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受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沿海地区日趋频繁地暴发赤潮,给水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际上治理赤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赤潮藻拮抗微生物作为一种具有潜在防治赤潮的生物,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目前已经报道的赤潮藻拮抗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存在、丰度、生态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加强对微藻拮抗微生物的应用、生态分布和生态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以达到防治赤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赤潮的生物防治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爆发频繁,已成为海洋灾害之一.目前治理赤潮的主要方法是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防治、大型海藻防治、天敌防治和红树林防治等赤潮的生物防治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产后水果腐烂病是植物病害生态控制的新领域,文章从产后水果腐烂病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拮抗菌筛选、生防机制以及提高防治效果的途径等多个方面对产后水果腐烂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评述。  相似文献   

4.
海洋尖尾藻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国内仅对其微观结构和摄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制约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对海洋尖尾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摄食方式、室内培养、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二甲基硫和其它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今后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是对其合理利用和有效调控的基础,加强其生态特征研究意义重大.研究亮点:海洋尖尾藻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其生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该文综述了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全面研究海洋尖尾藻以及利用和调控海洋尖尾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尖尾藻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国内仅对其微观结构和摄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制约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对海洋尖尾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摄食方式、室内培养、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二甲基硫和其它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今后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是对其合理利用和有效调控的基础,加强其生态特征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竹  李晶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52-153,156
阐述了中药材主要土传病害的拮抗微生物研究进展,从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混合制剂等方面介绍了中药材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和开发应用情况,提出了微生物农药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水产养殖中可代替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拮抗菌生物防控以及更安全、有效、无公害的生物生态环境防控措施,本研究中综述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及其拮抗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应用现状等,并对水产动物病原拮抗微生物研究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展望。本研究结果可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防治是以调整平衡失调.恢复生态平衡为目的,是重在治本的方法。当前.生态学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宏观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与植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而微观生态学则是研究人类、动物、植物表面和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以及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寄主的微生物群的共生、拮抗、相关、不相关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群与寄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沿海赤潮研究20年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赤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灾害之一,在秦皇岛以及沧州的黄骅/岐口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发生期集中在高温季节。近20年来,河北省海域约发生赤潮40余起,其中发生面积较大及危害较严重的为4起;赤潮生物种类约55种,除了属于原生动物的红色中缢虫外,其他都属于浮游藻类,其中种类较多的为硅藻和甲藻,夜光藻等为河北省海域常见赤潮原因生物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黄瓜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疫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化学防治效果不佳且存在生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如何避免疫病的发生、减轻其危害是提高黄瓜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目前应用于黄瓜疫病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拮抗微生物、植物源抑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方法]根据2014年8月7日至9月28日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一次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生消期间的水文、生物、化学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赤潮面积约30 km~2,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2 910 000个/L。该海域充足的氮营养盐,尤其是NH_4-N浓度的突然升高、相对较低的PO_4-P浓度、适宜的盐度和水温等理化环境及低光照、低气压的气象条件是此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赤潮暴发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卵甲藻Exuviaella cordata 和Exuviaella marina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心形卵甲藻(Exuviaella cordata)和海洋卵甲藻(Exuviaella marina)引发的赤潮,(前者于1991年发生在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中,后者于1999年7月发生在大连湾),并对赤潮发生的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引发赤潮藻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描述,对大连湾赤沓区养殖的3种贝类进行了贝毒检测。  相似文献   

13.
卢霞  焦明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69-19371
[目的]利用多元遥感数据提取连云港海域赤潮信息。[方法]以小尺度连云港海州湾赤潮为研究对象,选用2005年10月8日IRS-P6数据、2006年5月20日Landsat 5-TM数据、2006年10月6日MODIS 1B数据以及2009年4月22日HY-1B的2级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对其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图像裁剪等预处理后,结合同步观测的连云港赤潮监控区站位环境数据,采用二次滤波法、叶绿素a浓度法、波段比值法提取海州湾赤潮信息。[结果]2005年10月8日,连云港海域暴发面积约20.0 km2的赤潮;2006年5月20日,连云港海域赤潮处于消亡阶段;2006年10月6日,赤潮暴发规模大,面积约436.5 km2;2009年4月22日,连云港海域赤潮零星分布,面积约10.8 km2。[结论]该研究为连云港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实施有效地赤潮预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赤潮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赤潮的危害及成因,介绍赤潮监测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growth discontinuities in Porites corals from western Sumatra, Indonesia, record unanticipated reef mortality during anomalous Indian Ocean Dipole upwelling and a giant red tide in 1997.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show that although some past upwelling events have been stronger, there were no analogous episodes of coral mortality during the past 7000 years, indicating that the 1997 red tide was highly unusual. We show that iron fertilization by the 1997 Indonesian wildfires was sufficient to produce the extraordinary red tide, leading to reef death by asphyxiation.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ropical wildfires as an escalating threat to coastal marin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5-2011年春夏两季秦皇岛近岸海域主要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营养状况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质量以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与赤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COD和无机氮一直维持在一定水平,磷是富营养化及赤潮发生的限制因子,赤潮多发区由北戴河西浴场附近向东浴场附近转移。大面积赤潮的发生导致海水中的营养盐被大量消耗而表现为春夏两季水体的营养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7.
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非常必要.现阶段在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中主要存在评估指标归类随意、评估体系构建局限和评估指标选取不全面三大缺陷.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对赤潮灾害损失进行定量分析,为我国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防外来浮游植物入侵引发的渤海湾赤潮灾害,基于近20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渤海湾海域已发现的外来浮游植物物种及具体物种信息,分析了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及可能产生的赤潮灾害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其中,甲藻门最多,有10种;硅藻门次之,有5种;金藻门和黄藻门最少,各有1种。研究表明: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中,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这些物种主要通过压载水引入、传播的方式进入渤海湾海域,应加强港口监控和管理,以防赤潮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