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病原是痘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禽痘病毒是以鸟类为宿主的痘病毒的总称.在自然情况下每一种病毒只对同种宿主有易感性,但通过人工感染也可能传给异种宿主.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幼鸽也可发生,鸭、鹅等水禽易感性很低,也少见明显症状.金丝雀可发病,造成流行.鹌鹑也可发生.各种野鸟对禽痘易感.  相似文献   

2.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1 病原 禽痘病毒是一种比较大的痘病毒,它包括鸡痘病毒、鸽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鹌鹑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和麻雀痘病毒等.这些痘病毒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血清学和免疫学方面具有交叉反应性,但又可互相明确区分.在自然情况下,各种痘病毒对相应的宿主具有选择性的致病作用,但在人工感染时,也可使异种宿主感染.禽痘病毒通常不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也无交互免疫性.  相似文献   

3.
雏鸽和幼鸽感染鸽痘病毒是临诊上常见的现象,成年鸽和种鸽在临诊上也经常出现痘病毒感染的症状,但已感染过痘病毒,可获得终生的免疫。1发病原因鸽痘病毒是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中的一个种。痘病毒科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禽痘病毒属中除鸽痘病毒外还有鸡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鹌鹑痘病毒、麻雀痘病毒等种类。一般各种痘病毒的致病宿主是专一的,但它们相互间可以传染,并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性,鸽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明显的一过性的皮肤和口腔黏膜的炎性过程,表现为皮肤毛囊增生,出现痘疹病变,然后结痂、脱皮等一系列临诊症状。有些…  相似文献   

4.
<正>鸡痘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集约化鸡场更易出现流行。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鸡生长迟缓,产蛋率下降,易继发其他传染病,如葡萄球菌病、支原体感染、传染性鼻炎等,严重时可以导致鸡群死亡率上升。1病原特点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病。痘病毒属双股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复式对称,有囊膜。各种动物的痘病毒虽然形态结构相似,但对寄主的感染严格专一,禽痘病毒致鸡痘病、鸽痘病,马痘病毒致马痘病,牛痘病毒致牛痘病。  相似文献   

5.
鸡痘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集约化鸡场更易出现流行。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鸡生长迟缓,产蛋率下降,易继发其他传染病,如葡萄球菌病、支原体感染、传染性鼻炎等,严重时可以导致鸡群死亡率上升。1病原特点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病。痘病毒属双股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复式对称,有囊膜。各种动物的痘病毒虽然形态结构相似,但对寄主的感染严格专一,禽痘病毒致鸡痘病、鸽痘病,马痘病毒致马痘病,牛痘病毒致牛痘病。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的散养土鸡因为远离环境污染,所以疾病发生较少。但是由于其饲养周期较长,加之放养于野外,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而农户的防疫意识较差,因此散养土鸡痘病时有发生。本文详述散养土鸡痘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就散养土鸡痘病的防治提出对策,供广大农户参考。1病原及流行特点鸡的痘病病原是一种较大的痘病毒,系禽痘病毒中的一个代表种,隶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同一属中还有感染火鸡、鸽子、鹌鹑和麻雀等的病毒种,也  相似文献   

7.
禽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是鸡痘和鸽痘。禽痘感染的自然宿主是鸡、火鸡和鸽,鸭和鹅的易感性较低。根据症状和病变的表现,禽痘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痘疹可发生于皮肤、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发生于皮肤的,称为皮肤型;发生于口腔和喉部的,称为白喉型;两者兼有的,称为混合型。此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多为幼鸡和幼鸽患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禽痘的病原是痘病毒。目前认为引起禽痘的病毒最少有四种类型。鸡瘟病毒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危害性大;火鸡瘟病毒、鸽痘病毒也常见到;…  相似文献   

8.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虽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1病原禽痘病毒是一种比较大的痘病毒,它包括鸡痘病毒、鸽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鹌鹑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和麻雀痘病毒等。这些痘病毒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血清学和免疫学方面具有交叉反应性,但又可互相明确区分。禽痘病毒通常不感染人和其他哺乳…  相似文献   

9.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1病原体痘病毒属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为双股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具有囊膜,在细胞浆内增殖,似砖形或卵圆形。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现分四个属,各种动物的痘病毒分属于各个属。各属病毒在形态、构造、化学成分和抗原性方面大同小异,在血清学上也多少有些交叉反应。痘病毒可在易感动物的皮肤上或其他上皮和睾丸内培养传代外,也可在鸡胚尿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内1只皮肤表面有多个明显痘疹的野生斑鸠的病原体,采集该斑鸠的皮肤痘痂,将其研磨液分别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幼仓鼠肾细胞21(BHK-21)中,均出现明显病变,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斑鸠痘病毒-2018(TDPV-2018);对其核心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得到3条特异性条带;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在进化分型上归属于禽痘病毒的B分支,与来自英国的燕八哥身上所分离的禽痘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可以初步判定感染该斑鸠的主要病原体为1株新的禽痘病毒。本研究为禽痘病毒的防控及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禽霍乱是禽类的一种广泛传播、发病急、死亡快、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故也称之为禽巴氏杆菌病。本病在我省流行范围广,发病虽低于鸡新城疫,但致死率却与鸡新城疫差不多,因而对养鸡事业的威胁甚大。1流行特点除各类家禽感染外,野禽也可感染。病鸡随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排出病原体,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场地等,健康鸡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66-1471
旨在对麻鸭源禽痘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组织嗜性和易感动物进行初步探索。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广西邕宁发病麻鸭皮肤痘疹样本,结果显示,呈鸭源禽痘病毒阳性;电镜观察负染标本和超薄切片,病毒粒子符合典型的痘病毒形态特征;HE染色镜检组织切片,符合痘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特征;利用SPF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IFA和PCR方法检测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麻鸭源禽痘病毒;对麻鸭15种组织597份样本进行检测,发现痘疹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为食管、喉头、气管,而在肠道和法氏囊中未检测到病毒;同居感染试验发现麻鸭、阳江鹅和樱桃谷鸭均可感染该病毒,而鸡和番鸭未见感染。结果为鸭源禽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研究,以及其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禽痘病是由禽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以皮肤和黏膜病变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禽痘病毒(Fowlpox virus,FWPV)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的成员,本属包括鸡、火鸡、鸽、金丝雀、相思鸟等11个种,鸡痘病毒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4.
鸡痘是肉种鸡的一种常见病,由禽痘病毒引起。主要危害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如鸡冠、肉垂等发生痘疹以及在鸡口腔、喉粘膜等处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俗称鸡“白喉”)和混合型鸡痘。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生产中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1流行特点不同日龄的肉鸡均可感染,以雏鸡发病率最高,常引起大批死亡。鸡痘多通过健禽与病禽接触,经受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蚊子(如库蚊、伊蚊)等双翅目昆虫及体表寄生虫如鸡皮刺螨可传播该病。蚊子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d。人工授精也可传播…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七彩山鸡痘是山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特别是眼、嘴及肛门周围出现鸡痘疹,在口腔、喉头及食道等粘膜处发生白喉性假膜。一般死亡率较低,但并发其他传染病或卫生条件及营养不良时,可引起较多的死亡,对幼美国七彩山鸡更易造成严重的损失。1病原美国七彩山鸡痘病毒属鸡痘病毒科美国七彩痘病毒属。美国七彩山鸡痘病毒是以鸟类为宿主的鸡痘病毒的总称。目前认为美国七彩山鸡痘病毒中有山鸡、鸡、鸽、火鸡、鹌鹑、麻雀等鸡痘病毒。在自然情况下每一种病毒只对同种宿主有易感性,鸵鸟感染的是火鸡痘病毒。鸡痘病毒…  相似文献   

16.
<正>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禽类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哺乳动物、禽类在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皮肤和粘膜上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变。1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禽鸟类对痘病毒均有较高的易感性,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不同种属的痘病毒对特定的易感动物都具有专一的高度宿主特异性,不能相互交叉感染。各属痘病毒的易感动物,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但幼兽和雏鸟容易发病。各种动物的痘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禽肺病毒 ( APV)是火鸡鼻气管炎 ( TRT)的病原体 ,该病毒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在南非首先发现 ,接着许多国家也都分离到了此病毒。 APV可引起鸡的呼吸道感染 ,其它鸡形目禽类也易感。而且易感禽种还在不断增加 ,以至于有人开始预言流行病学上野生鸟类在维持和传播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雉鸡是意大利最重要的饲养猎鸟 ,每年有2 5 0多万被放生到野外。一旦这些雉鸡被感染 ,就会对健康鸟类构成威胁 ;感染会在野外进行 ,不仅会传播给雉鸡 ,而且还会传播给一些其它易感野生鸟种 ,因此增加了野生鸟类成为新的流行病学宿主的危险性。Gough等 ( 1 …  相似文献   

18.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禽痘病毒属。病毒大量存在于病变的皮肤和粘膜病灶当中,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痘疹痂皮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更长。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型鸡场,常使病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继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时可引起大批死亡,特别是雏禽,常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鸡痘(AP)是由禽病毒引起的一种缓慢扩散、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有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上形成白色结节。在集约化、规模化和高度密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流行,可以引起增重缓慢,鸡体消瘦。产蛋鸡感染后产蛋率急剧下降,如果并发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可引起大量死亡,幼雏鸡易感且死亡率高。1病原鸡痘病毒为痘病毒科鸡痘病毒属,这个属的代表为鸡痘病毒。病毒大量存在于病鸡的皮肤和黏膜  相似文献   

20.
<正>1病原该病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干燥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片和干燥的痘痂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2流行特点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一般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亦可传播本病。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飞禽中鸽最严重。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