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协 A、丛广 41 A和珍汕 97A与 1 3个水稻品系杂交 ,对三者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马协 A和珍汕 97A的恢保关系基本相同 ,其核不育基因等位 ,同属孢子体不育类型 ,其恢复性受 1~ 2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丛广 41 B、密阳 2 3具 1对恢复基因 ,明恢 63具 2对恢复基因。丛广 41 A的不育性受 1对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 ,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 ,属配子体不育类型 ,但有极少数 S( r)花粉参与受精异常传递给后代 ;其恢复性受 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密阳 2 3有 1对强恢复基因 ,珍汕 97有 1对弱恢复基因 ,二者可能不等位。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植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不育系(母本)珍汕97A,马协A和恢复系(父本)明恢63、“118”以及由它们配成的3个杂交组合汕优63、马协63、马协118的F1和F2代,其种子植酸含量,结果表现出杂种一代种子植酸含量受母本遗传控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6AB在恢复关系上明显不同,是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一种新的互作核不育类型。其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2)控制9012A和S45A的不育基因是非等位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隐性重叠不育基因。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隐性上位基因与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可能是非专一性的。这对现有双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6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03S和9451S等6个籼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核流通 系的颖花开花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103S、珍汕97A(CK)、3204S、安湘S、8906S、HN5S、9451S;89063S、安湘S、9451S有花率比对照珍汕97A高,6个核不 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短;(2)  相似文献   

5.
以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特青以及丛广 4 1 A/特青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特青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特青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 ,该基因暂命名为 Rf-5(t)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珍汕 97以及丛广 4 1 A/珍汕 97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珍汕 97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性上 ,这 2个亲本之间可能有两类基因 ,其中一类控制着圆败型花粉 ,另一类控制着典败型花粉 ;对丛广 4 1 A∥珍汕 97/特青三交 F1 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珍汕 97具有一个与 Rf-5(t)等位的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花粉育笥和小穗育性为指标,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41A、恢复系特青以及丛广41A/特青的F1、F2,丛广41A//丛广41B/特青的三交F1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特青具有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该基因暂命名为Rf-5(t);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41A、恢复系珍汕97以及丛广41A/珍汕97的F1、F2,丛广41A//丛广41B/珍汕97的三交F1等亲本和要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性上,这2悠闲 本之间可能有两类基因,其中一类控制着圆败型花粉,另一类控制着典败型花粉;对丛广41A//珍汕97/特青三交F1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珍汕97具有一个与Rf-5(t)等位的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7.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育系抗白叶枯病的胞质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孔凡明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62-64,71
1994~1996年间,共选用6种胞质类型的12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6个同核异质材料和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和杂交组合,于水稻孕穗期接种分属于7个致病型的白叶枯病菌35个菌株。结果表明,不育胞质与正常胞质的抗病性程度大体相近,但在少数不育胞质与部分白叶枯病菌菌株的互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胞质效应,即不育系较之保持系更感病,主要表现在野败型的珍汕97和V20、冈型的G汕、D型的D汕等几种不育胞质与Ah28、Gx50等部分菌株的特异性互作体系中;6个同核异质水稻抗病性也具有明显差异,Ah28等部分菌株对D汕A1和G汕A等胞质具有较强的亲和性;杂交稻的抗病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但胞质亦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杂交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中,胞质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改良核基因的同时,要注重胞质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水稻标记不育系标-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带有明显淡绿叶标记性状(pgl基因,位于第10条染色体上)的光-温敏型核不育水稻M2S为供体(父本),以优质早灿保持系中红B为母本杂交,再用其F1为母本同珍汕97B杂交获得三交种,F2选择带明显淡绿叶标记性状的高结实率、综合性状好的材料作为保持系选材加代到F4,F4株系分单株与珍汕97A测交选择能保持完全不育的保持系,进一步回交,从而得到株叶型整齐一致、不育性稳定、性状优良的带有明显淡绿叶标记性状的不育系-标-1A。标-1A与中413、明恢63配组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标-1A无论是在不育系敏种、杂交稻制种还是在大田生产上,在苗期就能很容易分辨出真伪种,从而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试验以香稻品种香丝苗2号,川香28B,赣香糯(中国)、A301、Scented Lemont(美国)、Jasmin85(泰国)和非香稻品种珍汕97B为材料,研究水稻香味的遗传和香稻品种间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的香味受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赣香糯、川香28B、A301和Scented Lemont等4个香稻品种的香味基因是等位的;赣香糯;Jasmine85和香丝苗2号彼此间  相似文献   

11.
早籼型不育系351A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1A与珍汕97A、协青早A、47A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不显著。珍汕97A、协青早A的一般配合力高,是配制迟熟杂交稻组合的主体不育系。351A的特殊配合力和早熟遗传强,是配制早稻、早熟中稻杂交组合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粤泰A(HL)与珍汕97A(WA)育种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1995年通过在南京等地的试验,对红莲型(HL)CMS水稻粤泰A和野败型(WA)CMS水稻珍汕97A的育种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1994年高温年份8月14日以后,粤泰A的花粉可育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均与珍汕97A无显著差异;(2)粤泰A在春季播种至抽穗天数比珍汕97A长20±2天,这样粤泰A的利用可缩短播差期,减少田间操作用工;(3)粤泰A在柱头外露率、异交结实率和单位面积总颖花量性状上均显著高于珍汕97A,制种产量比珍汕97A高38.1~61.9%;(4)粤泰A千粒重低于珍汕97A,但其米粒细长,垩白米率比珍汕97A低82%。以粤泰A与恢复系R938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不仅产量水平明显高于汕优63,而且品质和抗白叶枯病性状也显著优于汕优63。粤泰A在育种中的应用,对于改变目前杂交稻细胞质源单一化以及提高杂交稻米品质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90—2441A的遗传及其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90-2441A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0-2441A核不育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甘蓝型油菜均可作为它的恢复系;等位性测验表明,90-2441A,1171A,S45A均受2个相同位点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它们在遗传上属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7个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2个独立遗传的恢复基因控制。笔者建议把它们定名为Rf1和Rf2;Rf1为完全显性,Rf2为部分显性;Rf1的恢复效应大于Rf2。不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可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2-)、S(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经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验,可将7个不育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湘远4-A、中12A和显无A,在2个育性恢复基因位点上与引自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的2个育性恢复基因Rf1和Rf2等位且性质相同;第二类是104-7A、NM-1A、NM-2A和NM-3A不育系,在rf1位点上有一个复等位基因rfm1,杂合等位基因rf1rfm1的不育效应大于纯合态rf1rf1或rfm1rfm1的效应,即rf1rfm1对Rf2-起隐性上位作用,从而使等位性测验群体中的不育株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5.
K型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个K型新质核互作用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表明,K型不育系的花粉构成特征与野败型不育特点,明显不同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育系与可育系浆片和花丝结构的比较王忠,顾蕴洁,高煜珠(江苏农学院农学系)//作物学报,1994,20(1):13~17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育系珍汕97A与保持系珍汕97B的浆片和花丝的超微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开颖前浆片和花丝细胞...  相似文献   

17.
以珍汕97A及V20A为材料,相应的保持系为对照,通过辐照后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及根数等试验,初步比较了不育系与保持系对^60Co-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发育芽率与苗高的反应上,保持系均比不育系敏感;而在根长和根数上,保持系与不育系也存在差异,且珍汕97A与V20A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不育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明  吕斑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39-140,176
共测定了6种胞质类型的12个不育系对白叶枯病菌35个菌株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杂交稻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不育系抗病性大多较差,不同胞质类型及其不同核基因型的不育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BT型不育系抗病性较强,而冈型、野败型、D型和印水型等多数类型抗病性较差,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珍汕97、龙特甫、G汕和V20等核基因型的不育胞质抗病性又明显低于六千辛和矮选等不育胞质;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有15个菌株对不育系的致病力较强,尤其表现在珍汕97不育系上,甚至有些菌株的致病力极强,并且它们大多对珍汕97等不育胞质具有特异性侵染。因此,在杂交稻的抗病育种中,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不育系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经常监视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型分化,考虑稻区存行的优势小种而选用合适胞质类型的细胞质及其杂交组合,避免因白叶枯病菌专化性小种的出现而导致白叶枯病大流行。  相似文献   

19.
油菜育性基因在不同分离世代的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1对隐性核不育基因和3对隐性核不育基因在不同分离世代的理论分离比,然后以胞质不育系L17A和陕2A、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GCDA-1的多个分离世代为材料,采用卡平方适合性测验方法验算了它们所带的育性基因对数。结果表明,L17A和陕2A为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双重不育系由3对隐性不育基因所控制,但胞质不育基因s1与两个核不育基因m1m2中的一个可能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赤霉素在水稻异交栽培中的作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观察了赤霉素在水稻异交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赤霉素有明显提高水稻异交结实率,但对培矮64S这种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应用效果比对珍汕97A这种野败型质核互作不育系的应用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