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畜禽食用含有沙门氏菌的饲料,一旦含菌量达到一定数目,就将导致畜禽疾病发生或带菌。畜禽感染沙门氏菌后,即可引起相应的畜禽传染病,如鸡白痢、猪霍乱等。在一般情况下,畜禽肠道带菌率较高。当畜禽因患病、衰弱、营养不良、疲劳以致抵抗力降低时,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即可经肠系膜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进人血液并引起全身感染,甚至造成死亡。如猪霍乱沙门氏菌可引起仔猪副伤寒,该病急性病例死亡率很高,慢性病例则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有的持续出现下痢,最后衰竭而死。再如鸡白痢沙门氏菌,此病  相似文献   

2.
周宗清 《猪业科学》2009,26(12):32-34
沙门氏菌(Salmonella)具有血清型繁多(2500多种)、分布广、传染性强以及危害大等特点,一直是世界各地人类食物性中毒以及畜禽感染发病的重要致病菌.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美国每年有约150万例非伤寒沙门氏菌(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病例,且几乎都是食品源性的.而在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90%以上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因此,控制沙门氏菌在动物中特别是畜禽的感染与传播,保证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始终是国际公共卫生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属细菌在我国畜禽间引起疾病流行和带菌现象似很普遍,不同菌型的沙门氏菌能引起各种动物感染、带菌、排菌的调查研究报告,国内外都有报导。几年来我们在收检的732份各种畜禽病料中,检出致病菌257株,其中62株疑为沙门氏菌,经生化、血清学鉴定,证实为沙门氏菌属的50株。现将贵阳地区畜禽副伤寒流行情况和50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成员,具有约2 600种血清型,其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有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沙门氏菌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实际生产中的抗生素滥用导致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愈发严重,致病性沙门氏菌可引起猪副伤寒、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等畜禽疾病,非致病性沙门氏菌可能造成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加大了防制的难度。作者主要从沙门氏菌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畜禽沙门氏菌病防制措施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是一类对人和畜禽健康构成极大危害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分布广泛,血清型繁多,目前已分离出2523个血清型[1,2]。其不但引起多种畜禽疾病,还能造成人类食物中毒,而且人的大多数沙门氏菌感染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性食品有关。近年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十分严重[3,4]。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在世界各国有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课题[5]。沙门氏菌作为致病菌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畜牧兽医和出入境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病是指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所引起的人类、畜禽等动物各种疾病的总称,是细菌性人畜共患病之一,包括肠炎沙门氏菌等众多血清型在内的沙门氏菌则是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在公共卫生学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芹防  崔尚金 《猪业科学》2009,26(12):24-28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成员,具有约2500多种血清型.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Paratyphoid of pigs),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经过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可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在猪副伤寒的病例中,各国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也十分复杂,其中主要致病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 suis)、猪伤寒沙门氏菌(S.tynhi-suis).另外,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都伯林沙门氏菌(S.dublin)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等也常引起本病.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因此,它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沙门氏菌对养猪业的影晌越来越严重.而且沙门氏菌本身就极易产生抗药性,加上生产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沙门氏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谱扩大,加大了对此病原的预防与治疗的难度.本文就猪沙门氏菌病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沙门氏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正华 《饲料研究》2002,(10):15-17
畜禽饲用含有沙门氏菌的饲料,如果菌量达到一定数目,就可引起疾病或带菌,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饲料中的沙门氏菌,对于防止畜禽和人类沙门氏菌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由于其检测周期长、漏检率高、程序复杂、所需试剂繁多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检测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创建了不少快  相似文献   

10.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是危害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安全的主要病原菌,其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通过胃肠道入侵。铁是肠道沙门氏菌存活、繁殖的必需营养物质,过量的铁能增加小鼠肠上皮细胞上沙门氏菌的黏附和入侵数量。肠道上皮组织中铁的贮备对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免疫反应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动物沙门氏菌感染也可引起机体铁的代谢紊乱。因此,本文就铁稳衡调控与动物肠道沙门氏菌感染二者间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通过营养手段防控沙门氏菌、保障畜产品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沙门氏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畜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及其毒力和耐药性,为动物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从山东、吉林、江西、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采集样本,用国标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用沙门氏菌血清型试剂盒检测血清型,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最后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健康畜禽和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分别为20.67%(141/682)、6.13%(45/734)。发现4种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分别为德尔卑(42.6%)、印第安纳(26.2%)、肠炎(17.7%)和汤普森(17%)。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检测SPI-1~SPI-5上的5个核心蛋白基因和spv A、B、C、D和R毒力质粒基因,其中健康畜禽样本中沙门氏菌毒力岛上的基因携带率与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携带率基本一致,但发病畜禽中的菌株毒力质粒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畜禽。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除多西环素和庆大霉素外,发病动物中的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比健康动物中的高。猪源与鸡源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呋、氧氟沙星、粘杆菌素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对其他抗菌药物略有差异,但不显著。健康畜禽中的多数沙门氏菌株耐药1~2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55.32%;发病畜禽中耐药10种以上的沙门氏菌占分离株总数的44.44%。[结论]发病畜禽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比健康畜禽中的低,但其毒力质粒基因的携带率较健康畜禽中的高,且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率高。该分析结果可为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沙门氏菌是一种饲料中常见的主要肠道杆菌,能够引起动物的食源性败血症。同时,沙门氏菌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畜禽的沙门氏菌感染主要与带菌动物及所食用的动物性饲料中的沙门氏菌的污染有关。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大量应用于养殖业中,导致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对人、畜危害十分严重。现将诊断的一起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各种食物中毒事件中,一般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而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则又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率最高.由于我国饲料市场还不规范,制售变质、掺假饲料屡见不鲜,且在某些地区畜禽私屠乱宰和贩卖病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均可致使人畜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发病.加强饲料的卫生管理,防止沙门氏菌的污染,不但是发展畜禽生产的需要,而且也是减少人类感染沙门氏菌,预防食物中毒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成员,具有约2500多种血清型。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Paratyphoid of pigs),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经过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可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在猪副伤寒的病例中,各国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也十分复杂,其中主要致病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 suis).猪伤寒沙门氏菌(S.tynhi-suis)。另外,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acn)、都伯林沙门氏菌(S:dublin)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等也常引起本病。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l病J陛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因此,它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沙门氏菌对养猪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沙门氏菌本身就极易产生抗药性,加上生产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沙门氏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谱扩大,加大了对此病原的预防与治疗的难度。本文就猪沙门氏菌病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沙门氏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由于目前我国饲料市场营销还不规范,因而制售变质、掺假饲料屡见不鲜,在某些地区畜禽乱宰和贩卖病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均可致使人畜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发病。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一般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多见,而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则又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加强饲料的卫生管理,防止沙门氏菌的污染,不但是发展畜禽生产的需要,而且也是减少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饲料沙门氏菌污染的危害性  如果畜禽食用了含沙门氏菌的饲料后,一旦其体内含菌量达到一定数目,就可致畜禽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等已成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主要病原菌,由这些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已成为畜禽规模化养殖中的常见多发病.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主要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在美国,1995年约有9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Vasil-M(斯洛伐克)(1998)研究发现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1.3%,大肠杆菌对土霉素的耐药率为26.1%.……  相似文献   

18.
沙门氏菌是一类对人和畜禽健康构成极大危害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分布广泛,血清型繁多,目前己分离出2523个血清型。其不但引起多种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含量,必须防止饲料或原料受到污染或者沙门氏菌在饲料中繁殖.在饲料整个生产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均存在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所以不仅需要有效降低饲料中沙门氏菌含量,还要避免二次污染在畜禽体内发挥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屠宰环节是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之一,欧盟及美国等均对畜禽屠宰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采取了系统、科学的风险监控措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组织/国家对屠宰环节畜禽胴体的取样计划、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检测不合格所对应的纠偏措施,并将沙门氏菌基底监测和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控制技术规范的基础。鉴于我国生鲜肉品致病微生物监测、风险评估以及限量标准和法规的缺乏,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优化畜禽屠宰环节病原危害监控措施,持续开展微生物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畜禽屠宰环节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和监测控制技术规范。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更好地保障国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