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池养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红螯螯虾的食性分析表明,红螯螯虾为底栖要食性动物,不同体长的个体均可以摄食浮游植物的死的(煮熟)浮游动物,但较少摄食活的浮游动物,这与它们的摄食方式有关。红螯螯虾对人工投喂的不同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的摄食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对3种药物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红螯螯虾虾对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和福尔马林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4~25℃时,虾苗对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和福尔马林在24h的LC50分别为16.30mg/L、17.50mg/L、1067.37mg/L;48h的LC50分别为15.36mg/L、49mg/L、743.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09mg/L、3.16mg/L、108.31mg/L。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红螯螯虾抱卵率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进  温海深 《现代农业科学》2009,(4):193-194,196
侧重研究了温度对亲虾抱卵率和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红螯螯虾的抱卵率有明显增高;在22~32℃温度范围内,进行红螯螯虾孵化时,尽量提高水温,但要经常换新水,并保证充足的溶氧。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不同规格红螯螯虾在17℃和26℃条件下的耗氧率以及17℃、20℃、22℃、24℃、26℃的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下降;在大小相近的个体中,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时,体重0.11~2.34g的个体,耗氧率0.090~0.198mg/(g·h);26℃时,体重0.030~48.900g的个体,耗氧率0.081~0.883mg/(g·h);体重0.031~2.3408的红螯螯虾窒息点的范围在0.152~0.663mg/L之间。同时,红螯螯虾夜间的耗氧率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和漂白粉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红螯螯虾虾苗对主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的耐受性和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3-24℃时,虾苗对高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在48h的LC50分别为2.38,g/L,0.11mg/L,106.4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9mg/L,0.016mg/L,28.39mg/L;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在48h的LC50分别为15.77mg/L和0.12mg/L,安全浓度分别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夏季生产,提升其经济效益,设计单层透明薄膜遮盖、遮阳网遮盖及无遮盖3种不同遮盖处理,分别模拟盛夏高温、阴天及无处理的对照条件,研究3种不同气象条件对克氏原螯虾投苗存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对养殖池溶解氧、水温等环境要素、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生长量进行监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影响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的关键主要因子是溶氧量,溶氧含量高,存活率高,溶氧含量低,则存活率低;水温对投苗存活率的影响不大。投苗后遇连阴雨天气对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十分不利,夏季克氏原螯虾投苗要避开连阴雨天气,尽量选择一段晴好天气,尤其是投苗后有连续晴好天气对提高虾苗的存活率有很大帮助。适应期过后,相较溶氧量,水温对虾苗生长快慢的影响更大,此时溶氧量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小。相较30℃以上的水温,27~28℃的水温环境更适宜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当水温超过30℃时,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明显降低。适应期过后采取适当措施(如种植水草、遮阴、虾塘适量增加地下水等)降低水温,可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苗种来源、同样饵料投喂的红螯螯虾,分别采用池塘和稻虾综合种养2种模式进行养殖,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红螯螯虾,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2种养殖模式的红螯螯虾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K、Zn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Mg、Se和Cu矿物元素含量,池塘组红螯螯虾均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2种模式养殖的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池塘养殖和稻虾共作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相似文献   

10.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水域,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目前国内对其养殖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支持红螯螯虾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产量及质量优势。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秉承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先进生产理念,对推动红螯螯虾国内养殖规模扩大化、产品优质化、养殖模式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生态养殖、病害防御等方面介绍红螯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25±1)℃水温条件下,设定5种养殖密度(50、75、100、125、150尾/m2),以专用养殖颗粒饲料为饵料饲养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探讨了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节律的影响。通过连续24h随机取样,测定肠道饱满指数,结果显示:125尾/m2密度组摄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源,为红螯螯虾幼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作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脂等能饲料,喂养红螯螯虾幼虾8周后,取样测定其生长性能(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肌肉组成(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肝胰腺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及免疫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菜籽油组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下同),而豆油组、花生油组和玉米油组与鱼油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肌肉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以豆油作为脂肪源时更有利于提高肝胰腺的消化酶活力.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肝胰腺的SOD、ACP和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在T-AOC方面,豆油组和花生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结论]菜籽油作为单一脂肪源时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受到抑制,肝胰腺T-AOC相对较低,因此不宜选用菜籽油作为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单一脂肪源;以玉米油、豆油和花生油替代鱼油对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且使用豆油和花生油时肝胰腺T-AOC相对较高,即豆油和花生油可作为替代鱼油的植物脂肪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05,(7):39-41
红螯螯虾是近几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大型淡水虾,食性杂,生长速度较快,能在淡水中自然繁殖孵化,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抗病能力,攻击性弱,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  相似文献   

14.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亦称澳洲淡水龙虾。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好、售价高、能出口等优点,可与海产龙虾相媲美。1.生物学特性该虾在河流、湖泊、池塘中都能生活,营底栖、爬行,在半咸水中也能生存。杂食性,摄食有机碎屑、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发酵牛粪及人工配合饲料。最适水温22~32℃。极限水温4℃和37℃。水质恶化时能爬离水体自救。自然界较大个体为500克,人工养殖当年苗种能长到60~100克,2龄雄虾能长到280克。可自然繁殖,在北方地区一年产卵1~2次。2.成虾养殖单养或与非肉食性 …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血糖激素基因(CHH)在红螯螯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转录组学数据鉴定到红螯螯虾CHH2基因序列,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CHH2在红螯螯虾不同组织和卵巢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HH蛋白在甲壳类物种中高度保守,同源性高达66.84%。qRT-PCR结果表明,在红螯螯虾的肝胰腺中几乎检测不到CHH2表达,在其他组织均有表达,包括肌肉、鳃、肠、心,且在卵巢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另外,CHH2在卵巢发育各个时期(未发育、发育期、快速发育期、成熟期)均有表达,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在卵巢发育成熟期表达水平最低。此外,在切除单侧眼柄和雌二醇活体注射的红螯螯虾卵巢中,CHH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通过注射体外合成CHH2-dsRNA对红螯螯虾进行RNAi干扰试验,结果显示,卵巢发育重要标记卵黄蛋白原基因(VTG)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综上所述,CHH2可能负调控红螯螯虾卵巢发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基于RNAi的促性腺成熟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秘鲁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通过调节饲料中不同磷酸二氢钙水平形成7种不同磷水平(0.72%、0.85%、1.00%、1.16%、1.32%、1.47%和1.74%)的等氮等能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红螯螯虾幼虾(2.25±0.12)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总磷含量为1.34%时获得最佳特定生长率,而过高(1.74%)或过低(0.72%)的磷水平会显著影响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随磷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1.00%~1.74%的磷水平之间成活率均为100%;随着磷水平的升高,全虾和肝胰脏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全虾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均逐渐升高,并且肌肉粗蛋白含量也呈一定的增长趋势;适宜的磷水平可以提高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幼虾的生长性能、营养成分等分析得出,体重在(2.25±0.12)g的红螯螯虾幼虾适宜的饲料总磷含量在1.32%~1.47%之间。  相似文献   

17.
红螯螯虾的养殖 1985年始于澳大利亚。由于该虾食性杂、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率高 (腹部占总体重的 4 2 %~4 7% )、耐长途运输、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技术条件难度不大 ,引起世界各国水产界的广泛兴趣 ,现已扩展到美国、法  相似文献   

18.
以秘鲁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通过调节饲料中不同磷酸二氢钙水平形成7种不同磷水平(0.72%、0.85%、1.00%、1.16%、1.32%、1.47%和1.74%)的等氮等能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红螯螯虾幼虾(2.25±0.12)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总磷含量为1.34%时获得最佳特定生长率,而过高(1.74%)或过低(0.72%)的磷水平会显著影响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随磷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1.00%~1.74%的磷水平之间成活率均为100%;随着磷水平的升高,全虾和肝胰脏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全虾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均逐渐升高,并且肌肉粗蛋白含量也呈一定的增长趋势;适宜的磷水平可以提高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幼虾的生长性能、营养成分等分析得出,体重在(2.25±0.12)g的红螯螯虾幼虾适宜的饲料总磷含量在1.32%~1.47%之间。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与红螯虾同池混养技术华中农业大学(430070)方丽华尼罗罗非鱼生命力强,在各种养殖条件下均能迅速生长,是大众化的食用鱼。澳大利亚红螯虾生长快,容易繁殖,可在淡水中生长。将罗非鱼与红螯虾同池混养有许多优点,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资金,这两个品种之间竞...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体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可用W=-0.1666+0.0316t来模拟,日增重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体长与时间的相关形式为L=1.0743+0.0578t,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形式为W=-0.0879+0.3642L。红螯虾幼体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对饵料具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