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不同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地区96份野生大豆和102份地方品种,检测其蛋白质、脂肪及异黄酮含量,并进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探索重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生态分布规律以及异黄酮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发掘品质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野生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于其地方品种,但异黄酮含量高,不同类型大豆的异黄酮含量变异丰富.试验同时...  相似文献   

2.
以480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按照荚果形状将15个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分组,取样比例按20%进行,采用欧式距离构建了96份核心种质资源。对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变异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表现进行分析,说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变异范围、均值基本相同,核心种质的变异系数除蛋白外,均高于原始种质;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各性状的符合率来看,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90%以上,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平均在89.6%以上,最高符合率达到99.95%,遗传多样性丰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能够代表原始种质。该构建策略为花生感官品质核心种质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豆种质表型性状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51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农艺、产量、品质等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2年的精准鉴定,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表型性状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6.50%~52.03%和6.71%~50.90%,变异较大。不同品种间,除每荚粒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性状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有效分枝数、蛋白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它性状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产量性状因子、生长发育因子、粒重脂肪因子和株型蛋白因子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8.088%,基本可以反映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精准鉴定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的表型性状,观察该群体在佳木斯的表现,研究其在佳木斯生态区的潜在育种价值,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共361份,采用重复内分组的设计方法,于2012-2014年在佳木斯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调查的性状均值为全生育期113.5d(92.5~136.0 d)、蛋白质含量39.8%(35.6%~45.0%)、脂肪含量21.5%(17.5%~24.2%)、蛋脂总量61.3%(57.4%~64.3%)、百粒重21.1g(8.2~32.0g)、株高101.2cm(54.9~142.6cm)、主茎18.6节(12.4~24.6节)、分枝2.5个(0.2-7.4个)、倒伏2.1级(1.0-4.0级)。2)按国际熟期组划分标准,佳木斯所处熟期组为MG0和MGI,属于这两个熟期组的品种,各性状的均值与群体总均值相近。MG000-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95~11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5~25 d;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较MG0-I高约1和1.5个百分点,株高和节数则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II的生育天数长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与当地品种相比较蛋白质和蛋脂总量均低约2%、脂肪低约0.5%,株高和节数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III在佳木斯不能正常成熟,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佳木斯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佳木斯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中筛选出了用以改良不同性状的优异亲本,供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全国2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干豆腐产量有差异的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豆腐加工过程中每100g干大豆种子平均生产51.80g干豆腐,其中包括23.94g蛋白质、12.73g脂肪和10.03g总糖;蛋白质、脂肪和总糖的利用率分别为53.34%、68.85%和34.43%;干豆腐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和蛋脂含量分别为46.22%、24.67%、19.42%和70.80%。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10.58%~38.13%。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均符合一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豆腐产量的遗传率较高,为87.86%~99.83%,F  相似文献   

6.
山东夏大豆品种的脂肪品质及其遗传改良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脂肪品质的优劣取决于不同脂肪酸在脂肪中所占的比例.为了解山东省夏大豆品种脂肪品质,探讨大豆脂肪品质的改良途径,本研究对727份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粗脂肪含量、5种脂肪酸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夏大豆品种的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粗脂肪含量为13.9%~24.0%,其中硬脂酸占脂肪总量的1.6%~5.5%,平均3.3%;软脂酸为7.1%~14.5%,平均12.1%;油酸为14.2%~34.4%,平均21.6%;亚油酸为43.9%~61.4%,平均54.3%;亚麻酸为4.9%~13.6%,平均8.7%.通过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可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品种.各种脂肪酸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9**~0.417**,利用其相关性可以有效改善大豆脂肪中不同脂肪酸的比例,提高大豆脂肪品质.脂肪酸与生育日数、株高、百粒重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95**~0.402**.利用这些相关性,通过农艺性状可间接选择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品种,改良大豆的脂肪品质.  相似文献   

7.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7,16(2):118-124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这3个性状均较各脂肪酸稳定,亚麻酸的稳定性最差,这也表明其最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同品种同一性状的稳定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本身的稳定性无关,亚麻酸含量低的品系稳定性较好。稳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近二十年来育成大豆品种品质性状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8~2007年间黑龙江省育成的201个大豆品种的品质与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育成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时期均有差异,脂肪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大豆品种脂肪、蛋白含量有着不同的地理分布,其中松哈平原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较低,产量较高;东部三江低湿平原脂肪含量最高,蛋白含量较低,产量最高。松哈平原、东部三江低湿平原、北部高寒区大豆品质与产量的综合改良潜力较其它地区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都有显著地提高,蛋白质含量上升,脂肪含量微有下降,但蛋白质和脂肪公顷总量总体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0.
以177份大豆微核心种质为材料,利用豆芽机进行豆芽生产实验,采用SAS 9.2对大豆百粒重、大豆芽鲜产量、大豆芽干产量、大豆芽芽长、大豆芽根长、成芽率和维生素C含量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以上7个性状变异广泛,各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芽维生素C含量与干产量和成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芽鲜产量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以大豆芽VC含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7份高VC含量的大豆芽芽用种质,为选育高VC含量的优良芽用大豆品种提供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综合品质表现优异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173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大豆的脂肪酸及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73份大豆种质进行划分,并建立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结果表明:参试大豆种质的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饱和脂肪酸即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与亚麻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粗脂肪含量与油酸、亚油酸相关性最大,其中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2个主成分,建立了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并评价出最优的大豆品种依次为多马卡-托里萨、中兴1号、冀豆3号、高丰1号和商豆1201。最后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73份大豆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表现较突出,具体表现为棕榈酸含量最高,油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同时油脂品质的综合表现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获得优良油脂品质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芳 《玉米科学》2006,14(1):018-020
“对十五”期间新收集、保存入国家种质库的1380份玉米种质资源主要品质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1.83%、4.34%、68.80%和0.30%。不同玉米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粗脂肪变异最大;其次为赖氨酸、粗蛋白、粗淀粉。不同种植区来源的玉米品质性状具有不同的特质。不同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主要品质性状两两相关极显著。通过鉴定,筛选出一批多项、双项或单项品质优良的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1份来自全国各地种质资源的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用大豆相关品质及炭疽病抗性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种质资源差异显著;生育期为80~128 d,鲜籽单株产量为14.973~148.791 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037~136.68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4.310~31.130 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560 7~37.972 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832~15.460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通化平顶香、豫豆19、中黄58、冀豆21、菏豆13、六月黄为适于浙江地区菜用大豆品种选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部分省(区)市4504份大豆品种资源(栽培豆3202份,野生豆1302份)主要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分析了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的含量、变异及分布,鉴定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类型。初步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蛋白、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种质,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r=-0.318),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269)。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6),与蛋脂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9)。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均呈极显著上升,年平均升高量分别为0.06 g、16.59 kg·hm-2和0.02%;全生育期变化不大,株高、有效分枝、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以年平均0.23 cm、0.03个、0.07%和0.05%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7-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64份大豆品种对SMV优势株系SC3和SC7抗性均达到高抗和抗病的分别有3和11份,占比分别为4.69%和17.19%,属于抗病型(高抗+抗病)和中间型(中抗+中感)的品种数分别为28和35份,占比为43.75%和54.69%。显著性分析发现对SMV具有抗病型和中间型的品种其平均产量和蛋脂总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在进行高产育种的同时,协同改良品种的抗病性与品质是安徽省大豆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芒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圃的33份种质,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芒果果实13个品质性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类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总酚、抗氧化能力、钾、钙、镁、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芒果果实品质性状变异非常丰富,变异系数在16.05%~70.24%之间,变异幅度以铁含量最小、蔗糖含量最大。一些果实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但多数品质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品质性状可综合为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6.63%。其中,葡萄糖、果糖、总酚、DPPH、钙、铁、钾、镁8个性状是果实内在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8.
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聚类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辽宁省农科院种质资源圃的45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5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在39.86%~47.37%之间,平均值为43.34%,变异幅度为7.51%;供试品种的脂肪含量在17.58%~22.08%之间,平均含量为20.52%,变异幅度为4.50%;供试品种蛋脂总量变异范围在60.15%~66.69%之间,平均值为63.86%,变异幅度为6.54%。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5**,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关系为:y=-0.3461x+35.521(39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价值,了解EMS诱变小麦籽粒品质变异状况,筛选优良的变异材料,对1667份西昌69的EMS诱变系M 6代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面筋含量、容重、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多个籽粒性状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诱变系的品质变化,并通过SDS-PAGE电泳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其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分和不溶性蛋白聚合体的含量。共筛选到101份HMW-GS变异诱变系,分别为亚基缺失、亚基增生、亚基置换和亚基缺失且置换4种变异类型。其中,有28份诱变系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多个籽粒品质性状及不溶性蛋白聚合体含量优于亲本,且千粒重相对稳定,可以作为优质种质资源用于小麦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提高优异品质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东北三省10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氨基酸组分、油份及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以综合评价种质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9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I类群蛋白含量较高、油份含量偏低,第II类群蛋白、油份含量均居中,第III类群油份含量较高、蛋白含量偏低,第IV类群高油,第V类群高蛋白,类群间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需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以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