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陆水产》1989,(2):32-32
鱼苗放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无论是从地采运的鱼苗还是就地孵出的鱼苗,下池前都应将鱼苗适当分稀。有条件最好是在预先设置的囤养箱内进行暂养数小时。如果用其他盛器,则容积要稍大些,或者增加盛器数量,以减轻密挤现象。2、待鱼苗游泳及活动正常后,即可用熟蛋黄开食投喂,投喂时撒泼要均匀,待水面变清亮时再投洒,直至洒完。这样,有利于鱼苗从容取食,并充分利用了饵料。随后,把鱼苗从囤箱底部轻轻放出,并捞取残存杂物、死鱼苗。3、如采用盛器喂食和下塘时,要把盛器内的水适当加深,使池水和盛器内的水温充分调和,然后将盛器放入池内,让鱼苗随水外溢,缓慢放出。4、鱼苗放养时,要注意池水水色,掌握池水深度。池水呈淡绿  相似文献   

2.
鱼苗放养时,由于水温突然改变过大而引起鱼苗感冒,直至死亡,导致成活率低。原因是鱼苗幼嫩,对水温变化适应力弱。笔者根据鱼苗放养生产实践,介绍物理、化学两种新法来预防夏繁、秋繁鱼苗感冒,效果好且对鱼苗无副作用,养殖者不妨一试。1物理方法运输前要对鱼苗进行拉网锻炼,下塘前先用手或鱼桶在水面拨动几下,拨开温度较高的上层水,然后将池水慢慢加入鱼桶中,使鱼桶内的水温与池塘水温趋于一致,再慢慢倾倒鱼桶,并用手向鱼桶内轻轻拨动水流,让鱼苗自动游入池中。因为装运鱼苗的容器水温与池塘水温差值不得超过2“C。2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每年春季和夏季是运输鱼苗旺季,在鱼苗运输过程中,不论使用哪种器具,哪种运输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鱼苗体质必须健壮,游泳活泼。2.水质要采用新鲜、清洁、透明度大的江河、湖泊或池塘里的水,不要用井水或含氯过高的自来水。3.注意适量充氧。充氧过多,尼龙袋容易膨胀破裂。4.注意水温差。鱼苗达到目的地后,不要立即下池,应先测水温,如温差过大(4℃以上),应先将尼龙袋放入池水中浸泡15~30分钟,使温度接近,才能将鱼苗下池。5.为了提高运输成活率,应遵照低温季多装、高温季少装,小规格鱼种多装、大…  相似文献   

4.
会议消息     
日本是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培育鱼苗的,但在培育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同一培育槽,由于水逐渐污染而引起各种细菌性疾病,致使鱼苗成活率降低。这个段阶鱼苗还不能吞食人工饵料,所以不能用掺有药物的人工饵料来防治鱼苗疾病。过去一般用药浴鱼苗的方法,即将鱼苗转移到药溶液槽里作药浴处理,进行防治。但这种方法效果不稳定,且操作麻烦,药物需用量大,费用高。  相似文献   

5.
喂高梁法美国在人工养鲤配合饲料中添加50—70%高粱,使产量增加27%。催产法日本用催产剂对泥鳅选行人工孵化后采用无泥养殖,养殖密度比泥中提高4一5倍。调温法苏联用调节器把水温逐渐升高后再慢慢下降,结果鱼苗生长速度加快.特别是水温每小时变化1~1.5℃.鱼苗生长速  相似文献   

6.
鱼苗运输在养殖生产中十分重要,因为鱼苗相对于成鱼来说,体弱性娇,生命力较弱,抗逆抗病性差,极易在运输中死亡。造成鱼苗运输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缺氧、鱼体损伤以及路途中的颠簸、水温的变化超过鱼苗的耐受程度等。如何提高鱼苗运输中的成活率,一直是鱼苗生产经营者关注的问题。现结合  相似文献   

7.
轮虫是一种体长不超过500微米的小型浮游动物。它广泛分布于池塘、水库和稻田等淡水水体中,是鱼苗最适口的天然饵料。鱼苗培养是养鱼的重要环节,用轮虫培育鱼苗,鱼苗生长发育快,因此,在养鱼池中直接增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饵料问题新途径。笔者通过实践摸索,掌握了一套轮虫增殖方法,用来培育鱼苗,效果较为理想。下面介绍如下: 1.生石灰排水清塘。清塘可以清除轮虫敌害,排水能增加底泥中冬卵的受热量,更新水质本身对冬卵是一个良性刺激。所以在平均水温22℃左右时,每亩用生石灰120公  相似文献   

8.
鱼苗运输在养殖生产中十分重要,往往会因为运输缺氧、鱼体损伤以及水温的变化超过鱼苗的耐受程度等种种原因,而出现鱼种受伤甚至死亡,因此根据路途远近采用正确的运输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乌苏里拟鲿对氧化钙、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聚维酮碘、氯化钠等6种常用渔药的耐受性,在水温28±2 ℃,pH值7.2~8.3,溶氧量4.3~5.6 mg·L-1条件下,将全长3.3~5.8 cm、体质量0.32~1.46 g的当年鱼苗放入不同浓度的上述6种药物的药液中进行耐受性试验。试验结果:聚维酮碘、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氧化钙、氯化钠对乌苏里拟鲿的96 h半致死浓度依次递减;6种药物对乌苏里拟鲿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1、0.01、0.06、0.25、7.12和3 347 mg·L-1,均低于防治鱼病常规使用浓度。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对氧化钙、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聚维酮碘的耐受性较弱,应慎用;对氯化钠的耐受性较强,可以用2 %的浓度进行药浴,当水温低于26 ℃,药浴时间少于55 min时尚属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大银狮鲈(SlizosteclionVitreumVitreumMitch),原产于北美东部,目前几乎遍及北美洲的各地。该鱼在美国、加拿大被列为冷水性鱼类,生存水温在0—30℃,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主要摄食小型鱼类,也摄食水栖昆虫和虾类。几年来我水产研究分院从加拿大引进发眼鱼卵,每年5月中、下旬在室内孵化出鱼苗后,再放到室外池塘进行培育。但在北方哈尔滨地区,5月中、下旬室外气温较低且不稳定,鱼苗适口的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在室外池塘中不易培育,又因为鱼苗生长的前期体质弱、觅食能力差,易受到室外池塘水体中敌害的侵袭,因而使鱼苗的成活率不稳定。针对这些问题,2005年5月27日大眼狮鲈鱼苗孵出后,在室内培育了17天,鱼苗个体增大适应环境能力增强,同时室外水温也提高了,有了丰富的浮游动物饵料时鱼苗再放入室外池塘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行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能力验证样品制备方式单一,现用能力验证样品实际检测分析难度与真实样品之间存在差距的现实问题,实验采用药浴给药的方式,研究了水温、药浴时间等因素对草鱼肌肉中AOZ残留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25℃、鱼体规格900~1 100 g、药浴10 h的条件下,草鱼肌肉中AOZ含量变化相对平稳,确立的药浴初始浓度x(μg/L)与草鱼肌肉中残留的AOZ浓度y(μg/kg)之间简单关式为y=0.22x。在此条件下制备了AOZ残留浓度为10.0μg/kg的能力验证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样品检测结果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符合能力验证样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生产中,豆浆培育鱼苗是我国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等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培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作用机制通常被认为是:豆浆中一部分细小黄豆颗粒直接被鱼苗摄食,提供鱼苗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未被鱼苗摄食的豆浆可作为浮游动物的营养物质,使浮游动物不断生长和繁殖,间接为鱼苗提供饵料。但水温在16℃~22℃低温时期,由于浮游动物发育和性成  相似文献   

13.
鱼苗由于身体纤弱.鱼苗下塘时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过程失败。在此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运用筛选优质鱼种、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合理放养和加强水质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将当年夏花草鱼种养成商品鱼,可大大节省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鱼种培育培育好的鱼种是确保当年养成商品鱼的关键。作为当年养成商品鱼的草鱼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早繁鱼苗鱼苗入池的时间在4月中、下旬(我国北方地区为5月上旬),一方面可以延长有效生长期,为当年养成商品鱼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水温20℃左右,最适宜于鱼苗的开口饵料轮虫的繁殖,随着水温的升高,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也…  相似文献   

15.
对黄姑鱼苗种网箱暂养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这阶段黄姑鱼苗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平均全长5cm的黄姑鱼苗网箱暂养至平均全长14.6cm,成活率达56.7%;水温低于14.0℃时,黄姑鱼苗摄食减少,生长减缓,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加快;黄姑鱼苗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强烈,对饵料的全面营养要求高,这是影响苗种暂养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有的养鱼户反映,鱼苗、鱼种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较大。那么,怎样运输鱼苗、鱼种,才能减少损失呢? 1.注意适时换水。不论用什么工具运输鱼苗、鱼种,路途较长时,中途必须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为1/3,水温差以不超过±3℃为好。新水应是含氧量高,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河水、  相似文献   

17.
鱼苗入搪前的准备工作养殖单位在购买鱼苗后,要做好鱼苗火塘前的准备,这项工作必不可少,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养殖的好坏。1.环境过渡:因为养殖单位的养殖环境与鱼苗运输时的环境有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水温的差异,所以鱼苗在火塘前需要进行环境过渡。鱼苗一般用充氧塑料袋或帆布箱运输,如果是用塑料袋运输的,则把塑料袋放入池塘,等袋里的温度与塘水的温度一致后方可放苗,若帆布箱运输,可向箱内逐渐加入塘水,直至水温一致。2.鱼苗消毒:在鱼苗放养时,由于操作不慎、鱼体相互碰撞、鱼体与鱼网碰撞、鱼体与运输工具的碰撞等原因,…  相似文献   

18.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消除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鱼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导致养殖失败。现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育水温对匙吻鲟鱼苗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匙吻鲟整个养殖生产中,鱼苗培育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培育水温与匙吻鲟鱼苗的生长速度和发病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于2006年4月24日-5月24日,进行了不同培育水温对匙吻鲟鱼苗生长速度和发病率影响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从提早亲鱼的培育时间着手,如能使亲鱼性腺在四月上、中旬发育成熟,四月中、下旬催产获得鱼苗,为当年培育大规格鱼种,提高越冬成活率和成鱼高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利用工厂温热水和地下温泉水培育亲鱼,促使家鱼提早产卵获得成功,但推广受到限制。目前鱼苗生产上可以采用控制水温、亲鱼培育及注射外源激素等技术措施。一、控制水温。温度对性腺的发育、成熟具有显著的影响,它通过改变鱼体代谢强度,加速或抑制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为了提高亲鱼培育池的水温,冬季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