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农业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创新性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培养目标理解偏差、育人共同体资源匮乏及育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并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积极探索构建“双创”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式。贯通“双创”实践育人课堂,打造“双创”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双创”实践育人机制,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农科创新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农业领域新商科专业人才,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河北农业大学对农业高校新商科“双创”教育改革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了四维多阶“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率先应用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本研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四维多阶“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但仍有改进空间。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院校的新商科“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背景,研究“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果显示,依托于大气科学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满足综合性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但只有极少数毕业生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对口的工作.因此,应在协同创新环境下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出拥有坚实气象知识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领军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及三农,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为宗旨,针对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梳理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专业特色与知识能力,依据专业知识能力,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本专业现有基础,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提出了"3+1"培养模式,并构建合理的分类教育模式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5.
开展“新农科”教育,培养双创型“新农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问题,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农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围绕“新农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针对双创型“新农人”人才培养发展趋势,通过对“新农科”内涵及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的全面解析,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涉农专业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模块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分别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等4模块分层次结合农科教推进双创教育,并从“专创结合”人才培养、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创平台搭建、实践经费渠道拓宽和双创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关文章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及其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探讨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特别是创新和创业人才。在分析乡村振兴对土地整治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以加强双创能力为重点土地整治及人才培养新转变,构建了包括设定科学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实训+实习”一体化培养的土地整治工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立科研体验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网络化教学平台等多元化平台,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全面乡村振兴中高校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双创”实践教学体系的调研与比较分析,结合黑龙江省地域经济、教育发展的基础环境,结合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在校企“双导师”的引领下,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将“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构建适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以“双创”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了解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类型、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方向等的需求现状,为构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涉农专业是高职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职学院担负着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但现阶段高职“双创”教育对接乡村振兴不到位,效果不明显。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采用深化校内培养、充分整合校外资源、针对特殊生源提供个性化指导及借助政府扶持等举措,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双创”教育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需一批既有农类专业知识,又熟悉“三农”基本情况,还有强烈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实践“导师+项目+团队+基地+农户”的培养模式、构建可持续的创业教育发展体系,从而培育农类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型升级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针对目前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农艺专业为例,构建了课堂与田间工学反复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开发、建设和运行平台;建立校内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双基地"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按类招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进行通识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进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实施"按类招生"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按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实施"按类招生"需要建立新型的监管体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各学校自己的特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法、管理体制、课程教学、培养交流、教材与教学建设几方面,提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徐和昆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43-144,147
农业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循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农业生产工作规律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必须符合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特点的要求,全面设计、整体优化,必须反映最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代特征、行业特征和职业特征。在该背景下,探讨了“基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对“产学研三位一体”思想方针的探究及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农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认为由于农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显现出专业认可度低、从业匹配度低、职业幸福感低等问题,导致农业人才的流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探讨了基于农科人才培养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建立问题,强调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为关键,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重点,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求职技能培训为保障。从实践与探索方面,强调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队伍,改革本科生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分析了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多方调研,从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几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旨在为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基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笑宇  周洪友  景岚  胡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83-13084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针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生产实习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提出了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设计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研究围绕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农业标准化课程的特点,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微课教学方法,拓展创新实践项目,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进而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