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免疫学、比较医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动物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愈益广泛和深入.自50年代起,文献报道的动物免疫性疾病已超过百种,其中半数以上是最近20年间的研究成果,研究深度也从细胞水平发展到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动物免疫性疾病特别是伴有遗传倾向的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性免疫疾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日益明显.众多动物免疫性疾病的发现、确认和研究,丰富了兽医学和兽医临床免疫学的内容,为研究人类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大量自发性(spontaneous)动物模型,推动了比较免疫学、比较医学和比较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     
正兰州兽医所编著的《天然分子免疫学》出版发行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畜禽重要人兽共患病创新团队首席景志忠研究员,牵头主编的《天然分子免疫学》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总结国际上生命科学天然免疫领域大量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者对天然免疫研究的经历和认识,从分子、细胞和机体水平上首次梳理和概括了天然免疫学的  相似文献   

3.
抗原表位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的主要功能单位,能有效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随着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研究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论文中概述了近几年用于研究T细胞表位的预测方法和鉴定方法,以及在B细胞表位研究中所用的表位肽扫描技术、蛋白质"切割"法、噬菌体展示技术、X-衍射与核磁共振、表位预测方法等技术,并对每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为从事抗原表位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从而更有利于表位肽疫苗的研制和诊断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免疫学的研究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在免疫化学上,对抗体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和亚分子水平,搞清楚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分子结构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在细胞免疫上,淋巴细  相似文献   

5.
《现代动物免疫学》(第 2版 )已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2 0 0 1年 8月正式出版发行 ,现在开始征订。本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王世若、王兴龙、韩文瑜 3位教授主编 ,并聘请 2 1位国内有关专家、教授共同编写完成。本书是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上介绍动物免疫学新  相似文献   

6.
沈志强 《猪业科学》2002,19(12):5-8
2.2.4家禽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化 家禽疾病发病机理一直是禽病研究的重点,常规方法是从眼观和显微镜下组织器官细胞水平上研究和常规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水平上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电子显微镜的普及应用,使禽病研究者能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谈到家禽免疫学,都不自觉地将之与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和小鼠等脊椎动物进行分析、比较和推导。确实,哺乳动物和禽类在应答各种病原(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其他微生物)时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主要表现为两者均有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其中获得性免疫又包括细胞介导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均有免疫学记忆等。但是应该看到不仅仅是哺乳动物的基因组特点和免疫学结构要远比禽类复杂和完善,而且哺乳动物免疫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要远超家禽免疫学。  相似文献   

8.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是一种高效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可以在转录水平研究机体在不同生理时期、环境变化、疾病等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因其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寻找差异基因的研究。为筛选与病原体致病相关基因,了解病原体与感染细胞之间的分子响应机制,从分子水平探讨某病原体的致病机制;为研究不同强弱毒株之间的毒力差异,寻找新的毒力基因。应用SSH技术,可以同时从病原体和宿主细胞两个层面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研究。通过构建病原体表达的差减文库或宿主细胞的表达差异文库,分别寻找病原体或宿主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病原体在机体内引起的各种病变的分子机制,以及今后动物疫病的基因治疗及基因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高级动物免疫学》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韩文瑜、雷连成教授主编。该书共35章,91.7万字。全书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免疫学专题,主要内容有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的动力学、细胞凋亡与免疫、细胞自噬、miRNA与免疫、病原体与免疫系统互作等内容;第二部分为临床动物免疫学专题,主要内容有禽类免疫、猪的免疫、反刍动物免疫、鱼类免疫、其他动物的免疫特征、抗肿  相似文献   

10.
<正>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韩文瑜、雷连成教授主编的《高级动物免疫学》2016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91.7万字。该书以专题的方式编写,共35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免疫学专题,为1~19章,主要内容有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的动力学、细胞凋亡与免疫、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和深入,近年来已经开始重视免疫病理工作。一系列的动物实验业已证明在免疫病理中,免疫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中叶,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寄生虫致病的免疫学机理也逐渐被揭示,形成了寄生虫病的免疫学病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化学的发展,动物寄生虫致病的分子机制得到较深入的阐明,动物寄生虫病理学提高到了分子水平。寄生虫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早已被人们发现,早期人们对动物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归纳为5方面,即吸取宿主营养,吸食宿主血液、体液和组织细胞,产生对宿主有害的毒素,机械性障碍与破坏,以及引入其他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LA)广泛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与调节,具有重要的免疫学研究意义。在转录水平上对猪瘟C株疫苗免疫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L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猪瘟C株疫苗免疫试验猪后,在0、3、5、9d分别采集4头猪的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SLA进行转录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并对试验猪SLA上调表达明显的cDNA模板进行了SLAⅡ类分子的克隆、测序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猪瘟C株疫苗免疫后,PBMCs中SLAⅠ、SLAⅡ类分子在短时间内均出现上调表达,一段时间后发生回降;测序分析发现,上调表达的SLA-DRA、SLA-DRB分子中存在高频表达序列。结果提示,猪瘟C株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猪瘟病毒相关的免疫应答,并存在SLA等位基因优势选用现象,这种优势选用可为猪瘟表位肽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首席科学家为二级研究员丁铲博士。团队主要针对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等家禽主要病毒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毒学、结构生物学等先进技术,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表观组学水平上开展病毒致病性、病毒进化、抗感染免疫机制、分子致病机理及  相似文献   

14.
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学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生物分子识别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解决了仪器分析检测成本昂贵、技术要求高、耗时多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几种分子模式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些年机体病原相关模式受体及其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天性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作者通过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DAI(DNA-dependent activator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DAI)等模式识别分子的细胞定位、分子结构及其识别病毒核酸途径的介绍,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宿主机体如何全方位识别和消除入侵病毒的分子免疫防御途径,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人工感染家兔豆状囊尾蚴后体内2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豆状囊尾蚴病的免疫学机制。实验组家兔经口感染豆状囊尾蚴,对照组为健康家兔,持续观察50 d,感染后3 h、3 d、10 d、20 d、30 d、40 d、45 d、50 d采集对照组和实验组兔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兔血清中的IFN-γ、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2种细胞因子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其中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在感染后35 d达到峰值,感染40 d后缓慢降低;Th2细胞因子IL-10维持在较低水平,40 d明显上升并达到峰值,45 d后缓慢降低。提示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介入了宿主抗豆状囊尾蚴免疫;感染早期主要以Th1类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感染中期和晚期转化为以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17.
分子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化学结合起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机理的一门病理学分支。20世纪80年代以来,聚合酶链反应、比较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高通量DNA测序和各种生物芯片等一大批生物学技术的相继问世,以及基因组计划的成功进行,为开发组织标本中丰富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病理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一些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有PCR技术、直接DNA测序、毛细管阵列杂交、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杂交、流式细胞术、组织微阵列、原位杂交、DNA和cDNA芯片等。…  相似文献   

18.
每一种显像技术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例如,基于放射性核素的技术(SPECT/PET)灵敏度极高,使人们可以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人体进行研究,但它们的分辨率却较低。另一方面,MRI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但需要大量的对比剂。为了克服各自的缺点,科学家们决定将以上技术进行结合,获得更准确的生理学和解剖学信息。这促使了双模式显像设备和药物的研究。SPECT/CT和PET/CT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PET/MRI扫描仪也已经进入市场,而SPECT/MRI扫描仪的研发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
CD8~+T细胞表位通过MHCⅠ分子呈递到细胞表面,激活CTL细胞从而介导并调节机体抗内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MHC-peptide稳定性试验通过TAP缺陷的RMAS细胞转染克隆在细胞水平鉴定CD8~+T细胞表位与MHCⅠ分子的亲和力;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通过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评估抗原免疫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高效性。四聚体技术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征。论文介绍了CD8~+T细胞表位的特征和上述3种表位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为CD8~+T细胞表位的鉴定和表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饲养业的持续发展,动物传染病的流行亦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同时由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毒学及分子免疫学等基础学科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地自然会影响到动物生物制品的研制和发展,现就此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