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个案管理,而对照组仅维持原来的社区随访服务。在入组前以及入组后6、9、12个月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入组后6、9、12个月末,两组的阳性症状总分及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入组时,且以干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干预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或0.01)。入组后6、9、12个月末,干预组的PSP评分及QOL-100评分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关系领域项评分均较入组时高,于入组后12个月末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个案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减少患者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减退,提高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入住中途宿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入住中途宿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相同,研究组增加健康教育。于入组时和治疗3、6、12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的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PANSS和SDSS评分显著低于入组时及同期的对照组,ITAQ评分则显著高于入组时及同期的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SDSS评分较入组时低;治疗12个月后PANSS评分较入组时低,而ITAQ评分较入组时升高(P<0.05或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能促进入住中途宿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减轻,恢复其社会功能及增加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对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该治疗对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索rTMS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名,按照病情、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配对,随机分配每对病人接受rTMS真刺激治疗和伪刺激治疗4周,应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和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 RBANS)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其血清CRP水平。 结果: (1) 治疗后,真刺激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假刺激组则无变化;(2)与治疗前比较,真刺激组4周治疗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差异;(3) RBANS总分、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较前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4) 真刺激组内患者的“PANSS总分差值”与“即刻记忆分差值”、“阴性量表分差值”与“RBANS总分差值”以及“ 阴性量表分差值”与“延时记忆分差值”之间均有负相关关系(P<0.05);(5) 真刺激组内患者的RBANS总分变化值(ΔRBANS)、Δ即刻记忆、Δ注意和Δ延时记忆与ΔCRP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rTMS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缓解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过程中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有效率、BMI、TC、TG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PANS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1.8%,对照组79.5%,差异无显著性(χ2=0.073,P0.05)。治疗前,2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PANSS评分无组间差异(t=1.147,0.211,1.377,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t研究组=17.139,5.639,13.338,t对照组=16.236,5.076,14.595,P均0.05),无组间差异(t=1.123,1.159,0.966,P0.05)。治疗前,2组BMI、TC及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0.000,0.302,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3.220,6.439,9.460,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t=5.470,5.519,9.38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t=0.347,1.483,0.624,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近,奥氮平可明显影响患者脂代谢,增加患者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合并家庭心理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护理疗效或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4、8周,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HAMD评分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WHOQOL-BREF量表总分及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因子上改善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TE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8例38~88岁符合诊 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运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给予运动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测定两组 患者干预两个月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与运动前比较,运动组的SDS、SAS评分 明显下降(P<0.05)、WHOQOL—BREF评分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的SDS、SAS、WHOQOL—BREF评 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量化运动处方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4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使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4周时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2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以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作为抑郁、焦虑评价指标.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间及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HAM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疗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所有患者均参照NCCN 指南进行乳腺癌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变化,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通过T细胞亚群检测CD4+百分比、CD8+百分比、CD4+/CD8+的数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ES-D 评分、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总量表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百分比、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 中医情志疗法能有效缓解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抑郁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家庭护理干预达到提高社区癌症患者的自护能力,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癌症康复.方法:采用抽样方法把242例社区癌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1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自护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功能锻炼及对症状的认识、自护技巧、预防并发症、安全管理等自护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癌症患者的自护能力、巩固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保护性约束衣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和安全保障。方法:将医院儿少科住院的伴有冲动行为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保护性约束衣)和对照组(传统约束带),各44名。约束1周后,采用自制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带并发症、约束效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约束带并发症(勒伤、皮擦伤、肢体血运障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约束效果(冲动、伤人)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作的"保护性约束衣"安全、实用、美观、人性化,大大减少了意外因素对患者本人或他人造成的伤害,有利于监护、诊查、病情观察工作,对病房的安全和管理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合低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给予齐拉西酮联合低剂量氯氮平治疗;对照组46例,单纯给予氯氮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著进步30例,好转7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31例,好转4例,无效2例。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异常、流涎、嗜睡、便秘及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低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87例"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同时于我院诊疗的87例非"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伴有躯体疾病、病程特点、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史),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伴有躯体疾病、病程为慢性者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合并躯体疾病中研究组的电解质紊乱、皮肤软组织损伤、营养不良、传染病(梅毒除外)、感染性疾病、梅毒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SANS分值高于对照组,SAPS分值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高于非"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且其病程更长,阴性症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防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全方位护理管理,对照组普通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发生医院感染2例,占5.0%。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0例,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施全方位护理管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9.5±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5±4.2)分,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2.5%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个案管理模式对减轻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5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照子宫全切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教育及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实践。采用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则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2.84±5.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6±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可改善子宫切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自护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需长期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自护能力、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提高,其中研究组患者3个月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和生存质量总评分分别为(109.6±7.1)分、(140.5±7.7)分,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和生存质量总评分分别为(92.5±7.3)分、(121.6±6.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需长期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202-203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对对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60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压力管理干预,分住院期和出院恢复期两阶段进行。采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对干预前、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3个月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会活动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咳及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方治疗。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气健脾方治疗组总有效率80.9%,对照组总有效率69.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肺功能FEV1、FEV1/FVC、FEV1(%)及P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的CAT、mMRC、SGRQ得分值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BMI、TSF、MAMC、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益气健脾为治则,扶正气以抗邪,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AECOP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动脉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OI、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1周后OI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PaCO_2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OI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ALB、P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2组ALB、PAB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ALB、PAB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过程中给予AECOPD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及肺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认知矫正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伴发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共103名,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均维持原有药物治疗方案及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研究组另行神经认知矫正护理。以Ann Delahunty和Rodney Morice等制定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Neurocognitive Remediation Manual)为标准,在受过专业培训护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知矫正治疗,每周练习4次,每次30min,持续3个月。治疗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或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糖尿病患者SAS、SD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月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矫正护理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