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测定了4株狸轮状病毒对7株传代细胞和11种原代细胞的感染敏感性。结果是:四株猪轮状病毒,都能迅速适应于MA104传代细胞株上生长敏殖,并能连续传至数十代以上,耐对其他的传代细胞和原代细胞均不适应。  相似文献   

2.
共采集了145份猪血清,36份猪肾和31份猪尿。在145份猪血清中,用13群15型单价平板凝集有色抗原分别进行检查,波摩纳型抗原检出阳性反应27例,占18.62%,豕型抗原检出阳性反应6例,占4.13%;在67份猪肾和猪尿中,分离到波摩纳型钩端螺旋体5株,占7.46%,豕型1株,占1.49%。试验结果表明,血清学和病原学试验具有同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轮状病毒在腹泻奶牛中的流行情况,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6月,我们在大庆某牛场共收集117份小于7日龄新生牛的腹泻标本,用A群轮状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对腹泻标本进行检测;应用MA104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分离,扩增细胞分离株保护性抗原VP7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腹泻标本中有10份标本(8.5%)经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确认为阳性,成功的分离出一株轮状病毒,命名为:DQ-75,分离株DQ-75VP7基因的基因型是G10,该分离株中VP7基因与现有G10型轮状病毒毒株的VP7编码区氨基酸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提示其可能是随着奶牛的购入而进入我国。  相似文献   

4.
猪肺脏中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猪肺脏中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经SPF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并经属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鉴定,从54例猪肺脏中分离出5株鹦鹉衣原体。其中40例病变肺中分离出3株,14例无明显病变肺中分离出2株。5株衣原体均从小猪肺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5.
以田间分离的轮状病毒CHLY(G6型)作为抗原,建立了犊牛轮状病毒(BRV)抗体检测与监测的间接ELISA方法.田间监测牛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2.91%(26/79),疫苗源性抗体高峰出现在二次免疫后第40天至第60天,抗体持续期为3个月.该方法可用于粪便、血清样品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对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监测和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1、4AF1、6DH8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blotting试验中,4AF1、6DH82株单抗特异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SA测定,各株单抗40h培养上清效价达10-2~10-4,第7天腹水效价达10-5~10-6,4AF1、6DH8与所试7个IBV标准株及2个IBV分离株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7.
用鸡腺病毒血清型2型,3型和地方株A株,B株制备的琼扩抗原检测鸡包涵体肝炎,结果表明抗原具有群特异性,但不具有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发校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4AF1、6DH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 blotting试验中,4AF1、6DH62株单抗牧场卉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应用热水酚法提取了猪痢疾密螺旋体菌壁的水相抗原,并用琼扩法、火箭电泳法以及被动血凝法测定了该抗原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抗原能特异性地与兔抗猪痢疾密螺旋体的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6H结合,而与抗非致病性密螺旋体抗血清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以便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利用9株(Ea、Ec、Ew、A1、A2、B1、B2、C1、C2)副猪嗜血杆菌陕西分离株制备平板凝集抗原,用其免疫健康家兔制备血清抗体,建立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对制备抗原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抗原最佳工作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选出Ew株作为制备抗原的种子菌株,成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抗原最适工作浓度为8×109 CFU/mL。采用本试验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做出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陕西省存在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规模猪场集中饲养的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比率明显高于散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猪轮状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4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疫苗,为猪轮状病毒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VP4主要结构功能区定向插入乳酸菌表面表达载体pNZ8112,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构建了pNZ8112/NZ9000乳酸乳球菌表面表达系统。通过SDS-PAGE、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以此活菌系统口服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测定了免疫动物的局部体液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结果】证明插入的外源基因在菌体表面得到了正确表达,表达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免疫动物后,分别在粪便、泪液和阴道洗液中检测到了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和在血液中检测到了IgG抗体的存在;体外细胞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血清抗体对猪轮状病毒的中和效价为1﹕40。【结论】表达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免疫动物能够产生良好的局部和系统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具有免疫中和效力。  相似文献   

12.
猪细小病毒弱毒株(PPVs—1A)及其疫苗的免疫效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PPVs-1A株弱毒肌肉接种后备母猪2头,每头注射1mL。接种后第8天的HI价为128 ̄256。以后抗体上升,攻毒前HI价平均为1280。对照母猪2头HI抗体均为阴性。4头母猪配种后,怀孕至38 ̄40d时攻毒,结果从接种母猪的血浆中没有分离到病毒,而对照母猪的血浆中则分离到病毒。攻毒40d后宰杀,接种母猪共怀25头胎猪,从它们的脏器中均没有分离到病毒,而对照母猪共怀23头胎猪,其中有10头的脏器  相似文献   

13.
采用MAl04细胞从疑似轮状病毒腹泻犊牛粪样中进行轮状病毒分离,盲传4代后接种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CPE),对分离病毒进行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条带为4:2:3:2型,具备典型A群轮状病毒特征。依据NCBI等登录的牛轮状病毒的VPl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其VPl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分离毒与国外牛轮状病毒分离株RF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9%,与UK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5%,证明分离毒株是一株牛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4.
鸡源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地区5个养鸡场进行了鸡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从5个养鸡场分离到48株葡萄球菌,经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腐生和葡萄球菌3株,中间葡萄球菌3株,禽葡萄球3株,人型葡萄球2株,科恩氏葡萄球菌亚种2株,猪葡萄球菌产色亚种2株,松鼠葡萄球菌2株,另有4株未能确定种。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春,在新疆某猪场采集的仔猪腹泻粪样中,以PAGE法检出一株电泳型独特的非典型轮状病毒,其电泳型与Chasey等[1]报道的猪E组轮状病毒相似,该毒株样品口服接种剥夺初乳仔猪可在12~16h后引起仔猪急性水样腹泻,并可在剥夺初乳仔猪体内稳定传代,但在用ELISA和CIE法检测时发现该毒株不具有A组轮状病毒组抗原,而具有B组轮状病毒组抗原.后用A、B组轮状病毒全基因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它与A组探针无杂交信号,而与B组探针则有杂交信号。证明该毒株为一电泳型独特的仔猪B组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甘肃地区表现健康猪群携带猪群猪链球菌的情况,从甘肃省武威、兰州、庆阳等地采集到152份健康猪扁桃体分离猪链球菌,结果共分离到67株,分离率约44%,67株猪链球菌的耐药性检测表明,全部猪链球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1株对22种抗生素中的16种产生耐药性.用我国致病性链球菌2型特有的89k毒力岛序列特异性引物对67株猪链球菌进行PCR鉴定,其中1株能够扩增出该特异性片段,表明在该地区健康猪群中存在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技术,从猪A组轮状病毒总RNA中扩增了2331bp的Vp4全基因,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克隆载体pCEM-T中,转化至受体菌株JM109中,通过质粒提取、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构建出重组阳性克隆质粒pCEM-T-Vp4。经DNASTAR软件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该实验株与黑龙江株和美国株的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以上,并具有轮状病毒Vp4全基因的抗原表位区。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实,轮状病毒是近年来广泛流行于黄淮平原地区的黄犊牛腹泻症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作者先后从安徽、河南两地的腹泻黄犊牛粪样中分离出3株适应MA-104细胞的轮状病毒株,通过人工发病试验证实它们对剥夺初乳的黄犊牛有致病作用.我们用牛轮状病毒BRV014高代细胞培养物,通过非肠道途径,在黄犊牛腹泻流行区免疫孕期母牛,较有效的控制了黄犊牛腹泻症的发生.材料与方法(一)病毒及免疫物牛轮状病毒BRV014株系从安徽省界首县黄犊牛腹泻粪样中分离.病毒经胰酶预处理后,接种MA-104细胞单层.待产生75%以  相似文献   

19.
为开展猪轮状病毒(PRV)及其VP4蛋白相关特性研究,参照GenBank所收录的猪轮状病毒JL94、OSU等株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从实验室分离鉴定的猪轮状病毒DN30209株扩增约2330 bp VP4全长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VP4-pMD18-T。重组质粒经测序、序列比对及分析。结果表明,DN30209株VP4全基因长2331 bp,与参考株JL9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9.5%。将VP4基因连接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并筛选出阳性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VP4-pGEX-6P-1。阳性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宿主菌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获得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融合蛋白大小约为112 ku,与预期大小相符。回收、纯化并复性该蛋白,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兔抗PRV VP4全长蛋白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测定多抗效价到1??105,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多抗均可与PRV具有很好的抗原抗体反应性,为猪轮状病毒研究提供有效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牛轮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以小鼠和兔子为模型检测其免疫原性。将本室分离鉴定的牛轮状病毒野毒株(CHLY株)在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上增殖,制备病毒抗原液。当病毒的感染力达到10^6 TCID50/mL以上时,甲醛灭活,并分别制备油乳佐剂疫苗和铝胶佐剂疫苗,然后免疫试验动物,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免疫后所有免疫组均产生了高水平IgC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油乳佐剂疫苗与铝胶佐剂疫苗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兔免疫试验中,免疫组母兔产下仔兔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牛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制备的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可显著提高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