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麻疯树茎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麻疯树茎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表皮细胞1层,细胞外壁角质化;皮层含有晶簇、数量较多的乳汁管,厚角组织及其以内的5~6层薄壁组织含叶绿体,皮层薄壁组织含淀粉粒和蛋白质;维管束紧靠在一起,集中在皮层和髓之间的狭窄区。(2)茎的次生结构由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髓组成,周皮分化明显;厚角组织含丰富叶绿体,皮层纤维发达;初生韧皮部含有较多的乳汁管;木射线和木纤维发达,木射线薄壁细胞含丰富淀粉粒;髓富含晶簇。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织切片和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地锦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及乳汁管的分布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地锦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次生结构由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构成,维根比约72.4%。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构成,次生结构中无周皮。叶为异面叶,上表皮气孔比下表皮多,叶肉中具有与碳4(C4)植物相同的花环状结构。乳汁管主要分布在主根、侧根和茎的韧皮部外侧以及叶肉内,为无节乳汁管,乳汁管中有较多颗粒状晶体物质。成熟的乳汁管直径差异较大,由大到小依次为茎﹥主根﹥侧根﹥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紫茎泽兰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Spreng)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解剖进行显微观察,确定了紫茎泽兰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根的次生结构自外而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初生韧皮部(后期可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和韧皮射线、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木射线、初生木质部。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大部分组成。叶片内部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大部分;叶柄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一年生和二年生茎的横切面形态解剖特征.结果表明,山茱萸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乳头状剧烈增厚约1~1.5 μm,且外方被发达的角质层;皮层发达,且具有大量的厚角组织;髓发达,环髓带明显.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主要特征体现在年轮线不明显,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均表现出山茱萸对旱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相似文献   

5.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6.
应用石蜡切片法和透射电镜法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五味子根、茎和地下横走茎的解剖结构,旨在分析地下横走茎发育过程,探寻地下横走茎与根、茎在显微结构上的异同。结果显示:①五味子地上茎与地下横走茎在发育过程上有很多相似点,都有原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等3个阶段。但在初生生长的超微结构、茎尖形态和次生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别;地上茎尖第1层细胞外有明显薄膜,核膜发育完整、质体多、液泡相对较少。地下茎茎尖相对于地上茎尖生长缓慢,液泡多,营养多以脂滴形式存在;地下茎尖呈弯钩状,次生维管组织在横切面上的比例较地上茎尖小。②五味子根次生结构包括周皮、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在次生生长的过程中,根中央有未木质化的薄壁细胞。地下横走茎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式属于内始式,从本质上不同于根的初生结构发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何首乌营养器官的解剖学与蒽醌类物质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给何首乌的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提供结构学和组织化学资料,对何首乌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及块根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同时对其主要药用成分蒽醌类物质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根、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及叶的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似;块根由周皮、次生韧皮部、异常维管束、次生木质部及初生木质部组成,异常维管束属周韧维管束类型;何首乌的蒽醌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块根内,茎、叶和根内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以大野荞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根和茎的解剖结构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大野荞中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野荞根的初生根为四原型,髓部发达。初生木质部导管为环纹加厚,而次生木质部导管为网纹和孔纹增厚。周皮及次生韧皮部含有少量的晶体,次生维管组织发达。茎由表皮、皮层和髓组成,次生木质部和韧皮纤维发达,导管为环纹增厚。(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在根中,主要分布在周皮、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附近的薄壁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胞、束中形成层、木薄壁细胞中。大野荞根和茎的特有结构有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茎中黄酮的着色面积比根中大。  相似文献   

9.
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制片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青钱柳的叶为典型异面叶,上、下表皮均具有非腺毛和腺毛,气孔仅分布于叶下表皮,略外凸,主脉具有副维管束。茎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维管束为外韧型,皮层、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纤维和簇晶,幼茎有髓,成熟茎的中央形成片状髓。根的初生结构中,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在横切面上占相当大的部分,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无髓部分化,次生木质部发达。上述特征反映出青钱柳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欧洲千里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欧洲千里光营养器官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在显微镜下,欧洲千里光的根加粗生长,为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维管射线,木质部发达,无食用和药用价值;茎为初生结构,有明显的棱状凸起,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束、髓,髓位于茎的中心,全部由薄壁细胞组成,髓射线从茎中心至皮层,可知欧洲千里光嫩茎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叶为两面叶,由上、下表皮和叶肉组成,在叶肉中有羽状网脉,具有药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欧洲千里光的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任玉锋  张益民  贝盏临  蔡亲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7994-17995,17998
[目的]观察百里香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百里香营养器官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百里香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维管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髓位于茎的中心,全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由一层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表皮上分布着较多的单细胞表皮毛;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构成;海绵组织排列较为疏松。[结论]该研究为百里香的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纬度这一环境因子对紫椴生长的影响,这对于天然紫椴林的保护、引种驯化、经营管理、种群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人工林的抚育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紫椴枝叶解剖构造在不同纬度间存在一定差异。叶的上下表皮厚度、1和2年生枝木质部及韧皮部宽度、晚材/早材比值、2年生枝的周皮厚度、木射线长等均随纬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而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1年生枝表皮厚度、2年生皮层厚度等解剖结构随纬度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3.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对生长在土壤中和水生环境中红豆杉根进行形态与解剖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培红豆杉经诱导后生出了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新根系。新生气生根外观稍细,表皮排列较紧密,具有较为明显的角质层,表面密被细长的根毛;水生根外观稍粗,表皮细胞角质层不清楚,根毛较稀疏且短。水生根的皮层细胞层次较气生根略多。气生根与水生根中央的维管柱,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束数与土生根类似,均为2束,但细胞组成较少,结构明显简单。水培红豆杉的根次生生长发生较迟,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均较弱,表皮脱落被一两层周皮所代替,而皮层保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到穿叶独行菜有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构特点;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大;根、茎、叶中有大型贮水细胞;茎、叶表皮有较厚的角质层;叶肉的栅栏组织发达,叶绿体小而多;叶主脉和叶柄的基本组织与茎的皮层细胞都有叶绿体,它属四碳(C_4)植物型;根的皮层细胞从初生构造到次生构造只是体积长大,无数量增加;根以皮层木栓化和后期稍有发生的木栓层起保护作用;根、茎、叶中无贮藏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苗的茎围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苗的株高生长无显著作用。薇甘菊茎叶覆盖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芽接小苗茎围增量显著高于种植薇甘菊1株处理,而与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处理后3和9个月,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反映了薇甘菊水浸液0.25 g/mL和薇甘菊覆盖处理的橡胶树小苗光合效率高。因此,在试验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薇甘菊植株对橡胶树小苗还未造成不良影响,薇甘菊水浸液和茎叶覆盖能促进橡胶小苗生长,生产上可以用作有机绿肥,但必需晒干以免造成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