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离陕西秦岭丹江流域土壤中的黏细菌,收集其代谢产物,对代谢产物成分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大肠杆菌诱导法和滤纸片诱导法分离从丹江流域采集的18份土壤样品中的黏细菌,用摇瓶发酵得到其代谢产物,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对代谢产物进行平板抑菌试验;对4种指示菌抑制活性明显菌株的代谢产物成分进行HPLC和薄层色谱(TLC)分析,采用细胞凋亡法测试了代谢产物组分对HepG2肝癌细胞的毒性。【结果】共分离纯化出23株黏细菌,包括黏球菌属(Myxococcus)15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3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1株,原囊菌属(Archangium)3株,软骨霉状菌属(Chondromyces)1株。抑菌试验表明15号菌株的2号代谢产物对4种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HPLC得到的15号菌株2号代谢产物的5号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明显增加HepG2细胞凋亡。【结论】秦岭丹江流域土样中的黏细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得到1株活性菌株,其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和抗肿瘤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2.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毕节8个县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土壤样品122份,共分离到细菌菌株630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到31株对烟草疫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再次筛选表明5株细菌菌株在室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1107为芽孢杆菌属短小芽孢杆菌,7403、1205、1601、5801为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3.
采集19份不同棉田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皿涂布法分离得到99株土壤细菌,并对分离得到的土壤细菌进行了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皿内拮抗试验,从中筛选到28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土壤拮抗细菌和种类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植被根际可培养黏细菌与未培养黏细菌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辅助菌诱导方法,对样品的黏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黏细菌菌株的系统分类地位;利用基于黏细菌特异性引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黏细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从不同植被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株,初步鉴定为黏球菌属(Myxococcus)11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13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 2株,多囊菌属(Polyangium)1株,其中,红树林分离得到的黏细菌种类最多,共7株;樟木最少,为2株。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其黏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花梨木、铁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樟木根际土壤中黏细菌的物种丰度分别为16、24、34、26、30、24,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0、2.53、3.49、2.62、2.77、2.73。DGGE指纹图谱显示,越南不同植被根际土壤存在大量的未培养黏细菌,其技术研究黏细菌多样性比传统分离纯化的方法方便、快速。本研究为黏细菌开发利用和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集西藏拉萨、林芝两地共55份藏鸡腹泻粪便,参照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鉴定,K-B纸片法以及PCR扩增技术对样品中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特异性基因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以及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5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8株沙门菌,分离率为14.55%(8/55),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  相似文献   

6.
为平坝区鹅养殖户的细菌病防控提供参考,对贵州省平坝区鹅养殖场细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从发病鹅场采集76份鹅组织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61份样品中分离出细菌94株,15份样品未分离出细菌,分离率80.3%。分离大肠杆菌41株,分离率最高,为43.6%;鸭疫里氏杆菌30株,分离率次之,为31.9%;沙门氏菌16株,分离率17.0%;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分离率7.4%;未分离到巴氏杆菌。有33份样品为单一细菌感染,有28份样品同时检出2种以上细菌。提示大肠杆菌和鸭疫里氏杆菌是引起该地区鹅场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混合感染占比36.8%,应加强对细菌病混合感染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互动筛选在黏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筛选中的效果,以期为有效地获得高效、低毒的黏细菌活性产物提供支持。【方法】在构建互动筛选抗真菌模型的基础上,对分离自陕西秦巴山区的黏细菌代谢产物进行互动筛选和非互动筛选,比较代谢产物初筛、复筛后的阳性率,并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筛选的黏细菌阳性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利用互动筛选模型经初筛和复筛分别获得阳性产物25和19个,阳性率分别为2.23%和1.69%;而非互动筛选模型经初筛和复筛获得的阳性产物分别为20和4个,阳性率分别为1.78%和0.36%。互动筛选试验的重现性为100%,而非互动筛选试验的重观性为50%。对互动筛选出的19个代谢产物的15株黏细菌来源菌株进行鉴定发现,菌株83的16SrDNA序列与亲缘关系最近的Myxococcus virescens strain DSM 494的同源性仅为96%,可能为新菌种。【结论】互动筛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黏细菌活性产物筛选的阳性率,且重现性好。本研究所分离菌株83可能为1种新菌种,有望从中发现新的活性产物。  相似文献   

8.
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从福建海域的海水、海泥及海藻样品中分离到3株产碱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菌株3B、6CW、15E,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细菌的常规鉴定方法,确认分离到的3株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菌株分别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fluo-rescens)、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氧化短杆菌(Brevibacterium oxydans),并对其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畜禽疾病防控及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根据空肠弯曲菌的16S rDNA基因和马尿酸酶基因(hipO)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用于空肠弯曲菌的检测。通过对参考菌株的测定,确定了其特异性高、灵敏度强,最小检出的DNA浓度达1 pg·μL~(-1)。在采集的540份临床健康羔羊肛拭子样品和92份患病畜禽肠道样品中,共检出10份样品为空肠弯曲菌阳性,其中羊、鸡、鹅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0.74%、10.5%和12.5%。通过细菌分离纯化,获得了10株空肠弯曲菌。体外培养试验发现羊源分离株生长速度低于鸡源和鹅源分离株。药敏试验表明所有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完全耐药;对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且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兔粪诱导法、VY/4多菌灵琼脂培养基诱导法和无机盐琼脂培养基诱导法从来自成都各区县的水样、土样、兔粪、羊粪、朽木、风化岩石共35个样品中分离纯化黏细菌,经过生理、生化和形态学鉴定,共得到42株黏细菌。这42株黏细菌分属于黏球黏细菌属(Myxococcus)、粒状黏细菌属(Chondromyces)、囊球黏细菌属(Angiococcus)、原囊黏细菌属(Archangium)、蜂窝黏细菌属(Melittangium)、堆囊黏细菌属(Sorangium)和标桩黏细菌属(Stigmatella)7个属。按样品的采集地域、样品种类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种群分布及多样性的统计分析,发现成都地区黏细菌的数量和种属均较多,特别是黄龙溪古镇河水一个样品就得到5个属的7株黏细菌。同时也发现旅游景区样品中黏细菌出菌率最高,其次是森林样品,草地样品和果树林样品出菌率最低。并且旅游景区黏细菌的得菌率和种属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环境。  相似文献   

11.
何柳兴  刘冰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50-22352
[目的]从黄龙溪水中分离与纯化黏细菌,并研究其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来鉴定黏细菌,并通过抑菌圈法与MTY法分析黏细菌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首次从淡水中成功分离到黏细菌,且该菌属于黏球菌属。该菌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抑制痢疾杆菌、副伤寒、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粘细菌还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淡水样品同样可以分离出黏球菌,其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在医药和农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无菌采集养鸡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33份,对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鉴定出2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菌株进行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76.9%和65.4%;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和恩诺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均达53%以上,其中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最多,分别达84.6%、76.9%和73.1%。结果表明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菌谱广。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无菌采集养猪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178份,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分离鉴定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83. 3%和66. 7%;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且耐药菌株数量均达65%以上。表明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14.
防治小麦纹枯病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河南西部地区的38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到小麦内生细菌296株.通过活体植株筛选,从中获得的13株细菌,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其中菌株Z8-15的生防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1.82%.在平板上测定了13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能力以及产生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等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改良的VL55培养基中添加6种不同的营养因子,利用大量稀释法对采自河北、青海和云南的3份土壤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比较利用不同营养因子分离的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添加营养因子分离得到的细菌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土样1对照分离得到5个属,添加6种营养因子的处理共分离得到22个属;土样2对照分离得到2个属,添加6种营养因子的处理共分离得到17个属;土样3对照分离得到6个属,添加6种营养因子的处理分离得到15个属。添加不同营养因子的培养基组合分离得到各自独特的细菌类群。其中,从青海土样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BUM200206与运动东菌(Dongia mobilis)LM22T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4.58%,可能是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的一个潜在新属。此外,有12株菌与亲缘关系最近的模式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小于98.65%,可能为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疆泥火山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2009年8月从新疆乌苏泥火山群采集土壤样品,经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得到31株纯培养菌株,对分离的所有菌株均提取基因组DNA,利用真菌、细菌通用引物扩增得到16S rDNA的序列并测序.将序列在NCBl GenBank数据库中通过Blast软件对其进行同源性检索,使用PHYLIP 3.65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1株菌分别归属于13个属,其中15株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2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2株属于微球菌门(Micrococci).新疆泥火山细菌多样性丰富,优势菌群为盐单胞菌(Halomonas),4号和16号菌株为新种或属.  相似文献   

17.
从采自河南东部地区的36份健康芝麻样品中共分离出421株内生细菌.利用KBM、PDA和MYG等培养基,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421株芝麻根部内生细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有3株菌(A21,G20,G36)拮抗性显著,室内防效分别为52%、40%、67%;通过对其产酶能力的检测,3个菌株具有产不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其可能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通过对拮抗性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的初步鉴定,可知G3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采用表面消毒后涂布平板的方法,从来自河南麦区不同品种的82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获得530株小麦内生细菌.采用土壤浇灌法,于小麦活体上测定了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效果,从中获得15株可显著降低小麦全蚀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的细菌.其中菌株WG-2和Y106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19.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样品86份,以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F159、BFB和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为指示菌,采用试管混菌平板涂布法,共计分离到195株菌,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3株,其中细菌56株,放线菌7株.以管碟法复筛,获得有较强拮抗活力的菌株2株,分别为细菌G-14、放线菌P-13.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峡库区10个区的猪场采集仔猪腹泻粪便等病料112份,经过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分离到82株猪源性大肠杆菌,其中75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对82株猪大肠杆菌进行了15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