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阐述了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以及其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为合理补饲微量元素、调控瘤胃发酵、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妊娠期骨骼肌发育及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对其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而妊娠期是胎儿骨骼肌发育的重要时期,Wn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重要通路/信号因子与胎儿骨骼肌发育密切相关,且母体营养水平在该阶段对胎儿骨骼肌肌纤维发育和脂肪组织生成过程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而,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骨骼肌各组分的发育顺序、发生机制以及母体妊娠期营养水平对胎儿骨骼肌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反刍动物秸秆饲料的补饲技术是秸秆饲料化工程技术中营养管理技术的重要内容,是挖掘反刍动物自身营养潜力、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重要调控技术之一。1补饲的原则1使秸秆中廉价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的采食量最大,也就是秸秆基础日粮的采食量最大。2添加非蛋白氮源(尿素或氨),使秸秆基础日粮的可发酵氮含量达到可消化干物质的3%。3补饲相当于日粮干物质10%~20%的青绿饲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反刍动物集约化养殖中为追求快速高产,常饲喂高精料饲粮,但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乳酸处理谷物饲粮通过改性淀粉,可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增加其瘤胃消化抗性,使更多淀粉进入小肠消化,增加饲粮效率,并在缓解瘤胃酸中毒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乳酸处理谷物饲粮对反刍动物瘤胃pH、胃肠道微生物、生产性能、饲粮中磷消化率、机体代谢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机制,为有效利用乳酸处理谷物饲粮、促进反刍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富璘 《饲料研究》2022,(2):150-153
瘤胃微生物主要由细菌、原虫、真菌等组成,日龄、品种、饲粮结构、饲粮添加剂和饲养方式均会对瘤胃微生物产生影响.从饲粮精粗比、营养水平、品种、饲养方式和饲料添加剂方面进行调控,能够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文章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的科学饲养管理及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谷物、低纤维成为当前高产奶牛或育肥牛、羊饲粮的典型营养特征,通过谷物预处理对反刍动物营养进行调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不同谷物处理方式的优点与不足,重点评述了有机酸处理谷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养分代谢以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预处理在反刍动物饲粮配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的消化代谢和营养吸收功能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羔羊瘤胃的结构和机能尚不完善,其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饲粮碳水化合物是调控瘤胃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通过调整羔羊饲粮碳水化合物结构来改善羔羊瘤胃发育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界对微生物功能的关注,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在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微生物受反刍动物的饲粮组成、年龄、基因型等因素的影响,而饲粮组成是影响肠道微生物最主要的因素,若饲粮改变,其中的粗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均发生改变,肠道微生物也随之发生改变。反刍动物体内存在的有益微生物(如瘤胃球菌、藤黄微球菌、牛肠球菌等)对动物机体有积极的作用,而一些有害菌(如梭菌、苏黎世杆菌等)会破坏反刍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使机体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严重影响反刍动物的健康。此外,除了肠道微生物会影响反刍动物机体健康外,益生菌和营养素也对反刍动物机体健康起到调控作用,而一般的措施都是在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有益益生菌或营养素饲粮,这样既能补充日常的营养水平,也能防止有害微生物的增生,从而保障反刍动物机体的健康。作者综述了影响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因素,以及益生菌和营养素对反刍动物健康生产的作用,旨在为合理调控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及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促进畜牧业的...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与微生物区系的演变都呈现一定规律,而且胃肠道发育与微生物定植的关系表现为相辅相成|然而,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不完善,随着日龄增长和外界因素的刺激,逐渐由非反刍阶段向反刍阶段转变|本文概述了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规律与微生物区系演变过程,从饲粮形态及营养水平、添加剂、饲养管理以及微生物移植等方面综述了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及微生物区系的调控进展,旨在为深入开展幼龄反刍动物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胃肠道微生物区系|调控  相似文献   

10.
补饲能够确保羔羊成为一只消化功能完全的反刍动物,即在相对较小的年龄阶段就能很好地采食混合饲料.通过早期补饲,不仅可以为羔羊补充一定的营养,促进羔羊前胃发育,增强羔羊生活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减少对母羊过度的营养消耗.本文在研究羔羊早期断奶补饲技术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奶羔羊补饲技术,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枯草期放牧绵羊进行科学补饲,是我国北方养羊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卢德勋博士总结国内外的科技成果,首次提出了“系统整体调控的补饲理论与技术”,从而使反刍动物补饲理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该理论的要点:首先是要改善和控制瘤胃内环境,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充分发挥瘤胃的营养功能。其次是利用过瘤胃营养物质,改善瘤胃后吸收的营养平衡,最大限度地满足动物维持与生产的营养需要,并通过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物质对组织代谢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改善动物整体营养的目的。1988年笔者在教汉种羊场进行了旨在运用该补饲理论解决放牧绵羊冬春严重掉膘的补饲模式的试验,试羊在放牧和补饲干草的基础上,再供给少量的易消化糖、过瘤胃蛋白质、可发酵氨源、矿物质、豆科青贮等物质,以达到提高低质饲草采食量和利用率的目的,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单位时间内反刍动物实际采食的饲草(料)数量称为反刍动物的采食量。据研究发现,反刍动物的采食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相互的影响过程。准确地计算和测定反刍动物的采食量,是制定反刍动物的良好的营养方案的基础;是确定其补饲的重要依据。研究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对整个畜牧产业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反刍动物在自由进食状态下的采食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其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牦牛生产系统全年牧草营养的不均衡供给和全年放牧牦牛的均衡营养需要之间的突出矛盾,决定了补饲成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补饲对牦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已有综述,但补饲对牦牛肉影响的综述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综述补饲对牦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分别分析补饲对牦牛屠宰性能、产肉性能和肉品质三个方面的影响,指出在牦牛补饲对其肉品质影响的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方向,旨在为补饲调控牦牛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8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补添适宜的营养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生长,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其营养价值。本文综述了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及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是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初生幼畜的体况、健康直接影响后期动物的免疫性能和生产性能,而幼畜的健康除受其遗传基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其胚胎阶段在母体内的发育状况和产后母体的泌乳性能的影响。而妊娠期母体的营养调控直接影响胚胎的发育和产后母畜的泌乳能力。因此研究妊娠期母体的营养调控对后代健康的影响对提高幼畜的成活率和增重速度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母体妊娠期不同营养调控方式对母体和幼畜健康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和繁殖周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密切相关。笔者综述了2008-2009年发表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及ADSA-ASAS年会中与奶牛围产期方面相关的文献。通过反刍动物围产期生理变化规律的阐述及围产期奶牛日粮营养的调控,对改善围产期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和繁殖周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密切相关.笔者综述了2008-2009年发表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及ADSA-ASAS年会中与奶牛围产期方面相关的文献.通过反刍动物围产期生理变化规律的阐述及围产期奶牛日粮营养的调控,对改善围产期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早期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定植可影响动物机体,且具有长期健康效应,详细了解早期瘤胃微生物的定植状况对动物健康及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反刍动物自出生后开始与外界微生物接触,其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且易受动物日龄、品种以及饮食结构的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含有复杂的微生物菌群,主要由厌氧细菌、古生菌、真菌和原虫构成。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幼龄阶段瘤胃细菌、古生菌、真菌和原虫的定植组成及其变化,同时阐述了饲粮组成和饲料添加剂对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旨在为幼龄反刍动物实现分阶段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母猪围产期是指分娩前10天至分娩后10天,是母猪繁殖周期中相当特殊而关键的高风险期。围产期母猪极易由于生理代谢以及营养需求等急剧变化发生氧化应激,从而引起母猪肠道菌群紊乱,进而造成能量失衡。而肠道菌群的特征性变化可能是加剧母猪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外源因素,这使其成为调控母猪围产期能量平衡的重要靶点。本文就围产期阶段母猪自身生理变化、饲粮结构变化特点及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剖析,以探讨围产期母猪能量代谢障碍的原因,旨在为生产中母猪能量平衡的调控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1秸秆利用的营养工程可发酵氮源、可发酵能源、过瘤胃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对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秸秆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很低,所以对于大量采食秸秆的反刍动物而言,严重影响了其生理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其对秸秆的采食和消化。要想提高秸秆饲用的效果,需将粗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营养调控型补饲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调控。就技术而言,不仅要对秸秆的加工调制等单项技术进行研究突破,更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