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三年多的选种和培育,我们已建立了石岐杂鸡的快羽系与慢羽系,并成功地进行繁衍和杂交,作为石岐杂鸡商品代自别雌雄的亲本.快、慢羽两系的主要差异在于其羽毛生长状态.按照遗传理论,负责雏鸡翼羽生长速度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带有慢羽基因的公、母雏,出壳时主翼羽短于或等于覆主翼羽,有的主翼羽尚未长出;带有快羽基因的母鸡或带有纯合快羽基因的公雏,出壳时主翼羽长于覆主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瑶山鸡慢羽系羽型与出壳体重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试验在瑶山鸡自然群体中观测主翼羽稍长于覆主翼羽型(稍长型)、等长型、主翼羽明显短于覆主翼羽型(倒长型)和主翼羽未长出型数量,并与瑶山鸡出壳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慢羽型中等长型雏鸡所占比例最高(36.08%),之后依次为倒长型(34.49%)、主翼羽未长出型(6.33%)。除主翼羽未长出型的出壳体重比其他三种类型偏低以外,羽型对出壳体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瑶山鸡慢羽系羽型与出壳体重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鸡羽毛生长速度基因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永华 《中国家禽》1999,21(1):42-44
鸡的羽毛生长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控制,试验表明,刚出壳的小鸡,除翅羽外,全身其余部分均为绒羽,不能以羽速区别性别。一般认为,雏鸡出壳24h以内,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mm以上的为快羽,2mm以内的以及短于覆主翼羽的均为慢羽。利用纯合快羽公鸡和慢羽母鸡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慢羽性状在不同鸡品种间是否有差异,选择出壳雏鸡200只,采用羽速鉴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快羽型组、等长型慢羽组、倒长型慢羽组和微长型慢羽组4个组,每周测量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1~28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显著长于微长型(P0.05);14日龄等长型慢羽鸡在覆主翼羽长度上显著长于快羽型、倒长型、微长型(P0.05),49日龄微长型慢羽鸡覆主翼羽长度显著长于倒长型(P0.05);28~42日龄,快羽型、倒长型慢羽鸡的尾羽长度显著长于微长型(P0.05)。结果表明:贵州黄鸡不同慢羽型的主翼羽生长速度比覆主翼羽和尾羽快,鸡翼和体重在开始生长发育后都呈直线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Arbor Acres育种公司,在对AA肉用种鸡的饲养中使用一种通过翅羽鉴别雏鸡公母的新方法。当雏鸡出壳后几天,其主翼羽便开始发生,通过观察主翼羽和复盖在主翼羽上复主翼羽的长短可鉴别出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表达对不同胚龄快慢羽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影响。采集18和19胚龄太行鸡肝脏DNA、左翅皮肤组织RNA、右翅主翼羽和覆主翼羽,测量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通过PCR鉴定鸡胚羽型和性别、检测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在鸡翅皮肤组织的表达变化,分析羽型、胚龄和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影响和PRLR剪切体表达变化,明确PRLR基因剪切体类型表达量与快慢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间关系。结果显示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胚龄和羽型对两种羽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18胚龄时快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19胚龄时快慢羽鸡间主翼羽长度仍然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覆主翼羽的长度显著差异消失(P0.05);18胚龄两种羽型鸡的主翼羽均长于覆主翼羽(P0.05),而19胚龄慢羽鸡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间长度差异消失(P0.05)。鸡胚皮肤组织共发现PRLRS1和PRLR_(S2)两种剪切体,胚龄和性别对二者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羽型影响PRLR_(S2)的表达(P0.05),19胚龄时慢羽PRLR_(S2)表达显著高于快羽(P0.05)。本试验推断快慢羽太行鸡18胚龄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长度差异,以及两种羽毛长度在快慢羽鸡间的差异已经凸现,但19胚龄慢羽鸡覆主翼羽生长速度增加,两种羽型鸡的覆主翼羽长度差异以及慢羽鸡两种羽毛间长度差异消失;慢羽鸡19胚龄PRLR_(S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其覆主翼羽生长。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快慢羽鸡主、覆主翼羽长度差异的形成以及PRLR_(S2)在调控羽型形成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广来  郜国旺 《中国家禽》2001,23(11):15-15
2000年10月,海安县某孵禽场,一批刚出壳的新罗曼商品代雏鸡,在注射鸡马立克HVT疫苗18小时左右,即开始大量发病死亡,经确诊为绿脓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绿脓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环境中,常呈急性暴发,对雏鸡威胁很大。某孵禽场一批刚出壳的罗曼商品代雏鸡在注射鸡马立克液氮苗后约20小时突然发病死亡,4日龄内死亡率达69.6%,经临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绿脓杆菌痛。  相似文献   

9.
鸡深色胫的遗传及其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泸州本地黄羽乌骨松鸡(黑色胫)与罗曼商品代母鸡(黄色胫)杂交获得的F1和泸州本地黄羽乌肉鸡(商品代)研究胫色的遗传规律及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出壳时不符合理论上的浅色胫全为公雏鸡,深色胫全为母雏鸡的遗传规律;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浅色胫的母鸡逐渐变成深色胫,至23日龄母鸡雏鸡全是深色胫。  相似文献   

10.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雏鸡往往以急性败血症和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雏鸡出壳后两周内死亡率最高,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某种鸡场用父母代AA鸡种蛋孵出的几批雏鸡,其中一批4000多只雏鸡有600多只出现瘫脚及死雏。出壳雏鸡绒毛无光泽,肢体无力,步态不稳。有的后腿麻痹,趾爪卷曲,不能站立及行走。尤其是两脚呈强直性叉开,跗关节红肿,胚鸡破壳而难于出壳的亦多。造成出壳雏鸡瘫脚症的原  相似文献   

12.
购买鸡雏首先应注意的是,出售鸡雏孵化场的种鸡品种是否纯正,雏鸡必须是来源可靠、品种纯正的多元杂交鸡,或者是来自专门化品系父母代的商品雏,切不可购买商品鸡的后代;种鸡是否经过鸡白痢病的检疫,并淘汰阳性种鸡,因为只有健康母鸡所产的蛋孵出的雏,才不会生白痢病。 雏鸡是21天准时出壳的为好,一般来说,从第1只雏出壳后,8个小时以内出壳的雏,均为健康雏;8小时以后出壳的,不如前批雏的身体健康;最后出的雏,群众称为“扫滩雏”,多是先天营养不良,成活率较低; 有的是人工剥壳后才出来的雏,放保温箱中抚育,虽有少数可以成活,但其体质特别衰…  相似文献   

13.
1992年至 1995年 ,建湖县畜禽良种场每年 2月从上海市华申曾祖代蛋鸡场引进父母代罗曼蛋鸡 5 0 0 0套 ,育雏成活率达 99 2 %~ 99 5 %。其成功的经验与掌握适宜的温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 :适宜的温度是培育雏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在严冬或早春季节 ,室内外温差较大 ,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雏鸡在 2周龄前对温度相当敏感。首先 ,雏鸡出壳后 ,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 3℃左右 ,而且刚出壳的雏鸡 ,因蒸发潮湿的绒毛 ,需耗其体温。其次 ,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差 ,刚出壳的雏鸡 ,全部覆盖绒毛 ,防寒能力较差 ,雏鸡的个体小 ,而散热表面积相对…  相似文献   

14.
雏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谢瑞兰孙银华丁忠留伍仁福韩俊(海安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226600)我县某孵禽场一批刚出壳的罗曼商品代雏鸡在注射鸡马立克HVT疫苗后约20小时,突然发病死亡,三天龄内平均死亡率达25.3%。经临诊观察、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绿脓...  相似文献   

15.
1 如皋黄鸡 如皋黄鸡(Rugao yellow chicken),属肉蛋兼用型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品种鉴定. 1.1如皋黄鸡的优良特性 如皋黄鸡具有耐粗饲,适应性、抗病性强,肉质鲜嫩味美等特点.体型中等,具有"三黄"特征.喙呈黄色,稍弯曲.单冠直立,冠齿5~7个,呈红色.肉髯呈红色.虹彩呈黄褐色.皮肤呈黄色或白色.胫呈黄色.公鸡全身羽毛呈金黄色,富有光泽,颈羽、尾羽和主翼羽尖端夹有少量黑羽.母鸡全身羽毛呈浅黄色,颈羽、翼羽和尾羽尖端夹有黑羽.雏鸡绒毛呈浅黄色.  相似文献   

16.
鸡的体温与热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有独特的体温与热调节机制和规律,这些机制和规律是由其独特的解剖生理学和行为特点所决定的。1鸡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与体温变化规律1.1鸡体温与热调节机能发育鸡的体温与热调节机能发育较早,体温恒定调节中枢发育是从胚胎时期就开始,出壳后虽不完善,但可以由绒毛覆盖来补充。在孵化期,鸡胚的温度超过37℃,刚出壳的雏鸡只有30℃,以后升高,在最适宜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白来航鸡出壳12h体温39~40℃,10日龄40.3℃,20日龄达到40.9℃,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30日龄41℃,成年鸡体温平均41.5℃。出壳雏鸡绒毛潮湿,蒸发散热量大,使刚出壳雏鸡体温下…  相似文献   

17.
某鸡场1986年2月饲养的1000羽新浦东鸡于40日龄时出现以口腔、喉头、食道、嗦囊粘膜形成白色假膜,嗦囊膨大,触之松软为特征的疾病,经诊断为鸡念珠菌病。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1986年2月3日从南昌引进1000羽刚出壳的新浦东雏鸡。饲养期间正值寒冷季节,垫草用稻草,保温室备有伞  相似文献   

18.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对雏鸡威胁很大,在对雏鸡进行疫苗注射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即可引起绿脓杆菌病急性爆发。2006年11月,我县某孵禽场,一批刚出壳的新罗曼商品代雏鸡,在注射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为北京油鸡品系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选用北京油鸡纯系母雏534只,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母鸡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差异。北京油鸡保种群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表型特征鉴别,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6周龄时通过PCR方法进行再次鉴定快慢羽。7 d内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 d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每周测定体重,9~18周每隔1周测定体重;产蛋期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初生雏鸡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通过PCR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快羽鸡占总数的25%,慢羽鸡占75%,慢羽鸡又以M2为主,有少量M1和M3。21日龄以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与慢羽鸡相比,快羽鸡70日龄后体重显著增加(P<0.05),且开产日龄显著提前(P<0.05),但是43周产蛋数较低(P<0.05);快羽鸡除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慢羽鸡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产蛋性能上有一定差异,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应有所差异化,包括加强慢羽品系早熟性即开产日龄的选育和调整快羽品系育成期饲料能蛋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伴性遗传原理,我们进行了广源鸡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的初步研究。快慢羽是根据雏鸡主翼羽和主盖羽的相对长度来区别的,主翼羽比主盖羽长为快羽,主翼羽比主盖羽短或等长为慢羽。随着日龄的增加,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越来越低,所以在雏鸡出雏后24小时内观察主翼羽与主盖羽的相对长度其准确率最高,在10天内可以参考尾羽的长度来鉴别。快羽鸡与慢羽鸡在生长速度上差别不显著,故建立广源鸡快慢羽品系不会影响广源鸡的生长速度。广源鸡配套品系中海红黄鸡快羽基因频率为100%;江—13隐性白羽系慢羽基因频率为 14.53%;杏花鸡快羽基因频率为63.49%,故海红黄鸡为快羽品系,目前已根据表型选出江—13慢习习公鸡58只,慢羽母鸡50只,杏花鸡快羽公鸡31只。快羽母鸡43只,可望在2—3年时间内建立有一定数量的广源一号与广源二号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