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本地区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旱育秧人工移栽稻、机插秧、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方式组合的研究,初步探明在本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在传统手栽稻地区可推广"水稻旱育人工移栽+小麦机条播"的模式,在劳动力紧张、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因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海县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旱育秧人工移栽稻、机插秧、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方式组合的研究,初步探明在本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在传统手栽稻地区可推广"水稻旱育人工移栽+小麦机条播"的模式,在劳动力紧张、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淮北地区、特别是连云港地区稻麦周年平衡高效生产的早熟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对引进的连粳15号,进行了不同播期的直播、机插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该品种全生育期少于145 d,表现出早熟、优质、抗性强、结实率高等优势,适宜在江苏淮北地区以人工直播、机条播、机插等多种稻作方式种植,可有效解决该地区稻麦两茬季节紧张问题,确保稻麦周年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4.
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2地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稻田撒播套种、稻茬撒播旋耕、稻茬免耕机条播、稻茬撒播压板、旱茬机条播)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加上品质和籽粒产量存在差异;适宜播期条件下,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小麦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套播小麦,淀粉含量低于稻田套播小麦;稻田套播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主要足由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所致.适期播种的稻田套播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与晚播常规播种小麦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播期过晚的常规播种小麦,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或略低于晚播的常规播种小麦,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高于其他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调查分析了江苏省东辛农场的稻麦周年生产现状,指出农场现有稻麦周年生产主要有3种生产形式,存在稻麦两熟争季严重、农机农艺难以协调配套、直播等迟播栽培方式风险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以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稻麦品种、提高整地质量、采取水稻机插、钵苗摆栽与小麦机条播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为措施的农场稻麦周年高产配套新技术,为提高稻麦周年生产力提供技术保障,对提高农场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直播、常规栽插6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发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程度以及产量的差异,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为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直播和常规栽插稻叶龄发育进程总体快过免耕抛栽方式;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程度均有差异,产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常规栽插、小苗机插、直播、盘育免耕抛栽、旱育免耕抛栽和油林免耕套播。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生育进程、主要病害的发生程度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常规栽插和小苗机插方式病害发生的总体情况优于其余4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集成示范了稻麦全量机械还田,水稻机插足苗早发,小麦精量宽幅条播,稻麦周年平衡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较好解决了徐淮地区稻麦周年季节紧张、全年平衡增产和品质提升等生产难题,形成了稻麦周年轻简高效栽培新模式,对引领本地区稻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淮北地区不增加施肥量与其它成本情况下,采取稻麦品种搭配、农机农艺结合、建立减灾防灾机制,通过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集成水稻钵苗机插与小麦机条播、侧深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等相关技术,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贡献份额。2019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灌南示范推广基地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淮北稻麦周年均衡增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研究”的研究,高产示范片小麦产量609.2kg、水稻产量935.2kg、稻麦周年1544.4kg,创造了淮北地区同一块田百亩方稻麦周年亩产超1500 kg/亩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里下河地区稻田播种小麦模式随着耕作制度变革而不断创新,特别是因前作水稻中粳、迟熟中粳高产品种的应用及一定面积的直播稻存在,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用传统耕翻方法播种小麦很难做到适期播种。近年来里下河地区根据茬口和土壤质地条件特点,探索和应用了新的高产高效播种小麦模式和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条播、稻板茬免(少)耕撒播、稻板茬免耕直播及稻田套播],通过示范区推广和农民科学应用,并辐射到周边地区,使里下河地区小麦生产取得了高产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12.
我市常年种植油菜8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油菜与稻麦相比,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较低,特别是南部稻区,由于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油菜生产一直处于低迷局画,制约了油菜生产发展.受北部旱田直播油菜的掀起和稻麦套播轻型栽培技术的启发,本站1998年开始对稻套油轻型栽培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操作简便、农户易掌握的稻田套播油菜轻型栽培技术模式及其体系。这一栽培模式和体系迅速在全市各地推广应用,并辐射周边县市的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3.
稻棵套播小麦生产技术在小麦生产上已应用多年,水平不断提高,为淮北微山湖低洼地区稻麦两熟持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多年生产、试验、实践,总结了淮北地区稻棵套播强筋小麦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对策:生产上抓好选用抗冻性强的冬性、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适期适量套播,合理运筹肥水、防止高脚苗、修复内外三沟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六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沿江稻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沿江稻区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水稻生长进程、穗粒结构及产量表现各有优势。实际产量表现为钵苗机插产量毯苗机插产量塑盘旱育抛秧产量机直播产量。生长进程与穗粒结构综合表现为:钵苗机插栽培群体生长协调,穗粒结构合理,全生育期相对较长,在不影响茬口的情况下,可作为沿江稻区主推技术;毯苗机插和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处理的生育进程合理,穗粒结构相对比较协调,产量水平较高,可以在本地区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机直播技术处理的全生育期大幅缩短,生育进程虽然有所加快,但产量结构不协调,实际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如东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稻—麦品种搭配不合理,茬口衔接紧张,导致适期播栽、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稳产等技术目标难以实现,制约了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提升。近几年重点开展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试验,集成了水稻旱育壮秧机插/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亩产水稻800 kg、小麦500 kg以上,稻—麦周年超1 300 kg,并在全县大面积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2010-2012年光明米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崇明跃进基地‘武运粳23号’百亩丰产方和大丰海丰基地‘武育粳3号’千亩丰产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人工撒直播、机条播、机插秧和机条播、旱直播、机插秧等种植方式,分析了水稻产量结构、投入产出等指标。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最终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在产出绩效方面,跃进基地机条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21.33%,海丰基地旱直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14.62%,生产方式更为简便的机直播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信阳小麦生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条件、田间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种麦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信阳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浅犁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粳稻套播小麦技术、稻茬免(少)耕机条播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技术和晚播独秆栽培技术五项主推技术,解决了信阳稻茬小麦产量低、品质差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麦茬套播和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面积越来越大,杂草稻的发生又有抬头.由于麦茬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不翻耕,一旦发生杂草稻则危害多年,其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已严重影响了直播稻、麦套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分析了麦茬套播稻、直播稻田间杂草稻暴发原因和危害特性,提出了合理耕作布局及传播防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看,每一种植稻方式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稻作实践中为适应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群需求而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因此,各植稻方式均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传统育秧手栽方式能延长水稻生育时间获得高产,并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但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不相适应。所以,告别手栽稻只是时间问题。抛秧稻在机插稻种植技术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是替代手栽稻、直播稻的一种好的播栽方式。但抛秧稻和直播稻因种植粗放,带来植株分布无序且不均匀,根系浅生易倒等问题。尤其是直播稻在稻麦两熟热量资源偏紧地区存在问题更为突出。因麦后直播简化了育秧,推迟播种,使水稻有效生长时间过度缩短,这不仅限制了生育期长的高产品种应用,而且也给水稻稳产带来了风险。机插稻不仅可以把农民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发展稻作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延长水稻生长时间和提高栽插质量来增加产量。从省力栽培和稳定稻作产量看,机插秧是中国稻麦两熟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定要大力发展。只有通过机插替代直播,才能真正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单位劳动时间和单位成本的农业生产效率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毯苗机插、钵苗宽行机插、钵苗宽窄行机插、机械穴直播和人工撒播5种栽培模式在水稻生育期、穗粒结构、产量构成和实测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寻沿江稻麦两熟地区最佳机械栽插模式。结果表明,钵苗宽窄行机插模式生育期适中、穗粒结构均衡、产量构成好、实测产量高,适宜在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械穴直播和人工撒播模式虽然在生育期、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方面优势明显,但实测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