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谷氨酰胺(Gln)是动物血液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对仔猪的健康与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Gln具有热不稳定性及溶解度低等缺点,影响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α-酮戊二酸(AKG)作为谷氨酰胺的合成前体,由于其稳定性较好,并且进入机体后能迅速为肠道供能,使其得到广泛关注。文章阐述了α-酮戊二酸对免疫应激仔猪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在维护动物肠道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作为动物血液和体组织中最丰富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其强大的功能是在最近几十年才被发现和开始研究的。HansKrebs(1935)首次发现哺乳动物肾脏有合成和分解Gln的能力。20年以后,HarryEagle综述了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的Gln营养需要,并强调Gln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Krebs(1980)强调了Gln在氮代谢上的重要性,他认为“多数的氨基酸都有多种功能,但Gln的功能明显是最丰富的”。Gln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动物机体的许多组织都能够合成Gln,但动物在应激、疾病等状态下,Gln的需要量大大超过了机体…  相似文献   

3.
动物肠道健康关系着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决定着健康养殖过程中的疾病控制。维护动物肠道健康对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损伤家禽肠道疾病的常见因素,肠道屏障的组成及酶制剂在维护动物肠道完整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家和行业的广泛关注。功能微生物可以有效替代养殖用化学物质,取代激素和抗生素,提高动物综合生长性能,在生态健康养殖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实现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动物养殖中应用功能微生物实现生态健康养殖已成为一条重要发展路径。功能微生物的作用贯穿整个养殖前端、过程和末端:利用功能微生物处理饲料原料,可以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和营养价值;以养殖功能微生物饲喂动物,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平衡,维持肠道稳态,调节机体免疫;应用于养殖环境中,可以控制臭气排放和环境病原,在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有关养殖功能微生物的研究成果,对功能微生物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它们在生物饲料加工、动物肠道健康、养殖环境控制和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功能微生物在动物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肽类物质,因具有特殊生理功能而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的一道亮点。本文主要综述了EGF对动物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阐述了EGF对动物肠道分泌、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EGF对肠道健康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含硫氨基酸(SAA)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消化吸收和代谢,维持肠道正常形态结构,增强肠道紧密连接蛋白通透性,增强肠道机械屏障和生物学屏障等功能,对动物生长发育及机体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含硫氨基酸在动物肠道代谢、对肠道形态结构、肠道微生物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旨为其动物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肠道作为畜禽营养和养分吸收的关键部位,在动物营养和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护畜禽肠道健康,是实现畜禽健康养殖的关键。从日粮营养素、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和酸化剂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在养殖业中常用的维护单胃动物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葛博文  阎力君 《特产研究》2023,(2):137-140+148
丁酸盐作为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对动物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绿色、安全和无耐药性的特点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本文详述了丁酸盐通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炎症反应、抑制肠道肿瘤生长、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及抗腹泻等方面来调节畜禽肠道健康,并对近些年在仔猪及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丁酸盐在后抗生素时代的畜禽生产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提取物对动物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提取物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摄入动物体内具有抗微生物、增强免疫、抗氧化、调节代谢等多重生理功能,且具有无残留和无耐药性等特点,是饲用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本文总结植物提取物对动物健康的调控作用,并着重从增强肠道上皮防御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其对动物健康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鼠李糖乳杆菌(LGG)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为其在畜牧生产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查阅整理LGG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对肠道的影响机制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LGG能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等方式促进肠道健康,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腹泻、促进动物生长等。【结论】LGG作为益生菌应用在畜牧生产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2~4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及0.8%的谷氨酰胺(Gln),研究Gln对肉鸡小肠发育、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Gln可明显提高肉鸡小肠的长度、重量及指数,2周龄时高剂量组(0.8%)效果较好,3、4周龄时则低剂量组(0.2%)较好,其中,空肠受日粮Gln影响最大,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小;对肠道形态、结构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日粮中添加0.2%的Gln可显著提高试验期间空肠绒毛的高度,降低绒毛的宽度和固有膜厚度;以D-木糖吸收率为代表的小肠主动吸收功能试验表明,试验组肉鸡血清木糖浓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肉鸡。上述结果显示,外源性Gln作为肠粘膜细胞的能量来源,对促进小肠发育、维持小肠粘膜的完整性以及提高小肠的主动吸收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营养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生长是仔猪生长发育的核心和快速生长的基础。新生仔猪肠道发育不健全,断奶引起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绒毛萎缩、通透性增加、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受损。氨基酸是小肠优先利用的重要营养物质,通过转运载体进入肠上皮细胞内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启动细胞信号,调控细胞内生理过程。氨基酸作为肠黏膜主要能量来源以及合成蛋白质和多种信号分子的前体物,对促进肠道生长发育、维持肠道结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利用,揭示猪肠黏膜形态结构发育和断奶适应性变化规律,阐明猪肠道氨基酸感应利用机制以及氨基酸促进仔猪肠道结构功能发育的作用机制,为调控肠道氨基酸代谢、提高饲料氨基酸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断奶安”防治仔猪腹泻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生物制剂“断奶安”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给断乳仔猪口服“断奶安”,观察其对仔猪腹泻率、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区系、各肠段pH值及肠黏膜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断奶安”可提高断乳仔猪的存活率,使腹泻率下降19.24%,且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具有较好的提高断乳仔猪生长速率的趋势及阶段增重优势,使仔猪生长性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发挥;可通过增强仔猪肠道抵抗力来维持肠道黏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和正常的消化功能,进而提高肠道的黏膜免疫水平;还可通过降低肠道内潜在致病茵比例及其对宿主的毒害作用,使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在极短的时期过渡至并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并具有降低仔猪肠道内容物pH值的趋势。[结论]“断奶安”可有效防治断奶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14.
断奶会显著改变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保持仔猪在断奶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健康,是缓解仔猪断奶应激的一个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日粮中补给罗伊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探讨罗伊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仔猪胃肠道主要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日粮补给枯草芽孢杆菌降低胃和十二指肠中乳酸杆菌含量,提高空肠、回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在各肠段的含量。日粮补给罗伊乳酸杆菌或者金霉素,显著提高各肠段乳酸杆菌含量,降低各肠段大肠杆菌含量。这些结果为微生物制剂在仔猪断奶上的应用提供肠道微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慢性酗酒大鼠肠道上皮紧密连接(TJ)特征性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粘附连接(AJ)特征性蛋白钙粘连蛋白E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组(谷氨组)、慢性酗酒处理组(酗酒组)、慢性酗酒并谷氨酰胺组(谷氨 酗酒组),每组10只,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用荧光示踪剂测定肠道上皮的渗透性、运用免疫印迹和RT-PCR测定肠道上皮细胞中Occludin、ZO-1和钙粘连蛋白E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慢性酗酒导致肠道上皮渗透性明显增高3倍左右(P<0.01);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明显改善由慢性酗酒引起的肠道上皮渗透性增高(P<0.05)。免疫印迹和RT-PCR显示在酗酒组的Occludin、ZO-1、钙粘连蛋白E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在谷氨 酗酒组中Occludin、ZO-1、钙粘连蛋白E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酗酒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酗酒可使TJ分子Occludin、ZO-1和钙粘连蛋白E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导致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受损,补充谷氨酰胺通过上调上述TJ分子而对慢性酗酒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mammalian intestine is home to ~100 trillion bacteria that perform important metabolic functions for their hosts. The proximity of vast numbers of bacteria to host intestinal tissue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how symbiotic host-bacterial relationships are maintained without eliciting potentially harmful immune responses. Here, we show that RegIIIγ, a secreted antibacterial lectin,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a ~50-micrometer zone that physically separates the microbiota from the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surface. Loss of host-bacterial segregation in RegIIIγ(-/-) mice was coupled to increased bacterial colonization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surface and enhanced activation of intestinal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by the microbiota. Together,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RegIIIγ is a fundamental immune mechanism that promotes host-bacterial mutualism by regulating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iota and host.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鸡肠道组织中肽能神经支配的途径及其功能,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肠壁中VIP的表达范围较为广泛,涉及黏膜上皮和固有层、肌层和外膜,尤以固有层和肌层最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间VI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从肠道不同部位的分布来看,十二指肠中VIP的表达强于同时期其他部位,空肠中的表达次之,回肠和盲肠的表达相对较弱。黏膜固有层和肌层一直分布有染色较深的VIP阳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细线状或膨体状。提示鸡肠道是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肠道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并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testinal bacteria aid host health and limit bacterial pathogen colonization.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bacteria on enteric viruses is largely unknown. We depleted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mice with antibiotics before inoculation with poliovirus, an enteric virus. Antibiotic-treated mice were less susceptible to poliovirus disease and supported minimal viral replication in the intestine. Exposure to bacteria or their N-acetylglucosamine-containing surface polysaccharides, including lipopolysaccharide and peptidoglycan, enhanced poliovirus infectivity. We found that poliovirus binds lipopolysaccharide, and exposure of poliovirus to bacteria enhanced host cell association and infection. The pathogenesis of reovirus, an unrelated enteric virus, also was more severe in the presence of intestinal microb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tibiotic-mediated microbiota depletion diminishes enteric virus infection and that enteric viruses exploit intestinal microbes for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9.
断奶是养猪业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对仔猪生长性能及之后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断奶对仔猪的肠道发育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能会导致采食量减少、生长速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采取有效的营养策略可改善仔猪肠道健康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断奶仔猪的产量。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通过仔猪肠道免疫、肠道微生物稳态及肠-脑轴的调节仔猪肠道健康,为加深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