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猪品种的体型外貌、染色体带型、血型和蛋白质以及DNA分子水平等几个方面对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论述 ,并对遗传多样性的度量参数作了分析。认为猪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保种和利用的理论基础 ,从形态到DNA分子水平对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在遗传资源大量流失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7,(6)
<正>笔者曾参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以下简称《猪志》)初稿的复审工作,对《猪志》各品种的资料进行过认真地阅读,深感《猪志》凝集着各地畜牧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知名专家教授的大量心血和汗水,对猪遗传资源的挖掘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也发现《猪志》各品种资料以调查报告居多,研究测定数据较少,对性状的真实遗传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对猪种种质真实特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猪耳面积性状主效基因挖掘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位于猪5号染色体上的耳面积性状主效基因,为我国地方猪种特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加快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猪新品系选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据团队首席科学家王立贤研究员介绍,我国地方猪种耳大小和形态具有丰富多样性,耳大小已经成为了品种特异性标志之一,针对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可以为猪种特异性种质鉴定提供分子辅助依  相似文献   

4.
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内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保种理论与方法在猪保种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认为目前猪的保种应当是以群体遗传学为基础的活体保种方法和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生物技术辅助保种方法相结合的保种技术体系。分析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地方品种猪的保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监督管理,实现“由量到质、由表及里”的跨越,指导保种企业的生产实践,挖掘、评估、鉴定猪种遗传资源,揭示种质特性遗传机制,为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全国畜牧总站制定了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潘玉春对地方猪品种登记的内容包括地方品种猪的系谱、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传与繁殖、疾病模型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遗传资源保护1.1加强通城猪的种质特性研究近十年来,通城县畜牧兽医局多次组织通城猪品种调查,深入了解通城猪资源状况和种质特性,利用调查研究成果编写出版了《通城猪品种志》、《通城猪资源志》、《通城猪研究》,制定和发布了《通城猪标准》(湖北省地方标准),研订和实施了《通城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方案》;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紧密合作,围绕种质特性、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开展了通城猪血液参数及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10):1-4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资源,也是世界上家猪驯化较早的中心之一。但近40年,地方猪品种受到国外引进猪种的强烈冲击,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显著降低,遗传资源受到威胁。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我国21个地方猪品种共计86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43个地方猪品种的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线粒体D-Loop区存在序列长度多态性。86个序列共检测到32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66±0.006,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592±0.00023,遗传多样性贫乏。32种单倍型可明显的聚为2大类,但是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布没有显著相关性。分子进化树显示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猪种处于2个明显不同的分支上;由于受到人类迁徙活动以及不同猪种间基因交流的影响,猪种的聚类关系与地理分布同样不存在显著相关,很难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中国地方猪品种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9.
科技     
<正>牧医所发现调控猪种耳大小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团队,发现猪种质资源特色性状耳大小的重要错义突变,为进一步研究调控猪耳大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猪品种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布在《动物遗传学(Animal Genetics)》上。  相似文献   

10.
作者简略地叙述了我国家畜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家畜所表现的品种特性,试图阐明家畜品种特性及其形成,除遗传和人们选择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环境因素(包括生态和饲养条件等)所影响。文中举例涉及的主要家畜品种有马12种、牛14种,绵羊11种,猪15种、以及牦牛和骆驼。了解家畜的生态条件,对拟订发展家畜的区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者也指出了我国家畜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並对家畜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可贵资料。在过去,我国猪种对形成国外某些猪种有过一定影响;在今后,很可能会起到我们目前还无法预见的作用。对我国丰富的畜种资源应进行研究,加以利用。文中对我国某些家畜品种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极为粗浅的、提纲性的探讨,只是一个开端。作者殷切希望能有更多人,把我国家畜生态学研究广泛、系统而深入的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家畜品种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简略地叙述了我国家畜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家畜所表现的品种特性,试图阐明家畜品种特性及其形成,除遗传和人们选择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环境因素(包括生态和饲养条件等)所影响。文中举例涉及的主要家畜品种有马12种、牛14种,绵羊11种,猪15种、以及牦牛和骆驼。了解家畜的生态条件,以拟订发展家畜的区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者也指出了我国家畜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并对家畜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可贵资料。在过去,我国猪种对形成国外某些猪种有过一定影响;在今后,很可能会起到我们目前还无法预见的作用。对我国丰富的畜种资源应进行研究,加以利用。文中对我国某些家畜品种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极为粗浅的、提纲性的探讨,只是一个开端。作者殷切希望能有更多人,把我国家畜生态学研究广泛、系统而深入的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6,(12):109-113
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地方猪种,二花脸猪以其特有的高繁殖力和优良肉品质等特点享誉中外。为了深度解析其种质特性形成的分子基础,数十年来动物繁育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已经取得越来越多的重要进展。因此,本文结合二花脸猪的培育历史,综述了现今对二花脸猪种质特性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从而为深入研究二花脸猪的种质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丹麦养猪业技术先进、体系成熟,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丹麦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强国。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日益成熟,成本逐渐降低,丹麦对丹系猪品种开展了大规模基因组选择育种,进一步加快了遗传进展,以提高其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从丹系猪品种起源与育种模式、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挖掘与标记筛选、全基因组预测模型方法以及我国猪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丹系猪选择育种的现状、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试行)》共设计了基本信息、系谱、生长性能、种猪繁殖性能表、肥育性能登记表、胴体与肉质性状和种猪变更登记表等七个表格,各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可以利用这些表格进行数据录入,以及数据档案的管理。及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地方猪品种登记网络平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掌握地方品种动态信息。有助于挖掘、评估、鉴定猪种遗传资源,揭示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目前收录了共计76种中国地方猪种,中国地方猪种存在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繁殖性强等优点,但由于外来品种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猪的发展,致使地方猪遗传进展缓慢。目前,由于社会各界对地方猪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使得地方猪遗传资源得以保存和丰富。深县猪是河北省地方黑猪,于2016年列入《中国畜禽资源遗传志·地方品种图册》,相较于引进品种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繁殖性能较强,肌内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耐粗饲,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具有典型的中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无论研究其优良肉质性状还是其繁殖性能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推广意义。因此,文章针对深县猪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深入研究深县猪的优良性状奠定基础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猪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猪遗传连锁图谱,既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猪种资源、育种及分子克隆等许多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高分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使遗传育种学家对根据图谱定位数量性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亲本和分离群体进行标记分析,所得资料用特定的统计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7.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研究物种复杂生物性状遗传机制的基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一些与生物表型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变异被精准地挖掘出来,其中包括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Indel)、拷贝数变异(CNV)以及结构变异(SV)为代表的分子标记。与传统遗传标记相比较,分子遗传标记具有多态性高、遍布整个基因组、检测手段简单快捷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或群体遗传资源进行评估,能够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种的准确性,进而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作者从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分子遗传标记角度入手,综述了三代测序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三代分子遗传标记检测技术在蛋鸡种业创新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分子遗传标记相结合在蛋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分类、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功能基因定位、数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解析和质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解析等4个方面的精准应用,以期为蛋鸡基因组选择进入实质应用阶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一代测序技术已逐渐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关键基因的筛选中,并在筛选我国地方猪种遗传特质的研究中展现出较强的挖掘能力。本文从当前研究热点转录组和microRNA表达谱出发,综述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地方猪种遗传特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评估地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和挖掘优异基因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家猪驯化较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多样化的地理、生态、气候条件,众多的民族及不同的生活习惯,加之长期以来广大劳动者的驯养和精心选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猪种资源。根据2004年出版的《种畜禽遗传资源状况》统计,我国已经认定的猪品种有99个,其中地方品种为72个,培育品种为19个,引入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灵台县八眉猪的种质特性、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研究等方面对灵台县八眉猪遗传资源调查及其利用进行简要综述,并对开发利用灵台县八眉猪地方品种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我国养猪业在新品种选育上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