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比较了生产上常用的12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落特征,同时,对12个菌株的胞外酶,如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的活力进行了测定,以期找出菌丝生长速度与胞外酶活力的相关性,为正确评价菌种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个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在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较快的菌株是9号和12号;在模拟出菇培养基上生长较快的菌株是7号、8号和12号。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菌株是5号,木聚糖酶和漆酶活力最高的菌株是1号。胞外酶活力大小表现的顺序与生长速度偶联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金项侧耳主要以基质中的非木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为营养来源。菌株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降解基质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供菌丝生长利用。本项研究究测定了金项侧耳在生长期间纤维分解酶的活性及基质中主要组分的变化,实验表明:(1)金项侧耳的包外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滤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很低,4种酶活性与菌株的生长阶段有关。(2)菌株对基质中不同成分的降解能力不同,对同一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从江苏、河北、上海等地采集的水稻恶苗病病株上分离到抗多菌灵和感多菌灵的F.m oniliforme菌株,从7个地点选择抗、感多菌灵菌株各1个,比较抗、感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胞外酶活力和对水稻致病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产孢密度都显著低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4.
七种碳源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两种胞外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代温下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纤维素酶活性影响最大的简单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复杂碳源玉米芯,麦秆,棉籽壳的作用相近,且都优于简单碳源;供试菌株在供试碳源下胞外氧化酶活性都低;2菌株菌丝长势和2种胞外酶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菌株1号主于菌株2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 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纤维素酶活性影响最大的简单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复杂碳源玉米芯、麦秆、棉籽壳的作用相近,且都优于简单碳源;供试菌株在供试碳源下胞外多酚氧化酶活性都低;2菌株菌丝长势和2种胞外酶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菌株1号高于菌株2号。为筛选金针菇适宜的栽培料和适于低温下栽培的优良菌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有效提取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菌丝胞外酶的方法,为杏鲍菇等食用菌胞外酶的活性研究和生长规律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通过p H 4.8的柠檬酸缓冲液、去离子水2种处理方式提取杏鲍菇菌丝胞外酶,并通过测定8种胞外酶酶活来对这2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提取方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酶的酶活有差异,其中,酸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经酸处理酶活是水处理的2倍多;木聚糖酶和木质素降解相关酶类经酸处理的酶活也高于水处理,但淀粉酶和蛋白酶经酸处理酶活低于水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不同菌株的营养生长和产毒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帮菌系(ABW)地帮菌系(ABG)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同一菌系菌株间差异不显著,其中ABW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是20-22℃、PH4、光照12h/d、间歇振荡和以蔗糖(浓度为3%)为C源;而毒素产生的最佳条件是13-15℃、PH6、黑暗、静止和以葡萄糖(浓度为10%)为C源。ABG菌丝生长的  相似文献   

10.
比对分析由双核菌丝L808制备的两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L808P65和L808P78与双核菌丝L808之间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和IGS1序列差异。结果表明:L808双核菌丝生长速度快,分泌胞外酶快且含量高,Cx比活居中,拥有两个长度不同的IGS1序列:L808-c1(1003 nt)和L808-c2(1041 nt);L808P65单核菌丝生长速度居中,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居中,Cx比活最低,拥有与L808-c1一样的IGS1序列;L808P78单核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最小,但Cx比活最高,拥有与L808-c2一样的IGS1序列。  相似文献   

11.
亚硒酸钠对猴头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猴头菌(Hericiumerinaceus)菌丝发酵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e2O3,振荡培养7d后,测定菌丝生长量和发酵液中主要胞外酶的活性。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Na2Se2O3可影响猴头菌丝的生长及菌丝生长期间多种胞外酶的活性,0.05~2.00mmol.L-1的Na2Se2O3均可促进菌丝生长和菌丝生长期间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以0.75mmol.L-1和1.00mmol.L-1的Na2Se2O3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菌丝生长量和胞外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7.39%、134.78%,24.12%、77.39%,34.95%、52.43%;0.75mmol.L-1的Na2Se2O3显著提高了蛋白酶的活性,比对照高143.92%,而高浓度(≥1.5mmol.L-1)的Na2Se2O3对酶活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Ttrichoderma harzianum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抗生现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richodermaharzianumFO60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质能抑制Rhizoctoniasolani的菌落生长和降低其菌丝干重,其中非挥发性代谢物具热稳定性。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发现PO60菌丝在R·Solani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并在其上形成附着胞或钩状分枝,有溶解和穿入R·solani菌丝,R·solani菌丝断裂和原生质发生颗粒状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不同菌株的营养生长和产毒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帮菌系(ABW)与青帮菌系(ABG)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同一菌系菌株间差异不显著,其中ABW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是20~22℃、pH4、光照12h/d、间歇振荡和以蔗糖(浓度为3%)为C源;而毒素产生的最佳条件是13~15℃、pH6、黑暗、静止和以葡萄糖(浓度为10%)为C源。ABG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是13~15℃、pH4、光照12h/d、全天振荡和以蔗糖(浓度为3%)为C源;而毒素产生的最佳条件是13~15℃、pH4、黑暗、静止和以葡萄糖(浓度为5%)为C源。研究还发现,相同条件下ABG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大于ABW,而产毒量却较为复杂。青帮品种比白帮品种白菜更易感染白菜黑斑病菌。此外,白菜黑斑病菌生长后的改良Fries培养基pH值均有变小的趋势,而且随着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基质中香菇菌丝生长期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为香菇营养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不同基质中的粗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值,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及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基质对胞外酶活性大小有影响;各种酶活性高峰期不同,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转色末期;淀粉酶的活性高峰位于转色初期;漆酶的活性高峰在发菌初期.[结论]胞外酶在不同基质和菌丝不同生长阶段活性存在差异,但同一种酶在不同基质中的活性变化趋势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15.
胡椒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海南5个地区胡椒园中分离获得的10个炭疽菌分离系进行形态特征、温度、pH值及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炭疽菌菌丝生长28℃为适温,pH6~7为最佳条件;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自然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10个菌系菌落形态特征、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有较大差异,其中以采自中坤农场的PC08和PC09菌株菌丝生长最快,采自澄迈大拉的PC04和PC05菌株菌丝生长最慢。研究结果为胡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次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Cp-S316菌株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获得适合菌株生长和抗真菌活性物质产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土豆100g、乳糖40g、蛋白胨15g、硝酸钠0.5g、硫酸镁2g、水1L。经摇瓶发酵试验,发酵液效价比基础培养基配方提高了325.24%。Cp-S316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粗提物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中浓度为EC50=0.248mg·mL^-1;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活性物质能够引起菌丝原生质凝集。  相似文献   

17.
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单孢子分离方法选育的菌株,生长速率一般大于常规菌株。单孢子菌株按生长形态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类型、菌丝密集、气生菌丝较多类型,菌丝稀疏、气生菌丝少、匍匐生长类型。从各类型菌株的出菇情况看,出菇时间较母株稍迟,但菇体结实。单孢子菌株的产量变化较大,从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并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可筛选出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χ^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CMC酶相对活性呈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19.
四川德昌野生香菇种质资源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德昌不同地区的39个野生香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和CMC酶相对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5的水平上,可划分为5大类群,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且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之间并无明显的遗传相关性。39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平均长速介于0.119—0.450cm/d;CMC酶相对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平均相对活性介于0—0.283cm/d。菌丝生长速度与CMC酶相对活性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硒,考察菌体生长情况并测定不同生长阶段平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滤纸酶、淀粉酶活性,分析硒元素对平菇生长及胞外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硒对平菇4种胞外酶均有显著影响,300 mg/kg硒有效促进了平菇胞外酶的分泌,在一定硒浓度范围内,硒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