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铃薯连作障碍与土壤环境因子变化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不同连作年限(连作0、3、5、7年)的土壤测定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并采用盆栽的方法获取不同连作年限的马铃薯幼苗,测定其生长发育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以探究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含盐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容重逐年上升,在连作7年时分别比对照高348.31%、228.57%和5.39%;在连作5年和7年时,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连作7年时比对照下降27.43%、31.27%和38.30%;土壤中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除对羟基苯甲酸外)显著增加;在连作5年和7年时,香草酸分别高于对照24.87%、19.82%;阿魏酸和总酚酸含量在连作7年分别达到对照的270.2%、374.9%;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其中转化酶活性在连作3、5、7年时其活性分别下降为对照的78.6%、70.8%和48.1%;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连作7年时分别比对照下降26.67%和10.85%;马铃薯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MDA含量和活性氧产生速率显著升高。从整体上看马铃薯连作5年和7年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说明连作障碍达到显著水平,这与上述土壤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是相对应的,这可能就是连作障碍的直接原因。马铃薯连作5年和7年时,由于土壤菌类组成、关键酶活和理化性状的改变及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显著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胁迫,从而导致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种间不同的根部隔离处理对线辣椒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栽培的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高于单作栽培。与膜隔处理相比,网隔与无隔处理的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以网隔处理最高。各处理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但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网隔处理中尼龙网减缓了玉米根系对线辣椒根系营养的直接竞争,同时玉米根系根际效应使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主要因子,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效磷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脲酶活性与有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种间不同的根部隔离处理对线辣椒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栽培的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高于单作栽培.与膜隔处理相比,网隔与无隔处理的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以网隔处理最高.各处理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但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网隔处理中尼龙网减缓了玉米根系对线辣椒根系营养的直接竞争,同时玉米根系根际效应使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主要因子,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效磷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脲酶活性与有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对撂荒(CK1)、小麦/豌豆/马铃薯轮作(CK2)、连作2 a、连作4 a和连作6 a等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容重、结构分维、总有机碳、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土壤容重差异显著,连作6 a土壤容重最小;(2)连作可以改变土壤中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比例,各处理中>4 mm粒径的土壤含量最高;(3)马铃薯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连作6 a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撂荒降低14.27%; (4)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土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变化动态呈“S”型曲线,脲酶呈“M”型变化趋势,3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5)细菌是连作土壤中优势菌,真菌和放线菌也占一定比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马铃薯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随连作年限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连作对谷子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谷子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对谷子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4a不施肥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设置连作2 a(T1)、连作3 a(T2)、连作4 a(T3)和轮作(CK)4个处理,分别测定了土壤养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其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轮作(CK)相比,连作2 a(T1)、连作3 a(T2)和连作4 a(T3)分别减产6.9%、12.7%和35.6%,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减产幅度加大;连作土壤氮、磷含量降低,其中速效氮含量降低最为显著(P0.05),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土壤p H升高。连作条件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降低越显著,连作4 a(T3)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在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研究了土壤干旱对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分别在土壤干旱和正常水分下种植小麦"矮抗58"(P1)和"泛麦8号"(P2)。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种植P1和P2)相比,孕穗期,土壤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普通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了11.3%和6.9%、8.4%和8.2%;灌浆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明显下降了34.3%和21.8%;成熟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的丰度显著降低30.9%和8.6%、34.1%和17.3%。土壤干旱对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孕穗期和灌浆期的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灌浆期的蔗糖酶活性,提高了成熟期的蔗糖酶活性。"矮抗58"比"泛麦8号"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更高,但孕穗期其蔗糖酶活性更低。干旱与品种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各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和4种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综上,土壤干旱主要抑制微生物丰度,而品种间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干旱和品种均...  相似文献   

7.
连作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双河、宝泉岭和白城3个大豆胞囊线虫病抑制性土壤样品土质、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上真菌以及土壤特性(土壤抑制性、传导性、杀真菌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多年连作会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的减少。在此类土壤中胞囊数量一般小于100个/100g土,且空胞囊率达80%以上。胞囊上真菌分离频率高,种类较单纯,其中宝泉岭土样中定殖真菌有明显的优势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壤中具有抑制因子,经物理灭菌和杀真菌剂多菌灵处理后,原有抑制特性丧失,3个土样大豆根部胞囊数量分别增加140.0%、165.5%、68.2%和141.9%、215.2%、139.3%。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具有传导特性,当抑制土与无菌土按1:9混合后胞囊数量较灭菌土分别减少70.0%、26.5%和51.8%。本文证明了连作土壤中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因子,并初步确定为食线虫真菌的作用,同时证明土壤状况与大豆胞囊线虫的衰退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苗期山药土壤为研究对象, 以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为分析指标, 探究6种杀线剂对山药土壤环境的影响, 旨在为山药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6种杀线剂对山药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 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清水处理(CK)相比, 6种杀线剂不仅可大幅提高土壤中有益的食细菌类线虫的相对丰度, 也使有害的植物寄生类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 且对拟丽突属Acrobeloides的促生作用以及对根结属Meloidogyne和短体属Pratylenchus的灭杀作用最为明显, 尤其是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和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但其也均使有益的食细菌类线虫真头叶属Eucephalobus和丽突属Acrobel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70%以上。对土壤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 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和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处理的土壤线虫丰富度指数(SR)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均显著升高, 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和成熟度指数(MI)无显著变化, 但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营养类群指数(TD)均显著降低; 2.5亿孢子/g厚孢轮枝菌颗粒剂、50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0%辣根素水剂和10亿孢子/g茶枯抑线生物菌肥(解淀粉芽胞杆菌)不仅可显著降低土壤线虫PPI和PPI/MI、大幅提高SR, 对土壤线虫H′、J′和WI和MI影响不大, 但50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10亿孢子/g茶枯抑线生物菌肥(解淀粉芽胞杆菌)处理的TD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线虫数量、属数及植物寄生类线虫相对丰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 6种杀线剂可有效控制植物寄生类线虫种群数量, 但2种化学杀线剂还会对土壤有益线虫、土壤养分及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等产生明显负作用, 对土壤环境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9.
哈茨木霉菌对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钵盘育苗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在调节水稻苗床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能有效调节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哈茨木霉菌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播种28天后,哈茨木霉菌接种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0.70%和48.56%,而真菌数量较对照减少16.15%,并且哈茨木霉菌数量较刚播种时增加了138.46%;哈茨木霉菌也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55%、18.31%和49.61%。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具有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连作甜瓜引起的连作障碍,在对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甜瓜连作区土壤障碍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b1菌株与噁霉灵联用对连作甜瓜枯萎病的缓解效果及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11年连作甜瓜土壤培育南瓜和甜瓜,其幼苗根冠比及全株干重均显著低于1年土壤组;11年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最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少,镰刀菌属 (Fusarium) 相对丰度最高,是1年土壤的4.27倍,而1年土壤中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相对丰度是11年土壤的2.65倍。噁霉灵和巨大芽孢杆菌b1菌株间不存在拮抗作用,二者对甜瓜枯萎菌 Fusarium oxysporum T2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10.82 mg/L和2.02 × 105 CFU/mL。室内分别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噁霉灵单剂及二者联用处理连作11年土壤后培育甜瓜幼苗,结果表明:联用处理在开花结果期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为42.85%,且甜瓜幼苗根冠比和全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各单剂和空白对照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噁霉灵单剂以及二者联用处理连作甜瓜土壤,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16.62%、100%和100%;各处理组甜瓜幼苗株高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11.19%、10.63%和16.03%;甜瓜增产率分别为20.35%、11.23%和26.15%;单株根系平均干重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40.63%、34.69%和64.38%,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土壤中真菌数量降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35.96%、59.55%和71.91%;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47.25%、3.52%和76.70%。研究表明:甜瓜连作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而巨大芽孢杆菌与噁霉灵联用能有效改善连作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连作障碍,减轻连作土壤甜瓜枯萎病的发生,促进甜瓜幼苗生长及提高甜瓜产量。  相似文献   

11.
青枯病植物疫苗对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作为青枯病植物疫苗菌株对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接种处理后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接种菌株FJAT-1458后,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可分为减少型、无变化型和增加型。进一步分析表明,菌株FJAT-1458能促进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的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5.98%~47.36%、2.07%~58.07%和5.65%~74.42%,对放线菌生长起到先抑制后促进作用。此外,接种菌株FJAT-1458后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增加,21 d增加量最高(13.32%)。聚类分析表明,菌株FJAT-1458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均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兰氏距离分别为3.28和4.62),但它们各自群落组成及特征不同;同时主成分分析也将2种处理划分在2个不同类群中。上述结果说明菌株FJAT-1458处理能明显改变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其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土壤抑制病害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油菜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作绿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试验设置油菜不同还田量处理(CK:不还田;T1:21 000 kg·hm-2;T2:42 000 kg·hm-2;T3:84 000 kg·hm-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线虫群落对油菜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较于CK,油菜不同还田量能够使土壤pH降低4.19%~6.59%,土壤总盐含量降低4.07%~6.86%,土壤容重降低9.68%~12.90%;T2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了27.42%,T3处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CK增加了35.46%和11.12%;(2)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出线虫3纲3目13科19属24种,各处理优势营养类群均为食细菌类线虫;随着油菜还田量的增加,食细菌类线虫与捕食杂食类线虫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而食真菌类线虫与植物寄生类线虫的相对丰度逐渐升高;与CK相比,油菜还田后土壤线虫丰富度指数降低,多样性指数升高,富集指数EI与结构指数SI降低;(3)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是影响线虫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3.
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用棉隆、二甲基二硫、多菌灵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变化, 明确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变化趋势; 消毒后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均受到抑制, 随着恢复培养时间的增加, 抑制效果逐渐减弱; 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均可以增加辣椒的产量, 其中二甲基二硫处理对辣椒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增产幅度达55.19%。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土壤熏蒸联合生物菌肥对根结线虫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采用低剂量棉隆熏蒸处理后沟施YB-04菌肥的方法在日光大棚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处理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和黄瓜植株根系的根结指数均比单独使用棉隆或YB-04菌肥的处理及对照显著降低,黄瓜移栽后90 d时线虫减退率为89.1%,根结指数为0.5,防治效果达87.8%。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处理也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黄瓜的产量、株高、鲜重以及有效叶数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了46.4%、18.8%、63.0%和17.7%。另外,棉隆单独熏蒸处理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细菌/真菌比值及土壤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处理土壤中的细菌数量、细菌/真菌比值及土壤酶活性均较棉隆单独熏蒸处理显著增加,其中,细菌数量及细菌/真菌比值分别达28.4×106CFU/g和201.2,蔗糖酶活性达86.0 mg·g~(-1)·24 h~(-1)。表明低剂量棉隆熏蒸联合YB-04菌肥沟施可以安全高效地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15.
李成江  #  谢小林  #  陈猛  周莲  刘玉敏  王勇  朱红惠 《植物保护》2024,50(3):155-164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提高生物农药在田间使用效率对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番茄‘新金丰一号’为试验材料, 采用盆栽接种根结线虫的方法研究噻唑膦与生防菌剂以不同剂量配施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处理后, 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和番茄根系的根结指数相比单独使用噻唑膦或生防菌剂及清水处理均显著降低, 番茄移栽后60 d, 根结线虫减退率为49.61%, 根结指数为32.50, 防治效果达64.77%。与仅用噻唑膦处理相比, 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处理还显著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的总量, 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仅用噻唑膦处理增加76.21%和47.96%, 微生物总量增加69.60%。此外, 放线菌门、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也显著增加, 而酸杆菌门和芽胞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正好相反。无论使用生防菌剂还是噻唑膦减量配施生防菌剂均显著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髌骨细菌门、浮霉菌门和木霉属的相对丰度, 但仅使用噻唑膦处理则显著降低了木霉属的相对丰度。综上, 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可通过增加番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门和木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丰度来提高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拟粗壮螺旋线虫对棉花的致病力及其与棉枯萎病的复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测定结果:拟粗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ius)接种量在每100cm3土壤100~1000条的条件下,接种30天后棉苗生长量比无线虫对照苗显著降低(P<0.05)。抗枯萎品种86-1在单接枯萎菌无线虫处理中不发生枯萎病,在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接种量为每克土7.5×105孢子和线虫(每100cm3±500~1000条)组合处理中发病,棉苗枯萎病情指数与线虫接种量之间呈正相关(γ=0.9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症用薰蒸剂棉隆每m28~14g处理土壤比用非薰蒸性杀线虫剂克百威(呋哺丹),丙线磷(益收宝)和克线磷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日光消毒、有机物料生物熏蒸和接种根结线虫拮抗菌Bacillus cereus X5对番茄生物量、根结线虫侵染以及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根结线虫滋生土壤进行覆膜日光消毒、生物熏蒸和接种拮抗菌的联合处理效果最佳,优于单一处理。联合处理的番茄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了1.8倍;每株番茄根结线虫卵块数和每卵块的虫卵数量分别减少了190.4%和380.5%,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到82.7%;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以草莓抗连作障碍突变体Tz-125种苗为试材,采用蘸根法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对草莓生长指标、抗性生理指标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Me JA蘸根处理均可提高草莓成活率、株高、单株叶面积、根系干重、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能提高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根系丙二醛生成含量、枯萎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减轻草莓植株发病程度。试验第28天,2.0×10-6 mol/L Me JA处理综合表现较好:成活率为96%,植株长势最优,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分别高达62.05 U/g和0.500 U/g·min,丙二醛含量仅为5.72μmol/L,枯萎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2.7%和13.41。试验结果表明,Me JA能提高草莓抗连作障碍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连作是根结线虫为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评估连作年限对根结线虫数量及其与土壤线虫数量关系,选择典型的不同连作时间的保护地(种植番茄),研究番茄生长期间根围土壤不同土层的根结线虫二龄幼虫(second-stage juveniles,J2)与自由生活线虫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根结线虫J2数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增多,0和5-year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少,平均根结线虫数为1.1和2.1条/100g干土,8、10和12-year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平均值分别为154.9、68.3和861.8条/100g干土;在0~30cm土层,根结线虫J2数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主要分布在20~30cm土层。土壤自由生活线虫数量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多,连作对自由生活线虫数量无显著影响。0和5-year土壤中根结线虫群体占土壤线虫总数的比例小,属稀有类群,在土壤线虫中处于稳定的群落结构状态。连作8、10和12-year的土壤中根结线虫J2为优势类群,土壤中自由生活线虫数量与根结线虫数量呈现相反的趋势,根结线虫J2占土壤线虫总数的比例增加,自由生活线虫与根结线虫J2数量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DMDS)与氯化苦(chloropicrin, CP)联合熏蒸对江西黏重土壤条件下山药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生物安全性,选择土质黏重的连作红壤旱地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DMDS和CP联合熏蒸对枯萎病和立枯病的防效为90.56%,对根系生长旺盛期吸收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99.61%,对收获期块茎根结线虫、根腐线虫病的防效为88.70%。解除胁迫后20~120 d,熏蒸处理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与空白对照(CK)差异不显著,但真菌/细菌、真菌/放线菌比值显著低于CK(P<0.05),芽胞杆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熏蒸处理山药出苗率与CK没有显著差异;山药齐苗期蔓基直径和藤蔓鲜重分别为3.40 mm和76.08 g,甩蔓盛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为52.56,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期商品薯产量为21 292.86 kg/hm2,显著高于CK。综上,DMDS和CP联合熏蒸对江西黏重土壤条件下山药土传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对山药和土壤微生物安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