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检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感染状况,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型分析,为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陕西关中地区14个发生多发性关节炎和浆膜炎的猪场采集30份病料,分离细菌,通过其培养特性和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和PCR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用Blast软件对分离株的16S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几种常见药物的敏感性检测。通过3种限制性内切酶TaqⅠ、AvaⅠ、AfaⅠ,对已被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菌株的转铁结合蛋白A编码基因(tb-pA)进行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分离得到了5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菌株,经培养特性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及序列同源性比对,将其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PCR-RFLP分型结果表明,从5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共得到了4种基因型,分别为EBC、BBJ、EBJ、EAD。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均较强,且不同分离株对同一药物敏感性不同。【结论】副猪嗜血杆菌病在陕西关中地区猪群中流行比较严重,其基因型较多且与其他地域的菌株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例临床、病理剖检症状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经药敏试验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猪的传染病,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发病。试验对天津某规模化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采集病变明显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显微镜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诊断,结合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判定该细菌分离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株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用副猪嗜血杆菌1~15血清型参考菌株和2株澳大利亚分离株高免健康家兔制备副猪嗜血杆菌分型血清,建立副猪嗜血杆菌KRG血清学分型方法(基于热稳定抗原免疫扩散试验的血清学分型方法),并用该方法对田间分离的62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顺利制备出了副猪嗜血杆菌15个血清型菌株的分型血清,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KRG分型方法,62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血清5型占22.5%、4型占16.1%、12型占14.5%、不能分型的菌株占16.2%。试验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KRG分型方法,可为中国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分型提供技术支持;血清型5、4、12为中国部分地区近2年最流行的血清型,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培养特性及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对河南省3个猪场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致病菌经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鉴定,有3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分离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均高敏,对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为高度或中度敏感,而对替米考星、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等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在沈阳某规模化养猪场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病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根据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副猪嗜血杆菌16s r RNA的PCR检测以及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比对显示该分离株与Gen Bank中的Hps同源性为99%,因此将分离菌株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药物较敏感;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四环素耐药。16S r RNA遗传进化关系显示: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2株血清5型的16S r RNA序列位于一个分支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相近,核苷酸同源性在97.4%~100%之间,可初步鉴定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并命名为SY-1株。  相似文献   

7.
从费县某养猪场送检的病猪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细菌形态、染色镜检、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经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等药物不敏感。本试验为该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种免疫抑制疫病的侵袭,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越来越敏感。有人认为,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场感染蓝耳病的风向标。因此,作为继发感染或并发感染的猪副嗜血杆菌病被人们所重视。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断奶仔猪、保育猪显高发多发状态,并且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以便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利用9株(Ea、Ec、Ew、A1、A2、B1、B2、C1、C2)副猪嗜血杆菌陕西分离株制备平板凝集抗原,用其免疫健康家兔制备血清抗体,建立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对制备抗原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抗原最佳工作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选出Ew株作为制备抗原的种子菌株,成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抗原最适工作浓度为8×109 CFU/mL。采用本试验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做出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陕西省存在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规模猪场集中饲养的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比率明显高于散户。  相似文献   

10.
为发病猪场合理用药控制和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从河南省7家猪场12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病料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进行了细菌培养特性试验和培养菌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2株分离菌对土霉素、氟本尼考、苯唑西林钠、头孢噻呋、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和硫酸链霉素等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硫酸卡那霉素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副猪嗜血杆菌流行毒株的生化特性。[方法]采集10头6月龄疑似猪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猪样品,用巧克力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菌的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出1株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株不需要X因子,但需要V因子。分离菌株被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危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掌握云南省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及敏感药物,为该省副猪嗜血杆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SA培养基从云南规模化养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例样品中分离到2株细菌(DYJ20160901、CH20190501),观察细菌形态学、进行生化试验、观察卫星生长现象、进行特异性片段PCR扩增和药敏试验,以及对菌株进行mPCR分子血清定型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2菌株培养特性、形态学特性及生化试验与副猪嗜血杆菌相似,且均扩增出了1090 bp的特异性片段;通过mPCR分子血清定型在5/12型泳道扩增出了450 bp的特异性片段,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2菌株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不同血清型HPS菌株同源性为97.3%~99.6%,分别与Genbank登录号FJ667952、AB078972的两株血清5型的菌株构成一个分支,同源性高达99.1%和99.6%。2菌株药敏试验高度敏感率达100%的药物:强力霉素、大观霉素、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钠,耐药率为100%的药物:林可霉素。【结论】DYJ20160901、CH20190501菌株均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二者都高度敏感的药物是强力霉素、大观霉素、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钠。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种猪病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发病率急剧上升,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利用临床诊断、病理解剖以及实验室诊断等方法,从几例临床症状、病例剖检疑似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体内分离到革兰氏阴性可疑菌,然后通过生化试验等手段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之后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具有针对性的敏感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乳酸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多西环素等敏感度较高,对患病猪进行药物治疗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情况,采用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间接血凝2006-2008年,四川省10个不同地区和不同来源的1062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阳性率在2%~30%,平均阳性率为10%;不同日龄猪群阳性率不同,以30~70日龄断奶仔猪多发,达25%.表明:四川省部分地区均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不同程度感染,统计结果为四川省有效防制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感染引起的猪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脑膜炎等全身性炎症。HPS 属于非运动、多形态、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条件致病菌。该菌血清型众多,各菌株间毒力差距较大,毒力菌株能感染任何日龄的猪,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且与多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导致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介绍了HPS 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与毒力因子,综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菌影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了解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副猪嗜血杆菌华南分离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9 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的菌株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8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3种或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7重和8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19.13%和17.39%。2008-2010年华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5.62%(18/115)的菌株携带tetB基因,这些菌株之间表现明显的遗传差异性,但是部分菌株存在克隆传播关系。【结论】副猪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高,tetB基因在耐四环素的副猪嗜血杆菌中广泛存在,表明主动外排泵作用可能是副猪嗜血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变化特点,并初步揭示了该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理。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流行于猪群的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可以影响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临床上以猪的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脑膜炎为特征.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研究应该包括菌株的分离鉴定、血清和基因分型、药物和疫苗的防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陕西省部分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株的血清型及耐药特性,以指导临床用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对陕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共60头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症状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采集肝脏、肺脏、淋巴结、关节液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42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血清1型1株(2.38%),4型8株(19.05%),5型15株(35.71%),12型3株(7.14%),13型11株(26.19%),其他型1株(2.38%),未定型的有3株(7.1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洛美沙星高度敏感,对左旋氧氟沙星、替米考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磺胺甲氧嘧啶中度敏感,对头孢噻呋钠、链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正集约化饲养,猪群密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加上消毒不严格,环境中的病原,都是猪感染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的原因。副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血清型较多,疫苗免疫往往很难对上型号,所以效果会比较差,另外抗生素保健也因为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以及剂量和疗程不足,效果不是太好,有时发病猪即使使用药敏试验药物治疗无效,因此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控制关键在管理保健,特别是仔猪的管理保健。1简介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发  相似文献   

20.
以苏北地区某个体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为对象,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变化剖检、病原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等多方面和多手段开展综合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