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概况近年来,我组在蚕病防治和蚕生理生化方面配合养蚕生产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家蚕微粒子病的问题我省佛山市范围的老蚕区由于蚕造密,批次多,数量大,特别蚕种生产的旺季,要完成蚕种检查微粒子病确有一定困难;另一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1 原蚕新区微粒子病发生的状况 1.1 1998年,合江场在官桥三角车村建立新原蚕点。此点及附近村庄已经20多年没有养蚕了,从栽桑、建蚕室、  相似文献   

4.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资料。优良蚕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改善蚕的生活环境条件,尤其是彻底消灭病原,繁育优良蚕品种,才能更好地提高蚕的生命力和健康性,从而生产优质蚕茧和丝绸产品。近年来,我省原蚕胚种带毒和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普种微粒子病蔓延危害,影响茧丝品质及蚕农经济收入,情况是严重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蚕的良种繁育科学技术规程,加强经营管理,有效地杜绝蚕病为害,提高蚕种质量,实现养蚕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本刊全文刊载中央农业部1991年2月29日印发的《家蚕良种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要点》(草案),供各级蚕种场职工学习并在生产中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养蚕业中以镜检母蛾,淘汰有毒蚕种来杜绝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对生产起了有效的作用,但我省年养蚕七造以上,每造又分若干批,需种量多,普通种不可能一一镜检,有毒蚕种不能淘汰,近年来我省蚕区微粒子病继续发生,似与此有关,故寻求适合于目前生产要求之多快好省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养蚕环境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对农户养蚕环境中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分布状况与动态的监测,初步摸清了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农村养蚕环境中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规律。为农村蚕区防控家蚕微粒子虫病,以及蚕种生产企业制订原蚕区蚕种生产防病消毒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 本届学组工作小结六年来,本届学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国家蚕微粒子病大流行、严重危害蚕种生产严峻形势下,围绕广东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防治这个主题开展学组活动,作了下列几项工作。 1.1组织学组成员到产区调研,为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出谋献策学组紧密协助省蚕业主管部门,根据我省各蚕种生产单位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多次组织学组成员到微粒子病发生比  相似文献   

9.
<正>微粒子病的流行,是通过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条途径,使蚕儿感染发病。因此它的病源是带毒蚕种和带毒的养蚕环境、桑叶以及带毒的野外昆虫。我省对三级原种繁育,实行全部对号袋母蛾,全部显微镜检验,发现有毒蛾张,则整张蚕种淘汰。所以种茧育用种,带毒的可能性极小,原蚕区饲养原蚕,在蚕期中大都发育正常,防病预知检查亦未发现有微粒子孢子,直到母蛾镜检时才发现“微毒”,这充分证明原蚕种无毒,主要是在壮蚕期,特别到5龄期防病消毒工作不彻底,受食下微粒子孢子感染的,蚕期没有症状表现,种茧调查成绩和制种量亦影响不大。 80年代以来,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供不应求,促使大规模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现在已有80%左右的普通种是农村原蚕区种茧生产的。由于蚕种场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原蚕区发展的要求,对微粒子病的危害放松警惕,使已被控制的微粒子病又死灰复燃。一般原蚕区春季饲养原蚕,夏秋期饲养丝茧蚕,丝茧蚕用的普通种都是抽样检验母蛾,虽然用的都是合格普通种,但在合  相似文献   

10.
次氯酸钠消毒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微粒子病在我国广东、四川等省蚕区流行,蚕种深受其害。据我省肇庆市三个蚕种场的累计,1984~1988年五年期间,蚕种微粒子病淘汰率达9.54%,种茧淘汰率达6.21%,已成为威胁蚕种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消毒防病是防止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病的根本措施。我省蚕区传统使用的漂白粉消毒剂,因有效氯容易散失和渗透性差等缺点,消毒效果难以保证。作者采用渗透性比漂白粉好的次氯酸钠液消毒家蚕微粒子孢子,经实验室研究和三年农村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1.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陕西蚕病流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虹  王进 《蚕业科学》1995,21(4):243-247
通过历年盒种产茧量、干茧病蛹及蚕期蚕病调查,得知养蚕技术、养蚕形式、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陕西蚕病的流行分布。近几年危害生产的主要是僵病、多角体病及微粒子病。各地由于养蚕形式、技术、地理及气候差异,蚕病发生轻重不同。僵病流行比其它蚕病受养蚕技术、地理、气候影响更明显。多角体病流行与僵病不同,有较明显的垂直传播特点。微粒子病自1989年发现之后,蔓延迅速,其病原首先来自从疫区调入的带毒蚕种。  相似文献   

13.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1989年我县大面积的丝茧育遭受了微粒子病的重大裘击,春、秋两个生产季节中,全县有23个乡11302张蚕爆发了微粒子病,减收蚕茧5500担,蚕农经济损失近300万元,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我场蚕种生产也面临微粒子病的严重危机。1986年到1989年4年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两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蚕区大面积爆发,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曾未有过的。当前蚕种数量不足,质量也差,由于微粒子病的损失,不仅给蚕种供求加深了矛盾,而且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和质量,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这是当前蚕桑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18.
宋怡 《广东蚕业》2005,39(1):20-21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建国后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经下传染和胚胎传染而寄生子蚕体内所造成的一食种传染性病害、该病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轻则降低养蚕收入,重则全部失收,并严重威胁着蚕种生产,是一种列为国家检疫对象的蚕病。解放前,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危害严重,使农村蚕茧生产受到很大损失。建国后,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了蚕种监管机构,强化了蚕种检验,实行全部袋蛾集中镜检,坚决淘汰超毒蚕种,不断提高合格毒率标准,并制定了防微措施,落到实处,杜绝传染途径。从而至1954年起江苏省实现了母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养蚕量的增加和多批次养蚕的推广,微粒子病大有发展蔓延之趋势,特别是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山高树多,野外昆虫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在原蚕区蚕种生产中,不但给微粒子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同时易发生僵病。通过几年来对石泉蚕种场生产成绩的分析来看,有时僵病带来的损失甚至大于微粒子病的危害。因此,在从事原蚕区蚕种生产工作中,不但要重点抓好防微,也要搞好防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