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东台市东台镇养鱼专业户李海所承包本镇原台东水产场4个养鱼池,面积54×667m^2,其中3×667m^2小池为蓄水消毒池,养殖鲢鱼、鳙鱼,其余3个池塘,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5月下旬投放虾苗250万尾,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取得总产量18645.6kg,单产365.6kg/667m^2,产值45.31万元,平均产值8884.3元/667m^2,创造效益5358.82元/667m^2。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套养青虾生态高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以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投入产出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虾户的欢迎,但连年单一品种高密度养殖,会产生水质变坏、病害多发等多方面的不良后果。江苏省吴江市汾湖镇川心港村的李雪根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南美白对虾套养青虾新技术,2008年承包2个塘口,养殖面积24×667m^2,采取“一次放足,分步上市,套养青虾”的方式,获得单产南美白对虾652kg/667m^2、青虾55kg/667m^2,每667m^2取得效益6688.5元,实现了生态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钦州市淡水养殖公司原以养殖罗氏沼虾、淡水鱼类为主业。针对淡水养虾品种单一(主要是罗氏沼虾)、效益不高,决定开发高产、高效、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尝试海虾淡养的新路子。在1999年小面积淡水试养南美白对虾成功的基础上(试养667m^2,获产量150kg),2000年大胆投入开发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从5月初放苗,7月底养殖收成,养殖面积4.7hm^2,总产量9413kg,667m^2产量134.5kg。达到了海水养虾初放养殖正常水平,初次试验养殖成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索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2003年在引进广东等地高位池对虾高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在温岭市绿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经市科技局现场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939kg,净利润9017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宋长太 《水产养殖》2009,30(9):21-22
盐城市亭湖区袁河村13组村民袁同大,从事水产养殖十多年来,善于钻研,不断创新,养殖效益既高又稳,成为当地闻名的养殖状元。4年前他承包12×667m^2低洼地挖池养虾,采取了轮捕轮放健康养殖新模式,667m^2产量稳定在350kg左右,667m^2纯效益达5000元上下,而且从不使用化学药物,所生产的商品虾经检验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附近养殖户纷纷学习他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2~2003年连续2年,我们在高密市人工湖南侧的一个面积为1334m^2(2亩)的长方形水泥池进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2003年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兑淡健康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纯淡水中添加普通食盐,把盐度调节到0.6,采用健康养殖技术措施,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适量的鲢鱼、乌鳢。池中施加PSB有益菌群,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经过82-95d的饲养,对虾平均单产达366.75kg/1000m^2,平均规格75.3尾/kg,成活率41.9%。整个养殖过程水质稳定,未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8.
段美平  匡柏林 《齐鲁渔业》2005,22(10):32-32
2004年,我们在利津县大力推广小型蓄水水库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我们利用面积为8hm^2(120亩)的西冯水库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工作,取得了每667m^2(1亩)产南美白对虾260kg、效益2583元的良好业绩。现以西冯水库为养殖实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南美白对虾塑料大棚保温三级淡化暂养技术等措施,实现南美白对虾池塘双茬淡化养殖。养成期间水质情况良好,水温平均(26±3)℃,pH值约8.5左右,溶氧量5.6m叽以上,氧氮约0.20mg/L,亚硝酸氮0.02m班左右,每667m^2养殖产量达426.7kg,养殖效益高达4186.7元。结果表明,采用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延长了对虾生长期,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索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技术,使单位水体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持续发展,我们在东营市海星浅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养殖面积4200m^2,共产对虾19576kg,平均每平方米产虾4.7kg,实现产值539834元,获利税282650元。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制约,以自繁自育的SIS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海水高位池养殖系统及其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高位池养虾高产技术生产性研究,以探析高位池养虾的适宜条件与高产技术。试验在6个海水高位池中进行,放养公司自行培育的青年虾(平均规格2500尾/kg),放养密度分别为150和175尾/m^3。经80d左右饲养,平均单产3.65kg/m^3(3.29~4.14kg/m^3),平均成活率94.29%(92.52%~95.91%),饲料系数0.89。结果表明,海水高位池系统不仅适合开展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还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池塘面积1067m^2,放规格0.6cm虾苗6万尾。放苗时水体盐度降到2‰。经132d养殖,产商品虾1089.1kg,平均规格12.8cm,回捕率90.8%,饵料系数1.25,利润40555元,投入产出比1:2.64。  相似文献   

13.
从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期开始,在投饲的同时拌入一定量的增氧剂,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增氧剂的池塘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其中溶解氧增幅最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试验池每667m^2产虾413kg,成活率达76%,饵料系数1.26,明显优于对照池,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盐城市绿发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了江苏省省级高效渔业项目的实施,建成2000×667m^2高效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每667m^2产成虾410kg,产值9700元,纯收入3500元,商品虾经检验符合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大部份虾经加工出口和进入超市。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循环水工艺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10月在福建省惠安县开展了采用循环水工艺实施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实验,经约90d养殖实验,获得平均产量1.62kg/m^2的收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循环水道具有实施养殖水沉淀、水质强化处理、隔离进水源病害传染等功能。养殖水体用活菌生物净水剂处理.清除对虾高密度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物,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养殖池水环境有效抑制水中的氮氮含量和异养细菌数。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仅次于斑节对虾的第二大养殖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东营市河口区渔技站于2002年承担了“南美白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项目实施2年(2002~2003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平均每667m^2产对虾405kg,每667m^2产值10625元.每667m^2效益6375元。  相似文献   

17.
段美平  匡柏林 《河北渔业》2005,(3):37-37,39
2004年,我们在利津县大力推广小型蓄水水库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在西冯水库,我们利用面积为8hm^2的水库条件,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工作,取得了667m^2产南美白对虾260kg,效益2583元的良好业绩,现以西冯水库的养殖实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养鱼专业户曹林所2010年使用微孔管增氧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2个鱼池3.33hm^2(50亩),5月下旬投放虾苗290万尾,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取得总产20560kg,获产值50.578万元,每667m^2产量411.2kg,产值10115.6元,效益5390.6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位池地膜鱼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7日—8月7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耶湾对虾养殖场采用高位池铺地膜进行南美白对虾和鲻鱼混养试验。试验结果:南美白对虾平均单产934kg/667m^2,鲻鱼平均单产40kg/667m^2,平均利润1.68元/667m^2;该养殖模式对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和增产增收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淡化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试验在盐城东台安丰四灶镇的2个长方形养殖池塘(分别编号为1~#、2~#塘)进行,池塘长宽比2.5:1,1~#塘面积26亩,2~#塘面积30亩,共56亩,水深1.5~2.0米,池塘附近无污染源,养殖淡水充足,水质清新,塘基开阔,通风向阳。采用机械提水,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分别设置60~80日筛绢网过滤及拦虾外逃,每个池塘配备4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