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湖北省宜昌市柑橘科学研究所通过喂食橘小实蝇不同浓度甲羟基孕酮和虱螨脲的食料,测定了其对橘小实蝇的不育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甲羟基孕酮对橘小实蝇成虫交配和产卵始见期与正常对照未见明显差异,而不同浓度虱螨脲对橘小实蝇成虫交配和产卵始见期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推迟;同时,随甲羟基孕酮和虱螨脲食料浓度的增  相似文献   

2.
<正>一、橘小实蝇春季的活动规律橘小实蝇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7代,以第7代成虫在果园中过冬。1~2月份为明显的过冬期(平均气温在13.7~14.4℃)。成虫在过冬期内活动明显减弱、很少取食,也极少产卵。3月下旬,天气回暖后(20~22℃),成虫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橘小实蝇入侵了全球超过70个国家,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建立了橘小实蝇种群的根除措施,并在美国加州等地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橘小实蝇种群仍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对全球经济贸易及水果产生交易产生了巨大的威胁。2015年至今,李志红教授团队以全球入侵性实蝇为研究系统,持续开展了外来实蝇的种群遗传和入侵生态学研究,2018年阐明了橘小实蝇的全球入侵过程及种群起源,并在  相似文献   

4.
对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lis(Hendel))危害柑橘的田间调查表明,该虫在温岭市主要危害当地柑橘早熟品种"早熟(宫川)蜜柑"为主;1年发生6~7代,主要危害代为4~6代,且世代重叠;危害柑橘橘果于11月上、中旬达危害高峰;失管的橘园成虫量高,橘果危害严重.采取性诱剂诱杀、清洁橘园、药剂防治等防控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控柑橘小实蝇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6种植物提取物对橘小实蝇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胡椒(Piper nigrum),菖蒲(Acorus calamus),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莲(Nelumbo nucifera),盐肤木(Rhus chinensis)等6种植物提取物,并测定提取物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和胃毒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胡椒、菖蒲、石菖蒲提取物均对橘小实蝇成虫有很好的触杀作用,103.95 μg/cm2的浓度处理2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6.67%、96.67%。进一步测定这3种植物提取物对橘小实蝇的触杀毒力,表明胡椒提取物对橘小实蝇的毒力最高,LC50的值为0.25 mg/mL。黄檗、盐肤木提取物触杀效果中等,莲未表现出触杀活性。胃毒活性测定试验中,胡椒提取物的效果最好,1.50 mg/mL浓度处理96 h后,其校正死亡率为84.44%,菖蒲和石菖蒲提取物的试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33%、26.67%。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3年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首次发现橘小实蝇以来,其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此,苏州市植保植检站、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对橘小实蝇在苏州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连续监测,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苏州地区1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汕头口岸2005~2008年截获由泰国入境旅客携带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和从中查获高危检疫性有害生物橘小实蝇、辣椒实蝇、芒果果实象甲、番石榴实蝇等疫情进行分析,结合泰国病虫害情况,提出加强对泰国入境旅客携带应检物的监管重点,并探讨进一步深化关检合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重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在"四合一"的新背景下在全球的大尺度分布范围内研究了橘小实蝇的种群结构、定殖风险以及潜在分布,主要方法、结果与结论如下:(1)利用翅的几何形态学对橘小实蝇的六个组群,63个地理种群1216个个体的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的翅形结构差异不明显,中国中部组群翅的质心大小最大,南亚组群翅的质心大小最小。(2)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橘小  相似文献   

9.
以近年来湖南省引进和选育的4个宽皮柑橘品种(春见、早蜜椪柑、金秋砂糖橘、春香)和4个甜橙品种(锦红、橘湘珑、锦秀、橘湘元)果实为材料,分析各品种成熟果实品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贮藏性能差异和贮藏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品种柑橘成熟果实品质指标和贮藏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宽皮柑橘中的春香贮藏性能最好,可以避开大部分柑橘的上市时间;而金秋砂糖橘最不耐贮藏,适合就近销售或短距离运输。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可滴定酸(TA)含量与失水率和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结果可为柑橘良种筛选及种植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龟井(无籽)温州蜜柑和鄂柑1号(有籽)橘为试材,对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游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肌肌醇及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果实增大初期鄂柑1号果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上升,蔗糖变化小,肌肌醇却趋下降,进入果实增大中后期,蔗糖含量显著上升,其它变化小;而龟井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均于果实增大初期和中期出现明显积累,肌肌醇除在增大中期出现一峰值外趋于平稳;采前果实发育期两品种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均与各自的蔗糖较一致;(2)采后贮藏期内两品种果肉总糖和肌肌醇含量均趋于稳定,而二者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却均趋相反;(3)两品种果肉钾含量均在果实增大期内出现明显上升并居相对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不同品种蓝靛果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确定了不同蓝靛果的开发利用方向,旨在为蓝靛果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对5个品种的蓝靛果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蓝精灵’平均单果重最大,极显著高于‘L32’、‘蓓蕾’和‘L54’,并且‘蓝精灵’的感官综合评价最好;L系3个品种果实较大,但是苦涩味比较重、感官评分最低;但除铁含量之外,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蓝精灵’和‘蓓蕾’;‘蓓蕾’果实指数和果纵径极显著低于其余4个品种,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并且‘蓓蕾’的风味最好,其感官评分也仅次于‘蓝精灵’。5个蓝靛果品种中,‘蓝精灵’果实大、口感好,最适合鲜食;‘蓓蕾’风味好、矿物质和活性物质含量高,适合鲜食和加工;蓝靛果L品系矿物质含量高,适合用于开发矿物质饮料。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筛选适宜陕北榆林地区种植的优质沙棘种质资源,将‘实优一号’、‘深秋红’、中国沙棘、‘北欧一号’、‘无刺大果’5个沙棘品种引种到榆林地区,待生长初期结束,测定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与生理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函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别对不同沙棘品种的农艺性状与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引种至榆林地区的沙棘品种存活率以‘深秋红’两年生最高,达99.02%;通过农艺性状分析得出,移栽至榆林地区的5个沙棘品种在株高、冠幅及地径粗生长量上除中国沙棘外均有所增长;通过对比生理指标结果得出,5个沙棘品种各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移栽后除‘无刺大果’以外沙棘的丙二醛含量从初期到末期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变化上,末期的‘无刺大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除中国沙棘外的品种(P<0.05);从过氧化物酶含量变化上可以看出,除‘实优一号’与‘无刺大果’外,其余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有所增加;在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上,‘实优一号’、‘无刺大果’的游离脯氨酸增长量最大,分别为24.6、23.65 μg/g;在叶绿素含量比较中,‘北欧一号’与中国沙棘的叶绿素含量最高。通过存活率、农艺性状评价及抗旱性评价综合分析得出,两年生‘深秋红’是最适宜引种至陕北榆林地区的优质沙棘树种。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用气温资料确定桃树需热量和需冷量的途径,本文根据2006—2021年宁波市‘湖景蜜露’初花期和同期气温小时资料,应用变异系数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桃树需冷量和需热量。结果表明:宁波市‘湖景蜜露’需冷量为740 h(7.5℃模型),需热量为200℃·d(下限温度为4.5℃)。应用确定的‘湖景蜜露’需热量和需冷量计算了2006—2018年‘湖景蜜露’初花期,拟合值和实际值之间的R2、RMSE分别为0.4639、7.9天(n=13),相关系数(0.6811)通过了显著水平0.05的检验;2019—2021年独立样本检验的RMSE为2.6天,拟合和独立样本检验效果均较好。本文应用气温资料和落叶果树花期资料为确定需冷量和需热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分析结果为‘湖景蜜露’促成栽培和初花期动态预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余甘子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色经济树种,但目前对国内余甘子产业的总体生产情况还没有系统的统计和研究报道,产业链发展情况也还不清晰。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等多种方法,掌握了国内余甘子主产区的生产、加工情况以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国内余甘子总栽培面积约3.8万hm2,主产区包括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主栽品种有‘高黎贡山糯’、‘盈玉’、‘甜种’、‘粉甘’、‘蓝丰’、‘玻璃甘’、‘大玉余甘’等,加工企业有上百家,分布在南方各省,加工产品主要有果干、蜜饯、果汁、果茶、余甘子粉、含片等。总体来讲,余甘子产业还存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不够、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精深加工不足、科技支撑乏力等问题,建议增加产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重视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开发利用、加强余甘子产业主体的交流与协作,促进产业链向下延伸。  相似文献   

15.
从高油薰衣草品种“杂花”中克隆得到芳樟醇合酶基因LIS1LIS2,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原核表达和酶活性检测,以低油品种“法国蓝”为对照。结果表明,LIS1基因编码602个氨基酸,LIS2基因编码564个氨基酸。LIS1蛋白与阔叶薰衣草、一串红的芳樟醇合酶亲缘关系相近,LIS2蛋白与狭叶薰衣草、杂薰衣草的芳樟醇合酶亲缘关系相近。LIS1基因在“杂花”花器官半开期、盛开期和衰败期的表达量均高于“法国蓝”;LIS1基因在“杂花”花萼中的表达量最高,且仅在“法国蓝”雄蕊中少量表达。LIS2基因在“杂花”花器官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均低于其在“法国蓝”中表达量,该基因在“杂花”花器官衰败期和“法国蓝”花器官半开期表达量最高,在2个品种花萼中高表达。LIS2基因在2个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LIS1基因。LIS1和LIS2重组蛋白具有单萜合酶活性,且均参与合成芳樟醇。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不套袋与套袋对苹果品质影响的机理,以8年生‘富士’苹果(‘天红2号’/‘M26’/八棱海棠)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套袋密度处理(不套袋、套袋1/3的果实、套袋1/2的果实、套袋2/3的果实、套袋所有果实),所用果袋为小林果袋(双层纸袋,内红外棕),研究不同套袋密度对果实套袋前(6月19日)、套袋后2天(6月21日)、套袋中(8月22日和9月27日)、摘袋后2天(10月9日)和采收后1天(11月3日)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不仅降低了苹果树冠层内的光照强度,而且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而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苹果树冠层内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在8月和9月。5个处理的冠层光强、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片比重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套袋导致叶片光合性能下降。套袋苹果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导度的降低引起的,这可能与光照强度降低有关;而在9月光合速率的降低还可能与高温弱光,套袋苹果叶片出现非气孔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旨在筛选氮素和磷素高效利用的小麦品种(种质),为高效小麦育种和肥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处理(CK)、低氮处理(LN)、低磷处理(LP),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参考小麦良种攻关养分利用效率鉴定公式,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NUI)≥1.300,磷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PUI)≥1.100,认定为氮素和磷素养分高效材料。共筛选出20份氮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临麦4号’、‘泰山27’、‘良星66’、‘烟农999’、‘山农23’、‘山农29’、‘山农30’、‘鑫麦296’、‘烟农21’、‘良星517’、‘AN01’、‘烟农173’、‘烟1212’、‘师栾02-1’、‘泰科麦34’、‘泰山28’、‘泰田麦118’、‘烟181’和‘山农25’;共筛选出15份磷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山农20’、‘裕田麦119’、‘良星517’、‘山农111’、‘AN01’、‘烟农19’、‘烟1212’、‘泰科麦34’、‘良星66’、‘山农25’、‘裕田麦118’;共筛选出9份氮磷均高效利用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良星517’、‘AN01’、‘烟1212’、‘泰科麦34’和‘泰田麦118’。通过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筛选出的资源高效型品种(系)和种质,为小麦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速无籽西瓜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于2020年开展10个无籽西瓜新品种异地展示示范试验。通过测定与评价参试品种的抗病性、坐果习性及果实相关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均为优良。其中‘京珑-2’、‘京珑-3’是小果型品种,与中大果型相比,单瓜质量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皮较薄,适宜设施栽培;‘莱卡红4号’、‘雪峰新二号’、‘津花蜜2108’等3个品种在7个不同试验点的抗枯萎病性表现更突出且总体表现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建议先进行小面积试种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综上所述,本研究参试品种有5个品种在全国7个省份的表现均较为稳定且在抗枯萎病性、坐果习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本试验为无籽西瓜的选育与生产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植株及籽粒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永优1573’、‘永优1593’、‘郑单958’、‘先玉335’等4个玉米品种,设置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 5个密度梯度,测定8个产量性状和不同生育期4个植株性状及3个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在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LAI)逐渐增加,百粒重、单株叶面积(LA)逐渐减小。从拔节期开始,LALAI均显著增加,散粉期达到最大值;籽粒灌浆前期百粒重快速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LALAI降低。籽粒粗淀粉含量(CT)、粗蛋白含量(CP)、粗脂肪含量(CF)受籽粒发育和种植密度的双重影响,品种间差异显著。‘永优1573’的CP较高,‘先玉335’的CT较高,‘郑单958’的CF较高。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配合田间水肥管理措施,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同时提高籽粒营养品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优化苦瓜的氮钾肥施用方式,提高苦瓜中皂苷含量,选取苦瓜低皂苷含量品种‘206’、高皂苷品种‘优佳4号’为试验材料,以中皂苷品种‘疙瘩绿’为对照,采用根尖无损伤检测法,检测苦瓜根对氮和钾离子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优佳4号’根对氮离子的吸收显著高于‘疙瘩绿’和‘206’,而在幼苗期、幼果期对钾离子的释放比‘206’分别低40%和63.5%。田间栽培时以苦瓜品种、氮、钾元素为变量进行正交设计,并进行施肥验证,‘优佳4号’吸收氮元素和保有钾元素的能力更强,在低氮和低钾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高皂苷。中高含量的氮钾元素可以显著提高低皂苷品种的皂苷含量。在栽培生产中,高皂苷品种施肥可适当采用低氮和低钾措施,低皂苷品种要采用高氮和高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