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一、构建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1.科学选址。羊场选址要远离村庄和交通干道;尽量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但稍有坡度;靠近水源,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远离其他种类的牲畜养殖;饲料丰富,通信便捷。2.合理布局。根据养殖场内的生产功能划分活动区,包括养殖区、辅助养殖区、生活管理区、废弃物处理区、免疫区、隔离区。各区域之间相互协调但分工明确,互不干涉,养殖区与辅助养殖区作为主要  相似文献   

2.
1规划选址畜禽养殖场应根据当地政府和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划进行选址,以符合疫病防控要求。畜禽养殖场要求距离生活欠用水源地、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开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事主要交通干线1000m以上  相似文献   

3.
1选址 肉鸡养殖小区适合选择地势偏高、干燥平坦、排水好并向阳背风的位置。平原地区创建养鸡场适合地势较平坦、视野开阔、排水便利,地下水位还低于鸡舍地基深度0.5米以下的位置;山区创建肉鸡场适宜创建在地势平缓,坡面向阳,而且总坡度低于25%,建筑区的坡度小于25度的地方;距离河流、湖泊比较近的地区创建肉鸡养殖场适宜选址比当地水文资料中最高水位高1~2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肉鸡养殖效益的好与坏决定着肉鸡养殖场(户)的经济收入和发展前景,为提高肉鸡养殖效益,应从选址建场、育雏准备、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有利措施。1鸡场建设1.1位置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选址与建场1.选址。养殖场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且在公共场所的下风向,距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养殖场、屠宰场、污水处理厂、水源地、风景区等有一定距离。一般情况下距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和其他养殖场500米,距屠宰场、污水处理厂、水源地、风景区3000米以上。2.建场。三区分开即管理区、生产区、污物无害化处理区,以围墙或篱笆分开,污物无害化处理区与生产区距离50米以上。场内净道污道分开,雨水污水分开,粪便干湿分开。具有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要设消毒池、消毒间并配备消毒设施。  相似文献   

6.
1 疫病上升的原因。1.1 环境方面的原因。1.1.1 畜禽场舍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建畜禽场时不注意选址和畜禽舍间距、通风排气和粪便处理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和疫源传播许多养殖场(户)间隔距离太近,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一旦一场疫情发生,相邻场(户)也随即被传染。某些地方搞养殖小区,把养殖场(户)集中在一起搞养殖示范区,这种做法极易造成疫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正1选址与布局1.1选址牦牛标准化规模舍饲养殖场根据饲养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年出栏量分别为200头以上、100~200头、50~100头。牛场规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选址需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2规划布局牦牛舍饲养殖场规划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既要布局紧凑,节约用地,又要为将来扩建留有余地。标准化规模舍饲养殖场按功能不同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山东省家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养殖场基本信息、场内区域划分、免疫接种、引种购进、消毒、饲养管理等问题展开调查。经预调查后,2021年6—7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本次调查。在全省16个地级市,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每地级市抽检1~2个县(市、区);应用配额采样方式,在县市域内选取蛋鸡养殖场、肉鸡养殖场以及种禽场各1家。共收到有效问卷141份,分别来自12个地级市36个县(市、区),其中来自蛋鸡养殖场、肉鸡养殖场和种禽场占比分别为63.83%、26.95%和9.22%。所调查养殖场中,按照管理区、生产区、生活区进行区域划分的133家,一半以上的养殖场能做到每周至少消毒1次;137家养殖场有免疫计划,而无免疫计划的只有4家,包括蛋鸡场1家、肉鸡场3家。肉鸡场没有隔离场所的占比最高,达44.7%。106家养殖场对患病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结果表明,所调查家禽养殖场在区域划分、区域管理、消毒管理、环境控制等生物安全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设计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致病因子侵入、阻挡病原微生物扩散的作用,但不同类型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并不均衡,因此养殖场需继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逐步建立适用于本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实际,确定如下规模标准:生猪养殖场(小区)年出栏500头及以上;奶牛养殖场(小区)年存栏100头及以上;肉牛养殖场(小区)年出栏100头及以上;蛋鸡养殖场(小区)年存栏10000只及以上;肉鸡养殖场(小区)年出栏50000只及以上;羊养殖场(小区)年出栏500只及以上。畜禽养殖专业户规模标准参照畜禽养殖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奶牛的集中饲养,奶牛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1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奶牛场应建设在地势干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远离其他养殖场、无三废污染和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严禁在低洼潮湿、排水不畅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场。奶牛小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管理区、挤奶厅和生产区应处在上风向,病牛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应处于下风向。  相似文献   

11.
一规模养殖场(小区)存在的问题1地址选择不合理大多数养殖场没有统一标准,选址随意,布局小、散、乱,场舍间距有大有小,这样的布局很难达到科学的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有些建在距村庄较近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有的建在居民区或屠宰场附近,生活废弃物及动物粪便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使防疫和公共卫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1科学规划,精心选址,合理布局 在猪场建设上必须首先做到统筹兼顾.规划先行。选址要科学.选择无污染源、生态条件良好、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水电路“三通”的场地,应远离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厂矿区、屠宰场、交易市场、垃圾场、污水处理场或其他养殖场,避免相互影响。要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技术水平、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奶牛的集中饲养,奶牛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1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奶牛场应建设在地势干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远离其他养殖场、无三废污染和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严禁在低洼潮湿、排水不畅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场。奶牛小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管理区、挤奶厅和生产区应处在上风向,病牛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应处于下风向。生产区、草  相似文献   

14.
人们越来越关注畜产品安全,重视养殖场(小区)的污染的控制。本文从养殖场小区的选址、布局和粪便的存储、处理和利用、污水的处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养殖场(小区)环境污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1基本情况近年来,民和县积极利用项目资金和吸引民间闲散资金投入规模化养殖建设?,使规模养殖场建设建设取得迅猛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90个(累积投资1.417亿元),其中养猪场31个、奶牛养殖小区(场)3个、肉牛养殖场8个、肉羊养殖场30个、特色养殖场8个。正在建设的规模养殖小区(场)  相似文献   

16.
1养殖小区建设现状截至目前,甘肃省天祝县已建初具规模的养殖小区54个,整体现状主要表现:一是30个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小区整体布局未按统一规划修建,选址不合理,规模大小不一,主要是"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三区不分,或人畜不分,或小区没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新办《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养殖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逐年增多,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几点看法。1存在问题1.1养殖场(小区)选址不合理为了保证养殖投资最小化,业主往往选址不规范,甚至在居民区就地建场。1.2防疫设施和防疫制度不完善场区建设没有隔离圈舍,畜舍之间未严格分开,不能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奶牛养殖小区发展迅速,但从已建成奶牛养殖小区兽医卫生及防疫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看,有很大差距。现从利于防疫灭病角度,并结合奶牛养殖小区规划设计和兽医卫生及防疫制度现状谈一谈奶牛养殖小区兽医卫生和防疫制度的建立方法和内容。1小区选址和规划设计时的卫生防疫要求1.1奶牛养殖小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周围500米内无化工厂、采矿厂、皮革厂、畜禽屠宰加工厂等污染源和村庄、居民生活区。1.2奶牛养殖小区内建筑布局应分设养殖生产区、生活管理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生活管理区和养殖生产区应处…  相似文献   

19.
<正>1科学选址布局养鸭场要建在远离水源污染区,远离交通要道和其他动物生产或饲养场所,以及鸟类或水禽栖息的河道湖泊等。鸭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背风向阳,地势干燥平坦,利于排涝,水源充足,用电方便。不能在原有的禽场上建场或扩建,也不可鸡、鸭、鹅混养。鸭场应分设生产区、管理区和污物处理区,各区应严格隔离,要设计标准化。场区和生产区四周应设有围墙  相似文献   

20.
正肉羊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对肉羊的规模化生产、疫病的防控和养殖效益等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肉羊养殖场在建设前要科学选址,场内各区要合理布局,根据肉羊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阶段而设立不同的羊舍。1科学选址养殖场厂址的选择要考虑保证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要有利于管理、生产及防疫等,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考虑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隐患、水电路设施及饲草料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