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甲苯胺噻唑对犬麻醉效果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25条健康成年犬,不分品种、性别、毛色,随机分成5组,每组5条。麻醉前,先检测各项生理指标和痛阈值,然后每组犬分别按不同剂量肌肉注射2%二甲苯噻唑,给药后间隔不同时间观测麻醉效果,结果表明:所有用药犬均出现镇静、镇痛、肌松的现象,随药量的增大,麻醉效果加深,苏醒时间延长,但未出现死亡或其他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犬腺病毒(CAV)Ⅱ型狐狸脑炎疫苗免疫接种2-2.5月龄离乳仔狐,分别用血凝抑制试验(HI),补体试验(CF),中和(NT)检测免疫后不同时期狐狸脑炎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免疫后7天三种抗体均出现滴度,21-30天达到高峰,直至屠宰前保持不降(中和抗体滴度略有下降)。站体结合试验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结果可靠等优点,适合大批狐狸脑炎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将40只出自性胃肠炎(HGE)犬分为4组,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分别以诺氟沙星,萘啶酮酸,氯霉素和呋喃唑酮持续喂5天。第1和2组分别投给诺氟沙星和萘啶酮酸后2~3天的治愈率为100%;第3组投给氯霉素后4~5天的治愈率为80%;而第4组投给呋喃唑酮的疗效却不佳。  相似文献   

4.
喹胺醇对肉用仔鸡亚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临床健康30日龄艾维菌鸡197只,第1期试验分为5组,每组25只,Ⅰ-Ⅴ组饲料中分别添加喹胺醇0、50、100、150和300mg/kg,于给药后20、30和40d采血测定部分生化指标;第2期试验为4缄,每组18只,A、B、C、D组饲料中分别添加喹胺醇0、250、500和1000mg/kg,于给药后10、20和30d采用血和剖解测定脏器系数;同时对第1、2期试验各组鸡按同一采血时间,分别取3只鸡的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结果:2期试验中50-100mg/kg喹胺醇各组鸡尿素氮(BNU)、肌酐(Cr)、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试验鸡心、肝、肾、肺胃、腔上囊等组织学变化无明显影响;脏器系数测定,其试验组与对照组与无显著性差异(P>00.05),仅在给药后10d时的肾、30d时的腔上囊其脏器系数与对照组鸡差异显著和极显著(P<0.05),(P<0.01)。  相似文献   

5.
"黄白散"提高家兔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饲喂含免疫增强剂一“黄白散”1.5%的饲料15d,两组在给药前1d、给药后第5,10,17,24,31d采血,检测各项指标,两组家兔的白细胞总数、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经t检验),在给药前1d,给药后5d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后10,17,24d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在给药后31d白细胞总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动物宰前体内环境pH值一般为7.1~7.2,宰后随着时间和环境温度变化,其肌肉经历了未成熟。成熟、自溶、腐败四个时期,pH值发生以下变化:7.1~7.2(宰前)→7.0~6.2(未成熟期)→62~5.6(成熟期)→6.2~6.7(自溶期)→6.7以上即腐败期。如果宰后肉尸处理不当,出现非正常变化如酸败,pH值持续下降至3.5~5.0。品质不同,肉品pH值变化也有所不同。1 新鲜肉 包括未成熟期(热肉期、僵硬期)和成熟期的肉品。1.1 热肉期 宰后 1h之内,pH值7.0~6.5,肉尸温度较高,血液供氧…  相似文献   

7.
犬及他种动物携带犬细小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用军事医科院实验中心所生产的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犬、牛、猪、兔、鸡、鸽、番鸭和樱桃谷鸭8种动物体内携带犬细小病毒,结果发现,除猪以外,其余7种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带毒。各种动物的带毒(阳性)比例是:犬为24/51、牛为16/48、兔为5/5、鸡为5/5、鸽为10/10、番鸭为2/15、樱桃谷鸭为1/15,在上述带毒动物中,明显出现肠炎症状的只有2只犬,其余均未发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浇注剂对牛痒螨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自然感染牛痒螨的杂交牛30头,将其分成6组,每组5头,第1-4组分别用阿维菌素浇注剂(阿维必淋)按0.2,0.3,0.4和0.5mg/kg体重剂量在牛背部皮肤1次浇注给药;第5组用阿维菌素注射液(阿福丁)皮下1次注射;第6组为不治疗对照组。通过治疗后不同时间对每头试验牛皮肤固定部位的寄生虫检查和临床观察结果,评估阿维菌素浇注剂对牛痒螨病的疗效。治疗后第7d显微镜检查时,仅从阿维菌素浇注剂0.2  相似文献   

9.
LRH—A3提高母猪繁殖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头二产母猪(约×长)被随机均分为5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Ⅴ4个试验组分别于配种当天(0d)及配种后5,10和0+10d每头每次肌注LRH-A3(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促排3号)150μg,并在注药后当天及5,10,20,30和40d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浆;各组取2头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0.5,1,2和4h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其内分泌变化。结果,各试验组LH峰均在注药后2h,Ⅱ组峰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配后10~30d,各试验组P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后30d妊娠猪E1S含量达峰值,且与产仔数呈正相关(r=0.4032,n=46,P<0.01);产仔数及受胎率以Ⅴ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外源激素对间情期毕格犬发情及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6只间情期雌性毕格犬注射外源激素雌酮(E1)、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雌二醇(E2),结果有5只犬发情,3只受孕,产仔14只。发情前期、发情期与自然发情犬无明显差别。发情犬血浆LH高峰出现在阴门见有血样分泌物后(11.6±1.6)d;在LH高峰期血浆孕酮(P4)明显升高,其后12d,P4含量达峰值;80%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后(6.40±0.68)d出现LH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裸花紫珠颗粒对靶动物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该文将20只犬(中华田园犬)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4个组,每组5只,分别为第1组(空白对照组)、第2组(裸花紫珠颗粒0.1 g/kg·bw)、第3组(裸花紫珠颗粒0.3 g/kg·bw)、第4组(裸花紫珠颗粒0.5 g/kg·bw),采用口服给药的方法,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在试验期间观察试验犬临床体征表现,并评价不同剂量裸花紫珠颗粒对试验犬的体重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犬口服不同剂量裸花紫珠颗粒连续10 d,临床体征表现正常,未见明显的影响,犬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裸花紫珠颗粒对试验犬只的临床体征、体重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是兽医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短效麻醉药或镇静药。本试验基于胸部DR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心电图描记及血压测量,探究临床推荐镇静剂量的丙泊酚对比格犬心脏形态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对8只成年比格犬以2.5mg/kg、0.4mg/s经静脉泵注丙泊酚,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20和30 min拍摄背腹位(DV)、腹背位(VD)、左侧卧位(LL)和右侧卧位(RL)共4个体位胸部DR片,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量给药前、后左心室功能相关参数,实时描记心电图并监测血压。结果显示,通过胸部DR测量出比格犬椎体心脏比分(vertebral heart score,VHS)在LL(9.7±0.2)和RL(9.8±0.3)时差异不显著(P0.05)。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比格犬心脏短轴和VHS在10,20和30min显著减少(P0.01);心胸宽比在20,30 min显著减小(P0.01或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试验表明临床推荐镇静剂量的丙泊酚可引起成年比格犬心脏形态显著改变,左心室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经皮下注射国产咪唑苯脲(6mg/kg体重,间隔24h用药 2次)治疗巴贝西虫病病犬32例,治疗后7d以血液涂片复查32例,29例虫体消失,3例仍有虫体,治愈率为90.63%。 我们于1998年5月-9月期间,发现高热病犬32条,经临床检查、血、尿常规化验及血液涂片的虫体检查,将症状明显、体表有硬蜱寄生、血片镜检发现有巴贝西虫体的32条病犬用药物治疗,结果如下:1药物和给药方法咪唑苯脲二盐酸盐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粉剂,临用前用蒸馏水配成10%溶液,按6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24h后重复用药1次。2…  相似文献   

14.
对未经犬腺病毒免疫的两月龄左右杂交狼犬,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另设5只对照,用作者分离鉴定和致弱驯化的犬喉气管炎病毒的第60代DK细胞培养物(SYCAV-2-DK60)对犬进行免疫试验,在免疫第4周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犬腺病毒的血凝抑制抗体(HI)效价,结果30只试验犬全部产生了HI抗体,表明SYCAV-2可通过口服或饵料的途径对犬实施免疫,为犬口服联合疫苗以及犬2型腺病毒为勒体的口服狂犬 -腺病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中国旋毛虫虫株的分类提供依据,将分离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株猪,犬源旋毛虫虫株分别接种于小鼠,按常规分离出肌幼虫,纯化后,设8个杂交试验组,将每2个虫株的雌,雄幼虫体各5条混合,以食管灌注法接种于小鼠,42d后扑杀,消化,集虫,计数回收肌幼虫数。同法进行了哈尔滨猪株,犬株与国际标准虫株Trichinella spiralis(T.s).T.nativa(T.na)之间的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6.
花粉抗糖尿病实验动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氧嘧啶制备的40只糖尿病昆明小鼠,分成四组,每组10只,测定不同时间(0、3、7、24小时)后的血糖,结果服用花粉(1),中药(2),D_(860)(3)等三组糖尿病动物血糖均较未服药的糖尿病对照组(4)明显降低。然后再每天定时给药一次,连续7天,在给药第6天晚上,小鼠禁重12小时,末次给药4小时后断头取血,测定血脂,结果服用花粉(1)、中药(2)、D_(860)(3)等三组糖尿病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分别降低了28.6%、35.9%和42.9%,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下降了31.3%、35.7%和44.8%,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水平分别降低了50%、50%和75%,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水平分别升高了23.1%,30.8%,61.5%。以上结果说明花粉与抗糖尿病中药及D_(860)一样,都有降低糖尿病动物的血糖、血脂及提高HDL的作用,说明花粉与抗糖尿病中、西药一样,具有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增乳散对奶牛增奶保健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中国荷斯坦牛44头,进行配对试验。结果发现,饲喂“增乳散”的给药组奶牛在5个月试验期间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多产奶270千克。给药组和对照组乳脂率、鲜奶比重试验后比试验前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还发现在44头受试牛中,胎衣不下和胎衣排出迟缓者有12头,其中对照组10头,而给药组仅2头,乳房炎有12头,对照组占10头,给药组占2头  相似文献   

18.
二磷酸组织胺对奶牛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动物实验方法,给8头健康奶牛颈部皮下注射二磷酸组织胺,剂量为150μg/kg体重。于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和12小时分别采取血样,采用试验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给药前血浆内毒素含量平均为0.39Eu/ml,给药后2小时和12小时分别为0.71Eu/ml和0.83Eu/m;。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12小时,血浆内毒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5)。文章首次报道了组织胺对血浆内毒含量的  相似文献   

19.
《养犬》2020,(1)
为探讨犬常用麻醉剂对比格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用6只实验用比格犬,分两组分别注射两种犬临床常用麻醉剂舒泰和陆眠宁,在注药前及注药后的0、5、10、15 min进行无创血压、心率(HR)监测,并同步采取静脉血样,用ELISA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含量。结果发现,血压、HR在注药后5~10 min时发生明显变化。PRA、AⅡ和ALD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HR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以SBP、DBP、MAP尤为明显。表明PR A、AⅡ和ALD参与了犬常用麻醉剂引起的犬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可能是犬常用麻醉剂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QFM合剂麻醉剂量对犬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7条犬肌肉注射QFM合剂0.15-0.2mL/kg体重,观察比较了给药前后犬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给药前后犬血清肌酐、尿素氮变化差异不显著,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说明QFM合剂应用于犬的麻醉后,对犬的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证明了QFM合剂应用于犬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