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吉木乃县是一个牧业县,全县人口3万余,哈萨克牧民约1.8万,以游牧为生,主要畜种绵、山羊。骆驼是牧民的命根子,特别在没有公路的山区更是如此。牧民一年四季的转场达3~4次,往返路程在700公里左右,全靠骆驼驮运帐篷、家具及生活用品。1992年,该县发生了骆驼伊氏锥虫病,死亡17峰;1993年和1994年,县、乡兽医站只对发病骆驼进行治疗,由于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原因,两年又分别死亡80峰和124峰。给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牧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损失和困难。从1995年开始,该县采取对全部骆驼进行预防性治疗和喷洒…  相似文献   

2.
1998~ 1 999年 ,我旗乌力吉苏木 (乡 )、沙尔吉嘎查 (村 )、锡林高勒苏木 (乡 )、脑干陶里嘎查 (村 )牧民饲养的骆驼相继发生了以当年骆驼羔运动障碍、肌肉颤抖、痉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经系统检查、化验 ,诊断为驼羔铜缺乏症。1 流行病学调查 病区草场属戈壁草场和沙漠湖盆  相似文献   

3.
<正>双峰驼皮肤真菌病俗称"油骚",一般散发,少见大量暴发。200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牧民王××和徐××的两群骆驼中20.7%(18/87)的骆驼突然发生局部掉毛、擦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诊断为骆驼皮肤真菌病,报告如下。1发病过程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牧民王××和徐××的两群骆驼共有87峰,在同一个井上饮水,1999年10-12月间,将打开散牧的骆驼收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3月14日接到阿拉善左旗吉兰太镇呼和温德格嘎查牧民刘某邀请出诊,为其诊断骆驼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据畜主反应,从2010年入冬后发现骆驼腹泻。日渐消瘦,增用痢特灵等药进行治疗无效。且越拉越严重,最后腹泻成水样,体况极度衰弱,虚脱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干旱地区,单峰驼在当地牧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牧民提供食物和运输工具。对肯尼亚最近的调查估计,单峰驼的数量为50—60万只。通常有关骆驼管理方面的报道很少。因此本文介绍单峰驼的管理和疾病防制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2个连队中有代表性的4户牧民饲养的绵羊群、山羊群各2群,有饲养水平高、低不同.调查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3月17日.  相似文献   

7.
1.1 时间和地点 本试验选择肃南县祁连乡观山村牧民天然放牧的山羊群中进行,确定建有标准式塑膜暖棚的1户牧民为试验组.同村未建暖棚的1户牧民为对照组.2户牧民除棚舍外。其它饲养条件、放牧草场基本相同。试验于2001年12月5日开始。2002年4月10日结束。试验期129天。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贵南县塔秀乡巴塘新村9户牧民家的黑白花奶牛中暴发了疫病,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皮肤真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村于2006年8-9月份,从外县调进1~3岁黑白花奶牛58头,分给牧民饲养,后一户牧民首先发现分给自家的黑白花奶牛头部有一癣斑,牧民按螨病治疗,经过十几日,有9户牧民家的15头黑白花奶牛出现类似症状,多数牧民按螨病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未见好转,随后将疫情报至县兽医站。2临床症状病牛病变多见于眼眶、口角、面部、颈及尾部,极少数病牛躯体两侧有癣斑但较对称,四肢没有发现癣斑。癣斑…  相似文献   

9.
自 1999年秋末冬初 ,在我旗超格图呼热苏木的部分骆驼发生一种以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当地牧民称“骆驼咳嗽”,蒙古族称“骆驼查查拉格额布青”,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1999年 11~ 12月 ,超格图呼热苏木三道湖嘎查张××、陶××、巴××等 8群骆驼中发生了骆驼咳嗽病 ,据不完全统计 ,该 8群骆驼共饲养 358峰 ,发病98峰 ,发病率 13.4 % ,死亡、淘汰各 1峰 ,死淘率占0 .6 %。2 临床症状多数骆驼体温升高达 4 0℃以上 ,病驼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咳嗽 ,有浆液或粘液性鼻液。呼吸 2 6次 / min,心率 4 0次 / min。病情严重者 ,食…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阿左旗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旗(县),畜种以绵羊、山羊、骆驼为主,牛、马、驴、骡次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本旗畜牧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自80年代以来本旗很多牧民的羊屠宰后在内脏中发现大量的水泡,牧民称之为水铃挡、水泡泡等。为了搞清病因,感染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98年8月8日~16日在几家定点屠宰场对本病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调查的绵羊羔所处的自然环境、草场类型、营养状况、品种、年龄、性别等分类进行登记编号。对采集的新鲜虫体,先用肉眼观察后再在显微镜下对其形态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和静县巩哈拉村16户牧民集体上访反映其承包的400余hm2草场被开垦和非法占用.经调查了解,牧民上访所涉及草场在1989年发放了联户草原使用证(16户),发证面积435.5hm2,期限50年,是春秋冬三季草场.自1999年以来此片草场就不断被周边的村民和牧民零星开垦.2003年和静县争取水利项目时将巩哈拉村的这400余hm2草场划为人工饲草饲料地项目区,承诺给每户牧民3.33hm2饲草料地.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鄂温克旗巴彦塔拉苏木,放牧蒙古羊于2011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相继发生巴氏杆菌病。调查3户牧户共计971只羊,其中发病羊239只,发病率24.7%,病死175只,死亡率8%~28%,给牧民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于2011年4月20日赴牧区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防治,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据牧民所述,2011年冬季雪大,羊只能在家圈养,人工饲草,机井饮水,膘情良好。但从2011年3月中旬羊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13.
1发病情况2011年3月14日,阿拉善左旗吉兰太镇呼和温德格嘎查牧民刘军文共饲养骆驼86峰,从2010年10月发现骆驼腹泻,至2011年3月13日相继有21峰骆驼因腹泻死亡。主诉:2010年入冬后发现骆驼腹泻,日渐消瘦,曾用痢特灵等药物治疗无效,且病情日渐严重,最后粪便呈水样,体况  相似文献   

14.
1 流行病学调查 1997年4—5月我旗豪、查两个苏木的李某等7户牧民共饲养骆驼483峰,中毒144峰,占骆驼总数的298%,死亡1峰,由于本地区生长大量的锁阳,尤其到了每年4—5月份从土壤中露出地面,而当地由于干旱缺草,骆驼常处在半饥饿状态,并且膘情比较乏弱,饥不择食就大量采食锁阳引起中毒。2 临床症状 病驼兴奋不安,易惊,口吐白沫,流泪,行步蹒跚,呻吟,不顾一切向前冲或后退,有时攀登或冲撞墙壁、圈舍、沙丘、河谷等,不顺从饲养管理人员的指挥,挣脱缰绳,甚至咬人伤人,饮食欲减少或停止,体温、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藏北羌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682户牧民,比较了其家庭规模、劳动力、抚养比、草场面积、放牧强度、家庭收入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评价了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羌塘地区牧民家庭规模大(5.3人·户-1)、抚养比高(0.62)、劳动力充足(3人·户-1)但受教育年限短(2.3年),高度依赖政策性收入;高寒草甸区牧民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及受教育年限、抚养比和放牧强度等指标显著高于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荒漠草原区牧民家庭草场面积和政策性收入较高(P<0.05);家庭规模、文盲率和抚养比是影响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因子,人口特征对高寒草甸牧民收入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分区精准施策以提高牧民生计。  相似文献   

16.
2015年7月,阿左旗巴润别立镇的2户牧民到旗政府反应,该镇瀛海水泥厂的尘埃、污水污染草场,导致很多羊死亡。旗政府安排农牧、卫生、疾控、兽医联合对瀛海水泥厂周围牧民的羊死亡情况进行调查。旗兽医站主要负责调查羊的所患疾病及发病原因。水泥厂尘埃等是否可以导致羊死亡没有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天峻地区羊肝片吸虫病感染情况,笔者于1992年-1997年对天峻地区羊肝片吸虫病进行了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对880只羊的肝脏进行检查,检出感染羊152只,感染率17.27%为天峻地区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牧民俗称为“水嗉子”,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牲畜胆管内所引起。对绵羊和牛的危害很大,可引起大批牲畜死亡。马、骡、驴、骆驼、猪、犬、兔等动物以及人可以感染此病。1材料与方法本次调查羊均为天峻县牧民向县肉菜公司上缴的菜羊;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屠宰的羊取出肝脏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苏吉东村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方法,对100户定居牧民家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牧民定居前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定居后牧民存在放牧、务工、放牧+务工、放牧+种植和放牧+种植+务工等五种经营模式,五种生产经营模式的共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始单一的"放牧"模式风险,促进了多种经营模式之间的相互耦合;"放牧+种植+务工"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定居牧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鄂温克旗巴彦塔拉苏木放牧蒙古羊,于1999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相继发生羊巴氏杆菌病。经调查三户牧民共养羊971只,其中发病羊239只,发病率24.7%;死亡羊175只,死亡率83%~28%,平均死亡率18%,给牧民养羊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我们于4月20日赴牧区现地调查防治,现将  相似文献   

20.
本报告通过对帕里牦牛的主产区帕里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帕里牦牛主产区帕里镇主要采用"牧主"式经营模式。调查的40户牧主,每户平均5.6口人,平均代牧6.55户,饲养牦牛125.1头。年出售牦牛3.04头(除自食部分),商品牛出栏率15.93%,户均净收入为2.74万元(人均年收入为0.5944元),是外出季节性打工收入(3 680元)的7.4倍和采挖虫草的(8 000元)的3.42倍,可以看出,牦牛养殖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目前牛群的生产力低下,在公母比例为1∶2.16情况下,年平均繁殖率仅为28.52%,8岁以上牦牛头数占总养殖头数的41.51%,年死亡率达8.4%左右。在出栏的937头中,母牛出栏239头,占出栏总数的25.07%。综合分析,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培育新型牧民、适度控制养殖规模、建立适合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的牦牛产业链环节,是牦牛产业真正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