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生淀粉替代预糊化淀粉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试验设计了等氮、等能、等淀粉含量,不同生淀粉替代预糊化淀粉比率(0%、33%、67%和100%)的4种饲料,测定了各试验组稚鳖的摄食率、生长速度、消化率、体组成。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稚鳖的特定生长率、肝体指数、脏体指数、鳖体组成、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随着生淀粉替代预糊化淀粉比率的增高,摄食率逐渐增加,蛋白质效率逐渐降低;生淀粉完全替代预糊化淀粉,饲料系数显著增高。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对生淀粉具有较高的利用能力,饲料淀粉预糊化可以增加稚鳖的饲料利用率,但是对生长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鳖对配合饲料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的生长主要是蛋白质的积累,因此,弄清楚对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1需求量高鳖对蛋白质的需求,既不同于鱼类,也不同于哺乳动物和禽类。鳖饵料的蛋白质水平:稚鳖在50%左右,幼鳖48%左右,成鳖45%左右,亲鳖47%左右。许多研究表明,当饵料蛋白质水平达到一定限度以后,如果再继续增加,不仅不能提高鳖的生长速度,而且往往有害。据日本学者对稚鳖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结果,饵料中蛋白质水平低于50%和超过50%时,鳖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均不佳;超过60%时更差。2要求动物蛋白为主按鳖的食性要求,应以动物性…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3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56d的稚鳖和幼鳖摄食—生长试验,稚鳖组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摄食水平,幼鳖组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结果表明,中华鳖稚、幼鳖鳖体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摄食水平对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稚、幼鳖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52%、和5.99%。体重对中华鳖鳖体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饱食状态下,中华鳖稚、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和非饱食状态下,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稚鳖;幼鳖鳖体的比能值高于稚鳖,但二者的差异仅在饥饿状态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对中华鳖鳖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鳖体灰分含量的平均值为5.76%。回归分析表明,中华鳖鳖体比能值、蛋白质、脂肪和灰份含量与其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协方差分析表明,体重对上述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国产鱼粉配合添加剂完全替代进口鱼粉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生长和摄食偏好的影响,本次实验共设6组软颗粒饲料,分别为进口鱼粉组(67%,IFM),34%国产鱼粉+32%进口鱼粉组(DFM+IFM),67%国产鱼粉组(DFM),67%国产鱼粉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2%卵黄抗体组(DFM-Y)、0.05%丁酸钠(DFM-S)组和0.05%枯草芽孢杆菌组(Bacillus subtilis,DFM-B),饲养中华鳖稚鳖60 d,并分别于第15、30和60天计算相对增重率和成活率。同时,在6种软颗粒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的La_2O_3、Dy_2O_3、Sm_2O_3、Nd_2O_3、Yb_2O_3和Y_2O_3等稀土元素,等量混合投喂后,结合饲料和粪便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考察中华鳖稚鳖对不同饲料的摄食偏好。结果表明,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不影响中华鳖的成活率;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较DFM组可全程显著提高中华鳖生长,在30 d时较进口鱼粉无显著性差异,卵黄抗体和丁酸钠在前15 d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与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相比,二者混合后更易提高稚鳖食欲,在全国产鱼粉饲料中添加卵黄抗体、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均不会对稚鳖产生促摄食作用;稚鳖对饲料的初始摄食偏好与生长无对应关系,说明摄食不是影响生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稚鳖的生长,为下一步研究中华鳖的生长发育历程提供相关参考,以360只平均个体重5.167 g的中华鳖为试验对象,分设6个网箱,每箱置60只入内,试验期为60 d,每30 d采样检测试验鳖始、中、末期重量,及每日投饵量重量。结果表明,试验30 d稚鳖日增重为0.286 g,试验60 d稚鳖日增重为0.536 g。饵料系数分别为1.11和1.31,试验期间稚鳖饵料系数平均为1.21,平均日增重0.411 g。可得出结论:早期稚鳖所需饵料蛋白含量较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所需饲料蛋白质含量低,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6.
黑鲷俗称黑加吉,隶属鲈形目鲷科,系暖温性近海底层杂食性鱼类,肉质口感佳、适应能力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目前,黑鲷已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以网箱养殖和陆上池塘养殖为主,高效配合饲料的研发对于推进其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国内外有关黑鲷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有些营养素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黑鲷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营养需求以及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鱼粉和鱼油、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黑鲷的精准营养及优质高效环保型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推动黑鲷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0、0.2%、0.4%、0.6%、0.8%)的牛磺酸,饲喂中华鳖稚鳖8周,分析牛磺酸对中华鳖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8%牛磺酸均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稚鳖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日摄食量与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0.2%时,摄食率最高,随着添加量的逐渐增大,摄食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添加0.2%和0.4%的牛磺酸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稚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对中华鳖起到诱食作用,并促进其生长,添加量以0.4%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蚕蛹替代不同水平白鱼粉对中华鳖幼鳖表观消化率、消化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54%白鱼粉含量为对照组饲料,以5%、10%蚕蛹分别替代对照饲料组中2.7%、5.4%的白鱼粉,配制成3种等氮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3.93 g的中华鳖幼鳖56 d。试验共设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中华鳖幼鳖。结果表明,用5%蚕蛹替代鱼粉对中华鳖幼鳖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用10%蚕蛹替代白鱼粉时,干物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各替代组的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5.0%蚕蛹替代组对中华鳖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是10%蚕蛹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有上升的趋势(P0.05)。说明5.0%蚕蛹替代2.7%白鱼粉没有降低中华鳖幼鳖对饲料的消化、内源酶的分泌及血液代谢。  相似文献   

10.
以Cr2O3为指示剂,采用间接测定法测定了0~4月龄稚鳖对所研制的3种稚鳖配合饲料中3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并对3种稚鳖料及其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0~4月齿稚鳖对3种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86.61%,80.74%,64.94%。1号料消化率最低,营养价值最低,而3号料消化率最大,营养价值最高。3号料最利于稚鳖消化和吸收,最适于甲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在我国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营养需求和饲料添加剂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和部分功能性添加剂在黄颡鱼配合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饲料中添加定量的甘草素,投喂经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FKC)免疫接种的中华鳖稚鳖28d后,通过测定增重量,血液比容值,血清中补体价,抗体价,溶菌酶活性,GOT、GPT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添加35mg/kg.d的甘草素,不仅具有提高供试中华鳖  相似文献   

13.
配制蛋白水平分别为34%,37%,40%,43%和46%的五组等能饲料,饲养中华鳖日本品系稚鳖(370±005 g)8周,探讨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稚鳖生长、饲料利用率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鳖的增重率、饲料利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43%蛋白饲料组达到最佳值(P<005);当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到46%,试验鳖生长表现不再显著提高(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试验鳖胃、肝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活性均在43%蛋白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肠道蛋白酶活性在46%蛋白饲料组最高。各组织中淀粉酶活性以及肝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胃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下降趋势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于2003年12月购买当年繁殖的中华鳖稚鳖(28.42-49.50 g),投喂中华鳖稚鳖配合饲料,在饱食状态下进行摄食-生长试验(试验周期为56 d),试验设25℃、28℃和31℃3个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率和氮收支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其最大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它们均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31℃时湿重、干物质和蛋白质的特定生长率(SGRw,0.88%、SGRd,1.03%和SGRp,1.21%)和湿重及蛋白质的转化效率(Kw,18.99和Kp,16.81)均为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氮收支各组分的平均值均存在显著影响(P<0.01),它们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31℃时摄入氮、生长氮、粪便氮和氮排泄分别为10.84 mg/(g.d)、1.77 mg/(g.d)0、.77 mg/(g.d)和8.31 mg/(g.d),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对中华鳖稚鳖氮生长效率和氮排泄量的影响机制并非通过温度对最大摄食率的影响而发生作用,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温度-代谢-氮生长效率(氮排泄量)。31℃时的氮收支方程可以表述为:100CN=16.81GN 7.18FN 76.01UN,式中CN、GN、FN、UN分别表示摄入氮、生长氮、粪便氮和排泄氮。  相似文献   

15.
测定分析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脏体比和含肉率分别为10.31%和14.65%。中华鳖幼鳖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11%、0.81%、1.08%、19.18%。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量为67.77%(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是26.93%,占氨基酸总量的37.74%;其中EAA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中华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2.47%,4种鲜味氨基酸(DAA)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总量为27.92%(干样),其中特征性的鲜味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占干物质含量的18.89%。表明中华鳖幼鳖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丰富平衡的氨基酸,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为开发中华鳖幼鳖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甲鱼饲料的配制 按照甲鱼生成各阶段的营养指标,可配制成4种甲鱼所需要的配合饲料,即稚鳖阶段的配合饲料构成为:北洋鱼粉76%、专用酵母3%、α-淀粉17%,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幼鳖阶段的配合饲料组成为:北洋鱼粉74%、专用酵母4%、α-淀粉18%、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成鳖阶段的配合饲料组成为:北洋鱼粉69%、专用酵母6%、α-淀粉21%、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亲鳖阶段的配合饲料组成为:北洋鱼粉70%、专用酵母4%、α-粉22%、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是我地的重要水产品。本文从中华鳖的稚鳖的养殖温室建造、温室消毒、稚鳖的饲养管理、水质的调控、稚鳖疾病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稚鳖的养殖的配套技术,并对稚鳖的养殖的“温室水质的调控”等瓶颈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华鳖饲料配制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为配方向低蛋白质、低鱼粉方向转变;白鱼粉替代取得一定进展,蛋白质源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投喂技术改进,软颗粒饲料较为普遍;添加剂的使用更为广泛,有效提高了中华鳖免疫机能及饲料转化率。文章对中华鳖饲料配制的研究进展及实际生产的技术创新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稚鳖对三种抗生素的耐受力测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浴、口灌及注射的给药方式检测了中华鳖稚鳖对红霉素(EM)、氯霉素(CP)和土霉素(OTC)的耐受力,结果表明用3种抗生素药物以5000μg/mL药浴,按体重计用1000μg/g口灌和500μg/g(CP为200μg/g)注射,中华鳖稚鳖均能耐受,表明中华鳖稚鳖对供试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