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陇薯5号生育期喷施3次沼液在淀粉积累期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12.49μmol C02·m-2S-1,气孔导度0.275 mmol H20·m-2S-1,胞间CO2浓度264.6μmol·moL-1和蒸腾速率2.967 mmolH20·m -2S-1,浸种+生育期喷施2次和3次的处理叶片叶绿索含量较高.各处理间大中薯率、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相比对照而言,处理3和4有利于陇薯5号大中薯率的提高,处理2,3,5,8这4个的产量相对较高,增产1.92%~7.06%.贮藏6个月后,不论是浸种、喷施还是浸种+喷施,均不会显著改善陇薯5号的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对撂荒(CK1)、小麦/豌豆/马铃薯轮作(CK2)、连作2 a、连作4 a和连作6 a等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容重、结构分维、总有机碳、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土壤容重差异显著,连作6 a土壤容重最小;(2)连作可以改变土壤中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比例,各处理中>4 mm粒径的土壤含量最高;(3)马铃薯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连作6 a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撂荒降低14.27%; (4)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土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变化动态呈“S”型曲线,脲酶呈“M”型变化趋势,3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5)细菌是连作土壤中优势菌,真菌和放线菌也占一定比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马铃薯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随连作年限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薯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8号’产量(Y)之间的回归方程:Y=37.620 86-2.099 78X21-2.030 13X22-2.677 67X23.结果表明:氮肥、磷肥、栽培密度3因子对‘陇薯8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栽培密...  相似文献   
4.
全粉加工及炸条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引进油炸加工型品种资源菲多利为父本组配杂交,经系统定向选择,历时8年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与蚕豆不同间作模式为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马铃薯、蚕豆的光合生理参数、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下马铃薯叶片光合生理活性相对较高,鲜薯产量达35 131.5 kg·hm-2,与常规露地垄作种植鲜薯产量31 302.0 kg·hm-2差异显著。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土地当量比为2.07,间作增产率达107.17%,间作优势明显。间作可实现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高寒阴湿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间作模式效益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赤霉素对微型薯休眠及其酚类物质的影响。对赤霉素处理后20 d的微型薯发芽率及其酚类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霉素能够显著地提高微型薯的发芽率,其中50 mg·L^-1GA3处理的微型薯发芽率最高,达98.1%,显著高于对照66.8%;酚类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在50 mg·L^-1左右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相应最低,为325.0μg·g^-1.FW;酚类化合物中对微型薯休眠起主要作用的为儿茶酚和咖啡酸。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纯化后的微型薯的多酚氧化酶性质进行研究,以邻苯二酚为作用底物,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20 nm处测定不同pH值、反应温度、底物条件下微型薯的多酚氧化酶(PP0)活性,以讨论微型薯的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微型薯的PPO最适pH值约为5.5,最适反应温度为35℃左右.该酶热稳定性差;最适作用底物为绿原酸、原儿茶酸和咖啡酸;FeSO4和抗坏血酸等化合物可以抑制PPO活性,CaCl2和CuS04等则起促进作用.适度高温、强酸性或碱性条件、FeSO4或抗坏血酸等处理都可以抑制该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半干旱地区黑膜全膜覆盖双垄栽陪下氮肥施用量(X1)、磷肥施用量(X2)和播种密度(X3)对陇薯10号原种产量(Y)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了回归方程:Y=48.47-2.92X12-2.65X32-3.91X2X3,对方程的分析表明,陇薯10号原种目标产量大于30 t/hm2的栽培方案是:施N129.79~170.27 kg/hm2、P2O5117.10~152.90 kg/hm2,播种密度为49 583~55 417株/hm2。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产量效益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产量及贮藏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中下旬~5月下旬为高寒阴湿区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的适宜播种期,适度晚播(5月上中旬)有利于提高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的大中薯率以及产量,平均增产1 417.5kg/hm2,增产达5.0%。4月中下旬播种更利于LK99贮藏过程中维持相对较高的鲜薯重,并能有效降低发芽率和烂薯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3 a 利用不同栽培措施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定位试验,结果 表明,2009~2011 年
深翻处理的耕层土 壤真菌数量与连作相比降低29.59%~51.63%,菌剂处 理降低10.41%~71.96%,微肥处
理对改善土壤真菌数量效果不明显。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早疫病发病率比 连作降低10.00 个百分点到35.00
个百分点,菌剂处 理降低11.67 个百分点到38.33 个百分点,微肥处 理降低11.66 个百分点到26.67 个百分点;
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早疫病病情指数比 连作低20.34%~75.51%,菌剂处 理降低23.83%~64.50%,微肥处 理
降低20.34%~52.26%,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病 率比连作低15.00
个百分点到37.50 个百分点,菌 剂处理降低7.50 个百分点到36.67 个百分点,微 肥处理降低15.00 个百
分点到25.83 个百分点;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 数比连作低57.03%~80.44%,菌 剂处理降低
24.69%~66.67%,微 肥处理降低27.12%~50.76%,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深翻处理的马铃薯
比连作增产21.20%~29.99%,微肥处理 比连作增产6.14%~20.49%,菌剂处理比连作增产1.29%~13.42%,
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