病害叶片进行识别,可以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手机APP识别番茄病害的同时自动扩充番茄病害图像数据集,并根据数据扩充量自动启动系统的升级优化流程,由此不断提升该系统的番茄病害识别性能。该系统为番茄生产提供了一个便捷、可靠的番茄病害识别工具。  相似文献   

10.
温室番茄病虫害、缺素诊断与防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佐华  李萍萍 《农机化研究》2003,(2):187-188,191
番茄是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在实际生产中,番茄易受疾病的侵害。准确及时地对疾病采取措施,能极大提高温室番茄的产量和质量。该研究应用专家系统原理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采用delphi5.0开发工具研究开发温室番茄病虫害、缺素诊断与防治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针对温室番茄疾病识别和防治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辅助用户及时地对发生的疾病做出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基于SVM和AdaBoost的棉叶螨危害等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条件下棉叶螨虫害等级识别难的问题,在自然条件下以普通手机采集棉叶图像作为实验对象,首先使用大津法和连通区域标记算法,将棉花叶片图像与背景分离,然后,提取不同棉叶螨危害等级棉叶图像的颜色、纹理和边缘特征数据,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单独进行分类实验,得到平均识别正确率为76. 25%,最后,采用SVM和AdaBoost相结合的算法,生成最优判别模型,实现对棉叶螨危害等级的识别,平均识别正确率为88. 75%。对比实验表明,提出的棉叶螨危害等级识别方法比BP神经网络的平均识别正确率高13. 75个百分点,比单独采用SVM算法高12. 5个百分点,比单独采用AdaBoost算法高8. 75个百分点,SVM和AdaBoost相结合的算法可较好地对棉叶螨危害等级进行识别,为棉叶螨数字化防治和变量喷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设施农业数字化栽培调控技术中对作物的生育期实时检测与分类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4的温室环境下草莓生育期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到YOLOv4主干网络的跨阶段局部残差模块(Cross Stage Partial Residual,CSPRes)中,融合草莓不同生长时期的目标特征信息,同时降低复杂背景的干扰,提高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保证实时检测效率。以云南地区的智能设施草莓为试验对象,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YOLOv4-CBAM(YOLOv4-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模型对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绿果期和成熟期草莓的检测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分别为92.38%、82.45%、68.01%和92.31%,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83.79%,平均交并比(Mean Ine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为77.88%,检测单张图像时间为26.13 ms。YOLOv4-CBAM模型检测草莓生育期的mAP相比YOLOv4、YOLOv4-SE、YOLOv4-SC模型分别提高8.7%、4.82%和1.63%。该方法可对草莓各生育期目标进行精准识别和分类,并为设施草莓栽培的信息化、规模化调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精密排种器性能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系统,通过种子动态图像的详细分析,采用图像增强、平滑、锐化及分割等预处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图像质量;提出了根据种子的面积和种子间距检测精密排种器性能的特征提取方式。检测试验表明,检测系统精度满足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山地果园链索运送装备运动传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山地果园链索运送装备工作过程中的牵引链索运动状态,采用混合滤波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实时采集技术的运动传感系统。利用两组高速工业相机对轴向运动的牵引链索进行捕捉,通过Cortex-A9控制板融合混合滤波算法与自适应阈值二值化对图像进行处理,实时识别牵引链索的空间位置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运动传感系统可以快速准确获取链索运行状态,图像采集与处理的运算速度能够满足链索实时控制的要求。本研究为链索类运送装备的运动采集与数据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识别卧式离心泵地脚螺栓松动故障,搭建了卧式离心泵机组诊断平台,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对离心泵转子位移进行监测.将采集的转子位移信号经过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对各层IMF频谱特征、相关系数及能量占比进行分析得到故障敏感分量.最后,通过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对离心泵松动故障进行识别预测.结果表明:采用EMD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出离心泵松动故障特征,IMF5—IMF8层可作为故障特征分量.通过将IMF5—IMF8层的相关系数和能量占比作为故障特征输入到RBF神经网络中进行识别,准确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机器视觉的母猪分娩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检测母猪分娩需对分娩限位栏内的仔猪进行目标识别,分析了母猪分娩视频图像特征,提出首先利用半圆匹配算法进行母猪目标分割,排除母猪运动干扰,基于改进的单高斯模型的背景减除法进行运动目标检测,根据运动区域的颜色和面积特征,对仔猪进行目标识别。试验表明:基于半圆匹配算法的母猪目标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分割出母猪目标,基于改进单高斯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对面积较大、运动缓慢的仔猪目标检测较为完整,适用于母猪分娩检测场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储粮活虫检测系统软件部分各环节的具体实现。系统运用基于标记点透视变换的图像配准方法,对近红外图像进行倾斜、变形等校正;采用基于双区域连通阈值面积比的区域生长法判别出近红外图像中的活虫;融合多源图像的信息,准确定位出可见光图像中的活虫。提取出活虫的21个整体形态学特征和7个局部形态学特征,把特征空间优化为7维,运用SAA-SVM分类器进行识别分类。结果表明,检测系统对15类活虫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纹理和随机森林的猕猴桃果园遥感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快速、准确地从高分影像中获取猕猴桃种植分布信息,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变换纹理分析和随机森林分类的QuickBird影像猕猴桃果园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采用coif5小波对QuickBird全色影像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计算各子频带小波系数的能量特征作为纹理特征;然后,将小波纹理与光谱特征组合构建分类特征;最后,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实现土地利用分类和猕猴桃果园空间分布提取。结果表明,小波纹理识别猕猴桃果园的效果明显优于光谱特征和其他2种纹理特征;光谱+小波纹理特征的分类精度最高,猕猴桃果园提取精度(Fk)和总体分类精度(OA)分别为95.30%和94.46%,比光谱+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类分别提高6.70%和2.88%,比光谱+分形纹理分类显著提高13.43%和6.98%;随机森林分类结果优于相同特征下的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分类。本文提取的猕猴桃果园面积与目视解译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此外,利用本文方法对同期QuickBird影像另一研究区的苹果园分布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苹果园提取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Machine vision can be a vital tool for measuring key process parameters in man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cluding commercial nurseries and greenhouses. One important role of machine vision in these systems may be to identify plant features and properties which allow for robotic processing, automated grading, and other tasks. A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key features of ornamental cuttings was developed which was orientation independent, provided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major plant parts (e.g. main stem, petioles, and leaf blades), and relied exclusively on the morphological content of a binary image. The technique segmented a plant image into objects which could the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geometric data. Results indicated the technique was effective on geranium cutting images regardless of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A high average percentage of total image pixels (96·6%) were classified correctly in 80 sample images tested. However, sources of error for certain misclassifications revealed limitations of this technique. Branching or fork-based segmentation can leave gaps in the geometric data required for satisfactory classification. Also, plant parts which overlap and/or occlude other parts cause conflicting geometric data which can yield classification errors. The use of spectral information may be required to extend the technique and improve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视觉的苗期作物和杂草的图像分割技术逐渐成熟,通过视觉技术对苗期作物进行精准识别和定位,是实现株间除草的关键技术和难点。作物的精准识别首先需要利用颜色特征将图像中的作物、杂草和土壤背景进行分割;其次利用实际识别对象的位置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光谱特征等构造新的特征向量,结合成熟的分类算法对作物和杂草进行特征分类识别。针对棉苗和大豆苗,主要提取位置特征、形状特征,多采用支持向量机为主分类算法;针对玉米,主要提取位置特征、纹理特征,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为主的分类算法;针对部分蔬菜苗,主要提取形状特征、光谱特征,多采用算法结合的优化算法,具体实现时需要根据离线样本学习的结果来平衡苗期作物的识别准确率与实时性。在目前的算法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作物特征提取效果易受到遮挡、光照等干扰;分类算法目前还不能得到非常令人满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目前算法一般是针对某种时段的作物,不具有通用性。这些都是后续算法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