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othora capsici)进行了毒素提取,并用该毒素处理南瓜幼苗,然后观察南瓜叶片超微结构变化。Phytophothora capsici毒素处理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质壁分离严重,质膜断裂;叶绿体膨胀严重,膜消失,基粒片层紊乱;线粒体膜、脊被破坏;核膜不均一。  相似文献   

2.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毒素的致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毒素Vuculic acid对空心莲子草(Alligaror alternanthera)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用不同含量的毒素溶液处理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测定其对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内Na 、K 渗漏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组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随毒素含量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Na 的渗漏量高于对照;叶片组织MDA的含量也高于对照;空心莲子草叶片组织内CAT和POD活性在处理前、中期(1~6 h),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酶活性都低于对照;APX活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毒素2-乙酰基-3,4-二羟基-5-甲氧苯基-乙酸(Vulculic acid)对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ulculic acid能够引起空心莲子草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发生变化,在处理初期,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低于对照,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和植株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及离体植株培养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31.25 ~ 500.00 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毒素浓度的升高,空心莲子草叶片的病斑直径增大,500.00 μg/mL时为2.41 mm;浓度为20.00 μg/mL时,毒素对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对幼嫩的顶部叶片致病性较强;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当浓度达到125.00 μg/mL时,毒素对植株生长的长度、鲜重及平均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浓度达到250.00 μg/mL时,植株的生根数也受到显著抑制,在最高浓度500.00 μg/mL时,植株处于零生长,生长长度和生根数均为0,鲜重为负增长,达-0.77 g。本研究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具有开发为防除空心莲子草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成株为材料,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内MDA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经细交链孢菌酮酸处理后,细胞膜透性随着细交链孢菌酮酸浓度的增加而增高,MDA含量在500μg/ml以下,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500μg/ml以上,又有所下降;随着细交链孢菌酮酸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在1 000μg/ml时,SOD、POD和CAT活性达到最低,分别比对照(CK1)活性降低了86.24%、72.72%和82.05%。可见,细交链孢菌酮酸可严重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片的生理生化活性,显示了其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6.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除草活性产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可产生两类不同类型的致病毒素(毒素A和毒素B),毒素A引致空心莲子草叶片水渍状死亡,毒素B引致局部坏死斑。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毒素,在改良Fries基本培养基3号中只产生毒素A,在改良Czapek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中只产生毒素B,而在PS,PD和改良Fries3号基本培养基中两类毒素均产生。25~40 ℃,振荡(120 r/min)及pH 7~8较利于毒素A的产生。毒素A为一种分子质量在10 000 u以下的弱极性物质,具热不稳定性,煮沸10 min即失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早期生长对盐胁迫的响应。[方法]用分别含有浓度为0(对照)、100、200、300 mmol/L NaCl的1/2浓度Hoagland营养液处理早期生长阶段的空心莲子草,研究NaCl处理对空心莲子草的茎节数目、叶片数目、茎长、鲜重和干重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NaCl处理对空心莲子草的茎节数目、叶片数目、茎长、鲜重和干重均产生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影响逐渐显著。中高浓度的NaCl处理能显著抑制空心莲子草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空心莲子草的茎节数目、茎长、鲜重和干重的增长,减少空心莲子草的叶片数目,其中茎长和鲜重是2个较易受影响的指标。[结论]开展空心莲子草的抗盐研究对了解其对盐碱地环境的适应性,防止其在盐碱地环境的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成活率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降低愈伤组织的成活率。猪瘟病菌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的毒害作用,可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到,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受害程度趋于严重。可引起水稻愈伤组织细胞质壁分离、线粒体双层膜与嵴模糊、线粒体空泡化、质膜断裂等受害情况。不同抗性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受害程度,感病品种较抗病品种对稻瘟菌毒素敏感,细胞结构受破坏较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潜力,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了链格孢菌不同极性代谢产物、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链格孢菌乙酸乙酯相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最高浓度2 000 μg/mL时,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导致叶片的病斑直径分别是对照的2.05倍、16.00倍、4.79倍和2.23倍.链格孢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同样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性增强,在最高浓度9.88×106片段/mL和8.76×106个孢子/mL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所导致的叶片病情指数分别为最低浓度0.62×106片段/mL和0.55×106个孢子/mL时的2.78倍和3.41倍.链格孢菌具有开发为空心莲子草生防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李洁  雷波 《广西农业科学》2013,(12):1972-1976
【目的】探讨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为研究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用蒸馏水(CK)、0.025、0.050、0.075和0.1000 mg/mL空心莲子草地下部分及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分别对蚕豆根尖进行处理,观察不同处理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随着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不断加强;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分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地下部分更强。在胁迫72 h后,0.100 mg/mL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最强,有丝分裂指数仅1.14%。经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处理后,蚕豆根尖细胞细胞核出现异常,部分细胞出现微核,在0-48 h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微核率呈上升趋势;此外,蚕豆根尖细胞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如微核、染色体断片、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结论】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的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干旱条件下山楂线粒体膜脂中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减少,亚麻酸含量增多,从总脂肪酸看,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增大。叶绿体膜脂肪酸中,棕榈酸在干旱时的变化规律与线粒体膜棕榈酸的变化相同,随干旱而减少,油酸含量在轻度干旱时减少,严重干旱时增多,亚麻酸含量变化不大,干旱时叶绿体膜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经12次轮回选择适应长日照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num phureja,PHU)与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耐盐无性系BD54-8和盐敏感无性系BD57-3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受盐胁迫后叶部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BD54-8和BD57-3的试管苗培养在含有NaCl浓度为0、30mmol·L-1的MS培养基,采用H-765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表明,BD54-8和BD57-3在未经盐胁迫时,细胞膜、叶绿体及线粒体均保持完整,超微结构没有差异。耐盐无性系BD54-8经盐胁迫后,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仍清晰可见,超微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盐敏感无性系BD57-3经盐胁迫后,细胞膜受到严重破坏,叶绿体外形受损,内部出现空泡化现象,线粒体外膜模糊、嵴减少。由此可知,耐盐无性系BD54-8比盐敏感无性系BD57-3受到的破坏轻,细胞膜、叶绿体及线粒体可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细胞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感染甘蔗黄叶病毒后甘蔗叶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对感染甘蔗黄叶病毒蔗叶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韧皮部伴胞及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叶绿体被膜破裂,严重者被膜完全消解,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片层消失,基质外流.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被膜和基质片层也遭到破坏,淀粉粒增多、膨大;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局部核膜破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  相似文献   

14.
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小麦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作用下,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三叶期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如质膜内陷和断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细胞核结构被破坏,细胞器的基质电子密度下降。损害发生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绿体膜。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超微结构受害轻、反应迟。  相似文献   

15.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低温胁迫下早钟6号枇杷幼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枇杷品种早钟6号幼果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6、3℃低温胁迫下,幼果果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0℃低温胁迫下,原生质膜、液泡膜结构完整,叶绿体结构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依稀可见,但已经没有明显的内脊,内部呈小泡化;-3℃低温胁迫下,原生质膜、液泡膜均破裂,原生质体浓缩,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线粒体膜结构受损,内脊消失.可见,一定的低温会对枇杷幼果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在0℃以下的低温胁迫幼果冻害严重.  相似文献   

17.
玉米幼苗在缺钙初期叶肉细胞能维持较高的SOD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弱;随缺钙时间延长,SOD活性下降,尤其是Cu,Zn-SOD活性急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细胞器破坏.缺钙培养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叶绿体类囊体解体,随后质膜、线粒体膜、核膜和内质网膜等内膜系统紊乱和伤害,而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缺钙条件下受SOD控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ultrastruetural alte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 was studi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ggregates of virus 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60nm, were found in the root cell, and always distributed near the vacuole membrane. However, no such particles were checked in leaf cells. Moreover, no virus was observed in choroplasts,mitochondria nuclei, plasmodesmata or intercellular canal of all kinds of infected cells of maize, either.Structures of various organelles changed in the infected leaf and root cells of maize. An inward collapse and localized splitting of the tonoplast were observed, the chloropoast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by MRDV, and the number of destroyed or dysplasia chloroplast in leaf cells with serious symptoms was more than that in leaves without symptoms. The matrix of mitochondria in cells infected by MRDV decreased and some of them expanded and destructed. Nuclei was abnormal and the nuclear membrane was broken, In addition, the infected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voluminous cytoplasm containing hypertrophi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with rich ribosome content and lots of starch grain.  相似文献   

19.
NaCl盐胁迫对两种刺槐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倍体刺槐为主要研究材料、二倍体刺槐为对照材料,观察二者在NaCl胁迫下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处理前,二者的叶绿体均表现为结构完整。处理10d时,二倍体刺槐的叶绿体出现变形、膜模糊、基粒片层松散;处理20d时,叶绿体进一步肿胀、变形,膜系统全部解体。对四倍体刺槐进行同时期的观察发现:处理10和20d时,其叶绿体形态与二倍体刺槐的相比差异不大。2)盐胁迫处理前,二者叶片的线粒体形态饱满,结构完整。处理10d,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模糊,失去完整性,内部出现部分空洞,嵴结构模糊;盐胁迫20d时,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结构几乎全部失去完整性,与周围介质相融,无结构清晰的嵴,线粒体内部绝大部分出现空洞。而四倍体刺槐叶肉的线粒体在盐胁迫过程中与处理前相比变化不大。3)处理前,二者的叶肉细胞均表现为排列疏松,结构完整,叶绿体分布于细胞边缘。处理10d时,二倍体刺槐的部分叶绿体位于细胞中央;盐胁迫20d时,绝大部分叶绿体进入细胞内部,游离细胞壁,呈随机分布,且细胞膜部分破损,变得模糊。而四倍体刺槐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在盐胁迫过程中变化不大。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四倍体刺槐具有与耐盐性相适应的解剖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