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观光生态农业在留民营旅游景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留民营村的发展为例,阐述了观光生态农业在生态农业旅游中的优势,提出了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昆明后迅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生态农业旅游以农业为基础,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它以保持生态农业环境为原则,以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昆明生态农业旅游也在云南省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迅速发展,针对目前昆明生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作者在简要分析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特点、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9-4711
解析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就循环经济在农业生态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符合循环经济提倡的可重复利用资源的主题,并且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和循环经济都提倡保护环境的主题,都要求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共赢.在此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旅游食宿区以及生态农业景区内的交通构建.强调了应利用循环经济的内涵约束生态农业旅游,实现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生态农业景观类型,决定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根据咸宁市农业景观的空间差异,将咸宁市划分为6个农业景观生态区,并针对性地构建了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农业模式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并设计了几种新型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47-3449
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提出的背景、含义及作用,及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形式,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贺街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文章通过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界定,分析了广西贺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旅游既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途径,也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光。通过对云南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云南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失灵的原因,提出促进云南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魏莉  汤颖松 《农业考古》2007,(6):173-175
生态农业旅游园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实践模式。本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分析了生态农业旅游园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四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谢雨萍  向悟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28-5131
应用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2004年和2006年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小,生态农业旅游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说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模式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广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18-7920
对从农业循环经济到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以广西恭城县红岩村为例,提出了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苏家屯区生态农业旅游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76-5277
通过对沈阳市苏家屯区生态农业旅游现状的说明,分析了该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区域优势,并给出苏家屯区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热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80-6380,6382
系统分析了兰州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农业启动型、新型工业催生型、政府协调引导型、旅游带动型、园区集聚型和城镇化带动型六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粤北低山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土地资源丰富,水热条件优厚,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土地肥力低下、自然灾害频繁等农业生态问题。根据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粤北低山丘陵地区的资源环境特点,总结出生态农业发展的5种模式,即高效型、立体型、旅游型、农林型和庭院型模式,为粤北及华南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国外生态村建设经验对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筑规划、文化体育与社区文化的构建、与旅游的关系以及生态农业等方面阐述了国外生态村建设的经验,结合海南省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的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路,以期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力阳  苏维词  丁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8-2389,2391
通过论述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喀斯特山区农村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和聚落景观旅游农业模式,并比较了3种模式所产生的不同效益因子.结果表明,在3种模式中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兼顾社会、环境、经济3方面的效益,并且其是可将三者结合最紧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草湖湿地公园开发为例,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两型"开发模式,即以湿地公园为平台,整合生态农业、科普观光、环保排污等主题,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湿地效应的最大化,以此协调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金志庚  阳树英  欧阳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29-1531,1746
回顾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历史,指出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价值、发展方式、规划的方法与技术,及其生态过程和机理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却罕见关于近郊与远郊生态农业之间差异的研究。有鉴于此,通过分析近郊和远郊的社会与经济基础、景观与生态系统结构的差异,指出具体旅游发展规划中,近郊与远郊生态农业旅游在整体发展思路、优先发展模式、配套建设、景观优化内容与方法上的区别,并以景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就两者的具体区别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上海市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已形成了都市型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和发展模式.今后,要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的知识,全面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全程监控生态农业生产过程,强化生态农业研究等,以促进上海市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